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廷智:《资本论》中涉及到中国的论述 ——纪念《资本论》第三卷发表120周年
作者简介:侯廷智(1948—),男,天津市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摘要:《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集各种学科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巨著,是一部科学的精美艺术品。它虽然是以当时的英国为典型研究对象,但是也涉及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涉及到中国的论述总共有58处 之多。从这些论述中可以得出三点认识:第一,马克思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社会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都远远落后于西欧的发展;第二,也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 和了解,马克思是把中国放在与西欧的对比中进行论述的;第三,马克思明确地表达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和亚洲所产生的影响。这对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的 《人类学笔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资本论》 中国 亚洲 东亚 摘录
马克思用了毕生的精力撰写了《资本论》,虽然这部巨著除第1卷外,其它各卷或多或少还带有一些手稿的特点,但是他所建立起来的对现代商品经济本质属性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以及运行机制分析的理论体系,其科学性和逻辑性迄今也是无法撼动的,对我们认识当代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在这部370多万字的伟大著作中,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现实阐述;无论是历史引证还是案例说明,也无论是对前人的继承还是自主的首创发现,都体现着马克思深炯的思想与睿智的思考,体现着马克思具有广博和精深的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涉及到的各种人物就有680多位,引用的各种历史、文学、神话和圣经的典故,仅根据已故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孟氧教授的研究成果《<资本论>历史典故注释》的统计就有395条,这也只是现行《资本论》三卷本的内容,不包括《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值学说史》,同时在这部著作中还包括着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有的还是当时研究的前沿性成果。
不仅如此,马克思的《资本论》虽然是以当时的英国为典型研究对象,但是也涉及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例如:印度、蒙古、日本、俄国、希腊、德国、法国、意大利、瑞 士、瑞典、荷兰、苏格兰、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罗马尼亚、土耳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秘鲁、巴西、墨西哥、古巴、阿根廷、埃及、突尼 斯、南非……等等,几乎囊括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在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发展规律时,对世界各国历史与现实发展都给予了关注。
可 见,《资本论》这部巨著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而且是一部博大精深、集各种学科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巨著,是一部科学的精美艺术品。要真正读懂并精辟 理解这部科学巨著,不了解其中的人物背景、历史背景、各种典故内容和所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知识是不可能做到的。对一个“想学到一些新东西、因而愿意自己思考 的读者”
[①]来说,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与研究。
最近半年来,受李成勋研究员文章《<资本论>论中国》(载《当代经研究》2013年第8期) 的启发,在重读《资本论》过程中,我对三卷本中涉及到中国的论述作了比较详细的摘录和统计。之所以讲“涉及到中国的论述”,是因为在我的摘录中不仅有直接 提到的对“中国”论述,而且还有包含明确指意到中国的“亚洲”和“东亚”的表述。这是因为在我看来,“中国”无论是在古代、近代,还是现代都是亚洲和东亚 最大的乃至最重要的国家,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典型性的国家。在涉及到中国的论述中,总共有58处之多。在这58处中,第一卷中有25处;第二卷中有5处;第三卷中有28处。其中正文中论及的到的有36处;引文中涉及到的有10处;注释中涉及到的有12处。
如果我们对这些论述做一个简单的总体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第一,马克思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社会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都远远落后于西欧的发展;第二,也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和了解,马克思是把中国放在与西欧的对比中进行论述的;第三,马克思明确地表达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和亚洲所产生的影响。
从以上这个总体认识中,引起我们思考的是:马克思晚年撰写的《人类学笔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与其说是“研究兴趣的转变”,不如说是《资本论》深入研究的需要和延续更准确。因为在《资本论》涉及到中国的论述中,已经体现出马克思对亚细亚社会历史发展及其生产方式演变的关注与思考。我认为,摘录出《资本 论》中涉及到中国的论述,对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现将摘录的内容整理如下:(这里做三点说明,第一、所摘录的仅是涉及到中国的语录片段,要理解其意还需查看原著;第二、所引用的版本为最新的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6、7卷;第三、所摘录的条目可能还有疏漏,敬请同仁们弥补。)
第一卷(共25处)
1、(25)我们想起了,当世界其他一切地方好像静止的时候,中国和桌子开始跳起舞来,以激励别人。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4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第88页注释。
2、(30)……仔细研究一下亚细亚的、尤其是印度的公有制形式,就会到证明,从原始的公有制的不同形式中,怎样产生出它的解体的各种形式。……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4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第95页注释。
