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毛主席为何拍板新中国的第一个拖拉机厂落户于洛阳?

60多年前的一天,

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

请毛主席选择第一拖拉机厂的厂址。

image001.jpg

毛主席最终没有按照苏联方面的意见去选择,

而是支持了中国同志的提议,

将厂址选在了洛阳。

毛主席为何会选择在洛阳建厂?

大家如何齐心协力,

克服了建厂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面对怀疑,急需努力

image002.jpg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对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能力表示怀疑。

当时中国的粮食形势异常严峻,连年战争带来的破坏使得粮食产量大幅萎缩。在广大农村,许多田地无人耕种、撂荒闲置。

image003.jpg

图:毛主席正在视察农机具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困难条件下,为缓解农业机械的匮乏,中央政府曾经咬紧牙关从国外进口了2.8万台拖拉机。

image004.jpg

然而,进口拖拉机对于新中国的80多万个村庄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中国必须拥有自主生产拖拉机的能力。1953年起,中国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的重头戏就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简称156项,这其中就包括第一拖拉机厂。

毛主席选择了洛阳

选定第一拖拉机厂的厂址时,苏联专家倾向于把这些项目放在沿海和东北的大中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工业基础好、企业上马快。

image005.jpg

但是毛主席认为,厂址的选择要考虑中国的整体工业布局和国家的战略安全,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156项中的相当部分应当放在中西部地区。

image006.jpg

鹿中民

原机械工业部农机工业局局长

选在中原是合适的,中原需要拖拉机。中原地区往东北,往新疆的运输距离、覆盖面都是差不多的。

按照毛主席的意见,到1953年底,第一拖拉机厂的候选厂址已经缩小范围到郑州和洛阳两个城市中。

image007.jpg

苏联专家认为应在郑州建厂,郑州工业基础更好,交通也更加方便;而洛阳市区只有几万人口,城市规模太小,难以承载这样一间大厂。中国专家则更倾向于洛阳,洛阳位置偏西,靠近太行山,战略上更为安全。

image008.jpg

毛主席最终支持了中国同志在洛阳建厂的意见,他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下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吗?

一起探墓,保护文物

中国第一个大型拖拉机厂眼看就要破土动工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却发生了。在厂址选定之后,大家发现厂区地下埋藏着许多古墓,这给拖拉机厂的建设带来了大难题。

工厂不能直接建在墓葬上,因为墓葬上建厂会破坏文物,地层中的空洞也会造成地基不牢。所以,大家需要在建设前将所有墓葬探明、回填。而按照厂区的墓葬密度,如果用钻探的方法就要花上几年时间。

image009.jpg

眼看开工日期即将延误。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有人想到:用洛阳铲探墓的效率更高。

image010.jpg

就这样,当时在厂区范围里,同时有几百个人用洛阳铲进行钻探。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大家一共打了100多万个探孔,探出古墓1568个,其他古井古坑1450个。

image011.jpg

19548月,苏联专家交付了工厂的设计图。这是一个年产1.5万台拖拉机的大工厂,所有的设计都参考了苏联的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代表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水上列车,前来救急

1955101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奠基开工典礼隆重举行,拖拉机厂的建设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援。

image012.jpg

1954年,长江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武汉被洪水围困,货运码头和汉口火车站都被迫停运。第一拖拉机厂订购的大量钢筋也滞留在武汉的货场中。如果钢筋不能及时运出,洛阳的建设工地就要停工。

image013.jpg

杨立功厂长派人到武汉货运段进行协调。就在第二天,一列火车在被水淹没的铁轨上缓缓驶出,武汉铁路段特事特办,临时调集人手和列车,及时将钢筋运到了洛阳,解决了第一拖拉机厂建设的燃眉之急。

广州市场上海市场

建成后的第一拖拉机厂需要职工15000名,而当年洛阳市区人口总数还不到10万人,这么多工人从何而来?

image014.jpg

为了解决熟练工人的紧缺,国家采取了定点支援的办法,洛阳几个新厂的熟练工人从华东地区进行抽调。铁道部门也准备了专列,从上海派遣洛阳急需的技术工人,这些高水平的工人支撑起第一拖拉机厂的生产。

为了让这些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移民能更好地适应在洛阳的生活,国家计委还特地从上海、广州等城市搬迁来了餐厅、理发店、照相馆和商铺,努力让他们在洛阳有着家乡一样的感觉。

image016.jpg

渐渐地,这些商铺集中的地方被叫做广州市场上海市场,至今这些地方仍然是涧西区最繁华热闹的商业区。

image017.jpg

一拖奠基的同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其中一角纸币的票面图案正是一台正在耕作的拖拉机,农业机械化正在成为新社会、新生活的象征。

与此同时,

一座现代化大型拖拉机厂

正在洛阳市的西郊拔地而起。

image018.jpg

这座工厂

寄托着数亿农民实现耕田不用牛的盼望,

也肩负着国家领袖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构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22-04-02/7468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4-02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