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舍身忘死的革命前辈
细数那些舍身忘死的革命前辈
卜金宝
导读: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军队改革创新史。我军在历次调整改革中,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传统好作风,许多革命前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党性人格屹立改革潮头,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树起了样子。
资料图
写在前面: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军队改革创新史。我军在历次调整改革中,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传统好作风,许多革命前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党性人格屹立改革潮头,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树起了样子。
习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要“结合部队强军实践,讲好强军故事。”览史成鉴,“过来人”的经历最有说服力。在改革“大考”面前,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有助于帮助广大官兵过好“名”关“利”隘。本报今天介绍的几位老前辈,他们当年虽经历不同、职务不同,但面对改革大考,或在职位面前讲大局、或在待遇面前讲奉献,以实际行动做出正确抉择,书写了一张张“进退去留都听党安排”的优秀答卷,对我们今天正确对待和解决改革大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着重要启示。
部队调整改革,面对个人职务,是大局为重还是以个人前途为主,老红军、百岁开国将军向守志为今日官兵做出了榜样。
不当大军区参谋长,改行平调当院长
人物小传:向守志,四川省宜汉县人。1917年生,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军长、院长、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我军的将星序列里,向守志十分具有传奇色彩。他参加战役战斗无数,九死一生,屡立战功,是我国导弹部队创建的见证者。记者曾多次拜访了这位老将军,有幸聆听他讲述了自己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不当大军区参谋长,改行平调当院长——
1957年8月,我离职到高等军事学院深造。在为期3年的时间里,我系统接受了军事理论教育,并初步学习和熟悉了导弹、火箭和核武器的相关知识。
1960年6月,当时距离毕业不足1个月,正当我准备回老部队大展身手的时候,却接到了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命令:任命陆军第15军军长向守志为西安炮兵技术学院院长。对于这个任命,不仅我感到十分意外,就连我的老领导,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和政委谭甫仁也感到突然。
当时,军区党委正准备推荐我任军区参谋长,组织上还派人来了解过我的情况。突然得知我要调去西安的消息,陈再道司令员十分的惋惜,他觉得我是个带兵打仗的人,去院校实在是有点可惜,一个劲儿地劝我再考虑考虑。政委谭甫仁也劝我说:“你是陆军出身,又受过院校专门培训,还是留在自己熟悉的部队好,更能发挥你的所学。”
两位老领导的信任令我十分感激。说句实在话,一边是提职当大军区的参谋长,一边是正军级平职调动白手起家当院长,孰重孰轻,我心中不是没有考虑过。
一些在院校共同学习的战友也劝我还是回老部队去带兵,他们说:
“论资历,你1934年参加红军,参加过反‘六路围攻’作战,长征时三过雪山草地,一人救起10多位战友。
论战功,你在抗战时期从连长干到团长。神头岭一役,亲自指挥6挺马克沁机枪,打得鬼子尸横遍野。
论名气,你担任过志愿军15军45师师长,率部参加过赫赫有名的上甘岭战役,一场伏击战只用18分钟就解决战斗,麾下涌现出邱少云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此外,你还受过高等院校培训,对老部队熟悉……”
话虽如此,可是国家要成立战略导弹部队,急需建设者,面对部队调整改革的关键时刻,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前途发展,更要心中有大局。“治军先治校”,我想来想去,那就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愿去当这个开路者和垫脚石!
3天后,我谢绝了军区首长的挽留,告别了15军的战友,乘车向西安驰去,时至今日,我依然为当时的决定感到骄傲!
