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和”“战”与否的几个关键问题
中美两国注定要难免一战吗?
现在,有关中美两国是“和”还是“战”的问题终于可以进行认真的讨论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原因非常清楚。现在,任何正视现实而不是热衷宣传的人都已经看得明白,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完全有可能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不期而至。迫在眉睫的危险就是中日钓鱼岛争端,仅仅这样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就完全有可能将中美两国拖进军事冲突的漩涡,这是一个多么无情而残酷的现实。更危险的是,无论美国也好,还是中国也好,它们都公开或者半公开地全力策划准备有朝一日同对方开战,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这一世人皆知的“秘密”突出地摆在那里,使得两国官方大肆渲染的“互信”与“合作”显得既滑稽可笑又诡异阴险。
那么,展望未来,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和”还是“战”呢?
对此,谁也不能简单地回答“是”与“否”,而必须对影响“和”“战”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认真剖析它们所带来的可能性。笔者以为,需要对以下若干重要问题进行解读。
第一个问题,利益与分歧孰大孰小
“中美两国彼此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同时也存在一系列具体的分歧,但是,共同利益是主要的,彼此分歧是次要的,利益大于分歧”。这是有关中美两国关系属性最著名的判断,当前在中国明显地居于统治地位。这一判断也是中美关系的大前提,因为利益大于分歧,所以,“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就有了合理的逻辑起点,“合作”与“共赢”就有了合法性基础。更重要的是,“利益大于分歧”理论还隐涵这样一个惊人的逻辑,即中美日益发展的共同利益将如澎湃的潮水一般,涤荡冲刷两国之间的分歧,使之日渐消蚀缩小,直至最后的湮灭。到那个时候,中美两国之间就连明显的分歧都不复存在了,还何谈战争的危险呢?
所以说,中美“利益大于分歧”一说是中美和平说的理论基石,如果“利益大于分歧”一说确凿成立,中美两国之间就只“和”而无“战”了。
但是,我们认为,“利益大于分歧”一说,充其量只能算做外交辞令,而不能当做严肃的战略判断。
首先,把利益与分歧进行大小比较本就没有确实可信的标准,完全依据个人感受经验的不同而不同,即或一些中国人确实认定中美之间“利益大于分歧”,但不见得美国人也这样认同;即或一些美国人的确有类似的认可,但也不见得多数美国人都对此认同,特别是左右美国政策与战略的政客们,也许他们心里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认同。或许出于某种需要,他们在一些外交场合也说过这等堂皇之言,但很可能并不发乎内心而只是搪塞遮掩之辞。
其次,中美之间利益与分歧也并非是同一层面和同等水平的。比较两国之间的利益与分歧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的利益更多地存在于经贸领域,而彼此之间的分歧则遍布政治、军事和战略的深层;经济贸易领域的利益具有暂时性、表面性的特点,可以替代,可以改变,也可以放弃,这就是中美虽然经贸高度依赖,但美国却设想策划封锁中国海上运输的原因;而分歧则完全不同,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来源于骨子里,根深蒂固,是制度、文化、民族等领域对立的反映,具有长远、根本的特点,难以改变,不可调和,也不会因为共同利益的发展就归于沉寂或者烟消云散。
最后,由此可以认为,中美之间利益左右不了分歧,利益的确是“和”的根据,但分歧必然要上升成为对抗的理由,进而成为战争的导火索,而现实的情况是,后一种情形正在危险地向前发展。
第二个问题,理性与本性孰轻孰重
毋庸置疑,两国的战略指导者们都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为此一直在进行精心策划设计,都力图让这一关系最大限度的为本国利益服务,或者换句话说,都竭尽全力对这一关系进行挖掘,以攫取其中的利润,为此,除极力描绘未来美好蓝图外,在实际层面主要有三个层次的战略把握:
其一曰“共识”“互信”。即两国高层不断达成广泛的“共识”,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这些东西见诸于报道渲染,人们听得如此之烂,现如今基本上是这耳朵听进来,另耳朵冒出去,早已不以为意了。
其二曰“管控分歧”,因为中美之间的各种“分歧”事实俱在,经常发生美国对中国“悍然”一类的事情,所以“专家”“学者”们因应而立言,抽象概括地提出了“管控分歧”的概念,也就是说,中美之间的诸多分歧,是能够做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
其三曰“斗而不破”。这一词汇很有些历史渊源,原本是当年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产物,双方有共同的民族敌人,必须“兄弟阋于墙而外拒于侮”,不能自相残杀,但是彼此之间又免不了经常打起来,经常“斗”,这就要掌握好“斗”的尺度与底线,以“不破”为原则,即不能走向彻底的决裂。这就是“斗而不破”的来历。
现在,这一原则被运用到中美关系上来,主要所反映的,是中国的战略理性。美国方面是否有此认识与理解,则不得而知。但是,从常识出发,美国的战略家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大国之间战争冲突的破坏性与惊人代价,这是一种起码的战略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两国的战略指导者都没有走到邪路上去,或者换句话说,不管他们是不是抱着冷战思维不放,但他们的战略思维都还保持在正常的底线以上,其中并不存在可怕的战争狂人。
但是,这样的理性能否确保中美两国不会发生战争吗?
