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新常态”一词很火,请问,如何认识“新常态”?“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山西读者:王烁
王烁同志,您好!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这一词汇开始进入中国百姓的视野。
那么,什么是“新常态”?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新”就是“有异于旧的”;“常态”就是经常持续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意味着中国经济这辆快车已经换挡行驶,而且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
实际上,作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新常态”一词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尽管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但“新常态”在宏观经济领域被西方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同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而不是由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其次,这种“新常态”的出现,始终处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许可的正常运行区间,从根本上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2012年,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表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符合“新常态”增长率。惠誉同时认为,中国经济将避免“硬着陆”。
那么,“新常态”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是一个悲观的描述?我想不是。
据统计,1950—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2012年期间仅为4.07%。根据国际和历史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而且往往GDP增速都很难持续保持在5%以上。而我国虽然2012-2013年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但也保持了7.7%的增速。正如以上数据所提示的,“新常态”是国际惯有的经济规律,任何一个国家也不会一直高速增长下去,因为在增长的过程中,世情在变化,国情在变化,经济发展模式也需要做出调试和转型,更多地将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向增效提质节能环保上倾斜。
因此,在“新常态”下,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新”特点,首先是适应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放缓到中高速增长;其次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速下台阶,效率要上台阶,要从粗放式增长变成创新和消费驱动增长;最后是认清“新常态”时期的风险,调试和转变是有难度的,必须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困难,以改革的红利激发更多的“活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j/2014-10-12/2833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