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代脊梁 >

知识分子

打印

专访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中国太空梦圆十年

  专访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讲述中国太空梦圆十年

6月3日,神舟十号船箭组合体从垂直组装厂房运出,露出真容(秦宪安 摄)

  这里,交织着中国航天的梦想与荣光。

  这里,喷涌着中国数代航天人的理想与希冀。

  酒泉,一处见证中国航天史的地方。

  6月,梦的舞台再次开启。根据计划,中国已确定神十飞天的时间:6月中旬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

  浩渺的宇宙将再次迎来中国的访客。从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到今年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十载悄然而过。这十年,我们探索宇宙的梦想,实现了几分?人类和宇宙的关系,将有怎样的变化?

  一切谜面,静待解答。

  梦起

  “宇宙航行不是一个人或某群人的事,这是人类在其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

  ——(苏联)尤里·加加林

  一辆辆军车缓缓驶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区,满地的尘土随即飘扬起来。在阳光的映衬下,神舟十号飞船静静地竖立在发射架的怀抱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此次发射任务主要目的有四项:一是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二是进一步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有关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四是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飞行任务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的协调性。如果一切顺利,将为下一步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打下厚实基础。

  时间,总是梦想流淌最好的河床。似乎就在这弹指一挥的十年间,我们已经从航天员杨利伟首登太空的兴奋中,开始转向对人类如何才能在太空中更好地发挥主动作用的思考上了。

  于是,很想知道,这是怎样的十年?“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苏联、美国争相攀比航天技术,今天你送一个人上天,明天我就送两个人去太空,至于上去要做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们没人说得清。”6月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回忆道,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启动于1992年,“当时钱学森同志和我们说,中国首先要跟上全球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形势,但一定要搞清楚上天的目的,这让我们思考了很久。”

  “如果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满足不了载人航天的要求,那我们就先把地球上的事做好。”戚发轫说,正因为中央有这样的思路,这才有了以后的通讯卫星、气象卫星,也正是因为有了研发卫星所带来的返地技术,当时的中国才能顺利启动“863计划”,真正把载人航天计划提上日程。

  一定要上天,加快速度上天;一定要获取空间资源,在全球航天竞争中占有一定地位。思路,逐渐清晰;步伐,日渐加快。各个项目的研发被分配到全国各个相关研究院,许多科学家都为之投入了一生的青春,只为一圆那深存于心底里的愿望——把中国人,也送上太空!

  梦圆

  “从太空看地球是一种宁静、深邃和安详的美丽,你会同时感到人类的渺小和伟大,比在地球上更眷恋这个人类的摇篮。”

  ——(中国)杨利伟

  视野网供图

  即将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将承担怎样的技术测验任务?

  “此次载人交会对接后,除了开展飞船和‘天宫一号’的组合体飞行、自动和手动对接等实验,‘神十’还将进行一些绕飞等新实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解释道,所谓“绕飞”就是指飞船可以绕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飞行,这也是为将来空间站建设做准备,“因为空间站可能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不一定从一个方向进行对接,要绕到另外一个口上去对接,所以就需要对绕飞功能进行进一步考核。”

  因此,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本次载人交会对接技术能够顺利完善,中国在2020年建造属于自己的空间站这一课题上,无疑作出了最为漂亮的解答。

  一年一小步,十年一跨越。中国载人航天从发射神舟一号飞船开始,就一直按照既定目标步步前行。每一次迈步,都是那么沉稳;每一次眺望,都是那么清晰。“我们从1992年开始组织科研队伍,来确保载人上天计划的实现。”谈起神舟一号飞船,戚发轫充满感情,直到今天,他仍会去神舟一号飞船降落的地点去看一看,“神一是起步,神五实现了载人航天,完成了‘载人飞船往返’这个第一阶段性任务。”

  真正让戚发轫欣慰的,是从神六开始的“突破出舱技术”这一阶段。“把人送上去是不够的,还要让人在太空中工作,神六就是解决了较长时间的环境控制技术、多人多天的生命保障技术和长时间的医学监督医务保障技术。”他接着说道,神八、神九在神六的基础上,还顺利完成了交会对接的任务,这些都给神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和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相比,中国的这些技术是否具有竞争力?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载人航天正在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比如神八到神十,每一次都要实现两次和天宫一号的对接,这种模式是国外非常羡慕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这背后都蕴含着中国科研人员极大的热情与努力。

