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解放军战术专家的醍醐灌顶之作:中国一个连,一手造就美国奇耻大辱!
原解放军战术专家的醍醐灌顶之作:中国一个连,一手造就美国奇耻大辱!
王正兴
“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很多人可能熟悉这段描写,这来自作家魏巍广为人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文字中描述的,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一次看起来不那么“大”的阻击战——松骨峰阻击战。
此战因魏巍文章闻名,不少人因此对这场惨烈阻击战的意义提出质疑。
但真实的历史,只可能比文字中描述的更加震撼,并且这一场“小小”的阻击战对整个第二次战役的战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志愿军一个连的成功阻击,使得战役中向南败退的美陆军精锐二师遭到致命的迟滞,从而被迅速追击的我军主力“收割”,造成“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第二次战役开局处于进攻态势的“联合国军”如何被志愿军逼入“绝境”?“以一对十”的松骨峰阻击战我军是怎么拿下来的?库叔这就来讲一讲。
1 骄兵美军露出破绽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根据当前的战场形势,彭德怀考虑下一步通过后发制人的手段来寻求把握第二战的主动权,命令各军后退诱敌,志愿军几乎退到了第一次战役开始的地方。
而“联合国军”方面也果然产生了误判,认为志愿军入朝只是“意思意思”,统帅麦克阿瑟那知名的狂语“圣诞节前结束战争”也是就此提出的(11月24日)。
因此,“联合国军”上来就采取攻势。从1950年11月8日起,对鸭绿江国际桥梁开始了为期2周的“空中战役”,每天出动各型飞机1000多架次,以“最大的力量”摧毁中朝边境上朝鲜这一端的全部国际桥梁以及边界向南至战线范围内“所有的交通工具、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村庄”。经过两个星期的空中绞杀后,麦克阿瑟认为,志愿军的后援已被他彻底断绝,遂率部再次北侵。11月24日上午8时,西线“联合国军”正式发起进攻。
西线的“联合国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左翼是美第一军(辖美24师、英27旅、韩1师),中路是美第九军(辖美25师、美2师、美骑兵1师、土耳其旅),右翼是韩第一军(辖韩6师、韩7师、韩8师)。
这一配置的特点是什么呢?美第八集团军的阵型配置上是前重后轻,主要兵力兵器配置在一线,形成了一个扇形。但这个扇形并未形成合力,各个方向的各支部队都需要独立肃清自己作战区域内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重点的突击方向。而由于各部呈扇面散开,就难以有效互相支援。而且进攻战线越往北发展,战线正面越宽,后方单薄的二梯队和战役预备队无法有效填补前方遭到突破形成的空隙。
这里留下的隐患,将在日后彻底改变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战局。
2 彭德怀用东方的古老智慧给美国人上了一课
分析了美军的布局后,彭德怀决定以左攻中守右牵制的办法来对付美第八集团的整体压上。
具体由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亲自指挥的三十八军和四十二军,主攻韩第二军的3个师;四十军负责保护,阻击可能的敌援军2个美国师;三十九、六十六、五十军负责正面攻击。
可以看到,彭德怀不要预备队,趁敌阵型有破绽,直接投入全部力量,在一个方向重点打击,来撕开战役的突破口。而撕开突破口后,因为美第八集团军主力全部配置在第一线,后方空虚,其有限的预备队无法填补如此大的区域,故将被我东翼的三十八、四十二军迂回包抄。
本来美军是攻方,我军是守方,但我军这一部署却能够打出后发制人的效果,攻防的主动权就此易手。这其实是我们古老智慧的活学活用,即《孙子兵法》一直在教的东西:先避实击虚,再示形动敌,最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这个打法让美国人和苏联人都大吃一惊,美国人惊呼“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打法”;而苏联方面,斯大林也被战役的结果惊掉了下巴。
11月25日,彭德怀指挥志愿军发起反击。至26日,三十八、四十二军分别占领德川、宁远地区,歼灭韩军第7、第8师大部,打开了战役缺口。
美第八集团军为堵右翼韩第一军溃逃造成的缺口,急调土耳其旅向戛日峰方向、美军骑兵第1师向新仓里方向机动,以阻止志愿军前进。为发展战役胜利,彭德怀令三十八军、四十二军分别向军隅里、三所里和顺川、肃川攻击前进,实行双层战役迂回,切断美军第八集团军退路。
担任外层迂回任务的四十二军攻占北仓里,继续向假仓里方向前进,有力地牵制了美军精锐骑兵1师。
