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价值及深远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价值及深远影响

中华智库园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是一部红军长征辞典,是一部中国现代革命百科全书,是一部记载着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光辉历程的历史文献。那诗歌一样的赞语,所描述的红军神话般的长征令人神往,共产党领导人传奇式的革命经历令人崇敬。斯诺采访了众多的长征英雄,他把这批传奇式的长征者介绍给了全世界如饥似渴想了解真实情况的读者,感人至深地描述了这一史诗般的壮丽事件,是这一历史事件结束后仅1年内长征幸存者的口述史诗,这比在此后发表的更详尽、更客观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要重大。

红军长征,是“红星”一书的亮点,是斯诺所有关于中国革命的著作的灵魂。美国历史学家里奥·胡柏曼说:“长征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高潮,我们一直在反复阅读斯诺的有关记述。”对中美关系史研究造诣很深的美国学者迈克尔·沙勒也指出:“第一个公布长征真相的西方人是与毛泽东谈过话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在《红星照耀中国》里的经典性叙述,至今仍是有关长征资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红星照耀中国》以一个外国记者身份,客观公正地、毫无党派之见的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成长史,特别是详细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及时澄清和批驳了国民党散布的红军是“流寇”等种种谎言,红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战士都有崇高的革命理想,都有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崇高宗旨。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重大转折点;“红星”所传播的长征故事,也成为许多外界人认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新起点。

“红星”一经问世,率先在中国大地广为传播。中译本《西行漫记》初版在短短的10个月内就印行了4次,轰动了国内及国外华侨集聚地。在国内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香港及东南亚等海外华人集中地点也出版了该书的无数重印本和翻印本。斯诺在此后所著《为保卫亚洲而战》一书中曾风趣地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中国和菲律宾等地经常看到未经申请版权而私印的“红星”一书。成千上万的中华民族热血青年,竞相阅读这本书。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白色恐怖弥漫的地方,许多进步读者冒着生命危险竞相传阅乃至辗转传抄;不少热血青年像怀揣珍宝一样,秘密地携带“红星”,抱着满腔爱国热忱,排除艰难险阻,辗转奔往红星升起的革命圣地——延安或其他抗日根据地,不断补充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力量。这是斯诺和他的“红星”对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对斯诺的这部书给予很高评价,热情赞扬这部书是“外国人报导中国人民革命的最成功的两部著作之一。”(吴亮平:《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站在一起的”》,载1979年1月29日《人民日报》)1939年当斯诺重访陕北边区时,毛泽东在延安当面向他肯定说:“《红星照耀中国》正确地报道了中共党的政策和他本人的观点(他看过该书的全译本)”。(斯诺:《红色中国杂记》,群众出版社,1983年8月版)斯诺在他以后所著的《大河彼岸》一书中也恰当地评价了“红星”一书的影响,说:“当年的年轻读者今天与我重逢时,很多已成为中国第二代或第三代的领导人了。”海伦·斯诺在给王福时的一封信中也回忆说:“你出版的斯诺一书,当时在中国像一道闪电,它唤醒了人民。”在中共党史上,在海内外产生如此重大影响的恐怕还没有哪部书能像“红星”这样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它不但照耀着中国,还在照耀着世界,影响着世界。

“红星”在美国出版后,成了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人之间最初的精神联系纽带,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美人民友谊的最典型的象征。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中国内战的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关注逐渐增加。当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历时1年的著名长征后,西方的外交官们就力图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人这次战略大转移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性。但在1936年之前,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一直都没有相关的第一手资料。1932年4月出版的美国驻华官员埃德蒙·柯乐布的《中国共产主义的报告》,是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美国第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活动的比较详细的调查,虽然比《西行漫记》早了5年,却是用第二手材料写成的。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在1934年发表的《中国红军在前进》,内容仅限于江西苏区的情况,也是用在上海获得的消息写成的。所以,美国外交官谢伟思说:斯诺对西北红区的直接报道,简直使当时在华的外籍人“发聋振聩”。美国研究远东问题的专家们听腻了南京政府“剿匪”的陈词滥调,反而变得乐于接受斯诺对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详细描述。斯诺成为一个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进行一项恰当的工作的一个恰当的人。因此,美国学者休梅克评论说:“《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题目正确、内容正确、出版时间也正确的书。”

“红星”一书之所以吸引广大读者的原因,还在于其神奇的预言性。无论是初次阅读还是重读这部作品,都会感到斯诺在那个年代具有超人的先见之明。如他写道:“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在谈到那个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时,斯诺认为:“这些政策很可能成为造成中国命运发生根本变化的重要手段。”为此,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先生评价说,《红星照耀中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而且阐明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红星”一书不仅仅是一般的新闻报道,这是一支由心灵所驱动的笔,是一颗真挚透明的心,使人读后感到它与年轻人的心跳频率是一致的,很有说服力,令人热血沸腾,被斯诺的文笔所震撼。红军的长征是“一场青年运动”,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战士的平均年龄仅有19岁,军官的平均年龄也仅有24岁。所以,这本书一出版,就像一道强烈的光束,在黑夜中照亮了一代青年前进的道路,影响了一大批热血青年走上抗日前线和奔赴延安。