  “我们发现,神九在进行手动对接时,所消耗的燃料要小于自动对接,这都得益于操作宇航员刘旺的勤奋。”焦维新回忆说,刘旺为了这一个动作能够准确无误,已在地球上练习、纠正了1500余次,“操作时往上抬多少,往下降多少,都有讲究,一次细小的失误,就会让飞船消耗更多的燃料。”

  科研人员的精神可嘉,而谦虚地借鉴却是更为有效的方式。有一年,戚发轫曾问及俄罗斯飞船的总设计师是否有遗憾的地方。对方回答说,直径2.2米的返回舱虽然返航成功率高,但是空间实在太过狭窄,三个宇航员在一起非常拥挤,为此俄罗斯研发出一个生活舱。戚发轫颇有启发,他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全新的改造方案,那就是建造一个直径2.5米的轨道舱。“这还不够,我们一直觉得花了那么多钱把飞船送上天,几天后就要把轨道舱废弃掉,实在太过可惜,所以我们改造了一些地方,让它们能够在轨道上继续工作两年,成为空间实验室。”

  有消息称,以美国为首的16国共同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寿命到期。与此同时,俄罗斯也不会再有财力继续空间站的维护。届时,中国的载人空间站或许会成为浩瀚太空中唯一的那一个。

  梦续

  “地球是我们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彩色。我们生活在银河系的一个小尘埃上,而相比宇宙,银河系也微不足道。地球基本是为我们人类而存在,而我们为石油、领土争斗不休,真是莫大的遗憾。”

  ——(美国)比尔·安德斯

  从陆地到海洋,从大气层到太空,人类想要探索周遭世界的梦想已经越来越大。一如在当下人们眼中,那神秘莫测的宇宙其实已不再遥远。得益于各项日渐发达的技术,人们已经看到宇宙中越来越多的神奇之处。

  “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航天技术,也已经开始利用起现有技术为人类服务,中国人更要去探索、开发、利用。”戚发轫一直记得美国前总统布什说过的“谁能有效利用太空资源,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安全”这句话,“因此,中国不能坐以待毙,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太空。”

  从神舟一号飞船到神舟十号飞船,中国正是以这样的态度在认真地前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卫星系统可以直接为国家安全、百姓生活提供保护和方便,等到载人航天技术和载人实验站日渐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此外,一项载人航天技术也蕴含着极高的科技分量。“运载火箭技术、发射场地系统、回收场地系统、测控系统等,都是需要极大人力和资金去支持研发的项目。”焦维新认为,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工作,同时也给这些国家带来极为丰厚的回报。

  “比如材料科学、探测科学等,都在最近几年有了长足进步,此外如果我们要去火星,也得研发大雷达,这都在无形中助推了中国的整体实力。”戚发轫还说道,小孩用的尿不湿、微波炉等,同样出自于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在神九上实现了对航天员的远程医疗系统研发和应用,这都有助于国家民生和安全的进步,如果在空间实验站上安装对地观测器,则可以避开大气层的干扰,更为直接地预报所有天气状况。”

  尽管成就斐然,但中国人想要实现真正的航天梦,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我最近在编写一本教材,但是发现里面很少有内容是出自于中国的科研成果,大多是欧洲空间局等提供的最新内容,这不由让我忧心。”焦维新坦言,中国虽然制定了2020年建成载人空间站,但载人航天仍缺乏更为长远的规划。

  “我们在2015年才会投入使用25吨级的运载火箭,但目前日本、欧洲空间局都已经超过了这一量级,而美国正在研制的运载火箭,已高达130吨。”焦维新认为,中国仅仅将目标定于建造空间站并不足够,“想要保持人才的持续培养以及实现中国人的千年太空梦,制定一份新的载人航天规划迫在眉睫。”

  梦想是行为的动力,中国人想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更多的足迹和更多的贡献,仍要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进。(本报记者 童桦)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sdjl/zsfz/2013-06-05/2118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6-05 关键字:航天  神舟飞船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