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阶级意识
【核心提示】作为“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旗手,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教授伯特尔·奥尔曼(Bertell Ollman)曾长期担任纽约地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讨会召集人和多家国际左翼学术期刊的编委。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Dialectical Marxism)视野中的阶级意识研究影响极为深远。作为“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旗手,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教授伯特尔·奥尔曼(Bertell Ollman)曾长期担任纽约地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讨会召集人和多家国际左翼学术期刊的编委。现将奥尔曼教授关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阶级意识若干要点梳理如下。
首先,关于阶级意识研究的意义。研究阶级意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弥补既有研究缺陷的需要。就第一层意思而言,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那么,这个任务在当前西方社会还有无实现的可能?马克思主义者如何以自己的研究去促进阶级意识的觉醒?这是必须回应的时代课题。就第二层意思而言,当前很少有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现实工人的阶级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这归因于马克思主义者中所普遍存在的认识,即阶级意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不可少的副产品;阶级意识只有在政治行动中才能观察得到。持这些观点的人,常常将工人对老板简单的愤怒情绪、工会意识同阶级意识混淆起来。因此,现有研究提供给人们的,通常是一幅难以解释事实的、晦涩难懂的抽象拼图,其中还有若干部分已经遗失。这就要求必须对当代工人的阶级意识进行更加专注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其次,关于阶级意识的研究方法。当前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意识研究的缺乏,部分是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支撑。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意识的研究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非马克思主义研究,而后者在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态度调查、公共选择解释、跨文化资料运用等,是非马克思主义偏好的研究方法。其中,态度调查往往简单地向工人提一大堆问题,但这种方法在预测工人阶级意识的大爆发方面显得无能为力。公共选择解释、跨文化资料运用等方法,同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鉴于此,奥尔曼提出了如下方法论原则:研究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必须将其与工人阶级的地位联系起来,从客观利益与主观利益的辩证统一中加以把握;必须将其与工人的个体意识联系起来,从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辩证统一中加以把握;必须将其与工人的自身解放过程联系起来,从当前与未来的辩证统一中加以把握。
再次,关于阶级意识研究的若干结论。阶级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阶级成员的身份与利益、马克思揭露的资本主义动力系统、阶级斗争的大体轮廓、对本阶级的团结和对敌对阶级的理性的敌意、对更加民主平等社会的美好愿景。阶级意识是一种群体意识、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并通过各种特殊的阶级形势下个体间以及对立群体间彼此相互影响而发展;它是一种以阶级地位和阶级客观利益为主要参照物的意识,而不在于阶级的个体成员公开的主观利益;它本质上是群体从自身意识开始,发展到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意识的一种过程。研究工人的阶级意识,既要寻找现实工人思想中不存在的东西,同时还要寻找其思想中已存在的东西;必须将阶级意识作为一种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现象来加以研究。具有完全阶级意识的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投身于一定形式的革命活动;而形成完全阶级意识又必须参与革命活动,但是后者实现的步骤需要制定计划。阶级不仅应该有自己的政党,而且会建立它所需要的政党,阶级为政党做好了准备,政党也与阶级的性质及其发展相适应。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为阶级意识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马克思主义者的作用就是尽其所能去推动工人阶级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zx/2014-02-19/2488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