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关门”谁之责?
【核心提示】美国政府停摆更像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间的一场博弈游戏。正如《华尔街日报》10月4日刊载的一位“白宫高级官员”的话,“政府关门多久对我们来说无所谓,因为重要的是结局”。有学者表示,此次政府停摆,表面看来是两党在医保法案上存在分歧,实则反映出美国体制内部长久以来的深层矛盾。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日零点开始,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停摆,超过80万的非例外部门的雇员开始停薪休假。截至记者发稿,美国政府停摆已超过一周,然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仍未能就解决该问题达成协议。
“打乒乓”式协商无果
9月30日晚间,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就要求总统奥巴马医改延迟一年的预算法案进行了“打乒乓”式的反复商议与投票。奥巴马政府明确表明支出法案不能影响新医保法,众议院共和党人则坚持将医保法案推迟一年。奥巴马在当日晚11点的记者会上表示,这一纷争将不会影响美国政府的运行。
然而,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最终未能在10月1日零点,即美国新财年到来之前达成共识。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最终导致了美国政府预算“难产”,使政府不得不停摆。
事实上,这已不是美国政府第一次陷入停摆。据路透社统计,在1976—1996年间,美国政府曾停摆过17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平均计算,美国政府几乎每年都要“关门”1次。
损失惨重 人民遭殃
9月30日下午,华盛顿的博物馆外到处是被拒之门外的游客,平时拥挤的地铁空荡得如周日清晨,焦急的商贩也一筹莫展。国会大厦台阶上的大殿内,闹剧才刚刚开始;台阶之下的游客中心正准备关闭,工作人员劝散了最后一批游客。一位工作人员讽刺地说:“今后的导游讲解内容又可以丰富了,我可以用这个例子来介绍美国所谓的‘民主’。”
10月1日下午,本应是游客如织的国会大厦门前却空空荡荡。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和经济顾问比尔·斯特劳斯说,美国政府“关门”一天的损失约为3亿美元。另外,一些服务性机构也受政府停摆影响,这将给许多人带来不便。
据记者了解,目前美国毕业季刚过,不少乔治城大学的与政府管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目前的情形对他们的就业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乔治梅森大学的一位学习艺术管理的中国毕业生,本已准备10月2日到华盛顿实习,而如今她得到通知:不必来了。
停摆更像是两党间的博弈游戏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第一轮较量导致了美国政府停摆,而第二轮战斗又马上打响了,即谁来承担如此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损失?奥巴马强烈谴责共和党,共和党则立即反击称,因为奥巴马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哈里·里德(Harry M. Reid)拒绝协商才导致了目前的局面。
面对美国政府的多次停摆,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在美国频频发生?
当美国的盟友质疑其已失去决策能力时,当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分析师探讨美国是否会出现债务违约时,美国政府官员似乎并没有那么紧张。这一切在他们看来更像是一场两党间的博弈游戏。正如《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10月4日刊载的一位“白宫高级官员”的话,“政府关门多久对我们来说无所谓,因为重要的是结局”。事实上,此次美国政府停摆并非仅是党派间摩擦,那个所谓的“结局”将关系到未来哪个党能在更多的问题上说了算,例如债务上限、移民法及来年的国会选举等。
“政府停摆”是美国政治体制产物
“政府停摆”也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独特产物。美国总统虽然是国家的领导人也是联邦政府的领导人,但总统不能仅通过国会来强行执行法律。因此,总统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受到的阻力非常大,面临多方利益集团的博弈,这最终导致美国政府工作效率低下,人民利益受损。
有学者表示,此次美国政府停摆,表面看来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医保法案上存在分歧,实则反映出美国体制内部长久以来的深层矛盾。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共和党自2011年夺回众议院主导权后,就一直希望美国财政能够从“花钱”转向“省钱”的基调,但奥巴马政府希望继续保持宽松财政政策,以确保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失业率、提振经济。
对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间的矛盾,一些学者表示了担忧。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诺兰·麦克卡迪(Nolan McCarty)长期追踪美国两党的分裂状态。他表示,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未出现过如此严重的政府分裂问题,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埃默里大学政治学教授阿兰·布拉莫维茨(Alan Bramowitz)则表示,两极分化的结果就是失去中立方。他反问,一个联合政府如何能够在没有人站在中立立场的背景下建立?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对美国目前的情况评论称:“这或许是末日来临的方式,伴随的不是大爆炸,而是耍性子。任何正常的政治体制都不会冒这样的风险,而我们没有正常的政治体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bm/2013-10-09/23151.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