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军事

打印

现代战争的心理制胜观

 摘要在现代战争研究中,如果能以心理制胜观点统筹我军作战理论研究,把心战兵战方式完全融合进来,总体强调攻心为上的原则,同时又兼顾武力战和信息战等作战方式的运用,把最强烈的打击集中在敌方决策层和军民的心理上,有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作战的整体效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打击与武力打击“两张皮”的现象。

习主席指出:“现代战争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看上去眼花缭乱,但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本的是战争的制胜机理变了”,并进一步要求密切跟踪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

制胜机理指战争的制胜规律、路径以及方式方法。在长期的战争研究中,围绕着物质、能量、信息和认知等要素对战争的作用,制胜机理分别形成了兵力制胜论、兵器(火力)制胜论和信息制胜论等观点。

当前,随着心理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日益增强,心理斗争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目标和领域,心理制胜观也逐渐走向了战争前台,越来越受到政治军事决策者的青睐。

1 现代战争心理制胜观的基本论点

“制胜”是制服对方而取得胜利的意思,战争制胜涉及战争的形态、性质、目的、主体、手段、时空条件等诸多方面内容。

心理制胜观着重研究心理和精神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强调现代战争条件下,作战引起的心理损伤比其物理损伤或火力杀伤具有更重要价值,认为对目标对象的心理打击更有利于实现战争的政治目的,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一种理想的制胜模式。心理制胜观基本论点为:

20160616031412779 拷贝.jpg

现代战争作战机理的研究有多种维度。心理制胜观在作战目的上强调“攻心为上”,在作战目标上突出对对手的心理分析,在作战方式上注重心理设计等。认真研究现代战争的心理制胜观,对揭示现代战争的本质和作战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在作战目的上,心理制胜观强调“攻心为上”,通过“服其心”等作战策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目的。古今许多战例就有这方面的启示,如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凭借空中优势和现代化部队力量,很快就攻占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总统萨达姆被捕,最后被处以绞刑。

从纯军事角度看,美国打败了萨达姆算是胜利了,但是从战略全局看,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失败了。随着战争硝烟逐渐散去,伊拉克局势并没有稳定下来,而是越发混乱不堪,民众的反美情绪不断高涨,甚至成了恐怖分子的基地。

而三国时期“七擒孟获”的战例,诸葛亮采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将反叛蜀汉的南部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从此彻底地消除了其反叛心理。

一般来讲,战争具有对抗性、毁灭性和残酷性等特点,不仅带来人身与物质的毁伤,更带来情感上的敌视。而“服其心”策略通过政策宣示和理性劝导等方式,改变对象的战争观念和立场,增强对己方的认同感,弱化对己方军事行动的抗拒心理,增加了持续和平的基础。

二是在作战目标上,心理制胜观突出战争中心理分析环节,研究对手心理结构,了解目标对象的心理特点,把握其个性、气质、兴趣、爱好、能力和价值观等因素,寻求心理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攻击。

有则故事很有启示意义。一位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便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12个“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乱真保住性命。面对13个一模一样的人,死神一时分辨不出哪个才是真正的目标,只好悻悻离去。但是没过多久,死神想出了一个办法,对着那13个一模一样的科学家说:“先生,你确实是个天才,能够克隆出如此近乎完美的复制品。但很不幸,我还是发现你的作品有一处微小的瑕疵。”话音未落,那个真的科学家暴跳起来大声辩解道:“这不可能!我的技术是完美的!哪里有瑕疵?”“就是这里。”死神一把抓住那个说话的人,把他带走了。

同样,在现代战争中,利用对方心理上的“瑕疵”,找准其心理弱点、心理敏感点和心理盲点,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攻击,就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是在作战方式上,心理制胜观突出作战中的心理设计环节,着眼于“打痛而不是打死”策略,综合运用武力打击、信息打击和心理打击等手段,打击敌方最珍视、最重要、最依赖、涉及面最广或情感所系的地方,通过更大程度的心理毁伤促成战争政治目的的实现。

