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农民工的现实问题:家庭和教育
首先,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着各类生活风险和职业风险,却无法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的保护。本来在城市生存的异常艰难,在城市扎根的资源非常有限,再加上社会权益得不到维护,无形之中加大了生计压力。
再者,大多数农民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定,城市农民工大多只能从事“次级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城市农民工的收入明显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而且经常面临失业的风险,他们的收入具有暂时性、相对收入不高的特点。收入低但开销大,大多数农民工集中在30~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要想在城市能够多挣钱,就得依靠加班赚取加班费实现,这是农民工以额外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力所得的。经济实力的薄弱这使得农民工向家庭的时间投入异常窘迫。
社会制度保障的不完善和经济能力的薄弱是导致农民工无法经营好家庭其中的两个主要原因。
再加上农民工流动性高,居无定所,城市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相关的迁移成本不是一次性支付而是多次支付。他们频繁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像钟摆一样“摆动”: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农行业收入太低了,所以他们要到城市寻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而政策又不允许他们在城市定居,他们的“根”在农村,所以他们只能在城乡之间不断的流动。从调查中得知,农民工的工作强度是大大超时的,符合劳动法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者仅占26.5%,也就是73.5%的农民工都属于超时劳动,跟别提像城市居民那样正常的休息和娱乐,他们为了生存不停的工作工作!这样离多聚少漂泊不定生活方式,身心疲惫很难付出多余的心思来料理日常琐事,更不要谈经营家庭。
在家庭中对很多农民工来说,子女教育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大多数农民工都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期在外打工,子女缺乏关爱,而导致了沟通上的障碍,再加上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时间精力问题。其一,文化程度低导致农民工不知道如何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其二,没有时间和精力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数农民工认为自己低学历,工作不好,在子女面前抬不起头,很少以自己为典范来教育子女。在子女看来,父辈们在城市处于边缘阶层,做着苦、累、脏、差的工作,居无定所、毫无保障的生活状态,是不成功的体现,加上学校的传统教育与农民工“棍棒”教育的相驳,这样农民工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往往难以有效,使得他们很少与子女有深刻的沟通与交流。
所以导致了农民工在教育教育认知的偏差。大多数农民工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农民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造成孩子情感缺失,这样使得孩子很难融入新环境。
家庭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好的家庭才能促进好的教育,农民工群体的家庭教育能力,关系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完善健全农民工社会制度保障是必然使之,只有更好的权益保障才维护农民工的人权,才能从生存转向生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sn/2016-07-04/3878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