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4周年:从捍卫民族尊严到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4周年:从捍卫民族尊严到创造美好生活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离开美国前,钱学森说,他将竭尽全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一年后,又是10月8日,我国首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在中央的号召和部署下,更多致力于让同胞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的各学科精英集结在国防部五院,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业“元勋”。他们将与不断加入的志士一起,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属于中国的航天事业。

▲ 1956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宴请全国政协委员,将原本坐在第37桌的钱学森请到身边,交谈中,说了那句影响航天事业的话:“新生的、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在同旧的、衰亡着的东西斗争中生长起来的。”

那时,对历经百年外侮的中国人来说,有先进的国防力量才能捍卫尊严。

中央采纳钱学森等人的建议,优先发展导弹,实现国防装备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刚刚医好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才、技术、基础设施设备奇缺,又面临外国封锁。即便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对于发展先进的导弹装备来说,仍显得捉襟见肘。

中国航天人因陋就简,艰苦创业;同时,在中央的关怀下,开展全国大协作。从1960年第一型仿制弹道导弹首飞成功,到1964年第一型自行设计弹道导弹试飞成功,再到1966年导弹、核弹“两弹结合”热试验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人以系统工程思维,在薄弱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奇迹。

 

▲ 1966年10月27日上午,“两弹结合”热试验圆满成功

 

紧接着,从中程到中远程再到洲际,中国战略威慑力量日益强大;潜地、地空等不同类型的导弹也在同步发展。如今,东风浩荡、雷霆万钧,中国已拥有庞大的导弹家族,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

 

正当我国开始发展导弹装备时,苏联使用基于洲际导弹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正式跨入空间时代。

新中国的领袖和科学家们敏锐地意识到,进入空间、利用空间不仅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也将为人类创造更幸福的生活。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中国航天人的又一重要目标。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接下来,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

 

▲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独立研制覆盖各种任务需求的系列运载火箭,独立建设并运营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三大空间基础设施,独立实施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的国家。中国航天人研制的火箭、卫星、飞船、探测器及相关应用产品,已成为耀眼的“中国名片”。

建设好、应用好独立的空间基础设施,才有底气突破外国的科技封锁,回绝外商的漫天要价,才有可能让国内外各行业用户用上更便宜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产品,让更多老百姓过上出门跟卫星导航、看卫星地图乃至用卫星通信的便捷生活。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示意图

 

与此同时,几十年来,导弹、火箭、卫星等重大航天工程的实施,牵引着一大批学科专业和电子、机械、冶金、化工等工业部门跨越发展,相关技术成果也在能源、环保、交通、通信等领域实现转化应用,形成互相促进、提升综合国力的良性循环,进而助力创造幸福生活。

 

▲ 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

 

现在,中国航天人不仅在为同胞的尊严和幸福而努力,还在为全人类的未来而探索。2019年,嫦娥四号代表人类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2020年,携带多国科学探测载荷的天问一号探测器飞向火星;后续,我国还将独立建设空间站,并邀请各国学者参与相关空间科学试验。

不忘航天报国初心、牢记航天强国使命,中国航天人将继续为同胞更有尊严、更幸福的生活而不懈奋斗,为人类的未来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20-10-08/6541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10-09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