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刘斯郎

莫让“教育减负”被谬论曲解

近来关于“教育减负”的话题吵得火热,先是有人大代表再次提出“效仿国外给公立教育减负”,要求让孩子提早放学,实行所谓的“发达国家式的快乐教育”,然后又曝出一位名叫花千芳的作家炒作“学英语无用论”,惊得笔者一身冷汗。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这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让笔者联想到了这些年来身边和网络上那些“读书无用,会赚钱就行”之类的反智言论。还有一些迷信西方模式的教育界人士,打着进步的口号,高呼“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减少孩子的学习负担”,甚至不惜以唱衰中国公立教育成就的手段来佐证自己激进与偏执的观点。

这些行为,看起来是在忧国忧民,但经不起推敲,颇有点“照葫芦画瓢”的味道,全然忽略了中西方社会本质上的巨大区别,更无视了西方现行教育体系下出现的巨大社会阶级分化等问题。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这些人看到西方教育好的一面,就不管其负面的问题;看到中国教育不好的一面,就全然否定了中国教育的优点,听风便是雨,缺乏客观理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而在这种状态下,初衷颇为积极的“教育减负”和“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提议也开始跑偏了,一些激进的学者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动不动就给中国教育下个“病危通知书”,清高得不可一世。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客观现实的分析,来看一看在“教育减负”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中西方教育,不要抬太高,也别贬太低

十年前,我深信一些学者说的“西方教育体系的先进性”,那时候我非常羡慕国外的孩子可以尽情玩耍。但十年后,我在西方深度体验、考察过西方的“快乐教育”后,我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开始拒绝这样的教育模式,至少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在西方这种糟乱的公立教育环境中成长。

记得2018年归国参加某座谈会的时候,有教育界的朋友问我“你建议中国的孩子是中小学出国留学好,还是大学出国留学好”,我当时的回答非常干脆:“不建议中小学去,而且千万别去免费的公立学校,除非你有钱送孩子去私立学校,要不然你的孩子会什么都不懂”。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而在另一场媒体交流会上,有国内媒体的代表提到了“教育改革”的问题,眼看着话题又快被带成“中国教育要完蛋”的论调上了,我赶忙拿起话筒说:中国教育赢在了公立教育,让大多数人不变成傻子,但精英容易被磨平;西方教育赢在了精英教育,让少部分人变得更加优秀,但底层平民知识储备太低;中国是公立教育做得比私立教育好,而西方多数国家是私立教育比公立教育做得好。

我之所以会这样说,甚至会在交流中打断那些“向发达国家教育看齐”的学者的话,是因为我在西方看到的“西方快乐教育”和这些学者鼓吹的“西方快乐教育”是两码事,这些学者有意无意的总喜欢强调“正是因为西方实行快乐教育,孩子们有更多课外玩耍的时间,所以西方出的社会顶尖人才比较多”,他们还以此为依据,提议国内公立教育应该效仿。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很显然不是的。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当代西方公立教育体系里,出的杰出人才并不多,精英实际上多出自收费高昂的“私立教育”体系,那些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在设备资源、教育水平更高的私人学校就读,而穷人家的孩子,要么挤破头进入私立学校,要么就在“无忧无虑的公立教育”环境中放任生长,真正从野鸡变凤凰的,屈指可数。

可以说,这样的公立教育水平实在太低了。像典型的法国和意大利,就在“给孩子减负”的道路上越走越偏,偏到了学校不发课本,老师更是找不齐,甚至寒酸到用临时工顶替。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在大兴“教育减负”的背景下,法国大量削减了教育开支,社会对底层教育也变得比较漠视,导致大量公立学校没有老师,教学质量非常低下,学生和家长不得已进行了游行抗议。

虽然说每年都有家长对此表达不满,甚至是上街头抗议,可这并不能改变现状,因为“你没钱啊”,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开源节流”,也会继续鼓吹这样的教育模式,然后孩子们在学校无所事事,上完课早早回家后,更是“闲得慌”,也因此在被中国学者捧上天的这种西方公立教育模式下,打架斗殴、吸毒犯罪率都非常的高。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统计数据显示,在炒作“快乐教育”的西方公立学校,学生的犯罪率远高于实行“精英教育”的私立学校。

恰恰相反的是,精英的孩子却接受者高强度的教育培训,就比如我此前到访过的Alesia一家。经华人朋友介绍,我曾给一精英家庭的孩子Alesia上过几节汉语课程,令我感到吃惊的是,这位出身显赫的小姑娘,不仅每日要到教学要求严苛的私立高中上学,回家后还要接受汉语、德语的外语教育,每周还有三节钢琴课和半天的礼仪培训。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Marco,他的选择则更加让我肯定西方公立教育在强化社会的“阶级分化”问题。Marco先生是意大利茱莉亚大区公立学校的教师,因为每天只上半天多的班,所以工资也不高,生活非常拮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像个临时工”,在他们的学校教育里,只需保证要孩子不出意外就好了,非常快乐。可Marco并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他每天额外多打两份餐馆的工作,送自己的孩子上收费高达5000多欧元每学期的私立学校。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可以说,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底层民众和高层精英的社会阶级固化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以严重到你从简单的对话中都能感知到:和在中国高标准公立教育体系下的学生能对社会高谈阔论不同的是,你会发现在西方公立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底层民众,真的是“一问三不知”,甚至夸张到不少人不知道中国在哪里,非洲是国家还是大洲都分不清楚,更别说基础数学和基本的思维辨析能力了。而可笑的是,他们还在耻笑中国的学生和身边精英学校里的知识分子是“书呆子”。

