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教育部改称“中国教育考试总公司”
作者:郭松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日期:2013-05-02 点击: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取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日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明确表示了这一点(6月26日新华网),他同时指责说,教育部的“本意”被误读了,因此“教师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方面”,学校和学生不能“理性地使用四、六级考试成绩”,云云。总之,四六级考试是个宝贝,问题全是别人造成的。
大学英语四六级早已搞得天怒人怨,它本身就没有一点问题?我不相信。我立刻能够指出的就有两条:
一是四六级考试造成的机会成本过高。也就是说,大学生被迫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四六级考试当中,而无暇他顾。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有54.48%的学生经常利用其他课程的时间准备四六级考试,曾有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法学教授自嘲地说:“我的学生现在都学英语去了,没有时间来学我的法律”。
讽刺的是,这个机会成本也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本身。在清华大学当了近30年一线英文教师,教过一万多名学生,并曾担任过外语系副主任孙复初老先生指出,四六级考试“根本无助于掌握语言基本应用能力”,“是对青年的摧残”。央视“时空调查”结果也显示,61.6%的已经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对英语的兴趣反而降低了。
二是这个考试本身会带来很强的“负外部性”,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降低了学生作弊的心理门槛。这是因为虽然考试成绩攸关学生的利益,但为此而死记硬背的东西却没什么用,学生自然就会觉得通过作弊来降低自己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合理的。“大学生对考试舞弊集体认同”,“考试舞弊出现了高科技化,产业化的势头”,诸如此类的新闻标题频频见诸各传媒的醒目位置就是证明。
顺理成章的是,这种状况使大学生们陷入了集体“囚徒困境”:谁不舞弊谁就可能会吃大亏。所以即便是那些原本不愿舞弊的学生也被裹胁进舞弊的大潮中来了,近年来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大幅滑坡,四六级考试的巨大激励作用,“功”不可没。
去年教育部的发言人曾做过这样的辩解:教育部已申明,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以不与学位挂钩,也不鼓励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四六级成绩做标准。言外之意就是教育部也不应为四六级考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承担责任。但在我看来,这种辩解就像是一个卖假货的商贩指责消费者为什么没有辨别假货的能力一样,属于典型的得了便宜又卖乖的风凉话。因为大学之间相互竞争的因素,因为用人单位在大学生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招聘时为了节约交易成本的考虑,所以只要存在四六级考试,那么它的弊病就会如影随形地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消除四六级考试弊病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取消四六级考试。
既然四六级考试几乎是百害而无一利,教育部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顶着呢?答案只有一个:四六级考试已经成了一个利润巨大的产业。仅在2003年至2004年,教育部所属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各地主考单位归集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费就达1.4亿元之多!如此丰厚的利润,教育部实在难以割舍。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教育部究竟是一个政府部门,还是一个垄断企业?如果是前者,那么它所有的政策都应该以最有利于提高全国学生的素质为依归,如果是后者,那它就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教育部宁愿“摧残青年”也不愿取消四六级考试这件事来看,教育部恐怕只能算是一个企业。
建议教育部改名为“中国教育考试总公司”,以便今后能够名正言顺,痛快淋漓地捞钱,如何?
大学英语四六级早已搞得天怒人怨,它本身就没有一点问题?我不相信。我立刻能够指出的就有两条:
一是四六级考试造成的机会成本过高。也就是说,大学生被迫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四六级考试当中,而无暇他顾。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有54.48%的学生经常利用其他课程的时间准备四六级考试,曾有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法学教授自嘲地说:“我的学生现在都学英语去了,没有时间来学我的法律”。
讽刺的是,这个机会成本也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本身。在清华大学当了近30年一线英文教师,教过一万多名学生,并曾担任过外语系副主任孙复初老先生指出,四六级考试“根本无助于掌握语言基本应用能力”,“是对青年的摧残”。央视“时空调查”结果也显示,61.6%的已经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对英语的兴趣反而降低了。
二是这个考试本身会带来很强的“负外部性”,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降低了学生作弊的心理门槛。这是因为虽然考试成绩攸关学生的利益,但为此而死记硬背的东西却没什么用,学生自然就会觉得通过作弊来降低自己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合理的。“大学生对考试舞弊集体认同”,“考试舞弊出现了高科技化,产业化的势头”,诸如此类的新闻标题频频见诸各传媒的醒目位置就是证明。
顺理成章的是,这种状况使大学生们陷入了集体“囚徒困境”:谁不舞弊谁就可能会吃大亏。所以即便是那些原本不愿舞弊的学生也被裹胁进舞弊的大潮中来了,近年来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大幅滑坡,四六级考试的巨大激励作用,“功”不可没。
去年教育部的发言人曾做过这样的辩解:教育部已申明,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以不与学位挂钩,也不鼓励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四六级成绩做标准。言外之意就是教育部也不应为四六级考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承担责任。但在我看来,这种辩解就像是一个卖假货的商贩指责消费者为什么没有辨别假货的能力一样,属于典型的得了便宜又卖乖的风凉话。因为大学之间相互竞争的因素,因为用人单位在大学生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招聘时为了节约交易成本的考虑,所以只要存在四六级考试,那么它的弊病就会如影随形地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消除四六级考试弊病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取消四六级考试。
既然四六级考试几乎是百害而无一利,教育部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顶着呢?答案只有一个:四六级考试已经成了一个利润巨大的产业。仅在2003年至2004年,教育部所属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各地主考单位归集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费就达1.4亿元之多!如此丰厚的利润,教育部实在难以割舍。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教育部究竟是一个政府部门,还是一个垄断企业?如果是前者,那么它所有的政策都应该以最有利于提高全国学生的素质为依归,如果是后者,那它就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教育部宁愿“摧残青年”也不愿取消四六级考试这件事来看,教育部恐怕只能算是一个企业。
建议教育部改名为“中国教育考试总公司”,以便今后能够名正言顺,痛快淋漓地捞钱,如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st/2013-05-02/9182.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