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公知”是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哇哈,真是笑死人了!

“公知”是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哇哈,真是笑死人了!

林爱玥

“公知”是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哇哈,真是笑死人了!

9月30日,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赵思运在给新生的演讲中说道:“‘公共知识分子’被严重污名化,我们有必要为这个概念正本清源。‘公共知识分子’的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现在恰恰是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感谢“言论自由”,我坚决捍卫赵思运副院长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不过,言论自由是一回事,言论的对错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里,不揣冒昧,特向赵思运副院长请教几个问题。

1、污名化“公共知识分子”的是谁?

根据赵思运副院长的理解,“公共知识分子”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物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泛泛的来说,这种说法并没有错,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确实应该是这样的。然而,世事难预料,随着网络上一些自称“公知(公共知识分子)”的丑陋表演,公知已经成了公害的代名词,正如赵思运副院长所说的那样,被严重的“污名化”了。

在这里,根据我粗浅的理解,赵思运副院长所说的“‘公共知识分子’被严重污名化”大概有两种可能的解释,至于那种解释才接近真相恐怕只有赵思运副院长才有发言权了。

第一种解释就是当前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的“公知”严重败坏了“公共知识分子”的名声,赵思运副院长对诸如茅于轼、贺卫方、任志强等“公知”拙劣的表演痛心疾首,为此,赵思运副院长是借批判网络上茅于轼、贺卫方、任志强等污染了“公共知识分子”一词的“公知”,告诫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的新生引以为戒,做一个真正符合人民期望和国家要求的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此,我觉得赵思运副院长是善意的。

第二种解释就是当前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对茅于轼、贺卫方、任志强等“公知”的批判导致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污名化”,为此,赵思运副院长通过对新生的演讲来为茅于轼、贺卫方、任志强等“公知”鸣不平。如果这种解释成立的话,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起码赵思运副院长需要解释一下茅于轼、贺卫方、任志强等人到底有哪些“知识”,到底有哪些“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话说,任志强确实是“批判”过共产主义的,然而,任志强的结局大家也都看到了,赵思运副院长大概不会是想步任志强的后尘吧?

一切问题到最后都是语文问题,由于赵思运副院长拥有“最终解释权”,因此,赵思运副院长这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别人理解起码自然也就有难度了,至于想借此抓住赵副院长的“把柄”那就更是痴人说梦了。不得不说,赵思运副院长的这水平,高了!

2、“公共知识分子”是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

如果说赵思运副院长上一句犯了逻辑学上常见的“歧义谬误”的话,这一句就是彻底的错句了。尽管赵思运副院长的结论斩钉截铁,不过,由于赵思运副院长并未说明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更没有给出一两个赵思运副院长自己心目中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供文学院的新生参考,因此,看似斩钉截铁的结论却隐藏这无穷的不确定。

如果赵思运副院长心目中的“公共知识分子”是茅于轼、贺卫方、任志强等“公知”的话,那我可以负责任的跟赵副院长说一句: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一点也不稀缺,因为网络上类似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袁腾飞、李承鹏等都是这种“公共知识分子”的著名代表人物。

相反,如果赵思运副院长心目中的“公共知识分子”真的是“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物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那我同样可以坦白的说一句,这样的人同样有很多,平民王小石、千钧客等人都完全符合赵思运副院长的这个标准。

由此可见,无论赵思运副院长心目中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是什么,符合其标准的都不乏其人,既然如此,何来“稀缺”一说?

如此,我倒觉得,赵思运副院长这样的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毕竟,能将一句话说的像哈姆雷特一样,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答案,绝对可算人才中的人才了。

人才总是难得的,在网上随便搜索了一下,找到了几篇赵思运副院长的“大作”,大家不妨一起来“欣赏”一下。

“公知”是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哇哈,真是笑死人了!

一个中国人告诉另一个中国人
去德国游览时
拍照不要摆出剪刀手
这样才显得
有礼貌
剪刀手是丘吉尔
二战时最常用的手势
2017年7月28日
全村里第一次见到了游泳圈
当时
小杰的娘瘫倒在泥里
哭得很响
大家都跑出来看
小杰的爹在生产大队工作了好几年
第一年恢复高考
考到了大连海运学院
暑假里带回来一只游泳圈
小杰第一次拿出来玩
小杰被河流冲到三里地外的卞庄
肚皮像一只巨大的鼓
小杰的娘大声地哭
大家都跑出来看
就看到了河边的那只彩色的游泳圈
2017年7月28日
赵宪实传
在德国打工的第一天
去教授家送货
晚了五分钟
教授很不高兴
第二天一大早
提前十分钟赶到
按门铃
没反应
十分钟以后
教授才开门迎接
赵宪实最喜欢讲这件事
每次讲完
大家都哄堂大笑
2017年7月24日

看了赵思运副院长的这些“诗”,我就在想,如果不是网上故意有人冒名黑赵思运副院长的话,那我只能由衷的感慨,赵思运副院长这种比起李白、杜甫、陆游、东坡等著名文豪也不遑多让的“大家”我竟然今天才第一次听说,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哇哈,哇哈,哇哈……请原谅,我实在没有忍住,最终还是不厚道的笑了!对了,同样笑了的人记得给林叔加个鸡腿,要是能忍住不笑的,请留言,回头我一定给你加个鸡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zz/2018-10-09/5288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10-10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