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英等“围剿”阿桑奇看西方言论自由的虚伪性
2012年12月20日,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的维基解密的创办人朱利安•阿桑奇在使馆的阳台上发表圣诞讲话,表示明年维基解密还会继续公布大量解密文件。“明年将会是同样忙碌的一年。维基解密已经准备好了要公布超过100万份文件,这些文件将影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这是阿桑奇自2012年6月进入厄瓜多尔驻英使馆寻求政治庇护以来第二次发表“阳台演讲”,吸引了众多支持者前来助阵。此前不久的2012年8月19日,他就曾在使馆阳台上发表公开讲话,谴责美国对维基解密的一系列“政治迫害”。阿桑奇对美国的谴责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迫害阿桑奇的事实,使得人们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步步紧逼“围剿”甚至陷害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真正目的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更多的人看清了西方言论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那么,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何如此痛恨阿桑奇和维基解密,他们又对阿桑奇采取了怎样的打击甚至迫害举措,我们又该如何真正认识西方的言论自由呢?这就需要我们一层层拨开笼罩在阿桑奇案表面上的迷雾去看清其真实面目。
一、美英等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围剿”阿桑奇和维基解密
说到阿桑奇就不能不说维基解密,二者已经成为不可分开的紧密整体。成立于2006年12月的维基解密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非营利性”的国际网站,专事公开网民匿名上传的带有密级的政府文件及一些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事件和“事实真相”,目的是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追求信息透明化。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阿桑奇从小就过着吉卜赛人式的流浪生活,并在16岁时成为一名网络黑客,在20岁时与黑客好友们闯入加拿大一家电信公司的网络终端,并成为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泄密者。也许正是这种经历造就了他不安分的冒险性格,也被认为是他创立维基解密的重要原因。2006年,为了实现“信息的透明和自由交流会有效地阻止非法治理”的目标,阿桑奇决定创建维基解密。2007年1月,维基解密首次公开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声明该网站是“由来自美国、台湾、欧洲、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政治异见者、记者、数学家以及公司技术人员所创立”。该网站自运营以来,就让不少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头痛不已,尤其是从2010年11月开始陆续公布了25万多份美国各驻外使领馆同国务院之间的电报,彻底激怒了美国。正因为如此,阿桑奇和维基解密成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政府和其西方盟友很快便展开了对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围剿”。
1.国际刑警组织竟然因为性侵犯而全球通缉阿桑奇。
美国政府对阿桑奇的“围剿”行动很快就有了进展,这也显示出美国在西方国家呼风唤雨乃至操纵世界的能力。2010年12月1日,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抓捕阿桑奇。该组织在网站上表示,基于瑞典当局发出的请求,决定对现年39岁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发出“红色通缉令”,协助瑞士检方在全球范围内抓捕他。“红色通缉令”是国际刑警组织的最高级别通缉令,它的通缉对象是有关国家的法律部门已发出逮捕令、要求成员国引渡的在逃犯。无论哪个成员国接到“红色通缉令”,都应立即部署本国警力予以侦查,将其缉拿归案,如有必要,成员国警方还可跨国行动。阿桑奇被控涉嫌强奸和性骚扰罪,而在以性解放著称的西方国家,只为抓一个涉嫌强奸和性骚扰的疑犯就动用全球通缉手段,并且是如此高效率,这在国际刑警组织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其动机不仅让人好奇,更让人怀疑。难怪有网友讽刺说,如果一件普通的性侵犯案件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如此大动干戈,国际刑警组织今后就不用干别的了,因为仅仅是全世界的性侵犯案件就会让他们永远忙不完。因此不少人认为,是美国操纵国际刑警组织发出了“红色通缉令”。而就在当年12月,到伦敦向警方自首的阿桑奇立即被逮捕,由此可见美国的西方盟友是如何竭尽全力,这也引发了更多人对阿桑奇命运的关注。
