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老骥:茅于轼为何还敢挺毕福剑

 四月十一日,即毕福剑事件发酵的第六天,茅于轼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文章替毕福剑辩护,他表示:私下议论毛泽东在中国已是见怪不怪的现象,要允许毕福剑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否则就不是言论自由。

  然而,茅于轼的这个论点是不值一驳的,他替毕福剑开脱的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第一、毕福剑不是议论也不是批评毛泽东,而是用极其下流的语言谩骂毛泽东,而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第二、毕福剑辱骂毛泽东并不是在私下场合,而是在文化外事活动中,不仅对国内民众而且对外宾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第三、毕福剑是党员、公务员,还是一位公众人物,这些身份都是有党章有公务员法和岗位规章制度约束的。毕福剑辱骂毛泽东,攻击共产党,贬损解放军,替地主阶级鸣冤叫屈,长土匪的威风,都是违纪违法违规的行为,不管犯了哪一条都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是没有皮扯的,与言论自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件事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上任何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拿茅于轼认为的言论自由最好的美国来讲,难道他们的开国领袖华盛顿可以任由公民辱骂是“老逼养的”吗?他们的国家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可以在外事活动中当着外宾的面辱骂自己的开国领袖吗?他们的共和党、民主党党员,可以肆意攻击自己的党,贬损自己的军队,替无产阶级鸣冤叫屈,长恐怖分子的威风吗?茅于轼敢说这些都可以否则就是言论不自由吗?我可以肯定他不敢这么说。

  我发现茅于轼这个人,政治上除了反动外其实没多少水平,理论功底很浅,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差,说话、写文章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有时甚至漏洞百出。如他说:我没有错划右派,我是被准确地打成了右派,我当时真的是想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水平的表现,虽然他讲的是大实话,但却把邓小平为右派平反的理由扒得精光,使执政当局陷于尴尬的境地,让他们在批判毛泽东反右扩大化时再也不能那么理直气壮了。作为茅于轼来讲这是地道的“闹乌龙”。又如,他对中日钓鱼岛争端颇不以为然,说什么究竟是国家利益重要还是人民利益重要,只要人民生活的好,谁统治都无所谓,所以不要因此发生战争。这种奇怪的观点恐怕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即使在动物世界也不能成立,因为动物的领地意识是极其强烈的,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地盘不惜搏斗至死。看来茅于轼还没有动物的觉悟高。

  按理说,茅于轼是不应该出来挺毕福剑的,因为他自己也曾侮辱、诽谤过毛泽东,当年还为此惹起众怒,遭到五万群众的联名起诉。今日辱骂毛泽东的毕福剑遭到广大网民的讨伐,并将受到组织的处理,茅于轼躲还来不及,那里还能趟这道浑水呢?但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跳将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我看有两个原因:

  一是不识时务。茅于轼也许在业务上有一套,但在政治上的确很幼稚也很鲁莽。他没有看到政治气候已发生的变化,新的党中央加强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了积极的批判,对反毛、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潮,由过去的不作为转而采取了抵制的态度。最明显的就是习总书记的那句话:“决不能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这是十八大以来的政治新动向,一对社会产生了影响并逐渐深入人心。正因如此,当毕福剑也学茅于轼辱骂毛泽东、攻击共产党时,民间的反响就更加强烈,官方的态度也判若两人了,这也是茅于轼挺毕福剑的文章在国内找不到发表的地方的原因吧。茅于轼对于毕福剑事件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情感,认为救毕福剑就是救自己,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过这样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招来祸事。

  二是有恃无恐。茅于轼敢于出面挺毕福剑,虽然不识时务,但也并非没有他的道理。他曾一贯辱毛反共诋毁社会主义,但从未受过任何惩处。特别是当年公然诽谤毛泽东被数万群众起诉,上海司法部门不但不受理,还派警察殴打递交诉状的群众代表,从而为茅于轼壮了胆,张了目。尽管现在形势起了变化,他到处搞反毛、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讲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官方仍然没有一点追究他的迹象。在中国,反毛反共反社会主义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党内有一个利益集团,社会上有一个富人阶层,国际上有一个西方阵营。它们扭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反动势力,是茅于轼、毕福剑之流的黑后台。特别是党内那个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力挺民主宪政的大老虎,尽管已经离职,但,人还在。心不死,影响巨大,他仍然是反毛势力的精神领袖。这个人茅于轼在文章中已经不打自招。所以茅于轼比较自信,一旦因为挺毕福剑惹火烧身,国内外的消防队定会为其灭火,绝不会坐视不救。

  由此看来,今后围绕毛泽东、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斗争,还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还是很激烈的,谁胜谁负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2015年4月17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zz/2015-04-17/3142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hswh 更新时间:2015-04-17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