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选入语文课本,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的《小英雄雨来》

选入语文课本,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的《小英雄雨来》

熊坤静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管桦,毕生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将军河》、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和《辛俊地》、短篇小说《葛梅》以及广为传唱的歌词《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各类文学作品,总计达200多万字。其中代表作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描写了抗战时期冀东一带的少年英雄雨来利用熟悉的水乡环境,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智谋斗争并最终战胜鬼子的故事。那么,这部畅销全国、享有盛誉的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抗日铺就文学路

管桦,原名鲍化普,1922年1月9日诞生在河北省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他8岁进本村小学读书,后来升初中时,因家境贫困,被迫中断了学业。从此,他经常到荒野里拾柴禾,夏收季节去拾麦穗,冬季闲暇较多,就在家里读《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七侠五义》等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由此打下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1938年7月,管桦的父亲鲍子菁参加了由冀东党组织直接指挥的冀东20万工农抗日大暴动,先后收复了日寇盘踞的9座县城,切断了北宁铁路,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鲍子菁后调入八路军冀东军区政治部工作,在抗战胜利前一年壮烈牺牲。他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时,便托朋友将家属子女送到天津以躲避战火。管桦随母亲在天津生活期间,进入志远中学就读,广泛阅读了鲁迅、茅盾、巴金、丁玲、田汉、老舍、王统照等许多我国现代作家的作品,使作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屡次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一位语文老师甚至断定:“你(指管桦)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当时的管桦尤爱绘画,每天放学回家总要磨墨挥毫,临摹父亲给他买的《芥子园画谱》。

青年时期的管桦

当冀东有了抗日根据地后,父亲便把全家人从天津接回冀东。1940年,管桦参加了八路军,他原本很想到“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学习军事本领,然后奔赴抗日前线去杀敌立功的,但抗大不招收没有战斗经验的学生。无奈,他只好进入设在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深造。当时,为了不连累家人,许多学员都改了名字。管桦最初将自己改名为“管华”,但这个名字一宣布,学友们便跟他开玩笑说:“管理中华,野心太大了吧!”他不得不改口说:“我喜欢树木,抗战胜利后,我就管理一片树林。”于是,他在“华”字左边加了一个“木”字,管桦这个名字从此叫开了,并成为他后来的笔名。在校期间,他学习了革命理论和文学知识,欣赏了文工团表演的《带枪的人》、《母亲》等节目,并“第一次听到福楼拜、莫泊桑、大仲马等作家的名字和老师对他们作品的分析”,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学素养。

1942年华北联大毕业后,管桦被分配到中共冀热边特委主办的救国报社任随军记者。这期间他创作了描写抗战生活的短篇小说《行军》,被《挺进军报》发表,由此开始了文学生涯。1943年,他调到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工作,历任文艺演出队副队长、队长和冀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等职务。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歌词、剧本和文艺通讯,也写小说。抗战胜利后,他随部队挺进东北。194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1948年,管桦因病从部队转业,调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研究员。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创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1946年以后,鲁艺先后迁校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和沈阳,并改为现名。他离开硝烟弥漫的东北解放战争前线后,有更充裕的时间专心投入写作,迎来了他创作上的新阶段。在东北期间,他先后撰写了话剧《归队立功》,写作发表了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和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与他人合著出版了歌剧《国军现形记》和话剧《蒋敌伪合流》。其中《归队立功》受到冀热辽军区通令嘉奖,并荣获朱德奖章。

为儿童团员立传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管桦作为随军记者经常独自活动,给他带路的往往是些很小的儿童团员。在暗夜中行进时,周围的树林、沙丘、荒坟看上去只是一团团黑影,令人感到阴森恐怖。可孩子们却挺着胸脯,眼睛忽闪闪发亮,寂静中只听见他们嚓嚓嚓的脚步声,以及从远处传来的清脆的机关枪声和大炮闷雷般的轰响。管桦抵达目的地与孩子们道别时,他们脸上总是露出骄傲、幸福、得意的笑容。儿童团平时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送信,常在村头一边游戏,一边注意来往的行人。有一年春,管桦途经丰润县城北的上水路村时,恰逢日本鬼子来“扫荡”,当时除了埋设地雷准备打麻雀战的民兵留在村里,满山遍野都是往北转移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忽然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见管桦身着八路军服装,便跑过来拽住他的衣襟说:“我要跟着你当八路军打鬼子!”管桦说:“八路军不能背着小孩打鬼子,快找你妈妈去吧。”那孩子说:“今儿个高低是跟你去当八路军了,就兴你们大人抗日救国?”那孩子依旧拽着衣襟不放,管桦无奈地说:“得让你妈妈送你来,八路军才能要。”当那孩子东张西望寻找妈妈时,管桦才得以走脱。在这次“扫荡”中,进犯至遵化县与丰润县交界的鲁家峪村的一股日军,抓住了一个孩子,却被那孩子带进了地雷阵里,炸死了许多鬼子,那孩子也壮烈牺牲了。