改革关口,部门裁撤合并,整编新建,不可避免地出现人员流动。这其中,有的要“闯关东”,有的要“走西口”,有的从沿海城市到内地,有的从内地到边疆。面对离开故土、离别家人时的艰难抉择,请听老八路郑学忠的故事。
从领率机关到兽医大学,党叫去哪就去哪
人物小传:郑学忠,河北省灵寿县人。1926年1月生,1943年3月入伍。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总后勤部营房部助理员,解放军兽医大学校务部营房处副处长等职,曾被总后勤部表彰为先进老干部。
2015年8月,记者来到老八路郑学忠家采访。一进门,就感受到了老人浑身上下透出的阳光和快乐。从北京的总部机关,到支援西北边疆,再赴东北长春参与筹办兽医大学,直至离休,在外人看来是“亏大了”,可郑老却说:“党叫去哪就去哪,组织上的关怀已经够多了!”他给记者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1943年入伍。别看我军龄短,也算是个老资历了。早在入伍之前,我就参加了抗日斗争,还亲手抓获日本特务。
当时,组织上为了防止敌人破坏,派我们几个儿童团员在村庄站岗放哨。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手持路条,想要进村。过了第一道岗之后,我发现他手上没有绑红布条标记,身上穿的衣服也不一般,便上去问了几句话,结果他答的都不对,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就假装帮他带路,直接把他带进了乡政府,经仔细搜查,原来他是日本宪兵队的特务。他不仅拒不交代,还恶狠狠说:“如果不放了我,明天皇军来了要把你们全杀光”。这么一说,我们反而知道鬼子第二天要来扫荡的消息……
1949年解放后,我先后在陆军、公安军工作,并有幸参加了开国大典。这之后,我调到总后勤部营房部工作,一直到1956年。当时,随着全军部队调整改革,一些新的单位陆续成立,急需懂营房管理和建设的人才,组织上准备调我到新疆去。得知这个消息,有些要好的战友劝我,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到了总部机关,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别去“折腾”了,况且我当时上有80多岁的老父亲,妻子又有病,纷纷劝我去找组织“谈一谈”,反映一下困难,可我都谢绝了。
几年后,我又服从组织安排,愉快地到东北长春的兽医大学工作,还把家人也接了过去。就这样,我在长春一直干到退休,再没有回北京。
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干革命工作这么些年,组织上把我从一个放牛娃培养成团职干部,我深知自己的每一步成长进步都得益于党的关怀和组织上的照顾。战争年代那么多人牺牲了,和他们相比,我怎么还能提个人的要求?部队建设千头万绪,革命战士是块砖,各项工作都要有人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叫去哪就去哪,理应服从组织安排!
改革大幕已经开启,面临分流,有的人要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单位,到新的岗位任职,有的甚至要选择脱下军装。对待转岗,血战陈新庄的战斗英雄、百岁老八路孙新民当年这样作出选择。
转岗只是转战场,每个岗位都要干好
人物小传:孙新民,山东肥城人,1917年生,1938年入党,亲历血战陈新庄战斗,参与开辟湖上秘密交通线,为护送刘少奇、陈毅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安全往返延安做出了重要贡献。
“微山湖今又荡洪波,渔场飘扬,渔火闪烁,保卫家乡、保卫祖国,打得鬼子无处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百里微山湖上,荷花芦苇丛中,飞荡着脍炙人口的《洪波曲》,活跃着一支神奇的队伍,这就是与铁道游击队齐名的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元旦前夕,记者见到了当年任游击大队政委的老英雄孙新民,听他讲述了自己11次转岗的传奇经历——
1941年1月16日,我时任八路军115师教导4旅3营教导员,奉命带队奔袭丰县欢口镇,执行拔除敌据点的任务。第二天黎明时分,正当我们准备发起攻击时,驻扎在丰县的日军300余人、伪军1000多人乘坐15辆汽车,在3辆坦克和3门大炮的掩护下,气势汹汹扑来。当时情况危急,我决定留一个排的兵力掩护大部队撤退。我带45名战友组成掩护分队,与日军血战了一昼夜,最后就剩下8个人,成功地掩护了主力部队撤离。
回到部队不久,由于形势任务的变化,我接到上级命令,赴微山湖游击大队任政委。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从正规军转成游击队,我坚决服从组织决定。那时,鲁南和湖西地区通往延安的交通路线遭遇敌人多次破坏,我的任务是尽快开辟新的交通路线。那时微山湖地区情况复杂,日伪顽十分猖狂,为了完成工作,必须得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我化装成走江湖的郎中,3次到敌军据点晓以利害做工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湖上交通线”得以顺利开辟。几年时间里,经这条交通线护送出去的干部达千余人,其中有刘少奇、陈毅、罗荣桓、朱瑞、肖华等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人。
后来,因身体负伤,加之部队精简整编,我陆续任野战医院副政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再接着,我又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央组织部干事、中央监察委员会监察员、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流域考察队主任、西南地区考察队副队长、国家计量总局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前后历经11次转岗。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我都任劳任怨,积极工作,始终不忘老八路本色。