担任内层迂回任务的三十八军113师奉命向军隅里以南的三所里穿插。113师于11月27日晚从德川出发,沿小路向三所里迂回,在14小时内前进72.5公里抢占了三所里,随后113师根据三十八军命令,派出337团于29日凌晨,抢占了龙源里、葛岘一线,割裂了美第八集团军右翼集团右上角的美2师、土耳其旅,与右下角美骑兵1师等部之间的联系。
美第八集团军的阵势被彻底动摇,战局已定,麦克阿瑟被迫命令美军全线撤退。
战至29日昼,志愿军六十六军击败韩第1师于博川;三十九军击败美第25师,夺取宁边,逼近军隅里;四十军击退美第2师于球场、飞虎山,亦逼近军隅里;三十八军113师抢占军隅里——顺川公路中要点葛岘、龙源里、三所里,112师、114师击败土耳其旅后奉命向113师靠拢。
美军第2步兵师(配属土耳其旅、韩3团,以下简称美2师)被四面包围。而包围他们的正是大名鼎鼎的三十八军。
3 追击战中的敌我对比和战场态势
先来看美军方面:
美步兵第2师,侵朝美军精锐主力,号称“永远不是第二的第二师”,下辖:师部;第9步兵团、第23步兵团、第38步兵团 ;第2工兵营、第72中型坦克营、第12战地炮兵营、第15战地炮兵营 、第37战地炮兵营、第38战地炮兵营 、第503战地炮兵营、第82防空炮兵营、第二医护营;第1空降突击步兵连、第2独立连、第702军火维修连、第2军需连、第2宪兵连、第2补充兵连、第2侦察连。
实有人员18931人(另有土耳其旅5090人,韩3团约3000人),除去之前的战斗减员,还有兵力两万余人。拥有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重炮90门,汽车3800余辆,另能得到每日数百架次的空中支援。
此时,美2师的左邻为美25师和韩1师,也正在撤退,南方则有英27旅和美骑兵1师一部北上前来救援。
而志愿军方面:
在军隅里南,龙源里、葛岘北11公里长的路段上,志愿军三十八军各部正在纷纷赶来。334团向药水站西侧一线、336团向药水站一线、340团向仁川站一线、341团向云龙里一线、342团向岑溪里一线、337团在龙源里、葛岘一线、338团在葛岘以东一线,以7个团的两万余人的兵力包围了美2师、土耳其旅、韩3团两万余人于军隅里以南狭小区域内;并与美25师、韩1师、英27旅、美骑兵1师各一部交战。
重武器方面,因为奔袭迂回作战,稍重一点的火炮都没带上,只有少量的迫击炮,尤其还缺乏反坦克武器,更重要的是炮弹也不多。(第二次战役我军总计发射炮弹仅700多发)
可见,敌我双方兵力大致相等,但我军火力处于绝对的劣势。
我军的利好是已切断美2师退路并形成包围,形成了有利的战场态势。可是美军肯定会在30日白天突围,在白昼美军战机的空中威胁非常之大,是缺乏防空武器的我军难以应付的。因此虽然美军被包围,可是凭借强大的地空火力,确实有一定的可能性死里逃生。
而如果在美军突围的起始位置处,放一支钢铁部队阻击美军,拖到天黑后将是我军的天下。但这支部队面临的实力悬殊,可想而知。
4 美军致命失误,志愿军跑赢时间
此时,美2师面临撤退道路的选择。
供选线路有两条:
一是沿军隅里——安州方向撤退,这条路是美24师、美25师、韩1师的撤退通路,从这条路走势必会和其他部队发生拥堵,不利于美军全军撤退;
二是沿军隅里——顺川方向撤退,美军虽然已经知道途中要点龙源里、葛岘已被志愿军占领,但美2师参谋长艾普利上校判断,前方阻截的志愿军兵力不多,顶多在1个营左右,且纵深较浅,凭借美军强大的地空火力,突破志愿军阻击不是难事。
因此美2师师长凯泽少将在29日晚下达撤退命令:
1.明日拂晓,以第9团(配属韩军第3团)击破青龙站南侧之敌。
2.击破青龙站附近之敌后,按以下顺序后退到顺川:土耳其旅、第38步兵团,第2侦察连、师部、通信连、师炮兵群、工兵营、第23团战斗群。
这个命令使凯泽后悔终生,他完全低估了前方志愿军部队的阻击能力。
然而凯泽的失误还不仅如此,战术上他并没有在突围前事先占领一前进的桥头堡。
这个美军应该占领的桥头堡,叫做松骨峰。
松骨峰,是军隅里经龙源里通往顺川公路沿线的制高点,海拔标高为288.7米。公路在此慢转弯,形成了一个马蹄状,正利于发扬火力,是个便于扼守歼敌的好地形。西北的价川、军隅里,东北的凤鸣里,这两条南去的公路在青谷里(青龙站)南,书堂站北汇合;南面的龙源里北上的公路也在这里汇合,位置极为重要。
于是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急电112师师长杨大易:
“你赶快派部队前往书堂站,占领松骨峰,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
在美军突围路上放这样一颗钉子,的确致命。
然而,杨大易当时手上只有两个团,副师长李忠信带了336团(配属334团1个营)正奔向军隅里南的药水站,手头只有334团2个营,而且还要对付价川到凤鸣里间的一大股敌人。
可杨大易很快就清楚了这条命令的重要性,马上派出侦察科长魏德才去追336团。但336团早打出去老半天了,这到哪去追啊。不过魏德才运气不错,刚出门就碰到了335团。
本来,335团执行的是诱敌深入任务,战役开始前,他们还在距离德川100多公里远的花坪站阻击。当时该团配属给了四十军,本想跟着打新兴洞,四十军军长温玉成说了:“335团圆满完成了诱敌深入的任务,就地休息待命。”并派部队接替了335团防地。团长范天恩一看没仗打了,跟政委赵霄云一合计,咱们赶紧归建,得到了温玉成的同意。
335团的“回归”让杨大易激动万分:“这是天兵天将。”终于有了一支可以执行命令的部队。于是,范天恩不顾疲劳,率部直扑松骨峰。此时他可能还不知道,那里将是比飞虎山更让他刻骨铭心的地方。
5 3连主动应变,松骨峰战斗打响!