我们认为,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证明,对于战争而言,人类理性没有缺乏保障作用,历史上的许多时候,人们都以为理性之光可以让人类远离战争,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现在也是这样。现如今的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霸权帝国,它集成了人类以往一切霸权的属性并使之发扬光大(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在以前的一系列文章里已经有比较明确的阐述)。霸权的本性历来就是唯我独尊、天下一元,其实现途径与主要手段就是战争。在这一本性的驱动下,霸权追求绝对优势的冲动永无止境。现如今的美国正是这样,美国已经获取绝对优势,但美国还要确保绝对优势,还更要使用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手段消除对任何绝对优势的挑战,这就是美国霸权本性下的基本逻辑,而这样的逻辑注定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背道而行,首当其冲的挑战者就是中国。现在,中国站立在发展的潮头,崛起的势头为全球之冠,力量增长有目共睹,这根本就是霸权所不能容忍的。用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作为最后的解决手段,早已经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过去对付前苏联是这样,现如今对付中国也是这样,而且只能更加是这样。所以,如果说今天的美国人依然理性,他们的大多数人都反对战争的话,那么现实的霸权却有难以遏制的战争冲动。这看起来很矛盾,但这就是霸权帝国的本来面目。
中国能够避免摆脱这样的战略宿命吗?
显然,从中国的角度说,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去期待一场中美战争,基本的战略理性决定中国对这样的战争避之唯恐不及。但问题是,中美关系的主导权不在中国手里而在美国手里,中美战略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于中国而在于美国。不管中国怎样披肝沥胆地表示不挑战霸权,不破坏美国的世界秩序,都改变不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态度,更无法影响干预霸权的本来属性。
所以,有关一切“共识”“互信”、“管控分歧”、“斗而不破”的人为干预,可能对中美关系的具体进程有所影响,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美战略关系的本质,更不可能给中美之间的战争危险加一道可信的保险。
第三个问题,“中国威胁”还是“美国威胁”
现在,中美关系的危险性正与日俱增,造成这一现状的责任应该归咎于谁呢?
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种说法:
一是中国威胁说。
美国主导的“国际舆论”对此早有定论,中国扩张、侵略,中国“咄咄逼人”,威胁到了亚太各国的安全与地区稳定,挑战了美国的霸权,破坏着世界的秩序……于是,“中国威胁论”就成长为当代全球战略领域一个高等级的战略理论。如今,在西方的政治场上,不懂得“中国威胁论”的政客就是一个蹩脚的政客,而不会运用“中国威胁论”的政客则不可能取得显著的政绩,而只有哪些善于并充分利用“中国威胁论”的人,才干的风风火火、名闻遐迩,比如日本的安倍晋三,菲律宾的阿基诺,等等。
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是政治场上的游戏,而政坛并无道义可言,国际政坛也不例外。不管美国打着怎样“为民请命”的大旗,披着怎样拯救和平、维护秩序道德外衣,但谁都知道,它”重返亚太”也好,“空海一体战”也好,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是这样,日本也是这样,菲律宾也是这样。它们出于各自的利益炒作“中国威胁论”,其做法本身就使得这一著名的“国际舆论”有些不攻自破的摸样。
二是历史陷阱说。
这一说法主要来源于西方的战略理论界。也许是国际上“专家”“学者”们感到“中国威胁”说太过直白浅薄,缺少战略底蕴的缘故,于是他们找来了历史根据,引用古希腊历史上雅典与斯巴达的故事,说正是雅典力量的增长及其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使得战争不可避免,并且这一规律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也屡屡再现,如20世纪初期的英德冲突以及后来的美日冲突,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等。他们由此而得出结论认为,中美两国如果不能比前人做得更好,那也难免再次掉进这一历史陷阱之中而不拔。
这一说法看起来既有战略高度又貌似公允,似乎还有把中美冲突的责任一分为二的样子。但是,细细品味,这个理论与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之间有很巧妙的呼应关系,实质上是要逼迫中国就范——即中国不能像历史上曾经崛起的强国那样去捍卫自己的利益,而应在既成大国的主宰下逆来顺受,否则便不免于重蹈覆辙。所以,种说法,应该可以归类于一种巧妙的战略讹诈。
三是“焦躁”“不安”“不适应”说
