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稻违规扩散 3米高墙难挡实验种外流
转基因大豆油成北京学校食堂主力
学生家长们坚持要“换油”。
尽管国家主管部门允许市场销售、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但质疑、反对声一直不绝。
“家长花了钱,怎么没有选择我们孩子吃什么油的权利?!”
当对转基因产品还心存疑虑的时候,理论上讲,你可以绕行。然而,对于北京绝大多数大中小学生而言,“绕行”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取材自转基因大豆的豆油成为北京诸多学校食堂的主力,这一幕不知起自何时,但2010年11月董建第一次发现的时候,事实就已经是这样了。
2011年年初,董建等学生家长组成的“换油联盟”开始呼吁将北京学校食堂里的转基因大豆油换成非转基因油,是为“换油”。
“换油联盟”是这个群体的俗称,在与官方接洽时,他们是“北京部分家长代表”或者“北京市中小学食品安全监督联盟(筹)”。
然而,近十八个月的呼吁下来,他们发现,“换油”殊非易事。
“家长团”呼吁换油
最新的动静也已经是一百多天之前的事了。
2012年3月12日,要求“换油”的学生家长代表应邀来到教育部,向主管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规划司领导陈情,要求教育部采取措施推动大中小学食堂使用非转基因食用油,然而却被告知“有困难”。
“困难”藏在一份2011年9月28日由农业部发给教育部的文件之中。
曾看过这份文件的家长代表杨晓陆称,农业部发此文件是针对乌鲁木齐和山东安丘市教委,此前这两个城市的教委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下令禁止中小学食堂使用转基因油。“农业部给教育部发这个文件是让教育部纠正这两个城市教委的错误,目的当然也是为了惩前毖后,阻止北京等其他城市效法。”杨晓陆说。
这是北京家长们所得到的来自官方的最后答复。
一切源自2010年11月北京某小学的一次家长会。彼时,女儿正就读于该校三年级的家长董建向校长发问:食堂用的是什么油?
校方出示了“兰清”牌大豆油。这个宣称“像兰花一样高贵,像清水一样纯洁”的品牌,包装上写着: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原料原产国巴西。
尽管国家主管部门允许市场销售、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但质疑、反对声一直不绝。
董建与其他对转基因食品同样心存疑虑的家长对此进行网络跟踪,发现“兰清”系北京京育学生营养餐饮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京育中心”)提供,该中心隶属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三十余万份学生营养餐的主要原料均出于此。
这意味着,北京市所有中小学都在使用这种转基因大豆油。2011年1月9日,一些学生家长召开了一个“北京中小学午餐安全研讨会”,并于当日发表致北京市教委的公开信。
“立即停止配送‘兰清’牌巴西转基因大豆油,换成安全可靠的非转基因食用油。”这成为家长们的核心诉求。
此前,媒体曾报道农业部机关幼儿园食用油采用非转基因油,这也成为家长们提出此诉求的依据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发放了5个转基因大豆品种的进口安全证书,主要用以加工成食用油。农业部曾表示,批准应用及进口的转基因生物都是经过严格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方面的评价,且安全评价表明这些获准应用和进口的转基因生物和非转基因生物都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但家长们仍然担心转基因大豆含有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草甘膦除草剂残留与有毒“化学浸出”溶剂正己烷残留等,对正在发育成长的中小学生的健康有危害。
公开信发出四个多月后,北京市教委表示,“兰清”油已更换,此前生产“兰清”的初衷是为了通过统一的渠道供应可以“保安全”,但“在了解到社会上的反映后已于3月份停用”。
这“胜利”曾令家长们欣喜不已,有人甚至就此发文,称“各地应向北京市教委更换‘兰清’牌转基因大豆油学习”。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家长们随后发现,“兰清”的后继者——“大烹”牌大豆油同样是转基因。
高校也别无选择?
