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和军人的荣誉地位岂容诋毁
【摘要】在中国,军人这个身份有着远比一个职业更为丰富的内涵——党的忠诚卫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捍卫者、人民的子弟兵。
今年1月22日,《南方都市报》B14版“大放绝词”栏目刊登了署名为史杰鹏的《军人只是一种职业》一文,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议论。
其实,“军人是不是一种职业”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这个经常要填写各种表格的年代,如果军人不是一种职业,那么军人填表时职业一栏写什么?难道写“无业游民”么?
当然,史先生要说的也不是这个问题——作为北师大的副教授,史先生恐怕还没这么无聊。其实,文章标题真正的要害是那个“只”字,引爆热议的也是那个“只”字。史先生不愧为研究古籍与传统文化的“专家”,这春秋笔法是用得真“妙”。
仔细读来,史先生这篇800余字的短文内涵十分丰富。梳理一下,其大致的观点有:社会上对军队以及军人的感情以及积极评价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军人的美好宣传;军人并不创造人类文明,军队更多的是摧毁文明;在专制国家,军队的行动有时全凭独裁者一人喜好,对普通百姓来说,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就创造人类文明的价值来衡量,一个将军并不比一个歌手更有贡献;在民主国家,能否遇上战争、是否成为英雄全凭运气,在专制国家,士兵大多时候是炮灰,谈不上英雄;把军人看得高人一等,是部分受了文化传统的毒害。
本文无意去分析史先生这篇短文的逻辑,因为既经不起分析,也不值得去分析,比如“我国传统,自商鞅以来,打仗就是为了分田宅,获爵位,论功行赏,所以军人总以为自己是统治者,应该得到光荣待遇”这一句,要用什么样的逻辑推敲才能使这句话成立?
真正值得分析的是这篇文章的立场和指向,也就是他到底想说什么,客观上又说了什么。虽然他以“在我眼中,军人也只是普通人,不管多高军衔,并不比其他人更尊贵”来作为全文的结尾,他“眼中”的事情,别人貌似无权干涉太多,但既然在公共平台上发表出来,那么就已经不再是他个人的事情了。
如果把史先生这篇文章也比作“投枪”和“匕首”,那么这个“投枪”和“匕首”对准的是谁,确实有作一番研究的必要。
分析这篇文章的指向,还得作一番背景考证。没有背景的映衬和比对,要想准确把握任何事情都是相当困难的。那么,这篇文章值得关注的背景是什么呢?
一 是这篇文章写作的直接诱因,就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与歌手姚贝娜的去世引发的多重舆情关注。一个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 共和国上将辞世,网络世界对此反应相对平淡,还比不上对歌手姚贝娜辞世的关注。因而,杨锦麟先生等表达了一点不公的感慨,一众网友对此有赞有弹。而史先生 的观点显然是“众生平等”,上将也是人,英雄也是人,没啥值得缅怀追忆的。
二 是近年来涉及军队的网上舆论氛围。这里面主要的看点有两个:一个是一些所谓的学者和军迷对军史的刻意歪曲。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对人民军队的历史进行着各种抹黑。比如,一方面用阵亡数据来夸大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而否定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敌后武装的贡献,另一方面又用 阵亡数据来否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功绩。伴随着这些论调的是质疑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先烈事迹真实性的种种奇谈怪论,以及炒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不实军史的各种闹剧。
第二个看点是对准人民军队的各种攻击。比如,知名中学历史老师袁腾飞贬损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烈士毛岸英,于建嵘发起的“军车随手拍”引发的对军人军车的恶意围观和攻击,还有每当军队参与抢险救灾,总是伴随着李承鹏们对军队行动的各种歪曲。“@南都深度”更是厚颜无耻地说,“如果解放军算是共党的,那人民也应可另组军队,干死丫的”。
如果把史先生的这篇文章置于这个大背景下来考量,那就真是意味深长了。下面,针对史先生的诸多观点,笔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塑造人民军队地位和形象的是军队的表现而非宣传
不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是重视宣传的。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就曾把长征比作是“宣传队”“播种机”。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还亲自起草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和新闻评论。如果不宣传,你做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有谁能知道呢?又如何提振己方士气、打压敌方威风呢?尤其在这个谣言远比真相 “跑”得快得多的年代,任何一国政府、一个政党、一支军队,都不可能不重视宣传。并且,只有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视宣传吗?曾经强大无比的苏联红军是倒在西方的枪口之下还是倒在宣传之下?所以,宣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和地位是不是仅靠宣传得来?这简直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史先生既然有他的看法,那么我还是不得不说,这如果不是一种无知,就是一种刻意的污蔑。
