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以共产党游击战为主”——敌后战场决定了侵华日军必败
2015年9月3日日本直播了北京举行的大阅兵实况,同时,各大媒体在报道时,突出打出了习主席的这句话:“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这是因为,在日本国内,围绕侵华战争是不是一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历来持否定的态度的居多。主要是两派,一派否定日本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化的野心,另一派是“大东亚圣战派”,肯定那是一场把中国从列强的半殖民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圣战”。后一派不着调,这里不去说它。
什么是殖民地?我们习惯上以为,朝鲜、台湾都是日本的殖民地,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都错了,这些都不是殖民地。朝鲜是被日本吞并的领土,而台湾、香港则是割让出去的领土。而伪满洲国及二战中的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才是殖民地。殖民地的本义,要存在一个给宗主国的派驻机构做儿皇帝的傀儡政权,而“殖民”一词本身,表示“移民入植“(植是木旁),意即打发移民前来耕种开发,讨生活,例如日本的“满洲开拓团”;同时也表示“养殖邦民”(殖是歹旁),即掠夺殖民地的资源,输运给本国。
当时日本的人口是中国的1/6,而面积仅为中国的1/27,由于缺乏资源,已经走到了“殖民”的极限,故其早就有向中国移民的计划,并把东三省作为首选地,断断续续付诸实施着。历次的中日纠纷乃至战争,都与所谓的“保护侨民”有极大关系。日本觉得,如果连侨民都不能保护,如何保证将来大规模移民的安全?至于掠夺中国的资源就不必说了。此外,日本扶植了溥仪和汪伪政权,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说法,迄今未有出自当时日本官方的证实,说明它当时还没有狂到想一口吞并中国。以上这些,都符合“殖民地”的定义。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目的是想变整个中国为其殖民地,这点是确定无疑的了。日本人不论官方还是学术界,对待“殖民地”一词的暧昧态度从战前起就有,因为它让人联想到奴役、掠夺和各种各样的政治军事暴力。
问题的关键,日本为什么失败了?
从中国的角度讲,当然是因为“中国人民经过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而从日本的角度,应该说,是败在了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日本经济评论家长谷川庆太郎站在占领者和统治者的立场,认为:“统治中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能给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物资来养活他们,他们就会倒向向他们提供生活物资的势力。供应如果停止,也就意味着绝对会失掉支持。日本需要从占领区获取铁矿石、煤炭、棉花和食盐等,为此需要开矿,需要保全煤矿,需要经营和管理占领区的经济,需要保证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说仗打赢了就成,不是那么回事。这和近代列强国之间的战争是完全不同的样式,所以(日中战争)乃是一场真正奇怪的战争。”(「歴史頭脳を持っているか」,2004年)
抗战前日本的国力只是中国的几分之一时,有人拿出飞机多少、坦克多少和大炮多少等,来证明中国是必须败的。实际上,在卢沟桥枪声响起的时候,“不扩大派”的石原莞尔就认为,“日本没有十倍于当时的国力,就无法打日中战争。”这句话,如果撇开人口和面积、单以GNP来论国力,那么日本增加十倍的GNP就等于说达到中国的3倍,从战争论的角度,3倍的优势发动战争,这种计算是成立的。
我已经说了,承认日本在军事上比我们强很多,否则它不会在短短一年内就占领那么多且最富庶的中国领土。但“计算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并且,不是发生在正面的战场上。
首先,拒绝蒋的请降。骄狂的近卫内阁以“态度差”为由,拒绝了蒋介石通过暗中渠道递来的请降要求。近卫应该明白,以当时的日本国力,想占领全中国是不可能的。从常识出发,只要条件合适,就驴下坡接受请降,才叫做明智。
其次,日本国力的下降。日军“用扑灭小火灾的办法解决日中战争,始终没有奏效,起初想以三个师团的兵力,在三个月内解决问题;接着想以十个师团的兵力,在一年之内解决问题;待战火蔓延至华中,又想以十五个师团的兵力,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至1938年,投入的兵力包括1937年动员的七个师团,达二十四个师团,终于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综合体现作战能力和国力的国家总体战中,真正的国力自1939年起已逐步下降”(中原茂敏说:《大东亚补给战》,1981年7月)。由于太平洋战争41年底才爆发,这之间日本没计算到的是国力下降,这暗示日本没有能从占领区捞到“大油水”,导致了其“以战养战”战略的失败。而这个时候,原本穷于逃命的国民党军由于获得了翻越喜马拉雅山运来的大量美援,而得以喘息维持。国力上的翻转决定了日军想速战速决,是不可能的。
最后,日本对占领地区始终未能建立有效的殖民统治。
历史学家、学习院大学校长井上寿一说:“首都沦陷后,蒋介石军为了准备内战,开始了避免对日作战,战争是以共产党军的散在的游击战为主。”(《中央公論》,2005/11月号)汉学家、立命馆大学教授北村稔说:“除南京攻防战以外,日中战争并没有什么惨烈的战斗。此前的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互相之间也不是真打,因为真打会两败俱伤,所以大都是虚晃一枪。和国民党军遭遇了,我们不出手的话,对方绝不会主动出击,因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战线胶着状态。”(《Voice》,2007/8月号)桃山学院大学教授松村昌广说:“关于日中战争,从记录上看,大规模的部队间的正规战极为罕见,实际上打起来后都会在极短的期间内结束,就是说,主要时间用今天的话说,是从事维和。其间发生散在的小规模战斗,主要是对付小股游击部队发起的奇袭而进行的战斗。”(《諸君!》,2007/10月号)日本没有想到,共产党军队使用游击战术,像钻进铁扇公主的孙悟空那样,扰乱其统治,不断地袭扰和破坏其补给线,以坚壁清野来断绝日军的军粮,造成其难以建立对沦陷区的有效统治。
日军更没有计算到的,共产党军队以分散的小股游击队、手持低劣的武器,竟能够连连击杀日军将官,引起日军军心的极大震动。日本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拼命扩军,却在1939、40年间出人意料地废掉了5个师团(101、106、108、109、114),其中第114师团的被废,就是因为在四个月内接连被八路军山东纵队的两股游击队分别击毙了少将联队长一名和中将师团长一名。简直奇耻大辱啊!这是骄横的日军自“七七事变”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尤以中将师团长沼田德重的死,关系重大,因为这是明治维新编成新式陆军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民打死(伤毙)的现役中将暨现职师团长。我们能够想象,日本军部和内阁在接到沼田死讯的时候,是何等的震惊和愤怒,何等的手忙脚乱,只隔6天就做出了裁撤第114师团的决定的。该师团投放中国战场仅21个月,而按照《兵役令》,现役期应为两年,实际因战争的扩大,日本军部已经变相地取消了现役兵的复员,即使这样,第114师团还是被裁。
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之所以不能取胜,归根到底,是因为在中共军队的袭扰之下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亦即日军主要是输在了敌后战场,输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手里。这和元军南下及元代建立稳固的统治,情形不同,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列强之间凭军事就能决定成败的情形,完全不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6-09-12/3997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