这些关键或要害目标包括对方的重兵集团、指挥者和指挥机关、信息系统、重要工业基地、关键基础设施等。

如1986年的美利锡德拉湾海战,美军依靠其信息技术优势,对利比亚军队的警戒雷达、制导雷达、指挥控制中心,以及炮瞄雷达、通信设施实施了有效摧毁,从而使利军的电子设备处于瘫痪状态,“又聋又瞎”的利比亚军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再如现代战争的“马桶效应”也是如此。

在科索沃危机中,面对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南斯拉夫人向世界展示了他们顽强抗争的民族性格。然而随后在与美国的战斗中他们屈服了,直接且重要的原因之一居然是由于抽水马桶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美国空军的轰炸由前期的军事目标转变为诸如水厂、电厂等民用设施目标。这样,城市供水供电系统瘫痪后,导致了居民家庭卫生用水得不到保证。时间一久,这类生活小事就变成政治大事。

2 现代战争心理制胜观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二战、一战或更早的战争中,兵力兵器制胜是战争决策者首选的作战理论。随着现代战争空间的拓展、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现代战争理念的推动,心理制胜变得越发重要,对战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不断拓展的战争空间为心理制胜提供了实践平台。不同的战争空间代表着不同的战场要素组合形式。物理域是战争物质体系和力量构成的场域,主要由陆战场、海战场和空战场等战场空间组成。

信息域是信息元素构成的场域,主要围绕信息的获取与识别、转换与传输、储存与提取、攻击和防护等所展开的空间。认知域则是人的认知、态度、情感、思想、观念和精神等构成的空间,是心理较量的主要场域。

在古代社会,由于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认知范围有限,战争主要在陆地、内河等有限的物理域进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推动下,信息域逐渐上升为现代战争的关键领域。

当前,战争空间已由陆地、海洋、空中战场扩展到信息空间和心理空间,表现为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的共同作用。美军强调信息优势,但认为信息优势只有有效地转化为认知优势,才能给联合部队带来竞争优势。

近年来,美军多份官方文件都提到认知域,并认为其在夺取未来战场主动权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美军正努力打造全球信息栅格(GIG),构建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联接,以实现现代战争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心理制胜提供了条件支撑。“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革甚至变革”。

20160616031501812.jpg

美国空军飞行头盔上的小型脑电波扫描仪,为飞行员和基地搭建了“心灵感应”的桥梁。

自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次科学研究心理学以来,一百余年间,在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的影响下,人类逐渐揭示了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和神经信息的处理方式。近年来,随着脑开发与心理占位技术的出现,人类对心理控制的研究获得重大进展。

200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启动了一项“无声通话”计划,利用计算机作为一种中间感应媒介,开展部队未来远距离沟通的研究。在实际运用中,现代技术已经成为心理作战与训练效果的倍增器。

如美军曾在索马里进行过“全息摄影”技术试验。在天空投射一幅耶稣受难的影像,并伴有“放下武器,回到真主那里去”的劝告,结果对方许多士兵见状惊恐万分,有的不由自主地跪下,并泪流满面。现代战争中心理战武器装备的运用,如美军的EC-130心理战飞机、心理战无人机、高功率音频播放器等,使心理战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为心理制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

现代战争理念为心理制胜提供了舆论环境。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历史中,战火硝烟总是不断升腾弥漫,战争总是表现出暴力性和破坏性的一面。据瑞士计算中心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5000余年间,世界上发生过14513次战争,有36.4亿人死亡,其中没有战争的时间仅有292年。

两次世界大战的巨痛,特别是恐怖的“核冬天”环境促使人们对战争的卷入程度与方式进行反思。于是“控制战争”“引导战争”“完善战争”等全新的战争理念逐渐产生并得到广泛认同。

