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解析周恩来的沟通艺术

解析周恩来的沟通艺术

祝小茗

周恩来到广东新会做调查研究,与农民周汉生交谈时,他主动坐在小板凳上,把椅子让给了周汉生。

决不伤人情面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著作《领袖们》中这样记录周恩来留给他的印象,“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决不‘伤人情面’”。“在我们所有的会谈中,周恩来总是镇定自若。他从来不提高讲话的调门,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谈判相威胁来迫使对方让步。周恩来的沉着冷静,我认为主要归功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他的经历,但也反映出他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尼克松的回忆,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周恩来高超的沟通艺术。

19722月,尼克松首次访华。在宾馆和尼克松举行会谈时,周恩来说:“在您楼上的餐厅里有一幅毛主席手书的《题庐山仙人洞照》,最后一句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您是冒着一定的风险来中国的。然而正如诗中所述,在危岩之上,正有着无限优美的风光。”尼克松听了激动地说:“最成功的政治,比优美的散文更富有诗意。”

唇枪舌剑应对挑衅

1938年,在蒋介石主持的武汉军事会议上,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向周恩来发难,诬蔑说:“武汉局势动荡不安,人心纷乱,政府无治,军事委员会没有统一军令、统一训令,不得不说你们共产党起了不良作用!”

周恩来立即反驳道:“戴先生,俗话说,军中无戏言,我们共产党最重视客观实际。要论武汉局势,我认为恰恰是大好的,好就好在工、民、商、学、兵等人民群众已经行动起来,实行全民抗日救国运动!至于说谈到政府无治、令行不止,就恰是贵党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没有遵循孙中山总理的遗训,没有执行两党共同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所引起的!”

“请你讲具体事实。”戴笠说。

“好!”周恩来沉着地回答说,“大敌当前,人民抗日,而你们却暗地调查群众组织,强行解散抗日团体,逮捕反对贩运日货的爱国青年、工人与学生,你们还用重金收买坏人,散发诬蔑共产党、中伤国共关系的宣传品!”周恩来一气呵成,气势千钧,让戴笠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1946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之后,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重托,亲率中共代表团到南京与国民党再次进行谈判。周恩来在谈判桌上的雄辩才能,使得对手深为折服。有一次,谈判才刚刚进行几个回合,周恩来便把对方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对方恼羞成怒,声嘶力竭地叫嚷同共产党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听罢,只是轻蔑地一笑,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对,牛——弹——琴。”

19604月下旬,周恩来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访问印度。在一次谈判中,印方提出这样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什么时候成为中国的领土的?”周恩来当即答道:“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讲,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

印方却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严肃地说:“中国元代离现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700多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建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700多年与100多年哪个历史长?”周恩来通过700多年与100多年的数字比较,驳得印方哑口无言,尴尬之极。

平等尊重展现风度

不论是在国际交往中,还是和国内人士打交道,周恩来都十分重视尊重他人,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

20世纪50年代初,有一次一个朝鲜工会代表团来访,周恩来接见他们并合影留念。周恩来的座位本来安排在前排正中。周恩来不肯,他要当时的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与客人坐正中,他对刘宁一说,今天你是正式主人,我是陪客。结果他真的坐在旁边,后来在报上也就这样发照片。

195861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广东新会农民周汉生用水稻与高粱杂交获得一种优良水稻新品种,周恩来很重视。630日,他专门带了一位专家飞赴广州,又转来新会。在实验田旁周恩来见到了这位农民。那个时代生活条件还很艰苦,乡干部和农民一律都是赤脚,周恩来也就比他们多穿一双布鞋,只是衣服稍整洁一些。接待人员找了一把小竹椅,一个小方竹凳放在地头,本意让总理坐小竹椅,不想周恩来一到就坐在小凳上,把小竹椅推给周汉生,还说你长年蹲田头,太辛苦。现在这张照片还挂在周恩来展室的墙上。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7-04-26/4382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4-27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