11月30日黎明,当335团抵达书堂站时,范天恩担心跟进的师部遇到突围之敌,决定主力在书堂站东侧一溜山岗展开,派1营抢占松骨峰。
1营得到的命令是:
“如敌已抢先占领就坚决打下,坚守到天黑;如已为兄弟部队占领,可在东侧疏散隐蔽,黄昏后待令行动;如空山无人,你营立即占领,并作好坚守工事……”
1营营长王宿启率部队进至松骨峰后,发现松骨峰已经被我114师部队占领。1营正准备按命令转入休息待命时,发现公路上出现美军尖兵。王宿启遂命令3连抢占主峰东侧、公路西侧无名高地;1连在3连左侧,2连在3连右侧展开。
我们一直说的松骨峰战斗,其实是在这个无名高地打的,而且是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为保障战役全局,335团1营主动实施的阻击战斗。
这一战对3连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这是因为,有太多的不利情况。
一是距离太近,这个高地距离公路仅仅只有120米,敌军的冲锋只要10-20秒就能冲到跟前。
二是地形并不利于组织防御,虽说是高地,但不过是个半石半土光秃秃的小山包,坡度又很小,长了一些稀稀拉拉的杂草,就山头有几颗松树。
三是过于突出,高地处于公路的转弯处,虽然便于发扬火力,但对火力处于劣势的我军来说,这点反而是劣势,因为更容易成为美军各个方向集火打击的目标。
四是准备时间严重不足,这点更为关键。3连刚刚占领高地,美2师的先头部队美9团和韩3团就来了。我军根本没有时间构筑坚固的工事,只能依托自然地形地貌作战。
对他们来说,这个考验太艰巨了。或许,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看了这个地形就知道,完成任务比牺牲更困难,可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11月30日6时30分,与美9团尖兵抢占松骨峰东侧无名高地的3连官兵赢下了这场遭遇战,全歼美军尖兵,随即击毁了在尖兵之后的2辆坦克和1辆汽车,堵塞了道路。松骨峰战斗正式打响!
6 过于自信的美军不断向松骨峰“添油”
战斗已开打,但美军却没能及时应对。直到开战30分钟后,美2师才做出反应,以美9团在东,韩3团在西,对我3连阵地发起第一次冲击。但组织很仓促,仅仅投入了百余人的兵力,3连前沿3排待敌进至阵地前30米,突然开火,轻松击退。
其实,这30分钟是非常宝贵的30分钟,也许是美2师在30日那天最好的机会。因为335团也是兼程奔袭、刚刚赶到,人的体能都没恢复,这个时候集中兵力猛冲猛打,3连未必能挡得住。
美2师的“后知后觉”,充分说明美军的撤退计划很有问题,侦察部队甚至没有搞清楚整个战场的环境,哪些是关键地形、哪些是可行区、哪些是缓行区、哪些是难行区、哪些是障碍。从战术的角度讲,美2师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
战术不行,空中支援顶上。美军随后使出了他们的绝招——喊来了他们的航空兵,在地空火力掩护下,美2师以坦克引导步兵的战法再次进攻。炸弹、炮弹、燃烧弹铺天盖地的落下,无名高地成为了一座燃烧的火山。这一天里,为了支援美第八集团军撤退,美航空兵出动了足足500多架次。
范天恩看着美军战机一次次向无名高地俯冲,高地上火光闪闪,爆炸声此起彼伏,其实心里也很急,他知道这个高地并不好守,现在还没工事可依托。于是范天恩冒着部队暴露位置的风险,果断命令公路东侧的2营以火力支援3连,以吸引美9团。不光范天恩急,1营营长王宿启也急,他的步话机里听到3连的阵地上全是叽里呱啦的英语和韩语。
一次、两次、三次……至上午9时,美2师五次冲击均被击退。3连终于得到了喘息之时间,开始抢修临时野战工事。
此时,又发生了使这场战斗更加剧烈的意外事件。上午10时,前出侦察的5辆美军坦克在我军故意放行的情况下通过葛岘、龙源里,与北上增援的美骑兵1师一部和英27旅一部会合。带队的梅斯中尉当即接到一个命令,让他再杀回去,给大部队带路。这个命令遭到了梅斯无情的拒绝。
而正是这个情报使美2师师长凯泽作出了误判,他据此认为,志愿军纵深很浅、兵力也并不足,应该就是30日与美9团交手的小股部队。在这个判断基础上,凯泽决心加大攻击力度,一举突破书堂站一线,以迅速南下。
7 战史奇迹,靠战术更靠意志