换汤未换药,争取选择权的呼告仍在继续,参与署名的家长由最初的二十几人滚雪球般扩大至逾三千人。
2011年7月和9月,家长们又接连给北京市教委寄出了两封信。此间,家长代表与北京市教委曾经有过两次正面接触。
一份会议纪要显示,2011年7月5日,北京市教委后勤处负责人曾在会谈时表示要将此事作为大事来做,第一步已经停用“兰清”油,第二步将在各种会议上宣传使用非转基因油。但“用下命令的方式,由于北京的影响大不宜这样做”。
2011年9月2日,新学期伊始,“换油”仍不见动静。是日,家长代表们三度上书,一位北京市教委的处长告知需听农业部专家意见,“农业部专家说转基因食品安全,就可以给孩子吃转基因油”。
“(究竟是否安全)家长也不是很清楚,但应该可以选择让孩子不吃。”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让孩子选择吃什么油的权利。
事实上,转基因大豆油唱主角,不仅是在中小学食堂。
第三封信发出后不久,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北京高校负责人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份2011年10月10日由北京市教委发给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回函。
针对教育部函件中曾提及的“高校食堂使用转基因油”,北京市教委的回复称,“社会帖子所列的表,是北京高校食堂联合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联采”)内部统计用表,正常情况下社会人员在网上是看不到的,怀疑有人用高校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网站获取的信息。”
所谓“社会帖子所列的表”系一份彼时在网上疯转的“2011年4月29日北京高校伙食联合招标学校与企业签约情况(大豆油)”。据此帖,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京城数十所高校采购的大豆油均系转基因大豆油。北京市教育局并未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表示否认。
对此,北京市教委的回复是,“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允许市场销售、使用转基因大豆油,学校和企业依法选择,市教委不是食品主管部门,无权禁止学校和营养餐生产企业使用转基因大豆油。”
“只要是国家允许的都在采购范围之内。”清华大学餐饮中心主任樊春起说,而是否转基因并不是采购时的考虑。
事实上,在高校中,亦不乏有人曾试图维护自己的选择权。2011年,北京林业大学大一新生萧燕曾在该校食堂展开调查,发现食堂使用的大豆油原料是进口自美国的转基因大豆。随后,萧燕和其他同学一起征集到1064位师生签名,送至北京市教委信访办,但迄今没有下文。
仅贵了5%
现实是,转基因油可不可以吃的问题在京城校园中已然变成了不得不吃的问题。
据此前媒体报道,在北京中小学系统,供餐企业所用的食用油必须经由隶属于教委的京育中心统一采购。如果京育中心只供应转基因油,全市所有中小学的食堂也就不得不提供用转基因油烹制的营养餐。
而北京各高校的米、面、油等主要原材料皆通过北京联采统一招标采购。
北京联采办公室主任吴岚称,北京联采只是给各高校提供一个平台,选择哪家企业的产品最终决定权仍在高校。
然而,可供高校选择的企业并不多。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采购供应中心主任张坤保称,北京联采有一个合格供应商名录,如果企业进不了中标名录,则很难成为被选择的对象。
“他们(北京联采)说决定权在高校,但供应商名录里的企业都是供应转基因的。”杨晓陆说。
此言非虚,按照北京联采提供的大豆油的合格供应商名录逐一核实便不难发现,大多数企业只供应转基因大豆油,即便有非转基因油,其需求量也微乎其微。
非转基因油之所以相形见绌,首先是因为价格。目前的市场行情是,非转基因大豆油比转基因的要贵5%以上。
这“5%”令非转基因大豆油挡在了北京联采门外。“所谓的招标主要就是看价格。”一位经营某知名品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公司运营总监说,正是这一价差令该品牌无缘进入北京联采的名录。
该总监称,曾有某高校欲与其达成协议购买非转基因大豆油,并在媒体上广为宣传,但最终的购买量“不如一个炸油条的点供应得多”,“不过是想借我们的名头做做宣传罢了”。
事实上,即便对稍贵一些的非转基因大豆油放行,留给学校的选择余地也小得可怜。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分析,中国现在每年进口的五千多万吨大豆都是转基因的,本土的非转基因大豆只有一千多万吨的产量,除去七八成食用,可供榨油的微乎其微,“可以说,目前几乎100%的大豆油都是取自转基因大豆。”
而上述运营总监亦坦承,目前中国市场上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占有量不会超过一成。
“家长花了钱,怎么没有选择我们孩子吃什么油的权利?!”家长们在体制与市场现状面前只能徒唤奈何。
而家长吕霙别无他途。在过去的两年里,每月一百多元的营养餐费,他没有交,而是坚持让孩子自带午餐。这是他唯一剩下的选择权。
(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萧燕为化名)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st/2013-05-01/2040.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