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毛主席与白求恩在延安只见过一面吗?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安葬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纪念碑广场西侧。1938年,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白求恩在给伤员做手术时,受伤的左手中指不幸感染中毒,1112日,白求恩殉职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1953315日,白求恩的灵柩由唐县军城南关晋察冀烈士陵园迁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至今。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的。所以,学习白求恩,宣传白求恩是永远的课题。

2018年,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了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之《白求恩随行护士自述(1932—1939)》,琼·尤恩著、朱雁芳译。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尤恩的亲身亲历,通过在中国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尤恩1911年生于苏格兰,早年移居加拿大。1933年至1937年方济各会派遣在山东从医。1938年随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1939年回加拿大,19871031日病逝。在尤恩离世后,她的女儿劳拉·梅耶、儿子托马斯·科扎尔按照她的遗嘱,把她的骨灰送往中国。1988520日,在河北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举行加美援华医疗队成员琼·尤恩女士的骨灰安葬仪式。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说:我和白求恩只见过一次面。在《白求恩随行护士自述(1932—1939)》一书中,尤恩清楚地记录下了白求恩在延安工作期间有过数次与毛泽东见面的历史事件。

一、初到延安,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首次畅谈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纪念馆的展壁上,一幅巨大的油画,记录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与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麓窑洞初次见面畅谈的情景。

在美国和加拿大,白求恩是一位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他参加过国内工人反对资本主义的罢工斗争,1936年参加了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他应加、美援华委员会的邀请,参加了加美援华医疗队援助中国,数月后到达香港、武汉。在武汉,白求恩从周恩来那里了解到中国抗战形势及抗战前线的情况后,他坚定地对周恩来说:到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去,那是我能够更加有用的地方。”19383月底,白求恩和护士琼·尤恩到达延安。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晚上,白求恩和护士尤恩受到了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麓窑洞里的亲切接见。

白求恩在来中国前,早就熟读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和史沫特莱的《红军在长征》,那一夜,当他面对面和心目中崇拜已久的伟人敞开心扉地谈理想、谈信念,谈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后,回到窑洞里,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在日记中这样记录道:我在那间没有陈设的房间里和毛泽东同志面对面坐着,倾听着他的从容不迫的言谈的时候,我回想到长征,想到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那伟大的行军中怎样领着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从南方到了西北丛山里的黄土地带。由于他们当年的战略经验,使得他们今天能够以游击战来困扰日军,使侵略者的优越武器失去了效力,从而挽救中国。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毛泽东那样感动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油画:毛泽东会见白求恩。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艺术家许荣初等绘制了《白求恩在中国》连环画。为了更好地宣传白求恩,1972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修建了白求恩纪念馆。其中,展馆内毛泽东与白求恩在窑洞里秉烛夜谈的画面题材就来源于钟志诚改编,许荣初、许勇等绘画《白求恩在中国》连环画的第3幅。

油画中,毛主席和白求恩面对面坐在一张八仙桌前,桌上一盏闪耀的油灯。毛主席面带笑容,比划着手势,在向白求恩讲话。主席开朗而愉快的面容,予人以革命具有无比坚定乐观的信心的强烈印象。

·尤恩作为白求恩的护士兼翻译,在晚年著的《白求恩随行护士自述(1932—1939)》一书中给我们留下来珍贵的素描:一个男人面朝门口,站在桌旁,一只手按在书的边沿上。他穿着和延安的八路军战士们一样的蓝色棉军装,头上却戴着一顶缀有红星的八角帽。投在墙壁上的影子突显出他高大的身材……他微笑着朝我们走过来,口中说着欢迎欢迎,伸出他修长柔软的大手,紧紧与白求恩的手握住。他的秘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我卸下了翻译的重担……白求恩伸出双手,把自己的加拿大共产党党证呈递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郑重其事地接过来看了,然后对他说,我们将把你的关系转入中国共产党……此时,主席好奇地问我,你是在哪里学了这么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的?白求恩是不是长得很像列宁?随后又谈到秃顶的问题,就这样,大家在秃顶问题上没有得到结论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会谈。

二、白求恩和毛泽东一同观看有声电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延安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吸引了大批革命青年、爱国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样涌来,也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瞩目的红色大本营。