这支深受人民爱戴和对手敬重的军队,它在历史和人民心中的地位,一是源于它忠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源于它在历史紧要关头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担当,三是源于它在战场上取得的一系列辉煌的战绩。没有这些,任何宣传都是站不住脚,也经不起时间检验的。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当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苏区人民才唱着“十送红军”,眼泪涟涟来送亲人;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民众才 能“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才有“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 肉,送他上战场”的感人举动;抗美援朝战争,才能得到全国人民全力的支持。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魏巍在深入采访志愿军战斗事迹后写下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难道是在编造谎言吗?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伤痛的美军至今对抗美援朝一战进行选择性回避和淡忘,不正是对我志愿军将士卓越表现的最好证明吗?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一支军队值不值得尊敬,老百姓心里最清楚。新中国成立66年来,我们的国土上没有遭受大的战火,我们经历了30多年无战事的和平,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吗?每当有地震、洪灾、泥石流来袭时,人民群众最盼望谁?谁最能安抚苦难中的人民?这些问题还需要回答 吗?解放军的作为与牺牲,不仅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更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岁易时移,江河不废。
阶级属性之于军队,既是客观存在,更是逻辑内核
史先生说“军队是架庞大的暴力机器,本身并无善恶”。客观上说,史先生的话前半句倒不错,但由前半句并不能推导出下半句。军队怎么就没有善恶?难道说德国法西斯军队、侵华日军也没有善恶?如果侵华日军没有善恶,那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打鬼子岂不是打错了?
我绝不怀疑史先生的学术能力和造诣,也不去揣度他骨子里是否有做汉奸的想法。再联系他的这一句,“军人在和平时期只是一种职业,在战争时期只是一种义务”,应该不难看出,他这是要刻意抹掉或是有意回避军队的阶级属性——军人不就是一个职业嘛。
其 实,如果史先生对我国的兵役制度稍有了解的话,就不会这么说。人民解放军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试想,一个义务兵服役期为两 年,每月领数百元的津贴,这能算作一个职业吗?就算是每月薪金数千元的士官和军官,他们恐怕也不仅是把军人当一个职业在干。或者说,在中国,军人这个身份 有着远比一个职业更为丰富的内涵——党的忠诚卫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捍卫者、人民的子弟兵。而这些,恐怕才是史先生们不喜欢的吧。
应该说,这些年试图抹掉军队阶级属性的大有人在。“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论调早已有人喊了好多年了,史先生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那么,这些论调对不对呢?其实,持这些论调的先生们心中基本都有一个参照系——美军。许多人认为美军是没有阶级属性的或者说是超阶级的,美国军人就是一个职业。
表 面上看似乎是这样,但逻辑上恐怕并非如此。在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总统为最高统帅的美军能脱离资产阶级军队这一属性吗?美军执行 的哪一次对外作战任务不是美国政府赋予的政治任务?美国人民手中确实有选票,但哪一次美军对外军事行动的决策和终止是由全民投票来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军队是有阶级属性的,从来没有超阶级的军队。无论是在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军队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自己鲜明的阶级属性。
我 国《宪法》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明确,“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也正是这种鲜明的阶级属性,简明而掷地有声地回答了这支军队来自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么,史先生的观点以及比他更为直接的“军队国家化”等观点剑指何处呢?对此,我们还是从基本问题着手分析。
首先,中国人民解放军本身就是国家的、人民的,这一点《宪法》和《内务条令》已经作了明确,无论是军人也好,社会民众也好,在此问题上基本没有认知障碍(别有用心者除外)。