关于对他涉嫌性侵和强奸的指控,阿桑奇在自传中则全盘否认。他分别以A和W代指事件的两位女主角——在瑞典一大学当助教的萨拉和瑞典恩雪平镇市政委员会的一名雇员杰西卡,她们都曾是阿桑奇的女粉丝。阿桑奇说他是在一场政治人物的聚会上与A认识的,当时A是聚会的主持人。晚上,主办方以A的公寓离聚会地点太远的名义安排她与阿桑奇住在同一个房间,后者进屋后才发现只有一张床,就这样两人自愿发生了关系,之后又约会了几次。后来,阿桑奇又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认识了“身穿可爱粉红色毛衣”的W,他们二人的关系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阿桑奇在自传中坚称对他的性侵和强奸指控是美国设下的“美人计”。“我没有强暴她们,我可能很大男子主义,但我不是强奸犯,她们都心甘情愿与我发生关系,之后还约会了一段时间。我只能说,这是美国人设下的甜蜜圈套。”大多数人也相信,阿桑奇确实中了美国设下的“美人计”。
2011年2月27日,伦敦贝尔法什裁判法院法官对瑞典请求引渡阿桑奇一案作出判决,阿桑奇败诉,将被引渡至瑞典。阿桑奇抨击北约的隐藏成员国瑞典的引渡要求具有“政治动机”,担心自己最终会被引渡至美国而面临生命危险,因此一直就被引渡至瑞典的判决进行上诉。阿桑奇说,美国政府这是不惜扯下言论自由的温情面纱,借他国之手用强奸罪抹黑他、通缉他。阿桑奇的律师史蒂芬斯则表示,瑞典通缉阿桑奇的行动显然出于“政治动机”。不少民众也指出,阿桑奇涉及的强奸根本是一派谎言,有关指控完全是无中生有,是一个阴谋,目的是就爆料事件惩罚阿桑奇。
2.不少国际组织也纷纷“围剿”阿桑奇和维基解密”。
不仅是美国的盟友国家,不少国际组织在美国的压力下也加入到“围剿”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行动中。2010年12月初,先是瑞士邮政系统属下的银行PostFinance以阿桑奇不能提供瑞士公民的身份证明为由将其开设的用于接收捐款的账户关闭,让他失去了获得资助的重要工具。阿桑奇的律师称,该账号内约有4.1万美元。接着,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切断了对维基解密的捐款通道,其网上财务交易完全被中断。尽管万事达一名发言人称,这是因为根据规定,他们的服务禁止用来“直接或间接参与或协助任何非法行为”,但不少人认为,万事达和PostFinance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封杀维基解密。
此外,迫于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包括维基解密的服务器托管服务提供商亚马逊、为维基解密提供DNS服务的美国域名服务商EveryDNS.net和支付平台PayPal等多家公司也相继禁止维基解密使用它们的服务。尤其是EBay旗下的全球最大网上支付平台PayPal宣布,由于维基解密从事非法业务、违反公司的服务政策,因此决定停止其账户和服务。这意味着维基解密将无法通过PayPal再获取捐赠者的网络捐款,而通过PayPal获取捐赠是维基解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此举无疑就是要切断维基解密的资金支持来源。
3.英国政府因为阿桑奇不惜同厄瓜多尔交恶。
2012年6月14日,英国最高法院驳回阿桑奇的反引渡申请令,裁定把他引渡至瑞典。面对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围剿”,6月19日,处于假释期的阿桑奇逃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因为厄瓜多尔像其他不少拉美国家一样一向敢于同美国对抗,人民普遍对美国怀有敌意,阿桑奇的安全能够因此而得到最大保障。这也让美英等国十分恼火。2012年8月15日,英国政府向厄瓜多尔政府正式发函,称将根据本国法律强行进入使馆逮捕阿桑奇。但英美没想到的是,厄瓜多尔外长帕蒂诺8月16日就对外宣布,正式接受两个月前避入厄瓜多尔驻英使馆的阿桑奇提出的政治避难请求。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也强硬地表态说,英国人如果真那样干,将无异于“自杀行为”。帕蒂诺还披露,厄瓜多尔此前多次试图就此事同英国、瑞典和美国政府进行对话,寻求解决方案,但各方回应消极,以致厄瓜多尔认为阿桑奇一旦被引渡,不仅其人权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而且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不仅打乱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如意算盘,而且使得整个事情变得复杂。
2012年8月19日,阿桑奇在厄驻英使馆阳台上发表了10分钟的讲话,这是他自躲进厄瓜多尔驻英使馆两个月来的首次公开露面。阿桑奇发表讲话时,厄瓜多尔驻英使馆前聚集了许多媒体记者和他的支持者,支持者手举写有阿桑奇名字和要求保障言论自由的标语横幅。阿桑奇对到场的支持者说,英国警方此前曾威胁要闯入使馆逮捕他,但是他不怕,因为“有你们在注视着这里,因而整个世界也在注视着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因为支持者同现场维持秩序的英国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警方逮捕了其中两名支持者。