随着“红星”的发表,在华美籍人士和美国国内的广大人民中间,声援中国抗战、接近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高潮迅速兴起,一时兴起了令人瞩目的“红区热”。继斯诺之后,大批美国记者、编辑、作家、教授等涌向陕北和华中、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如史沫特莱、海伦·斯诺、斯特朗、爱泼斯坦、贝尔登、拉铁摩尔、比森、菲利普贾菲、汉森、白修德、斯坦因、福尔曼、斯蒂尔、托平等。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致友人的信中表明他为什么要下决心前来中国参加抗战,曾动情地说:“请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吧,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印度年轻优秀的柯隶华大夫受到“红星”一书的启示和鼓舞,也毅然来华支援中国革命斗争。他们自豪地说:若问我是接受了谁的“命令”来到延安的。那么,我的回答是:我是接受了斯诺写的《西行漫记》的“命令”来的。

1943年春,斯诺在苏联采访过3位森林游击队的青年女队员,她们原先都不认识斯诺,当被问到“是谁教会你们打仗”时,其中有一位名字叫莉莎的回答:“只有几个老同志能教我们一些。我们也从一本叫《红星照耀中国》的书中学到许多知识,那是我们从斯摩棱斯克城里买来的,我们游击队里差不多每个共青团员都读过它。”众多资料说明,“红星”一书不仅激励了亚洲各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也增强了欧、美、北非人民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坚强信心。

日本著名学者河上肇是在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时期看到“红星”这部“奇书”的。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我在阅读过程中,再三掩卷落泪……像我这样落魄如残骸朽木的六旬老翁,也感到人生中仍然能获取些力量,至为喜悦。”并满怀激情地写汉诗一首:“秋风就缚度荒川,寒雨萧萧五载前,如今得把奇书坐,尽日魂飞万里天。”他深信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锻炼的中国工农红军,必是日本侵略者难以战胜的。

1942年8月在印度泰姬陵附近的中央监狱,青年学生曼莫汉·塔科尔因反对反动当局而遭到逮捕,他想方设法把“红星”一书带进了牢房,并在牢中组织了读书会,“组织阅读和集体讨论的第一本书自然是这本动人心魄的详细描述中国人民尖锐、激烈、英勇、坚决的武装斗争的书……更加动人,因此也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怀的,是红军强渡架于大渡河滔滔河水之上的铁索桥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他们认为,中国红军是真正的英雄,并鼓舞他们在狱中为民主自由而斗争。因此,当有人问曼莫汉·塔科尔为什么要到中国去时,他立即回答说:“去向大渡河的英雄们表示敬意。”他在1988年撰文仍认为“红星”一书值得永远赞誉,“在40年代改变了印度一整代人或者说两代人,使他们信仰一种哲学,努力改变世界,而不仅仅解释世界。”

许多读过“红星”一书的年轻人,如同他们的初恋一样,永远也抹不掉青少年时代启示灵感之源的记忆。多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的外籍教师柯鲁克在1988年撰写的《“红星”指引我到中国来》一文中回顾道:“当我还是一个年轻人时,我的人生道路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为读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过去的40多年中,我和妻子伊莎白是在中国度过的,并且以中国为家,其中部分原因,也与读《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当《红星照耀中国》于1937年首次出版时,我在西班牙国际纵队战斗,那时我被派到后方执行任务,有机会读到了此书。斯诺关于中国苏维埃区域的报道打动了我:五次反围剿,伟大的长征——特别是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穿越大草地……这些都使我动心……1947年,我终于到了中国的解放区。”

红军长征是一部说不完的历史故事,“红星”一书仍在广泛传播。1992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方准、梁民翻译的《红星照耀中国》,2002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在出版“外国人笔下的红色中国”丛书中也收入了“红星”一书,不少出版社编译出版的《毛泽东自传》《长征故事》也多仍是出自斯诺的“红星”。直到今天,“红星”一书仍被人们广泛传阅着,被认为是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要读物,是教授中国现代史的必备书。宋庆龄在《纪念埃德加·斯诺》一文中指出:“太平洋两岸的子孙后代将受斯诺之惠,因为他留下的遗产将有助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向斯诺学习和向他的著作学习,不仅成为全世界新闻工作者的口号,也成为有志青年们的共识。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最早忠实地报道中国红色区域实况的长篇作品,不仅对整整一代人走向革命道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也将对后代人感念红军长征精神和建设现代化祖国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像斯诺英文原著书名“RED STAR OVER CHINA”所表明的深刻含意一样:它宛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永远照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wh/2016-10-28/4077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0-29 关键字:文化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