其次,关于人民军队的指挥权问题。这支军队属于13亿人民,但军队的行动能够由13亿人来直接指挥吗?这显然是一个荒谬的问题,没有哪一支军队是这么指挥 的。作为这个国家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不仅有《宪法》《国防法》提供法理依据,而且也有这支军队在党领导下成长壮大、屡创辉煌的实践经验,更有“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情感基础。
再次,“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言论的要害之处,显然就是要军队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古人讲,“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把 军队从党的旗帜下剥离出来,不仅会直接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对于军队而言,也将是毁灭性的灾难。这种结果,或许正是一些人乐于见到的,而这,不仅是中国共产 党以及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也是广大中国人民要竭力避免的。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和最终手段
史先生认为,军队的作为,“取决于指挥者的善恶。尤其在专制国家,军队的行动有时全凭独裁者一人喜好”,因而得出结论,“对普通百姓来说,它和自己没有什么 关系,更不要说伟大了。”看来,史先生是把军队当成江湖帮派了,而战争在他眼中,显然与江湖仇杀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讲到独裁者,近代世界历史上当首推希特勒了。然而,德国发动二战果真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战争狂人吗?恐怕没这么简单。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说过,“兵 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西方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也有一句著名的论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战争的母体。
稍稍研究一下一战史和二战史即可知道,一战的爆发虽然有其偶然因素,但主要还是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消长要求调整利益格局引发的矛盾。而一战结束后,由于并未对战争罪行作彻底地清算,一定意义上,也就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法军总司令福熙在一战结束后就说过,“我们并没有赢得和平,只是获得了20年的休战”。希特勒固然有其狂热的一面,但如果没有国内的复仇情绪,没有经济危机加剧带来的社会危机的全面爆发,希特勒能否走上国家领导人岗位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更不用说发动战争了。
再者,解决国与国之间矛盾的办法,首先是政治的博弈。当一切政治手段都失效后,才会选择用战争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动战争,都要经过非常复杂 的决策程序,都得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都要进行大量的战争准备工作,而不可能由哪一个领导人一言而定,更不可能像江湖大佬那样喊一声“兄弟们,给我操刀 上”,然后战争就爆发了那么简单。
相信这些道理史先生都懂。那么他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呢?我理解,在这个问题上,他主要表达了两点:一个是,战争是国家领导人玩的游戏,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另一个是,战争与老百姓无关。关于这两点,我想无需多说。
战争当然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别。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而维护国家主权与人民安全利益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国内战争中,代表进步阶级的、 反抗反动统治暴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之则是非正义的。侵华日军虽然打着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的旗号,但除了汪精卫及其党徒之外,没有也不可能赢得中国人民 的信任与支持。而一旦爆发战争,当然就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尤其是老百姓。
当然,如果沿着史先生的话讲下去,那么以下的话恐怕已呼之欲出了,“解放战争有啥,抗美援朝战争又有啥,不过是领导人玩的游戏罢了,有啥好吹嘘的?又关老百 姓什么事呢?”如此,战绩也就不再是战绩,英雄也就不再是英雄;军队只是军队,群众只是群众了。而这,恐怕也是史先生们想说又故意不说的话吧。
可能,史先生们是崇尚和平的,他们厌恶战争,因而连带着把发起战争的工具——军队也一并厌恶了。但如前所述,战争是国家行为,军人想发起就能发起吗?再者,难道你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能天下太平了吗?恰恰相反,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避免战争则无异于痴人说梦。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悠久的印第安文明,没有强大的军队,面对西方殖民者毫无还手之力,至今已湮没近乎无闻。
