顾秀林:有事实,无阴谋?有垄断,无操纵?(“两房”退市是不是阴谋)
顾秀林:有事实,无阴谋?有垄断,无操纵?
摘 要:美国的次贷危机从2008年发生至今已将近两年,从美国蔓延到冰岛、英国和今天的希腊,不是西方经济学教给我们的“规律”所能够解释的,其背后的操纵早被披露,不是秘密。今天的世界被霸权操纵,但在操纵一方。其行为仅仅是共识基础上的共同行动,不需要密谋。自由主义理论家倾向于忽视垄断、否认操纵,似乎是因为承认了垄断和操纵,西方经济学的“规律”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恩道尔提示我们思考国际事件中的地缘政治因素。不应因此被定义为阴谋论者。
纪哲在《探索》2009年第6期发表综述《怎样认识美国学者恩道尔的新著<霸权背后>》(以下简称“综述”),介绍了恩道尔的观点——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统治集团用阴谋“制造”出来的,目的是攫取全世界的财富。叶敏华、陈祥生反对以上观点,以发表于《探索》2010年第2期的文章——《是出于无奈还是有意所为——也评恩道尔的新著<霸权背后>》(以下简称“无奈”),再次提出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不是被策划出来的,是不是一个打击某些对手的阴谋,并且明确表示: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是很无奈的事情,是规律使然,不是有人搞阴谋的结果。“无奈”还认为:美国虽然想称霸,却也不能为所欲为,因为美国的经济力量被危机削弱了;特别是,“美国只有注重于自身的发展,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国力的增强。美国经济的稳定及其一定程度上的增长,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是有益的。” 本文既开展对“无奈”,又开展对“综述”的商榷。笔者拟先尝试概括一下“无奈”一文的逻辑和假设,然后对比“综述”一文,也谈谈恩道尔为什么会被不少善良的人想象成“阴谋论者”。
一、“无奈”一文的观点与商榷
1.“无奈”认为,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不是阴谋,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一个不完整体现。周期性过剩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规律”,所以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笔者不知道,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什么东西生产太多而过剩了呢?是房子吗?两位作者并没有确认。在认同周期性过剩这个规律的同时,叶、陈二人也指出“规律说”有片面性,不能全面解释次贷危机,至于是什么样的片面性,文中没有进一步分析,所以也无法进一步评论。
2.“无奈”明确反对次贷危机是策划的观点,同时反对“美国有一个搞垮中俄日欧的阴谋”之说,并讲了三条根据或理由。但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次贷危机也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美国干损人害己的事情与常理相悖,无法理解,所以阴谋策划说不能成立。两位作者用了几个美国经济受损害事实作为根据,但是没有提及金融业。请记住,次贷危机是一个金融危机,不是生产过剩危机。美国的经济是高度金融化和证券化的。而“规律说”(即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还是比损人害己的阴谋更让我们的经济学家信服。这只是经济学家接受的理论训练给他们的根据,不是事实的根据。
其二,对“从1971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到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随后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年次贷危机这一系列事件,是服从美国战略的主动行动,是被美国精英操纵的”等观点,两位作者不同意,并指《霸权背后》的作者恩道尔“没有认真回顾和仔细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仅凭个人固有的观点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叶、陈两位这样说话,笔者只能推测他们并没有读过他们评论的这本书。恩道尔对历史事实下的工夫,是一般的写手想象不出来的。正是挖掘出了历史事件背后深刻的关联,例如长期追踪了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关键行为和言论,挖掘到由关键人物导演的重大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等,使他找到了足够做判断的事实根据。美国的确为了拯救一再陷入危机的美元而操纵了一系列国际事件,直至挑起一系列战争。例如,1972年中东的“赎罪日战争”,其实是基辛格“穿梭外交”挑起来的,他竟然为此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石油涨价四倍也是基辛格向石油输出国组织要求的,具体的操作是挑起战争、偏祖一方、火上浇油,然后向关键人物“暗示”实行禁运和提价。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有谁敢不先通报美国,取得谅解甚至批准?如果没有美国的首肯,石油涨价四倍,单凭阿拉伯国家自己是做不到的。没有仔细阅读过恩道尔提供的事实,没有认真思考他分析的逻辑,这样的事谁也不会相信;美国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要创造石油美元。石油交易是从那时候起才全部用美元结算的,而且涨价四倍创造出来的石油收入,正像今天中国几乎全部的外汇储备一样,都是美元,都存在美国指定的银行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有读过、没有读懂的书,不可以妄评。这是个规则,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其三,“无奈”特别指出,次贷危机爆发后,“保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经济界人士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挽救,而不是任其蔓延或推波助澜”。次贷危机到此将近两年了,保尔森和美国经济精英一直在干的事情,正是任其蔓延、甚至推波助澜,这连美国人都不否认,中国的学者反而要这样辩护,原因何在?今天外媒正在盯着高盛的希腊阴谋丑闻,美国政府正在“收拾”高盛(立案调查),撰写“无奈”一文时希腊危机可能还没有浮出,但是保尔森拿美国纳税人的7000亿美元白送给高盛,然后再拿更多的钱让金融衍生品套住的机构再多买“好的”债券,却是2008年9月和11月在光天化日之下干的!我们对美国金融精英和主流媒体绝不可以盲信盲从。