3、在古亚细亚的、古代的等等生产方式下,产品转化为商品、从而人作为商品生产者而存在的现象,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共同体越是走向没落阶段,这种现象就越是重要。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4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第97页。
[②]向天子[咸丰]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第2节《流通手段》,第149页注释。
5、在有些民族中,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相适应,需要范围是固定封闭的,在这些民族中,这种朴素的货币贮藏形式就永久化了。在亚洲人那里,特别是在印度人那里,情况就是是这样。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第3节《货币》,第153—154页。
6、从1856年到1866年这10年间,英国输往印度和中国的银(输到中国的银大部分又流入印度)值12000万镑,这些银原先是用澳大利亚的金换来的。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第3节《货币》,第154页。
7、(17)……因此,直到南北战争爆发之前,墨西哥湾沿岸各蓄奴州一直使用古代中国式的犁。……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五章第2节
《价值增殖过程》,第229页注释。
8、(17)“人们很难想象,在这个劳动输出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也许中国和英国除外)都多的国家里,竟发生了另一个祸害:找不到足够数量的人手来收摘棉花。……”(1861年7月22日《孟加拉公报。大陆新闻摘要双月刊》)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一章《协作》,第381页注释。
9、古代亚洲人、埃及人、伊特鲁里亚人等等的庞大建筑,显示了简单协作的巨大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一章《协作》,第387页。
10、“在过去的时代,这些亚洲国家除了民用的和军事的开支以外,还有剩余的生活资料,可以用于华丽的或实用的建筑。……亚洲任何一个君主国的非农业劳动者,除了自己个人的体力以外,很少能贡献什么,但是他们的数量就是他们的力量,而指挥这些群众的权力就产生出这些巨大的建筑。……”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一章《协作》,第387页引文。
11、亚洲和埃及的国王和伊特鲁里亚的神权政治的首领等等的这种权力,在现代社会已经转到资本家手里,不管他是单个资本家,还是象股份公司里那样,是结合资本家。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一章《协作》,第387—389页。
12、亚洲各国不断瓦解、不断重建和经常改朝换代,与此截然相反,亚洲的社会却没有变化。这种社会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结构,不为政治领域中的风暴所触动。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二章第4节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第415页。
13、在纸张的生产上,我们可以详细而有益地研究以不同生产资料为基础的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区别,以及社会生产关系同这些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因为德国旧造纸业为我们提供了这一部门的手工业生产的典型,17世纪荷兰和18世纪法国提供了真正工场手工业的典型,而现代英国提供了自动生产的典型,此外在中国和印度,直到现在还存在着这种工业的两种不同的古亚细亚的形式。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三章第1节《机器的发展》,第438页。
14、(133)……人们看到,印度和中国是怎样报复英国的。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三章第3节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第459页注释。
15、(207)……于是,商品开始运往中国和印度委托销售,这自然使商品充斥更加严重。……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三章第5节
《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第499页注释。
16、1830年,市场商品充斥,境况艰难。1831年到1833年,连续不断;东印度公司对东亚(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被取消。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三章第7节
《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第523页。
17、从1833年起,靠“毁灭人种”的办法强行扩大亚洲市场。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三章第7节
《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第528页。
18、假定东亚的一个这样的面包采伐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全部需要,每周需要劳动12小时。……
《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第563页。
19、我们知道,英国的一些公司在东欧和亚洲承包过铁路建筑工程,它们除了使用当地工人外,还使用了一定数量的英国工人。
《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第648页。
20、(53)……——现在英国资本可望达到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大陆的工资,而是中国的工资了。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二章第4节
《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无关但决定积累的情况: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和所消费的
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大量》,第693页注释。
21、例 如,一个英国的纺纱工人和一个中国的纺纱工人以同样的强度劳动同样多的小时,那么在一周当中他们会创造出相等的价值。但是,尽管有这种相等,使用一架强有 力的自动机劳动的英国人一周的产品的价值和只使用一架手摇纺车的中国人一周的产品的价值,仍有大得惊人的差别。在同一个时间内,中国人纺一磅棉花,英国人 可以纺好几百磅。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二章第4节
《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无关但决定积累的情况: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和所消费的