这种说法主要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主流“专家”、“学者”们的发明,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们呼应第二种说法而演绎的中国版本。这种说法认为,中美之间之所以麻烦不断,美国不断针对中国采取各种强硬动作,概源于对于中国崛起和力量增长的“焦躁”“不安”,因为霸权还“不适应”这一变化,所以变得“不自信”,而不得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也就是说,像出售武器给台湾,干涉中日钓鱼岛冲突,介入南海岛屿争端,在缅甸挖中国墙角,拉越南向美国靠拢,深化美菲美印同盟,以至于设立非洲司令部遏制中国等,统统都是美国战略的“防范”与“自卫”,当然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他们对于美国做了如此这般的解读,甚至对日本、对印度也在做着同样的解读。
这一说法在中国的学界的确甚为流行,但其实恐怕连美国自己都不认可,甚至日本、印度也不认可,很有拍马屁却不小心拍到马脚上的嫌疑。所以毫无理论价值与学术品位而言,真的是不值一驳。
不能不提到的是,最近有一些“公知”干脆撕下面具直言不讳地指责中国了。比如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因为澳大利亚谴责中国,中国外长在与澳大利亚外长会晤的时候公开反驳,于是就有中国的公知攻击中国蛮横,不懂外交,进而对把中国直接摆到“强硬”或者“咄咄逼人”的被告席上,以表达对中国对外政策的不满。
但是,我们认为,所谓中国威胁美国一说纯属子虚乌有!事实上不是中国威胁美国,而是美国威胁中国。
首先,从主观上说,中国没有主动挑起中美军事冲突的任何动机,如果说中国对可能的中美战争有所准备的话,那也完全是美国军事压迫的结果。就连美国方面大肆炒作的“拒止战略”都是中国不得已被动应付的产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正在全身心地准备对华战争,目前所能公布出来的,如“空海一体战”等,大概只是冰山之一角。
其次,就客观能力而言,中国并不具备同美国打一场全球战争的能力,甚至连打一场全亚太的能力都不具备。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爆发较大规模的中美战争,中国能否打破美国的海上运输封锁,能否打破美国及其军事集团的陆地围堵都很成问题。于此相反的是,美国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世界一切地方铲除中国的利益。
最后,摆在世人面前的事实是,美国的军事力量正在中国周边麋集,虎视眈眈、杀气腾腾,美国的军事基地及同盟力量已经把中国圈到战略篱笆当中,而且还在继续插桩树墙。这等战略待遇,有史以来,除中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对此可以持续地容忍下去。
所以,所谓的“中国威胁”完全是捏造,事实上无处不在的是“美国威胁”;不是什么中国“咄咄逼人”,而是美国“咄咄逼人”。美国不仅在世界范围内逼迫中国,而且已经将利剑逼到了中国的近海,逼向中国的岸边,还逼近了中国的内地与内政。事实证明,美国威胁”是关系中国生死存亡最重要的外部要素,为此,任何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命运负责的执政者,都不能对此丝毫掉以轻心,否则就是民族的罪人。
崛起的中国必须全力同这一巨大的危险抗争搏斗,唯一办法就是争取同美国军事力量的战略平衡,恰恰是中国战争能力与战略威慑能力不够,所以美国才敢于“咄咄逼人”,才敢于“重返亚太”。舍此之外,别无他途。而在取得与美国基本的战略平衡之前,美国对华发动战争危险将一直严重存在,对于这一点,中国不能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四个问题,“崛起”“霸权”究竟哪一个邪恶
本来,“中国崛起”是国际政治语境中的一个积极词汇,以前人们大多从积极意义上来理解。但是,经过“国际社会”的精心策划与周详炒作,现在,中国的崛起越来越与“恐怖”、“邪恶”划等号了,首先是在政治上中国被打入“另册”,接下来军事上又被贴上扩张侵略的标签,经济领域再被几桩大罪覆盖,于是乎,中国的形象也就糟之大糕,比朝鲜伊朗也好不了多少,就难免被西方押上道德法庭加以判决了。不得不说是,这当然得益于中国国内的“带路党”们,他们对中国的丑化恶化功不可没,其作用甚至远远超过“国际舆论”,稍微浏览一下网页的人都知道,有那么几个著名的网站,逢中必骂、逢中必反,其中对中国的描述之毒,著名的国际舆论机构都难以望其项背。
与此相反的,是对美国霸权的评价。著名的清华大学中的著名专家×××,一直尽力说明美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霸权;国防大学也有著名的军事专家×××,论证说美国军事力量在亚太存在对中国利大于弊。上述两例只是代表,实际上,在中国撰文立论阐述霸权良善的人比比皆是,而国际社会上论证世界离不开美国霸权的战略学家更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总之,在上述这些人的炒作鼓噪下,一个不言而喻的结论就摆在了那里:中国邪恶,美国正义;中国的崛起威胁地球,美国的霸权保障人类。
但是,笔者以为,这大概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谎言。中国崛起复兴后将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历史已经多次做了诠释;而美国霸权给世界带来的是什么,过去有越南例子,现在有伊拉克阿富汗的,究竟哪一个邪恶,哪一个善良,事实摆在那里,难道还需要过多地辩论吗?