一战后,《海牙公约》《日内瓦公约》《非战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对战争作了限制。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宪章》对一切非法使用武力的行为作出了全面禁止。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制胜的观点逐步得到认同,现代战争“非暴力”“零伤亡”等作战方式受到推崇。战争决策者一般不再以占领敌国、全歼敌军等为终极目标,而是把心理上征服敌人,使其服从己方意志看作战争目标。

3 现代战争心理制胜观研究的现实意义

心理制胜观研究有助于揭示现代战争作战机理规律。战争包括诸多有形和无形的要素,对其正确的求解依赖于对每种变量作用的正确判定。在长期的军事历史中,作战理论最初表现为人力制胜论,作战以陆军的步兵、车兵为主,军队的骨干是“甲士”,作战以密集的方阵为基本形态。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宣告了热兵器时代的到来,再加上蒸汽机、内燃机等一系列发明,兵器制胜论逐渐形成,这一时期,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和舰艇及坦克数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20世纪后半叶,由计算机、通信卫星和全球网络带来的信息技术让全世界看到了信息优势所带来的全新战争能量,于是信息制胜论逐渐成为主导。当前,受信息化及全球化条件的影响,心理因素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对战争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心理较量上升为现代战争重要形式,心理打击由过去战场上的战术手段,一跃成为影响战争全局的战略措施,成为削弱或瘫痪对手,震慑其抵抗意志和政治决心的重要方式。

从战争实践看,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第二次车臣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舆论、心理和法理的较量对战争的影响力陡然增大。如果仍然坚持原有制胜观点,不树立新的心理制胜观,现代战争作战机理就不能得到全面揭示。

心理制胜观研究有助于把握现代战争的根本性质和作战目的的实现。有人认为,现代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精确战”,是没有硝烟的“文明战争”。

6 拷贝.jpg

这种现代战争“高大上”观点的背后显示出对战争本质理解的迷失。诚然,现代战争条件下信息化作战正在取代机械化作战的中心地位。然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无论战争手段多么先进,但最终目标都是使敌方服从自己的意志,达到已方政治目的的实现。

从兵力制胜、兵器(火力)制胜、信息制胜和心理制胜四者与实现战争政治目的关系分析来看,心理制胜与政治目的的实现有着更大的关联性,对心理目标的打击更有利于实现战争的政治目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双方兵力、兵器的运用已到顶点,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最后,双方不约而同地想到使对方“扣扳机的手指头变瘫痪”的方法。1986年,美国空军上校约翰·沃顿在《空中战役:制定作战计划》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五环”理论,其中关于领导层和民众层环的论述就涉及心理制胜的内容。

海湾战争后,美军提出“基于效果作战”的全新概念,并逐渐发展为一整套作战方法,如“斩首战”“震慑战”等,其核心观点就是通过对心理目标的打击实现作战目的。

心理制胜观研究有助于重建并完善现代战争作战理论。现代战争作战理论存在三种基本的研究范式:武力战范式、信息战范式和心理战范式。武力战范式注重部队兵力、火力和机动力诸要素编成与配置的研究,侧重对敌兵力的消灭和物质器材的摧毁。信息战范式注重战场信息的获取、识别、加工、传输的研究,作战指向对敌方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等信息平台的打击和破坏。

心理战范式注重心理战力量运用和心理战战法实现的研究,侧重对敌心理目标的攻击。这些研究范式往往都是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向来研究现代作战的,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片面性而不适合指导整个战争实践。而心理制胜观注重对对象的心理瓦解,内在地契合了战争的政治目的,对现代战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现代战争研究中,如果能以心理制胜观点统筹我军作战理论研究,把心战兵战方式完全融合进来,总体强调攻心为上的原则,同时又兼顾武力战和信息战等作战方式的运用,把最强烈的打击集中在敌方决策层和军民的心理上,有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作战的整体效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打击与武力打击“两张皮”的现象。

(作者:逯记选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副教授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s/2016-06-16/3845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6-17 关键字:军事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