悠久的犹太文明,在没有独立建国之前,也只是被纳粹党卫军屠杀的“羔羊”,建国建军后才傲然卓立于阿拉伯世界之间。近200年来,中华文明备受外敌欺凌,也 是因为有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后,才有了人民的一切,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态势。时至今日,在“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人民军队的 全面建设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快速稳步提升,史先生却抛出这样的言论,个中味道就很值得琢磨了。
维护军人、珍爱英雄——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政治伦理和道德底线
史先生在文中说,“创造人类文明的,是科学家,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劳动者,而不是军人”。这真是非常巧妙的一种表达,只用短短30字不到就把军人与科学家、 知识分子和普通劳动者对立了起来。史先生还认为战场上的英雄不过是碰运气得来的,没什么英雄不英雄的。这些话如果只是史先生个人的一种情绪表达,我也懒得 说什么。但既然这些话进入了公共话语平台,我觉得还是有理论一番的必要。
关于军人是否创造文明,我不想多说,我不知道史先生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如果把文明定义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人类历史上汗牛充 栋的军旅文学艺术作品、军事理论著作又算什么?就更不用说军事对于科学技术的拉动了。我主要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军人的奉献,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我 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英雄。
必须看到的一点是,军人并不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怪物,每一个军人都来自一个家庭,都有许多的亲朋好友;每一个军人入伍都是在履行一份对国家的义务。
史杰鹏们可能没有当兵也无需当兵,在他们眼中军人当然如草芥。但是每一个军人在他的亲人和朋友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值得珍爱的。
虽然军人中也会产生落后分子,甚至有些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但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群体,人民中国的军人是值得尊重的,他们的贡献是应该得到认可的。没有 军人的奉献,又哪来国家的安宁呢?在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今天,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无数军人默默的奉献,要实现持续发展、安全发 展是难以想象的。
至于人民军队中众多英雄的价值,就更无需多说了。战场上,一个英雄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个作战单元的“脊梁”。一个个英雄用他们的鲜血乃至生命,不仅铸造了 一座座人民军队的丰碑,同时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丰碑。在中国社会中尊重英雄,对公民个人而言是一条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对国家、对社会而言,则是应该秉持 的政治伦理法则。
苏联解体了,苏共也失去了执政地位,但俄罗斯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不也依然尊重他们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吗?美国政府为了寻找二战阵亡将士的遗骸,更是不惜动用庞大的资源。难道中国人就可以不用尊重自己的英雄吗?
然而,当下也确实有一股值得注意的论调,那就是刻意抹黑军人、否定英雄。我相信,在这支抹黑大军中,绝大多数人与军人并不存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可他们为何要这么干?
其 实,如果联系意识形态领域的乱象,联系一些势力所说的“最大的教训是没有掌握军队”,就不难得到答案。那就是,一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确实已经成为一些 别有用心的集团和势力达成自己占“中”意图的最大障碍,可悲的是,他们目前无论如何也迈不过这道“坎”。既然搬不掉这块石头,那么毁骂它也是可聊以自慰 的。
行文至此,我不得不提到,史先生还以“@梁惠王”的新浪微博号,以《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吗?》为题发表了该文。由此,史先生的意图就更加明确了。
前不久,香港的非法“占*中”活动(已经被国际舆论公认为一场流产的“颜色革命”)在一片纷乱中结束了,香港人民除了遭受损失之外别无所获。谁能说“占* 中”活动的幕后策划者和指挥者不想把纷乱之火引入内地?谁又能否认一支强大的、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是香港稳定、国家安宁的守护神?在这样的背景下,史先生发出《职业》这样的奇文,充其量只是为哀悼“流产的颜色革命”发出的蚍蜉撼树般的悲鸣罢了,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s/2015-03-21/3081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