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谈判,要学抗美援朝精神!
大国谈判,要学抗美援朝精神!
华新语
大国谈判,要学
抗美援朝精神!
今天的话题极其严肃。
华新语不得不引用权威史料,来对大国谈判该如何谈加以说明:
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所著《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十七章,朝鲜停战实现和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慰问,全书第457页,写道:
至此,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大会,历时2年多,共举行了158轮会谈,完成了在主要问题上的会谈,剩下的只是停战协定签字的问题了。
请注意,2年多,158轮会谈。而目前中美贸易交锋,有两年吗?会谈了150多次吗?我们的抗美援朝,交战双方数百万人用鲜血,数十万人用牺牲,所得来的宝贵经验,应不应该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呢?!
全书第458页,写道:
至1953年7月25日,关于停战协定文本的校订,关于军事停战委员会筹备工作的讨论,关于遣俘细节问题的讨论,也都相继完成 ...... 至此,仅剩余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时间和签字方式问题尚未最后确定。
再看目前中美贸易,到了99%谈妥,只剩下“协定签字时间和签字方式问题尚未最后确定”了吗?!
只要是不用屁股思考的人,都非常清楚,离真正的谈妥 —— 当时谈妥之后,将近70年过去了,中美之间(军事上)没有再燃起战火 —— 目前中美贸易,还差十万八千里!
第458页,写道:
美方最初曾建议签字时间为7月24日。但双方在签字方式问题上未达成一致;考虑根据双方代表团大会于7月24日批准的军事分界线,美方印刷签字用的军分线图所需时间;另签字大厅尚未修建完毕,被洪水冲坏的板门店至开城公路上的桥梁也需修复,故朝中方面建议签字日期为26日下午或27日上午。
请注意,谁急着签?!
史料看,是美帝!
而不是我们!
再看目前中美,贸易谈判上我们保持住当年的战略定力了吗?!
第458页,写道:
7月26日晚,由朝中方面承建的签字大厅,在人民军代表团秘书长朱然的现场指挥下,100多名建筑工人奋战通宵,全部完成。
请注意,在签署停战协定上,谁的主动权更大呢?!谁承建了签字的建筑呢?!按照历史常识,是由综合实力占优,取得了战争主动权的一方。
第458页,写道:
历史的时针指向1953年7月27日。这天上午,朝鲜战争敌对双方将在板门店新建起的凸字型大厅内,举行庄严的停战协定签字仪式。
为什么要仪式感?!
流多少血就要有多庄严的仪式感!这是对牺牲者最基本的尊重!
第458页,写道:
从清晨开始,双方的工作人员在签字大厅内和会场区,忙于为签字仪式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上午9时起,会场区内的气氛顿显活跃,到处可以看到三五聚谈的各国新闻记者,有的记者对刚刚矗立起来的奇迹般的大厅赞不绝口。
实在抱歉,史料没有配图。
再看当下中美,有图:
第459页,写道:
在签字桌的两侧,西部为朝中方面人员的坐席,东部为“联合国军”方面人员的坐席,北面是与会采访的新闻记者活动区域。大厅四周由双方安全军官担任警卫。
实在抱歉,史料没有配图。
再看当下中美,有图:
第459页,写道:
9时30分后,双方出席签字仪式的人员分别由指定的东西两门进入大厅就坐(南朝鲜未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10时整,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和“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从大厅南门进入大厅,在签字桌前就坐,各由本方助签人协助下,开始在本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及其附件《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文本上签字,之后,相互交换签字。
签字仪式于上午10时10分结束,一切均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按事先约定,仪式中,双方首席代表均未发言。
实在抱歉,史料没有配图。
再看当下中美,有图:
第461页,写道: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世界霸主、自由世界的“领袖”——“山姆大叔”,在朝鲜战场上失去了光彩与威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面前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实在抱歉,史料没有配图。
总结一下,当年,那场伟大的胜利,就算在最后的签字环节,就算在那些 最细小的礼节的细节上,我们也是做到了 寸礼必争,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我们用鲜血换来的荣光!
工作过的朋友,大概都去过老板的办公室吧,都有一些这样的记忆吧:老板,坐在高大的老板桌后面,高大的老板桌前面,随随便便摆了几把椅子,有点身份的,坐椅子,小角色,只能站着,一起听老板训话:
将近70年过去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一定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我们在进行大国谈判时,时时刻刻,都要注意,我们代表国家和人民!就算是在细节上,就算是在最细小的礼节的细节上,比如在哪个大厅谈,我们修建的,人家修建的;我们布设的场景,人家布设的;我们和他们,必须要平起平坐,而不是他们是老板做派,我们是洗耳恭听的样子!
就算是华新语这样工程师出身的人,如果被国家派去谈判,也一定会多学习,尤其是学习那些 战火洗礼出来的抗美援朝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谈判礼节,真正做到维护我们大国尊严,绝不丢人,更不会丢死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9-09-10/5861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