美军在此“押宝”。10时,美2师从西到东一线展开了土耳其旅、韩3团、美38团1营、美9团,集中全师炮兵火力(他当时手上有5个营的炮兵,光这就可以抵2个三十八军的火力),喊来更多的飞机,坦克抵近前沿直瞄,再次发动攻击。
这时,韩军突然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战斗意志,他们竟然突破了我前沿阵地,冲上了高地。然后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美军坦克可能是压根没想到这次韩军这么能打,依然瞄准高地,炮口对向盟友韩国人!一通猛轰,韩3团阵型出现混乱。志愿军不会放过这样的良机,1连、2连端起刺刀从左右两侧冲入敌群,经过残酷的白刃较量,敌军再次败退。
时间已近中午,3连加上配属的机炮连一部,只剩下一半人了,他们打退了美2师7次进攻。他们如同无法击碎的磐石一样,牢牢地钉在无名高地上。面对这个血肉组成的钢铁堡垒,武装到牙齿的美2师始终没能取得进展。
这个时候凯泽也意识到情况不妙了,志愿军主力的包围圈正在一点点缩小。他叫来美38团团长普勒尔上校,让他率领自己的团采取坦克搭载步兵的办法,向南冲。
对335团3连来说,他们也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们召开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党支部会议,烧毁了所有文件,每一个战士都表示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他们要跟敌人拼到底。
13时,美军飞机如约而至,一连串的燃烧弹再次将阵地变成火海。在火力准备后,400多名敌军再次冲向3连的前沿阵地3排,激战半小时后,已严重伤亡的3排阵地被突破。连长戴如义中弹牺牲,邢玉堂等5名战士全身被烧着,带着呼呼作响的火苗扑向敌人,同敌军抱在一起,至死也没松手。
战斗越来越来残酷,美军为了逃命,一次又一次反复冲击3连阵地。副连长杨文海身负三处重伤,战斗到最后一口气。
此时太阳已近下山。在无名高地下的所有美国人、土耳其人、韩国人都慌了,他们知道,天黑后就是志愿军的天下。这次进攻,在18辆坦克、数十门火炮、32架飞机整整轰击40分钟后,一千多名敌军不要命地冲了上来。
冲上阵地的敌军越来越多,而我们的战士越来越少。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拼弯了,又捡起一把铁锹与敌人厮打。一个敌人抱住了杨少成,被他用手榴弹砸得脑浆四溅。最后当他被六七个敌人团团围住时,他拉响了手中的手榴弹。张学荣爬着向敌人冲去,他身负重伤,已经站不起来,依然抱着4颗手榴弹冲进敌群。严政佐,刺刀拼断后,抱了个敌人滚下山去。高占武,腰部中弹,身上着火,抱住敌人,死不放手。60炮排的战士举着炮弹在敌群中爆炸……
那些亲眼目睹松骨峰战斗的美国人被这种无畏的气概彻底吓住了。美2师的进攻,再次失败!
3连阵地此时只剩下7个人了,他们守住了阵地。
而他们的坚守和牺牲换来的是巨大的胜利。美精锐2师由于在此遭到延阻堵截,原本的南撤计划被完全打乱,从而遭到追击上来的志愿军主力“毁灭性”的打击。据美第八集团军指挥官李奇微的记述,美2师在当年11月底“已宣布失去战斗力”;而作为朝鲜战争“第三方”的日本方面,则认为美2师南撤成功的兵力不过其编制的20%;美国新闻界更是惊呼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松骨峰战斗,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一个连抗击美9团、韩3团、土耳其旅、美38团在师炮兵群近百门大口径火炮和上百架次飞机支援下的轮番攻击,坚守整整一个白天,屹立不倒,击溃强敌。这是只有中国军队才能创造的奇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部分作战地图为作者加工绘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8-07-16/5145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