最后一个问题,核武器是否能成为可靠的保险
在中美“和”“战”与否的辨析上,还经常有人拿中国的核武器说事。他们说,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就有爆发核大战的危险,而核大战的结果就是同归于尽,因为中美谁也不想同归于尽,所以,中美战争就不可能爆发了。
这种说法,理论上看起来头头是道,其实乃书生之见。事实上,核武器是一种很缺乏战略灵活性的武器,比如,假设台湾宣布独立,而中美军事介入,中国能因为美国军事干涉就对美国使用核武器而不惜以全体中国人的存亡为代价吗?再比如,一旦中美发生战争冲突,美国封锁中国海运,中国能就此使用核武器,不惜赌上全民族的生死吗?
显然,不到万不得已的最后关头,核武器是不能使用的武器,有关这一点,中国老一代战略家们看得很清楚,中国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就宣告,中国制造核武器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阻止别人对中国使用,也是为了最终消灭核武器,个中的战略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现在,拿核武器给中美战争危险上保险,不客气地讲,只能说是一种惊人的无知。如果这种理论成立,中国就完全没有理由发展一切常规武器了,甚至连军队都干脆解散算了,只准备足够的核武器就是了。这不是很荒唐的事吗?
啰里啰嗦说了如此之多,这证明了什么呢?
笔者以为,这说明了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中美关系是无法保证也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关系
没有什么人,也没有什么要素,更没有什么特定的模式,可以保证中美关系,既不能说中美必有一战,也不能说中美绝不可能一战,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有些变化可以人为管控,有些变化不可以人为管控,而根本性的规律则不可能有“人定胜天”的空间。
其二,中美关系将充满各种危险并且将不可避免地与日俱增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中美之间的密切联系,否认这种联系的积极作用等于是闭目塞听;但是同时,任何人也都不能否认中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否认这样的冲突与对抗危险性等于是掩耳盗铃。事实上,中美两国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冲突对抗并行不悖、比肩而生,危险的趋势在于,后者的发展速度和幅度正在加速,两大战略力量之间的竞争必然上升为斗争,彼此的对立必然发展成为对抗,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中美关系注定将是越来愈危险的关系。
其三,中美两国的战略矛盾根深蒂固,博弈的道路艰苦而漫长
这是笔者的一贯观点。笔者认为,中美两国的战略矛盾无可挽救、无药可解。展望未来,两国之间将维持一种不和不战的特殊状态,两国关系中的“和”是假象,是冷和平、假和平,而“战”则是暗流,各种形式的暗战、冷战在假象下面激烈进行,彼此都力图要使局面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达到制人而不是受制于人目的。如果说“管控分歧”有战略玄机的话,大概仅在于此。
为此,笔者以为,一切爱国的中国人必须有如下认知:
一是中国社会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危机感,要有强烈的敌人意识。
对中国而言,现如今不是什么大国关系调整发生安全问题,而是大国战略冲突带来了生死问题。对于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战略形势,宁可估计严峻一点,也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须知,“过分小心,一百次也不要紧;莽撞送死,一次也实在太多”,“料敌从宽”是古往今来颠覆不灭的道理。
二是中国人民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战略觉悟,要避免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误判。
曾几何时,“和谐世界”、“利益共同体”一类的理论甚嚣尘上,似乎这才是国际视野,现代意识,才是真理之所在,这类理论,把中国的崛起渲染成将在一片祥和、温馨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实现。如果说,这样的愿望固然是好的,但这样的理想则是彻头彻尾的幻想,也是空前严重的误判,是战略觉悟不够甚至是没有觉悟的病症表现,而战略问题容不得任何一点天真幼稚,只有高度的成熟、理性,才可体现古老文明中国应有的品质。
一句话,争取零和,迎接冷战,准备热战,这可能就是有关中美“和”“战”问题的全部答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s/2013-12-12/2409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