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朱卫华:别把新农村建设这本经念歪

别把新农村建设这本经念歪


朱卫华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4-8 http://guancha.gmw.cn


据新华社报道,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技示范区,竟有五座欧式豪华别墅小区。这些农民虽然住在欧式别墅中,却在为一日三餐而发愁。这个“示范区”中有个日新村小区,该小区的别墅群“一律为仿欧式建筑,分为2层和3层两种,统一采用米黄色外墙砖和红色欧式瓦,门窗边缘均装饰着仿古罗马浮雕。小区门口,牌坊上‘日新村’3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步入小区,村委会办公楼外已经杂草丛生。房屋之间空地上,房主们“因地制宜”地种满了胡豆、青菜、葱等各种蔬菜。”

有钱给农民建造别墅,却无力解决他们的四季温饱——当地政府或许并无恶意,但这画面未免太滑稽了,滑稽得不可思议。我不由想起小时侯听过的一个故事中有这样一句俗语:“日食红薯干,夜宿金銮殿”,描述的就是一个人在由两种反差巨大的“真实”而构造的“真实”环境中灵与肉自相残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并不普遍,但很典型,表面上看,这是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在建设新农村现实背景下的一种条件反射。

仅仅是形式主义吗?其后当然有畸形的政绩观在作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两会”的首席话题,但“两会”还未鸣金,媒体已经传出“新农村”建设的捷报。而另有一种坏消息却令人唏嘘不已: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刚满一个月,3月21日,央视也报道了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小康示范村,农民虽然住着政府修建的欧式豪华别墅,但由于负担不起物业和取暖费用,有些农民住户纷纷搬了出去的怪现状。就像绵阳“示范区”那幅滑稽画面所折射的意涵一样,这都是因为当地政府表现政绩的欲望太强烈了,以至于用真实的金银虚构出“新农村”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大好形势”。

仅仅是政绩观的问题吗?其后当然还有僵化的体制在掣肘。把政绩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基本标准,有缺陷,但还不至于不可救药。关键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就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体系。决定GDP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等“三驾马车”几乎成了“政绩”的惟一载体。他就干那么五年,不去拼命地修豪华路造豪华房,“政绩”如何表现?当然,个中除了干部选拔体制的落后,恐怕最主要的还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深层矛盾在“操纵”。

行政管理体制涉及全局,这里就单说建设新农村吧。现在,中央的“十一五规划”好在已经有了一个漂亮的轮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好在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而地方政府却连个概略都拿不出来,更遑论具体实施细则。这是个行政管理问题。如果这个前提条件不具备,那么,那场宏大的壮农事业要么就是一句空话,要么最终捣成一团糨糊。最近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年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应是新农村建设工程的福音。但在近期,为了不至于在大戏的序幕阶段就出现唱砸的苗头,我认为,一些“当务之急”还须小心应对才是。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财政款别当成唐僧肉。今年中央财政将为农村划拨创记录的3000亿,这笔巨资当然不会平均分配,但也不能让跑“部”进京者得鞭先之利,更不可让那些在“部”里有关系者拿走大“份子”。家有千件事,先从紧上来。建议中央最好向省里要一个“刀刃”计划,依次类推一直把“刀刃”计划做到村镇。各级“刀刃”计划经过逐级详细调查,严格审批,缜密论证之后备案,然后再考虑制订分配计划。而且分配之后还应配备一套专款专用的追踪机制,而我们现在没有这种机制,致使多年来的扶农财政都在“输血”而非“造血”的层面上低效甚至无效流失。韩国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中央财政拨款应向最贫困地区倾斜:没路的修路,没房的造房,缺科技的扶科技,没医院的建医院等等。切忌为了搞“示范”、造“卫星”、树“样板”、抓“典型”而让“基础”本来不错的地区再“窃取”有限的财政资金去“锦上添花”,而贫困或欠发达地区却连残汤剩羹都吃不到——这样的事情在此前并不罕见。

打蛇要打在七寸上,富农歌别唱成坑农经。弊端的运行往往有一种惯性,要警惕这种惯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继续“为非作歹”。建设新农村除了正面铺排部署之外,遏制诸如形式主义、畸形政绩观、滞后的行政管理体制等至关重要。两手都要抓,但“遏制”之手尤其要过硬。一些地方政府拿到财政拨款之后,往往是哪儿能轰轰烈烈一通,就朝哪儿砸将下去。当然最抢眼最能显示“政绩”的要数盖房子,结果房子是盖起来了,而农民却变得更穷了。这样,“新农村”变成了“新村”,但干部对农民说那就是“新农村”。

另外,建“新村”时政府甚至村官都要从农民身上扒一层皮,理由是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农民只能忍痛拿出保命本钱去支持“新农村”建设,连保命本钱都没有的,只能借款、贷款。事实上,财政款下拨时各级政府往往喜欢雁过拔毛,甚至干脆挪而用之。这些现象都处在建设新农村的“七寸”部位,如果控制偏失,你就是投进一座金山去,也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得多,丢得也多,虽说折腾得“有声有色”,但到时候回头一看,不但没有什么“成果”,反倒落得个一片狼藉!

说来说去,就像过年穿上一身新衣服一样,其实那只是“过年”,而不是“过日子”。要让农民在“过日子”的感觉中循序渐进地走进“新农村”,而不是让他们“一步登天”,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功成名就,正如今年“一号文件”所说,那是一项“长期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决不是以一个地方行政官员“五年任期”为时限的“短平快”“政绩”。(2006年4月8日 星期六)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sn/2013-05-02/1445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别把新农村建设这本经念歪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