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大量》,第699页。
22、(100)现在,1867年3月,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由于不列颠棉纺织厂主的委托销售,又已经商品过剩了。……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三章第5节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例证》,第750页注释。
23、(217)……当蒙古人入侵中国北部各省的时候,有人曾经在会议上建议消灭那里的居民,并把他们的土地转化为牧场。……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四章第2节
《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第838页注释。
24、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四章第6节《工业资本家的产生》,第861页。
25、大家知道,英国东印度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欧洲往来的货运的垄断权。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四章第6节《工业资本家的产生》,第862页。
第二卷(共5处)
26、它(指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摘者)使产品的出售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事情,它起初并没有显著地侵袭到生产方式本身,例如,资本主义的世界贸易对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人民最初发生的影响就是如此。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第一章第2节
《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第43页。
27、例如,中国的手工业者就是这样,他只是为私人顾客劳动,如果没有新的订货,他的生产过程就会停顿。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118页。
28 、不论商品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生产的产品,还是农民的产品(中国人,印度的佃农),还是……的产品等等,它们都作为商品和货币,同表现产业资本的货币和商品相对立,既进入产业资本的循环,在剩余价值作为收入花掉时,也进入商品资本所包含的剩余价值的循环,也就是说,进入商品资本的两个流通部门。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126页。
29、“1847年的危机,使当时的银行业和商业能够把印度和中国的汇兑习惯<这两国和欧洲之间的汇兑期限>由发票后十个月,减为见票后六个月;……”(1866年6月16日《经济学家》(伦敦))——
《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第十四章《流通时间》,第280页引文。
30、“1866年7月2日,主要同印度和中国做生意的伦敦五家大银行和巴黎贴现银行发出通告说,自1867年1月1日起,它们在东方的分行和代办所只买卖见票后不超过四个月的票据。”(同上,1866年7月7日)
《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第十四章《流通时间》,第280页引文。
第三卷(共26处)
31、苏伊士运河才真正开辟了通往东亚和澳洲的轮船交通。1847年,运往东亚的商品的流通时间,至少还需要12个月(见第二册第235页
[③]),现在已经减少到12个星期左右。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84页。
32、“1860年初棉纺织品在东亚市场上的不振状态,已经反过来对布莱克本的营业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布莱克本平均有3万台机械织机几乎专门为这个市场生产棉织品。……”(《工厂视察员报告。1862年10月》第28、29、30页)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第六章第三节
《一般的例证:1861—1865年的棉业危机》,第145页引文。
33、“……完全撇开那些曾经中断我国通常的美棉进口和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原因不说,由于最近三年生产的急剧增加和印度、中国市场的紊乱,在即将来临的冬天,劳动时间比如要缩短。”(《工厂视察员报告。1861年10月》第19页)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第六章第三节
《一般的例证:1861—1865年的棉业危机》,第145页引文。
34、“……”(《工厂视察员报告。1863年10月》第63页。这种代用品,是一种名叫中国瓷土的滑石粉,或名叫法国滑石的石膏。)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第六章第三节
《一般的例证:1861—1865年的棉业危机》,第146页引文。
35、这一点在比较各国的利润率时特别重要。假定在一个欧洲国家,剩余价值率为100%,……;在一个亚洲国家,剩余价值率=25%,……。假定在这个欧洲国家,国民资本的构成是84c+16v;在这个亚洲国家,国民资本的构成是16c+84v,……。
……
在这个亚洲国家,产品价值=16c+84v+21m=121;……。
可见,这个亚洲国家的利润率比这个欧洲国家的利润率高25%以上,……。
《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第八章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第168-169页。
36、……;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以往那些生产方式中,商人与之做生意的剩余产品的主要占有者,即奴隶主、封建地主,国家(例如东方专制君主),代表供人享受的财富,对于这些财富,商人会设下圈套来猎取,这一点在上面引用的亚·斯密有关封建时期的那段话中已经被正确地嗅出来了。
《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第369页。
37、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倍增,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宝藏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第371页。
38、资 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这从英国人同印度和中国的交往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在印度 和中国,小农业和家庭工业的统一形成了生产方式的广阔基础。此外,在印度还有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农村公社的形式,这种农村公社在中国也是原始的形式。
《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第372页。
39、在中国,那就更缓慢了,因为在这里没有直接政治权利的帮助。……同英国的商业相反,俄国的商业则没有触动亚洲生产的经济基础。
《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第372页。
