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烛尘:担任新中国部长的实业家
李烛尘
李烛尘是出席新中国开国大典工商业界代表人物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之一。这位曾经的盐碱大王、工商巨子毕生为新中国建设倾尽付出,他不仅将半生心血所系的民族化工企业“永久黄”交给国家,带动工商业界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还先后担任新中国食品工业部部长、轻工业部部长等要职,有力推动了国家食品轻工行业发展。
投身实业报国
李烛尘,原名李华搢,1882年生于湖南永顺毛坝寨。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岁即中秀才,但时值晚清风雨飘摇之际,他决心放弃科举仕途之路,准备求实学兴实业以救国,于是转入常德西路师范学堂学习。在这里,他受到该校创办人、湖南维新人物熊希龄等人极大影响,经常与同窗林伯渠等一起讨论思考爱国御侮、实业救国的道理。辛亥革命之后,李烛尘东渡日本,到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化工专业,学成回国后,他立志要为中华民族从黑暗中崛起发出自己的光芒,并以“烛尘”笔名投稿《盐政杂志》等刊物,抒发报国理念,并更名李烛尘。
此时,同样留日归来,怀有实业报国理想的工商界人士范旭东,正在创办天津久大精盐公司,拟发展民族盐碱化工业救国。李烛尘即受聘成为久大公司技师,与范旭东等人携手致力化工实业。他们努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方法,久大盐厂日新月异,到1925年底,久大精盐的年产量达到6万余吨,公司“海王星”牌精盐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这一时期,作为企业主要股东的李烛尘兢兢业业、擘画筹谋,不仅率队到四川、内蒙古等地考察盐碱原料,更是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努力开创制碱业,以改变中国无法制碱的困局。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首家制碱企业永利碱厂建成。
为改良制碱技术,范旭东、李烛尘等依托碱厂实验室,创办直接为产品生产和技术革新服务的企业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就这样,大名鼎鼎的“永久黄”化工企业联合体正式诞生,近代民族化工行业由此奠基启航。抗日战争爆发后,“永久黄”不仅积极转产生产硝铵、铁工等军工原料支援抗战,服务国家,更是严词拒绝日本侵略者威逼利诱,决定将企业所属各厂由天津、青岛、南京、上海等地南迁渝蜀。李烛尘担任企业南迁总指挥,他殚精竭虑、统筹安排,沉着指挥各地企业的数千名员工,将重要机器设备、关键仪表、上万张图纸等迅速完成搬迁。迁入西南后,李烛尘即刻在重庆设立华西办事处,并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如此,“永久黄”这一民族化工事业才免于沦入侵略者之手。
共产党忠诚可靠的朋友
抗战烽火中,李烛尘主要致力于抗战物资生产。然而,李烛尘的报国热情被愈加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频泼冷水。种种乱象之中,对时局不断失望的李烛尘认清,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延安。他不仅支持后来成为新中国钢铁冶金专家的长子李文采为共产党服务,还与老同学林伯渠取得联系,并和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多有交往。1945年,迎来抗战胜利的李烛尘,很快发现中国并未迎来光明,国民党政府罔顾民营企业死活,不仅允许美货倾销,更借“接收”敌伪财产等机会侵吞民族工商业者资产,使民族工商业身陷困境。李烛尘等作为工商业代表,多次向国民党政府交涉改善营商环境,皆无功而返。黄炎培、胡西园、胡厥文、吴羹梅等工商界人士、社会贤达便和李烛尘一道商议筹建工商业界自己的政治团体,以在和平建国中发挥作用,维护切身利益,这就是后来的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数次与李烛尘等工商界人士酬答交流,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工商业政策和民族工商业发展道路等情况。在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接触中,李烛尘被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理想所感染,他更清晰地认识到,未来振兴中华民族的领导力量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此后,李烛尘回到天津接管复建“永久黄”,并担任“民建”常务理事,还与天津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
李烛尘的判断很快得到验证,不出三年,国民党政府就失尽人心,兵败如山倒。1949年初,天津解放,李烛尘坚定选择支持并投身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积极开展天津工商业界工作,恢复发展生产。这时,党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李烛尘对工商情况的介绍,丰富了共产党人对于城市和经济工作的认识。此后,李烛尘作为产业界民主人士,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历史转折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忠实可靠的朋友。
发挥共和国工商业建设引领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李烛尘不仅与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的友谊更为深厚,也坚定了私营工商业要接受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1952年,在重工业部化工局领导下,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李烛尘任合营后的“永久黄”公司董事长,发挥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引领作用。此后,李烛尘先后担任全国工商联筹委员第一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李烛尘深入到天津民建、工商联基层广为宣传。他讲道:“我们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首先得认识共产党的理想和作风。古人云:一夫不获是余之辜,如果天下还有一个人不能温饱,共产党是不会安心的,我认为这就是共产党的理想。”
1956年2至4月间,毛泽东通过听取国务院多部门工作汇报的形式进行调研,并于4月作《论十大关系》讲话。在这一成为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典文献中,毛泽东强调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亲约李烛尘,请他出任食品工业部部长。已74岁高龄的李烛尘,忘我奉公,老骥伏枥,继续发挥烛照中华的光和热。任职12年间,他北上黑龙江,南下海南,广泛调研,殚精竭虑。如建议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为解决资金技术问题,李烛尘创造性地倡议引进华侨资金,使得海南岛很快办起许多华侨农场。
1968年10月7日,这位矢志救国兴国的老人停止了求索奋斗的脚步。这位从旧社会走向新中国的社会贤达,他所怀抱的经世救国梦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得以实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sdjl/rmgp/2022-01-08/7326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