我的一双儿女先后参加铁道兵,儿子投身北京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女儿在卫生队工作。在铁道兵1983年整体撤销时,有人建议我至少为家里留个“穿军装的”。说实在的,当时我要是去找找领导不是不可以,但我没有这么办。我告诉他们,转岗就是转战场,作为一名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要听从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不仅要干,更要干好。他的两个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新的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
改革调整,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同志可能会暂缓提升甚至失去提升机会。怎样迈过这道坎?著名战斗英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姜凯的故事给人启迪。
能够活到今天,我已经很知足了
人物小传:姜凯,河北省唐山市人,1931年生,1947年入伍。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第一批特级飞行员。在1954年浙江南田空战中,与战友击落美制蒋机一架,打响了新中国海军航空兵第一仗。
1954年3月18日,是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发展建设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在浙江南田沿海上空,我海军航空兵在天气情况恶劣、航空雷达比较落后、地面引导指挥困难的情况下驾机起飞,与骚扰我东部沿海的国民党空军作战,击落美式F-47飞机,在我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战后,两名参战飞行员各被授予银盾一座。本文的主人公姜凯,就是那次战斗的英雄之一。1月10日,记者面对面采访了姜凯,听他讲述了自己的传奇故事——
我从陆军、空军到海军,从班长、排长到师长,好多岗位都干过。1977年,我任师长已十年,因部队调整改编,平职调到北海舰队航空兵任副参谋长。这一干又是10年。说起这段经历,有人说我太“屈才”,替我鸣不平。有人说我不会来事,说我不会“走动”。
说实在的,难道我不想升职吗?我也想。在部队我当了20年正师职干部,10年师长、10年舰队航空兵副参谋长,我也想当官,但我想起当年与我一起当飞行员的7名战友,有4个留在了朝鲜战场没有回来,剩下的3个人,一个转业到西安,一个下放到浙江,就剩下我一个人,能够活到今天,还提了正师,我已经很知足了。
在舰队航空兵机关工作的那段日子,我拿出比以往更大的工作热情,每日必到训练场督训,还手把手带新飞行员飞高难度训练项目。10年间,飞遍了舰队每一架飞机,带出了一批特级飞行员,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不比岗位高低,只争贡献大小,如果能为航空兵部队建设发展多做一些贡献,自己的职位高低又有什么关系呢?
今年我已经85岁了,有幸见证我们国家国防和军队发展壮大,现在改革大幕已经开启,我想说,无论组织上安排我们到哪里工作、给什么职位,都应该有一颗知足的心,并把“知足者常乐”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改革大考面前,来自不同系统、不同地域的同志聚在一起,坐地户与外来户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正确对待职务安排?当了12年副科长、与三任科长搭过班子的离休干部王藻华坦露心声。
我是为党工作的,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人物小传:王藻华,湖南长沙人,1934年8月生,1949年7月入伍,曾任副科长、科长、检察长、解放军驻广州航务军代处政委等职。离休后长期义务为机关整理史料,多次被表彰为先进老干部。
1949年7月,不满15岁的我参军来到部队,遇到了比我大整整20岁的班长黄金道。两个月后的一天,我所在的部队即将开赴前线。班长告诉我:“你走在部队中间,不要离我太远,我来照顾你。”一次夜行军,我一不小心掉进了深洞,也是班长把我拽了出来。第一次上战场,没有经验的我站着端枪瞄准射击,班长一下扑过来把我摁倒在地,喊了一声:“孩子你不要命了?!”
当时我因为是第一次上战场,面对枪林弹雨一下子就懵了,忘了在战场上站着目标太大,只知道打枪。得亏班长舍命一扑,把我从敌人的枪口下抢了回来,救了我一条命,要不是班长,我可能早就去见马克思了。
尽管已经六十多年过去了,但班长那句“孩子你不要命了”我至今都忘不了。那个时候党员身份不公开,一直到了1949年才公开,我才知道我的班长就是共产党员。当时天天喊共产党,原来党就在我身边,这是我通过身边的班长对共产党的认识。从那时起,我就发誓要听党的话。
战争年代,我家十分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安排我的大姐到供销社当销售员,二姐到纺织厂当职工,家里的日子也因此慢慢好过了起来。母亲总是一个劲儿地告诉我,让我在部队要好好干,不要忘记共产党。家庭的翻身和妈妈的教诲,让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我决心用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从1969年到1981年,我在副科长(当时副科长为副团级,编者注)岗位上工作了12年,但我从未因任职时间过长而产生思想松懈,工作劲头也未曾减过一分,更没跟组织提过一次意见。我任副科长期间,先后换了三任科长,谁来当科长我都服从。机关的同志开玩笑地说“王藻华没有‘副科病’”,都说我想得开。
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做了应该做的。说句心里话,我家里那么苦,能在部队走到团职领导岗位,已经很欣慰了。我是为党工作的,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我常常想着要有两个爱:一个是爱我的母亲,老人家为了养育我吃了很多苦。再一个就是爱党,党使我们家获得翻身解放,也培养我成长,把我解救了出来,也培育了我。我要感母亲的恩,也要感党的恩,什么时候都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如今退休后,我发挥余热,不要分文报酬,帮助组织整理了百万字的史料,先后被评为先进老干部等荣誉,党给了我那么多,我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党多做一点事,回报党、感恩党。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6-11-07/4094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