3.“无奈”认为,美国是想称霸,也想遏制中国崛起,但是实力有限——所以其实遏制不了;还说道:“美国只有注重于自身的发展,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国力的增强。”“美国经济的稳定及其一定程度上的增长,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是有益的。”也就是说,中国和美国是“战略伙伴”,两国的经济利益是没有冲突的,甚至是互利互补的。如果被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框死了,当然就看不出大规模利益冲突了。可能是因为其经济模型里没有利益冲突这个变量吧。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具体的事件,所以不能先假定市场是有效的而且是良性的,然后直接否认阴谋或者共谋有存在的可能性,然后下结论:“美国统治集团无时无刻不想制造金融危机”是阴谋论。这样讨论没有意义。本人相信,新自由主义市场有效的假设是不成立的——这也要看到底什么可以被认同为有效。
“有阴谋”是用经验事实支持的,“无阴谋”也需要经验根据,也需要举证。如果没有,就不能直接下判断,说凡是提及了阴谋密谋,就是阴谋论。能遏制还是遏制不了,的确不由美国一家说了算,但是也不是否认遏制和阴谋就可以躲得开的。
二、“综述”一文的观点与评论
“综述”一文强调了恩道尔的两个重要观点:美国的垄断和控制对手的“软策略”。
1.“综述”指出:垄断存在于全球经济生活中,而且垄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如果承认的话,其经济学的有效竞争假说就必须放弃了。真相和理论冲突了,于是真相被掩盖了。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好像还是理论更有用。垄断到底是什么?不就是操纵吗?资本主义垄断的问题早在马克思尤其是列宁的时代就被指出来了,但直到现在还在遮遮掩掩,这是利益集团的需要。对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综述”讲得非常精彩:“我们只有认识到竞争实际上是我们小百姓在竞争,垄断是那帮精英阴谋家在玩垄断这个真相,才会明白,竞争实际上是‘挑动群众斗群众’。”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选择真相还是选择理论”这样的立场问题。
2.“综述”指出:美国霸权战略有软硬两方面手段,特别是美国“软策略”的颠覆、控制是非常厉害的,而我们向来不太警惕;现在全世界需要有对策,最根本的是“整顿”(挑战)美元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不要去救美国的债务。“无奈”也同意:“美国的霸权战略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霸权、经济霸权、金融霸权、军事霸权、科技霸权、文化霸权等。”但是因为美国“财力不够”,力不从心,所以它会顾忌到今后干损人的事会不利于己。“无奈”的结论是,美国只有“注重于自身的发展,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国力的增强”。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国经济稳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有益。从同一个事实中——美国的确有霸权战略,两篇文章得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综述”的结论是应该整顿现在的货币体系,就是推翻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就彻底改变成不兑换纸币本位了),这也是恩道尔的观点;“无奈”的结论是美国应该收敛并且改正错误,这样做对大家都有好处。
话说到这里就足够了,剩下的问题是读者的判断。
三、恩道尔是阴谋论者吗
用详尽的事实说明一个大判断,完全没有主观臆测,这是大家公认的公正的方法。事实在哪里呢?在许多新闻的背后,在精英大腕的决定性行动里,在历史事件的缝隙里,实际上就在我们大家的眼前。因为恩道尔的研究题目是霸权和操纵,所以他在很多场合被贴上了一个“阴谋论者”标签。有人就是要造成这个下场:谁敢碰政治操纵谋略问题,谁就是阴谋论者。为什么阴谋论这个标签影响大?因为很多人,包括普通人在内,都要和阴谋论划清界限。学者也在其中:如果接受了阴谋存在这个判断,那么规律就不能存在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08年11月视察伦敦经济学院时曾经发问:这么大的事(金融危机)为什么没有一个经济学家预见到它?过了很长时间后,2009年8月,英国两位学术院院士署名致信女王陛下,信写得很长,说了半天,这是“人们一厢情愿和傲慢自大”,是“智慧人士的集体失误”,根本不是阴谋。
在美英精英圈子里,这当然不是阴谋,这是共识,又是操作。一说阴谋总是让人眼前出现“密室”情景,其实这是不必要的。这里的阴谋可以只是一个眼色,一个暗示,一个心领神会的配合行动,然后是一个辉煌的胜利和战利品。一次又一次这样做下去,这种共识可以滋长成一种高雅的文化,殖民者的文化,霸权的文化。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事的被压迫者,需要一些时间和阅历去把握这种历史和文化。
总之,阴谋论是一个很难缠的问题。密谋的行动或者不明言宣告的霸权共识存在不存在?这一点连“无奈”的两位作者也没有否认。但是如果有人指出了事实上存在的共识和合作,挑明了强者对弱者在默契的共识上采取的一贯的掠夺性行动,算不算阴谋论呢?
四、“两房”退市是不是阴谋
“无奈”曾说到保尔森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全力挽救,而不是“任其蔓延或推波助澜”。出乎很多善良人的意料,在美国似乎渡过金融危机之时,“两房”竟然退市了(2010年6月)。保尔森早已出版了关于金融危机的回忆录,在其中他提到,在中美战略对话中,中方反复要求美国保证中国持有的“两房”债券的安全,但保尔森不表态,只说他知道“中国人对这一问题很敏感”。按时间顺序,这算是美国的第一次表态。2010年4月,美国财长盖特纳说,人们不应该怀疑美国政府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支持,但是“两房债券不应被视为主权债券”,这算是美国的第二次表态。在“两房”退市的当天,美国方面变调了,一些非官方机构出来说,“两房”债券属于“非政府担保债券”,而且投资者已经获得了高于国债的利息,甚至说“如果中国做了不明智投资,就应该自己承担后果”。这说明什么呢?中国手里的巨额“美元资产”的确是有后顾之忧的。我们愿意相信美国财长盖特纳两个月前讲的关于支持“两房”的话,但是他只是说美国政府支持这两家公司,并没有说别的。我们需要记住,在“美元资产安全”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对应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把握了运用两者的主动权,这是事实,也是操纵,但是也许真的不是词典释义上所说的那种阴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j/2013-05-02/19230.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