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听党组织的话,出行自觉戴口罩
毛主席听党组织的话,出行自觉戴口罩
李克勤
1953年冬天毛主席来武汉视察。正月十五一早,在事先未安排的情况下,毛主席突然提出要去蛇山。时逢新春佳节,蛇山上游人川流不息,毛主席兴致勃勃健步登山。没想到,两个正在游玩的小女孩很机灵,发现登山者很像毛主席,便一路跟随观察。
其中一个女孩问主席身边工作人员,这是不是毛主席?工作人员就笑着回答,你看呢?
这时,毛主席看见路边一个老人在卖湖北风味的煎豆腐,便走上前亲切地问生意好不好,和老人攀谈起来。
两个小女孩边用武汉话大声嘀咕:“毛主席下巴这里有一颗痣。”边挤到跟前仔细盯着看,一下子,她们大叫起来:“毛主席,毛主席!”
老人见到站在面前的是毛主席,十分激动,高兴地说:“我的豆腐好吃,买的人可多了!”毛主席和蔼地继续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日子过得怎么样。
摄影家吕厚民举起照片,忆起往事。(记者孙文摄)
此时的吕厚民举起相机,拍下了毛主席与卖煎豆腐的老人,还有挤在最前端的两个小女孩仰望的笑脸。
之后,那两个小姑娘按捺不住激动,一路跟着毛主席,一路扬起小手边跑边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这激动人心的消息,立即传遍了蛇山,传向了武汉三镇。
群众从四面八方向毛主席身边涌来,越聚越多。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全都急了,提出让毛主席赶紧到附近的黄鹤楼旧址休息。
毛主席挥挥手,在群众簇拥之中缓缓而行。
后来人越来越多,引起警卫人员的紧张。后来,党组织决定毛主席出行要戴口罩,毛主席没有办法还是服从决定。毛主席从内心讲,这是非常不情愿的,因为她最怕脱离群众的。
关于口罩,毛主席的保健医生王鹤滨曾经回忆过一件事。
1954年7月毛主席和王鹤滨
一天下午,毛主席醒后没有起床,王鹤滨照例去他的卧室了解他的健康状况。王鹤滨测量了一下血压后正要离去,毛主席放下手中的书,侧过头来说:“你们医生看病人时,戴着大口罩,是为了爱护病人?还是为了保护你们自己?我看是怕病人把疾病传染给你们?对吧!不然为什么住在病房里的病人,不都给戴上口罩哩!?”
王鹤滨听后,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也没有马上回答毛主席的问题。他想,毛主席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他多年的思考,也可能是毛主席在某一次去医院探视病人看到的情况而引起他的思索。
这以后,王鹤滨倒是没有放下自己的思考,“我想,医生戴口罩是无可非议的,医生容易被病人传染上疾病,这是医务人员包括医生在内的职业性危害。医生看病人或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戴口罩,对医生对病人都有好处,这是用不着申辩的。但是,在戴口罩的这件事上,毛主席看问题的角度是非常尖锐而深刻的,他看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群众。本来,在医院里病人的交叉感染是个重要问题,一直是作为医院的严重课题,却没有人像主席那样从这种角度提出来。当然不只是戴口罩问题。首先把病人保护好,不使他(她)发生另外的感染。”
王鹤滨觉得毛主席提出的口罩问题是这样尖锐,迫使他反复地问自己:“如果口罩没有防病作用,为什么要戴它呢?如果口罩有防病作用,为什么不给医院里的病人都戴上口罩呢?”
思考的这样的程度,说明王医生的确悟道了,他想通了,毛主席的思想在王医生那里也说得通了。
毛主席和他的保健医生,在为病人服务——为人民服务,也就行得通了。
这就是毛主席的道器变通。
毛主席周围的工作人员一般都能够悟道,所以后来成为非常杰出人才的有一大批,包括王鹤滨、吴旭君这样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警卫员。
学习一段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后记:在毛主席照片里,戴口罩的并不多。这说明,自从要求他戴口罩出行以后,他也感觉到自己很难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因此他对自己也来了个道器变通之变,其中就采取组织了一个特殊的部队,让他的警卫员来自祖国各地,这样每次探亲时,他就让年轻的战士回家乡做调查。这也能够给主席提供十分重要的基层资料。另外,毛主席亲自处理许多群众来信,也是一条了解基层情况的渠道。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20-02-02/6111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