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八十周年,所幸我们依然心潮澎湃
“七七事变”八十周年,所幸我们依然心潮澎湃
卢沟桥一侧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今天是七七事变80周年。1937年的今天,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攻击中国驻军,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中国战场就此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我们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让我们穿越八十年的光阴,去再次感知这段历史。
一些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事
抗战老兵
闽东数千抗日健儿血洒皖南山地
80年前,新四军“老六团”从闽东出发,赴北上抗日。这些抗战老兵,在民族最为危难的关头背井离乡、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歼敌数万的功绩,名震华东。归来时,大多伤痕累累,更多人把生命留在了他乡。时光荏苒。如今老兵们都已年迈,再谈起抗战往事,有许许多多的“想不起来了”“记不清了”。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荣光。
南侨机工
南侨机工车队在滇缅公路途中暂息
“南侨机工”的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1939年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是战时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由于当时国内机工十分匮乏,只好请福建侨领陈嘉庚先生与“南侨总会”代招华侨机工以救燃眉之急。消息传出即得到了南洋华侨的热烈响应,由此诞生了“南侨机工”这一专有名词以及有关“抗战运输线上‘神行太保’ ”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传说。据悉,这条生命线上牺牲了千余名青年,可以说,整个滇缅公路的运输是依靠这些机工的壮烈牺牲维持下来的。
“盼哥哥魂归故里”
林雪珠老人说,希望哥哥能回故乡福州安葬
抗战期间,福州富家青年林长庆,放弃在香港优越的生活,回到内地投身抗战。在“驼峰航线”出生入死,抗战胜利前夕却壮烈殉国。他的事迹,一直未被世人所知;连他的家人都不知他的身份,埋葬在哪。2015年5月,福州83岁的林雪珠联系媒体,寻找哥哥林长庆的线索,谜团最终揭开。当年,为了国家,24岁的林长庆抛下一切,长眠在远离家乡几千里之外的云南。
……
本网评论
七七事变八十周年,所幸我们依然心潮澎湃
“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所谓全民族抗战,它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被实践所一次次扩展着外延和内涵。以上三个故事,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中,身在不同国度、身处不同阶层、拥有不同文化、信仰的八闽子孙乃至炎黄子孙共同的人生抉择。
正是他们,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没有选择置身度外,甚至没有片刻的犹豫和踌躇,而是毅然决然用生命和热血诠释着对祖国深沉的爱,以及对民族自由和独立的热切渴望。或许,八十年前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当时还没有什么人想象得到,这场战争会耗时如此之长,战况如此之惨烈,民族牺牲会如此的巨大。但好在,在所有的艰苦卓绝、浴血奋战中,我们坚持了下去。
一个民族只有在绝境之中,才能砥砺最真切、最厚实的民族之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时隔数十载,满是鲜血和牺牲印记的抗战记忆,或许会有些模糊,但外敌面前,全民族团结起来,一举摆脱奴役和压迫的屈辱宿命的壮举注定令国人永世难忘。不屈服命运的抗争,最终凝聚成的是不可战胜的钢铁力量。
战士在卢沟桥上抵御日寇的历史照片
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然远去,但这经历了战火淬炼的精神力量却被我们所传承。“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并不比别人差”,诸如此类,这些结论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事实佐证。
正如恩格斯所言,每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事实上,经历过一场漫长铁血抗战的中华民族,对现代国家、民族共识的认同从来没有这么强烈。
在今时今日,面对这样的纪念日,我们依然心泛涟漪,乃至心潮澎湃,这不意味着仇恨和对立仍然在我们心头郁结,而是代表着对峥嵘往昔的一种珍视。无论记忆如何惨烈,只要我们挺过来了,它也是一种财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信抗战精神,就藏在国人与生俱来、此刻正奔腾不息的血脉因子里。“七七事变”八十周年,所幸我们依然心潮澎湃。为了古老的过去,更为了高远的未来。
历史加点料
1945年8月,福州街头,缴械投降的日本兵
福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全国最早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省份之一。
中央苏区红军开展军事战略行动的主要活动地区。
新四军整编北上抗日有生力量的重要来源地。
破坏日军“沿海切断作战”的重要战场之一。
中国东南抗战文化活动的中心。
台湾同胞参与抗战和复兴台湾的主要活动基地。
……
观察君说
八十年了,所幸我们始终没有忘怀这段血与火交融的历史。时间的刻度,指向美好的未来。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抚今追昔,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身处今日的神州大地,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平发展的环境,把握住重要的时代和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矢志前行,以实际行动告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峡都市报
中国纪检监察报、福建党史月刊等
编辑/评论撰稿:林旻煜编辑/评论撰稿:林旻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7-07-07/4503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