1945年夏秋之交,冀东军区八路军某部攻打玉田县城,管桦和尖兵剧社的其他几位同志要去前线采访,在城南庄负责给他们带路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管桦对那孩子说:“村里没大人吗?”那孩子带着兴奋自信的表情说:“你们奔哪?我把你们领到那儿不就结了吗?”大家出了村子,眼前是一片开阔地,正北约5里地就是玉田县城。大家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东面白菜地尽头,约200米远处高耸着一座炮楼,却没有枪声。管桦问那孩子:“炮楼里还有鬼子没有?”话音未落,敌人的机关枪子弹就像雨点般地扫射过来,大家连忙俯卧在地上。过了一会儿,见敌人没再开枪,带路的孩子站起身来问是否还往前走,管桦冲他大喊一声:“快卧倒!”可是已经晚了,那孩子被炮楼里飞出的子弹击中了太阳穴,当场牺牲。此后,每当夜深人静时,管桦凝视着天空无数的星星,觉得每颗星都亮得像儿童的眼睛,正天真无邪地瞧着他。一想起那些孩子以及他们的英勇牺牲,他就为之揪心、震颤。

即便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管桦也不时回忆起自己多彩的童年。他生在还乡河畔一个纯朴的农家小院,童年的他也和其他儿童一样,经常在还乡河里洗澡、打鱼摸虾、玩水仗。当时他亲眼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质朴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游击队送鸡毛信,上树瞭望,若发现敌情就及时报告给部队和乡亲们,使他们或提前转移或有所准备,从而掌握了抗击日寇的主动权。

管桦于1999年9月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建成时留影

再联想到八年抗战中,有些中国人成了叛徒、汉奸、卖国贼,八路军部队遭受敌人的突然袭击,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几乎全是汉奸给鬼子送情报、当耳目所致。两相对比,管桦就更加感到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团员了不起,他们为夺取全国抗战的伟大胜利所作出的贡献,理应大书特书,传之后世,这不仅仅是如何尊重历史事实的问题,更是对炎黄子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为此,管桦萌生了将冀东抗日根据地儿童团员的英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以便流传下去、教育后人的想法。时值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他已随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迁到了沈阳。正是在对新中国即将诞生的美好期待中,他开始创作《雨来没有死》这个短篇小说。初稿一气呵成后,他首先将它送给也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工作的作家周立波审阅。周立波看稿后,深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雨来的形象所吸引和感动,连声称赞这篇小说写得血肉丰满,非常值得一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他还非常兴奋地鼓励和指点管桦要继续写下去,要写成一部真实反映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或长篇小说。《雨来没有死》很快于1948年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建国之初,这篇小说被选进了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管桦也因此而声名大振,走上文坛。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全国中、小学生心中的偶像,其英勇抗日、机智斗争的故事也成为伴随新中国几代人成长的红色记忆。

全国解放后,管桦先后调到天津音乐学院和中央乐团工作,并最终成为北京市作协的一名专业作家。期间,他创作了《飞虎山故事大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词。并在《雨来没有死》的基础上,又经过精心构思,于1955年写作发表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其中的雨来这一文学典型形象,是作家根据家乡的儿童团员和在抗战中他所接触的许多儿童团员综合、提炼而成的。谈及该小说的创作动机,作家坦言:“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还谈何爱国?”

畅销全国影响大

1963年,《小英雄雨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又多次再版,畅销全国。后来,该小说还出现了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和时代文艺出版社等竞相印行的火热局面。该小说最早于1972年被河北人民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印了24万册;1973年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1975年再版发行时,印了10万册;1979年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1984年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1997年被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2009年初,该小说被北京星光大道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北广传媒联合改编摄制为同名电影,在全国播映;2012年又被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改编为同名儿童评歌剧,演出后深受好评,该剧在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这些都进一步扩大了小说原著的影响力。

197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小英雄雨来》

有趣的是,在“文革”初期,正因为《小英雄雨来》这部优秀小说,管桦才得以安然无恙。一次,冲击北京市文联的“红卫兵”要揪斗管桦。当一群脸上还带着稚气的中学生拿着皮带步步逼近作家时,其中有人问了一句:“管桦是谁?”旁边有人回答:“就是写《小英雄雨来》的那个作家。”那些学生都是学着《小英雄雨来》长大的,听了这句话,满脸杀气顿时不见了,转身而去。管桦因此躲过了一劫。但在“文革”中,《小英雄雨来》在教材中悄然消失了。当时,天津市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曾一致要求把《小英雄雨来》继续编入语文课本。可有人却公然指出,必须把这篇课文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删掉。他们认为这句话里蕴含着大国沙文主义的意味,竟无理要求管桦把“雨来”这个深受亿万少年儿童欢迎和喜爱的人物,改写成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李玉和那样的高大形象,并派两名青年教师代表前往管桦住所,传达所谓上级指示精神。管桦听后,尽管气愤异常,但还是心平气和地对造访者说:“《小英雄雨来》的课文,不必选入课本了,把它抽掉吧!你们自己重新写一篇,要多么高大写多么高大。我写的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在敌人威逼利诱下,不动摇,豁出自己的生命,保护八路军的交通员,我认为了不起。李玉和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四十多岁的成年人,像雨来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像李玉和一样高大呢?”最后作家激动地大声喝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说什么也不能删掉。难道我们不教育子孙后代热爱自己的祖国吗?”那两位青年教师代表见状,自觉没趣,说了几句客套话,便匆忙地返回了天津。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管桦为了使“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又打算在家乡的还乡河公园里建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以便让后人更多地走近英雄,学习英雄,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熏陶。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唐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21世纪到来的前两年,即1998年,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小英雄雨来纪念园”终于在唐山市丰润区还乡河公园落成了。在园中园的醒目位置,矗立着小英雄雨来的一尊雕像——他身着对襟粗布上衣,下挽裤腿,赤着双脚,袒胸露脯,面对着涓涓不息的还乡河。

被誉为“小英雄雨来之父”的管桦,受命在雨来纪念碑上亲笔赋文写道:“一九三七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7-02-24/4279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2-25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