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思:调查:当前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入境况
对于特大型城市而言,它的城镇化进程内生了一个数量庞大的重要群体——城市新移民,城市新移民包括三个典型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白领。
从调查结果看当前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
综合课题组近两年对北京城市新移民的调研结果来看,当前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存在是影响该群体社会融入的环境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存在的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居民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家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不断地放宽,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屏蔽作用,城市新移民在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但同时,城市新移民又关心移居地发展,对融入城市的期望较高。
调查显示,九成多新生代农民工关心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其中“非常关心”的占25.1%,“比较关心”的占38.5%。九成以上愿意参与北京市社会管理,其中11.1%“会主动参与,不惜投入时间精力”。在“来京务工动机”上,有高达82.5%的人认同“自己外出务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体现出该群体对自身成长的期望值较高。结合深访发现,城市新移民对北京的建设和发展非常关注,渴望融入城市,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模糊的自我认知状况是该群体社会融入的微观障碍。城市新移民特别是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青年,他们“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赚钱在城市、保障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在城市中,他们工资收入水平低于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社会保障也不健全,被相对强势的城市居民边缘化。在乡村,他们不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具有耕种土地的技术和能力,也不能从土地生产中获取维持其生存的效益,被土地所边缘化。这种双重边缘人的角色,使他们既不认同自己城市人的身份,也难以承认自己的乡村人身份。在身份认同上游离于“城里人”、“农民”、“市民”以及“打工者”等多种身份之间。对大多数城市新移民而言,他们虽然在整体上接纳了城市文化,但在身份认同上仍存在困境。
第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双重冲突影响该群体社会融入的速度。城市新移民生活工作在城市,但一般都没有自有住房,以群租、单位宿舍以及地下室居住为主,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从居住地点上看,城市新移民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或老旧小区,一些高学历新移民群体也会聚居在高校周边或产业园区附近,形成一定规模的移民聚居区,并且聚居区内的治安、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同时调查显示,过半的城市新移民还生活在同质性较强的人群之中,日常交往模式呈现出“业缘为主,亲缘、地缘为辅,友缘、趣缘次之”的特点。这表明城市新移民是生活在熟人社会之中的,他们越是远离乡土、远离家庭,越是依赖于这种熟人社会。他们工作生活在熟人社会的同时,也与城市人愈加疏离。
第四,单调的业余生活和较强的相对剥夺感影响该群体社会融入的深度。城市新移民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导致业余时间较少,因此他们业余时间往往倾向于从事个体性的活动,譬如睡觉、上网、听音乐、看电视等,而很少与外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缺乏情感沟通,生活压力难以释放。
调查显示,北京新生代农民工一周平均工作天数为5.86天,即每周有1天休息时间。每天工作时间8-9小时的最多,占到50.8%,每天工作时间在10-11小时的为20.5%,12小时以上的也有6.9%。
此外,城市新移民的相对剥夺感日益强烈。由于多是平民、贫民后代,他们无法从家庭中获得更多的经济资助和社会资源,与同龄人竞争时处于弱势,面临升学、就业的激烈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表现出较多的群体界限,包括阶层标签、消费方式等,如“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来自农村的占55.0%,来自县城和乡镇的比例分别达到14.9%和13.6%,且群体内部以老乡、同学关系为主的组织正在增多。
城市新移民是人口城镇化的排头兵、先行队、主力军
城市新移民群体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条件下产生的典型阶段性青年群体。他们是未来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是人口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课题组这些年的研究来看,“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白领、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发展方向只能是融入城市,实现从“移民”到“市民”的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需要明确的是他们是分层次融入的,城市对其接纳是一个逐步、分批的过程。
“白领”在整个新移民群体中,拥有最高学历、最高收入、最深卷入度,具有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是最具有潜力、能够融入城市、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青年群体,是人口城市化的排头兵,是城市新移民中转变为市民的第一梯队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城市文明有着较高的认同感,已将城市生活内化于心;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知识储备丰富,他们与传统的体力劳动者相比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军,是城市新移民中转变为市民的第二梯队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新移民的主体,他们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他们的职业状况和经济收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他们庞大的数量决定了他们会成为城市化的主力军,他们是中国城市进展、城市建设的决定性力量,他们融入城市,变成市民具有历史性意义。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各种社会利益群体相通共存,各种社会问题相互交织。以城市新移民为主体的流动人口问题综合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如果解决不好,将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埋下潜在的危险隐患,绝对不可轻视。实现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入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权责清晰责任到位、保障基本尊重特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原则,必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保障生产方式融入为出发点,以促进生活方式融入为支撑点,以实现精神文化融入为目标点,以城市社区、用工企业为基础,以社会力量为补充,不断加大对城市新移民的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少部分城市新移民成为新市民“融入有机会”,大部分城市新移民提高技能本领“发展有希望”,所有城市新移民在生存保障、精神文化方面“生活有尊严”的有序融入格局。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核心词
何谓“城市新移民”
本文所说的“城市新移民”是指年满16周岁且1980年以后出生,在城市工作、生活而没有取得该城市户籍的中国大陆地区居民。这里的“新”是指“青年”,即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移”是社会群体变动的状态与结果,是一种相对于初始位置的变动。在我国,取得当地户口(城市)标志着个体移民过程的结束,从一个外来人变为“市民”。城市新移民具有年龄、户籍、居民三个客观的核心维度,缺一不可。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sn/2013-10-24/2336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