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冯 钺
2015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纪念日。抗美援朝对于奠定中国国际地位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而这也是美国第一场没有打赢的战争。按道理说,它对中国的意义要远大于对美国的意义,但我们对于这场战争的纪念却比不上美国。
美国有两场没有打赢的战争,一场是朝鲜战争,一场是越南战争。但这两场战争在华盛顿市中心都设有专门纪念地。那里过往行人和车辆众多,方便人们瞻仰和纪念。但在我国,纪念馆或纪念地大多位置偏远,通常只能组织人们前往参观。虽然我们强调不照搬美国的政治制度,但在纪念先辈方面,倒是不妨借鉴一下他们的做法:对国家先辈的纪念不应只体现在固定的节庆或典礼中,更应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漫步在华盛顿市中心时,可以很方便地看到那些美国先烈的事迹,知道这个国家曾经经历什么以及是谁为国做出了贡献。反观我们,对于抗美援朝这般重大的历史事件,好像只在军事博物馆中有些介绍,在东北丹东建有一座抗美援朝纪念馆。难道抗美援朝只是延边的事?我们的抗美援越纪念地又在哪里?
除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还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战争,因为它们都发生在边境,而中国之大又让生活在内地的人离它们很远,所以时间一久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够记起那些曾在战争中为国奉献的人们。可是看看美国,他们的民众依旧牢记为其国家捐躯的英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不仅纪念不够,近些年来,国内还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之势,有人动辄质疑中国近现代史的可靠性,包括质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消灭109万美军和“联合国军”的史实,声称这一数字出自杜撰,是中国人给自己脸上贴金。但事实是,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朝鲜战争纪念地明确列明了当时美军和“联合国军”死亡和失踪人数,加起来共109万。美方伤亡记录证明我们的记录是严谨的,我们对于历史的记载经得住检验和推敲。
1985年笔者上初中时,正值中越边境战事不断。我所在中学的前几届毕业生中有些参军上了战场,当时就有人牺牲在中越边境。那些年轻人当时只有十八九岁,若是活到现在也快五十了。那时我们这些初中生对烈士的勇敢备感敬佩,但也并无太深感触。如今人到中年,我们对于牺牲有了更深的理解,再想起当年那些那么年轻的烈士,感动之情难抑。
对于那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我们绝对不能忘记。忘记历史就是最大的背叛。忘记历史,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就会渐渐销蚀。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那么多曲解和淡忘历史的现象,如果这么近的历史人们都不记得了,何谈更久远的历史呢。中华民族好不容易才凝聚起来的精神不能销蚀,它应该永远延续下去,成为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富民强前进、奋斗的动力。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信息资料室主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9-01-13/5454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