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贺雪峰:不能推广的示范点有建设的必要吗?

 

  办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来自政府政绩面子形象工程的需要。每个地方都要打造几个可供上级、外人和媒体参观的典型,上级来检查,可以带到点上去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比城市还好。上级来的参观者和地方政府面子上都好看,皆大欢喜。

  示范点办在哪里?一是办在交通便利之处,这样就有显示度。二是办在领导联系点,这样,各部门转移来的资源,领导知道,领导对部门就有好感。领导联系村在很短的时间,因为大量政府资源投入,居住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联系点的农民很高兴,领导来了就有村民笑脸相迎,领导也高兴。省、市、县委书记这样的领导,现在大都非常忙,很少有时间来联系村联系点,但只要领导确定了联系点,每年总要来看一二次,听一二次汇报。若领导联系点都在联系的几年没有改变,这是否说明领导能力不行?一个村都改变不了,何以改变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呢?因此,几无例外,省、市、县主要领导的联系村,都会在联系的几年中获得政府大规模资金投入,村庄很快就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领导人联系村的制度,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过去叫做蹲点,省、市、县主要领导每年必须到下面蹲点多长时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蹲点的同吃同住同劳动,首先是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其次是解剖麻雀。人民公社时期,计划经济,经济结构简单,社会细胞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一个麻雀解剖好了,其他麻雀的情况也就了解了,大的决策就可以比较靠谱。在人民公社时期,蹲点是硬任务。即使省委书记,无论多么忙,一年也要拿出一个月左右时间到农村,到工厂蹲点搞调研。

  蹲点是解剖麻雀,总结经验,这种总结,是从一般情况来进行的总结,是研究农村和城市工作中的一般问题,这样总结出来的办法就可以复制到其他村庄或工厂,农业可以学大寨,工业可以学大庆,学的都是机制,机制是没有外部性的,因此是可以复制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 年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仅仅凭借在一两个地方的蹲点,并不能获得可以复制推广到其他地方的经验,难以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因此,领导人必须多点多面地调查思考然后决策,但结果是每个地点的调查都可能成为走马观花,过去的蹲点为此变成每去看一次的联系点,一年去看一次,前呼后拥大批官员陪同,无论如何是解剖不了麻雀了。

  这样一来,一般性的经验既难以总结又无时间总结,就只好变成上级出钱建工程的慈善事业。在政府投资下面,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硬件有了大改善,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联系点和示范点与省市县主要领导的决策完全没有关系。联系点因此只剩下形式。

  只剩下形式的联系点为什么还要有?

  因为过去有群众路线的传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对了解农村基本情况形成正确决策有作用,而且具有政治正确性。此外,当前的领导干部往往是从校门到校门,从机关到机关工作的,很少与生产实践第一线打交道,也缺乏对农村实际生活的体验,通过联系点,可能增加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问题只在于,省、市、县的领导,到底是要真正通过农村联系点了解国情,从而有助于形成可以覆盖全部的正确决策,还是将联系点搞成不可复制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若领导人热衷于后者,将来事情就会有些麻烦。若领导人能够正确利用联系点来了解国情,中国人民就可能从中受惠。

  三农中国 http://www.snzg.cn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sn/2013-05-02/2001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农村建设  政绩工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