40、(51)自从俄国竭力发展完全依赖国内市场和接壤的亚洲市场的本国资本主义生产以来,这种情况也开始发生变化。——弗·恩·
《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第二十章
《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第372页注释。
41、1843年,鸦片战争为英国商业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二十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第458页。
42、于是就产生了为换取贷款而对印度和中国实行大量委托销售的制度。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二十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第459页。
43、……;由于农作物歉收、铁路投资过多、生产过剩特别是棉纺织品的生产过剩、在印度和中国的营业欺诈、投机、砂糖输入过多等等而引起的再生产过程的混乱,导致了货币资本荒的爆发。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二十六章
《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第476页。
[④]签订后,国内立即出现了竭力扩大对华贸易的广阔前景,有许多大工厂专门为了做这种生意而建立起来,以便制造那种主要是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织品,因此,除了我国已有的全部工程外,还要加上这些工厂。”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Ⅰ》,第551页引文。
45、此外还有如下情况:对亚洲来说,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是它的债务国。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二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Ⅲ》,第586页。
46、“例如,……;当伦敦这家公司确信一切都已按照合同办妥时,这个商人就会凭这批运往印度、中国或其他地方的货物,向伦敦这家公司签发一张以六个月为期的汇票;……。”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三章
《信用制度下的流通的手段》,第604页引文。
47、在同一个报告内,一家经营印度贸易的大商行的经理纳·亚历山大,对50年代中期银向印度和中国的大量流出(部分地是由于中国的内战妨碍了英国纺织品在中国的销售,部分地是由于欧洲丝蚕的疫病,使意大利和法国的养蚕业大大缩小)发表了这样的见解: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四章
《通货原理和1844年英国的银行立法》,第625页。
48、(第4337号)“究竟是向中国还是向印度流出呢?——人们把银运到印度,并用其中很大一部分买了鸦片,全部运到中国去,以形成用来购买蚕丝的基金;……。”……——(第4344号)“我们不是从法国和意大利进口丝,而是把大量孟加拉丝和中国丝运往法国和意大利。”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四章
《通货原理和1844年英国的银行立法》,第625页引文。
49、按照通货理论,在出现这种进口的时候,价格在英国必定下跌,而在印度和中国必定上涨。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四章
《通货原理和1844年英国的银行立法》,第626页。
50、第九,支付差额对亚洲来说可能是顺差,而对欧洲和美洲来说都是逆差。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五章《贵金属和汇兑率》,第646页。
51、(16)(第1918号)纽马奇:“如果您把印度和中国合在一起,如果您考虑到印度和澳大利亚之间的交易,考虑到更为重要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交易,——而在这种情况下,营业是三角贸易,结算是通过我们的中介进行的,——……那么,说贸易差额不仅对英国是逆差,并且对法国和美国也是逆差,是正确的。”——(银行法,1857年)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五章《贵金属和汇兑率》,第646页注释。
52、下述各点是重要的,一方面,因为它们表明,当英国对亚洲的汇兑率处于不利地位时,它怎样必然从那些由亚洲输入商品、但要由英国作中介来进行支付的国家取得补偿。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五章《贵金属和汇兑率》,第653页。
53、(第1786号)“至于东亚对银的需求,您以前曾说,在您看来,尽管有大量金属贮藏不断输往东亚,英国对印度的汇兑率,仍然对英国有利。……”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五章《贵金属和汇兑率》,第654页引文。
54、其次,如果把印度和中国合起来计算,对英国来说就是逆差,因为中国必须为购买鸦片不断向印度进行大量支付,英国又必须向中国支付。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五章《贵金属和汇兑率》,第655页。
55、在亚洲的各种形式下,高利贷能够长期延续,这除了造成经济的衰落和政治的腐败以外,没有造成别的结果。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三十六章《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第675页。
56、土地所有者可以是代表共同体的个人,如在亚洲、埃及等地那样;……
《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第三十七章《导论》,第714页。
57、同直接生产者直接相对立的,如果不是私有土地的所有者,而是像在亚洲那样,是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的国家,那么,地租和赋税就会合为一体,或者不如说,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任何同这个地租形式不同的赋税。
《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第四十七章《资本主义地租的起源》
第二节《劳动地租》,第894页。
58、总之,由于自然经济本身的性质,这种形式也就完全适合于为静止的社会状态提供基础,如像我们在亚洲看到的那样。
《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第四十七章《资本主义地租的起源》
第三节《产品地租》,第899页。
(2014年9月20日完稿)
[②] 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涉及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摘者
[③] 括号内的出处,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281页。
[④] 这里是指1842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后强迫清朝政府订立的《南京条约》。——译者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zx/2015-03-23/3086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