所以,很显然的是,不断在“教育减负”和“快乐教育”问题上做文章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权重人士”,玩了一手“声东击西”的好戏,光鲜亮丽的“任性减负”背后,实则是资本的剥削与阶级的斗争。久而久之,弱者更弱,强者更强。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因此,笔者对于国内学者频频提出的“公立教育应减少在校教育时长和降低学生考核要求”、“减少教学科目数量和在校学习强度”等提案感到了担忧。

说白了就是,这些学者没有掐中“学生学习减负”的核心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把需要学习的内容“砍掉”叫减负,更不是把孩子从学校里赶出去叫减负,真正的减负应该是从教学过程中的减少成绩排名攀比带来的压力感、课后练习过多带来的疲惫感、家庭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压迫感等方面入手。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笔者不是在反对“教育减负”,只是觉得盲目砍掉公立教育的“高指标”,表面上是减负了,可谁想过那千千万万穷苦人家的孩子,那数以亿计的寻常百姓,日后还拿什么和精英阶层的孩子比?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此外,要想真正做到“合理减负”,让现行的教育体系能有所改善的话,我们除了正确并适当地给学生减负外,还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给学校、家庭的教育减负。

给学校和老师减负

在学校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和老师所面临的教学压力不比学生少,外有家长的“虎视眈眈”,内有领导的官僚作风的形式考察,对于基础教育工作者而言,可谓是“内忧外患”。

我记得之前在深圳走访的时候,有来自深圳重点中学的两位高级教师跟我抱怨说:“现在当老师很累,孩子批评不得,多说两句家长就找你麻烦了,你不教育吧,家长又说你不管孩子,不照顾他家孩子,不让孩子玩手机吧,家长自己不管,孩子带手机来学校了我们没收了,他来问你要,好像我们不该管。然后隔三差五,上面又有领导下来视察,学校又要搞大扫除,又要准备材料汇报,总是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弄得学生和老师都很烦。有时候突然来个教学任务,直接丢下来让老师们处理,弄得我们特憋屈。”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某“巨婴式家长”因为孩子座位号为14号,而频频质问老师。

听完深圳老师的话语,我当时很惊讶,半天说不出话。许久后,我才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是谁一直在引进“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扰乱我们国家的教育?家长和孩子又为何越来越不尊重教师了?教育体系里的官僚作风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杜绝?

这一切,说白了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给公立学校,尤其是老师的教育负担实在太重了,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保障也不到位。因此,教育减负还应该给老师减负,避免教师在合理教学过程中受到恶意伤害,减少上级领导的官僚作风给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工作压力,让教师把精力花在教学上,而不是每天心惊胆战得像“打游击战”一般,前面刚应付完上级领导,后面又得面对蛮横无理的某些家长的恶意攻击,怎么还能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呢?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一个社会被“腐化”,从不尊重老师开始。

给家庭教育减负

而同样应得到重视的,还有“家庭减负”。我们在强调要给“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减负”的时候,也希望教育工作者不要把学校的教育任务强加到家庭责任中去,例如逼迫家长必须给孩子修改作业,必须陪孩子做各种繁琐的手工作业,甚至是强迫家长购买习题并每天监督孩子练习等等,适当的家庭互动确实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这种做法过了度,就是典型的“教育责任推卸”和“自我偷懒”的表现了,这也无形中给家长平添了不小的生活压力,也容易导致家庭成员和教师群体之间的误解。

谁都不是神仙,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互相体谅与携手并进。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写在最后:警惕“教育减负”被曲解,明确中国教育的问题所在

对于目前的教育改革问题,与其说是“教育减负”,不如说是“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水平”。教育问题马虎不得,我们要警惕某些“教育减负”提案的目的性,别被谬论迷了双眼。

给学生学习减负,不是降低教学标准,而是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下,让学生能有更多课后自主成长的空间;

给学校和老师减负,不是学着西方搞“半天教学”,而是让教师更安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避免被家长和上层的官僚作风压着喘不过气;

给家庭教育减负,不是说家庭的教学互动不被允许,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避免给家长带来过大的教育负担。

警惕“教育减负”,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不过,我们警惕归警惕,也要客观认识到中国教育面临着“亚历山大”的现实问题,这种问题不仅仅是整个体系上的大问题,还是资源不足和更多细节上的问题。就比如,目前中国的整体教育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人均资源不足,其次是考核标准过于“一刀切”,这些无形中都加大了教育的“社会压强”,让不少人喘不过气。

最后,笔者希望大家在认识到我们自身发展问题的时候,也警惕那些蛊惑人心的、曲解本意的“教育减负”论调,莫让谬论成为民族复兴的绊脚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y/2019-03-25/5572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3-26 关键字:教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