在战火四起,硝烟弥漫的延安,革命队伍与时尚文化基本保持同步,国内外众多电影艺术家关注延安,奔赴延安,聚焦延安,革命队伍里诸多摄影爱好者组成专业或业余电影组织。于是,193841日,陕甘宁边区抗敌电影社在延安成立。

在那个年代,电影在中国属于一种高科技时尚艺术,借助声光电,演绎真善美,具有综合性和大众化艺术特征。

一天,有声电影首次在延安公映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城的人们奔走相告,到处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白求恩受到邀请。尤恩在《白求恩随行护士自述(1932—1939)》一书描述了中宣部邀请白求恩、布朗大夫和她三人看电影的经历。那是一场在露天场地放映的苏联电影《夏伯阳》。电影放映结束后,毛主席简短地讲了话,介绍了新来的白求恩和布朗两位大夫。此时有个小战士建议,让加拿大的医生给大家唱一首歌。白求恩唱了一首外文歌曲——美国的流行小调《乔·希尔》,那首歌纪念了一位领导罢工运动而被判死刑的美国左翼运动领袖。当布朗大夫把歌词译成中文后,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白求恩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胸外科专家,还多才多艺,喜欢摄影、文学、绘画。他来中国前买了一个新型的带有柯达镜头的莱丁娜照相机。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白求恩让人通过这部照相机抓拍了他和毛泽东的合影照片,将历史瞬间记录下来,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随后,白求恩在离开延安,前往晋察冀根据地时,他写了一封信,并附上和毛泽东合影的这张照片,照片上白求恩和毛泽东并排坐成一行,照片背面注有193851日,一同邮寄给了他远在加拿大的好友——莉莲。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白求恩亲密战友的后代、居住在加拿大安省伦敦市的退休社会活动家比尔·史密斯,无偿捐赠给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世界上唯一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观看电影的珍贵合影照片,及其他历史图片与文物。如今,比尔·史密斯捐赠的这张照片和其他历史图片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我们学习、研究、宣传白求恩提供了可靠有利的史料依据。

三、奔赴晋察冀根据地前,白求恩和布朗大夫再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在延安一个月左右的日子里,白求恩忙得不亦乐乎。他一面参观边区政府机关、医院、学校,一面给东北干训团和抗大的学员作报告,为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检查身体,在边区医院动手术,还在延安的街头墙上留下一幅幅宣传画。这期间,白求恩还勤于笔耕,撰写了大量散文和通讯,用热情洋溢、挥洒自如的笔墨,向西方世界介绍了汇集在中国最为贫瘠、偏远的延河畔宝塔山下的这支中国革命的生力军。

迄今为止能看到的唯一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的合影照片。

白求恩在来延安的路上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理查德·布朗大夫,他是加拿大圣公会派驻河南的传教士医院的大夫。听说加美医疗队要到延安,布朗和白求恩相约,先回河南向医院请三个月假,再去延安,参加医疗队的工作。在白求恩到达延安后不久,布朗也请好假赶到,这令白求恩喜出望外。布朗大夫为人谦逊、低调,性情随和,来中国工作多年了,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白求恩很赞赏他。尤恩回忆毛泽东接见白求恩和布朗两位大夫时,她还特意向布朗描述了毛泽东这位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领袖是什么样子的。布朗大夫一定对这次接见印象深刻,因为他完全没料到主席如此温文尔雅,也不是像资本主义的报纸说的那样。他应该感到荣幸,因为主席只接见他认为重要的人。遗憾的是:尤恩的回忆中,没有对这一次接见有详尽的描述。

我是外科医生,我的岗位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医生离火线越近,伤员就可以尽可能地得到治疗;伤员治愈得快,前线便可以增添杀敌的力量。白求恩请求赴前线为伤病员医治。

党中央、毛泽东批准了白求恩的请求。

1938424日,白求恩和布朗大夫巡视延安北面二百英里外的前方医院。514日,白求恩大夫一行带着医疗器械和药品,奔赴抗战前线——晋察冀根据地。延安的分别,竟成了永别。

1939121日,延安各界为纪念白求恩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21日,毛泽东撰写《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称赞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22-06-01/7570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6-02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