2012年8月22日,阿桑奇要求瑞典方面派遣一名检察官赴伦敦听取他的证词,并称他拥有有关指控的一系列关键信息,一旦对外公布将引发震动。但一名摄影师8月24日通过高清相机拍摄到厄瓜多尔使馆外一名英国警察手中的笔记内容显示“一旦阿桑奇离开使馆,无论他是与外交官同行,还是在外交车辆中,哪怕是藏在外交包裹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将他逮捕”。伦敦警察厅发言人证实了这一笔记,称这是该警察在情况通报会上手写的内容。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2012年8月29日也表示,他担心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审判,并提出解决有关阿桑奇事件的三条途径:一是英国与瑞典保证阿桑奇不被引渡到第三国;二是瑞典检察官可以在厄瓜多尔大使馆对阿桑奇进行审讯;三是英国当局让阿桑奇自由离开,不对其进行逮捕。
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2012年9月3日,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敦促厄瓜多尔尽快重启会谈来决定阿桑奇的命运,英国外交部向厄瓜多尔表示,如果阿桑奇面临死刑判决或是其人权被侵犯,英国将确保阿桑奇不会从瑞典被引渡至美国。9月15日,阿桑奇的生父约翰•希普顿说,阿桑奇已做好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中再待一年的准备。尽管如此,阿桑奇能否逃过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全力“围剿”,依然是未知数。
二、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何痛恨阿桑奇和维基解密
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何痛恨阿桑奇和维基解密并对其进行全力“围剿”呢?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瑞典以“拥有最高人权标准”而自诩,但其与美国关系密切,再加上维基解密曝光文件中的许多内容对瑞典的“良好形象”同样非常不利。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只是表示美国没有参与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在英国被捕后的庭讯,并没有回应会否引渡阿桑奇到美国。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将阿桑奇从英国引渡至瑞典受审的事情同美国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但作为维基解密的最大曝光对象,应该就是美国在幕后施压,这才是瑞典、英国等美国的盟友国家如此卖力追捕阿桑奇的动机和目的。
1.阿桑奇和维基解密得罪美国是最主要的原因。
据维基解密称,他们网站平均每天都能接到30份左右世界各地网民发来的“秘密文件”,但真正引起世界性关注的是从其将矛头对准美国开始。从2010年4月公开了两段美国攻击直升机在未遭受袭击的情况下击杀两名路透社的新闻记者及10多名旁观者的视频录像开始,到7月发布7.7万份美军阿富汗战争日记显示出约有10.4万名伊拉克平民伤亡事件被隐瞒,再到10月又公布了40万份美军伊拉克战争文件,尤其是从11月开始联合西方几家主流媒体陆续公布了25万多份美国各驻外使领馆同国务院之间的电报,其中约1.5万份为“机密”级,其余10万多份为“秘密”级,涉及内容广泛,既包括外交、政治、经济、军事、情报,甚至还有对各驻在国领导人的具体评价等,引发了被称为“外交9•11”的“外交地震”,维基解密也彻底激怒了其中12月初公布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的外交电报中披露了关系美国国家安全的海外重要设施,包括海底通信电缆、输油管线、交通运输枢纽以及食品、药物和制造业原料供应商等。五角大楼发言人拉潘称,这样的泄密损害美国国家安全,泄密文件将给美国的敌人传达有价值的信息。美国司法部部长霍尔德也谴责泄密事件将把美国国家安全置于危险之中。更让美国恼火的是,这些文件披露了美国政府参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机密甚至黑幕,让美国的外交形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向习惯了霸权的美国怎么咽得下这口恶气?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由此成了美国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政府指责维基解密的做法不负责任,美国司法部展开了针对维基解密的调查,并准备对阿桑奇以间谍罪论处。美国众议员彼得•金更是呼吁奥巴马政府将维基解密网站贴上恐怖主义的标签。美国政府之所以不掩饰对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围剿”,公开向揭开美国黑幕的人宣战,就是要警示世人:“谁敢跟美国作对,哪怕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受到惩罚,让其噤声甚至‘人间蒸发’。”
悉尼大学冲突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杰克•林奇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正是华盛顿在向英国、瑞典等阿桑奇案件的所有方施加着压力。他说:“我们坚信,而且也有很多迹象可以证明,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想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把阿桑奇弄到美国,并针对他提起间谍罪或恐怖主义的指控。这是对信息自由的真正打击。”俄罗斯政治评论家巴维尔•斯维亚津科夫也认为,英国希望先把阿桑奇交给瑞典,但最终他会被送交到美国。
2.更多西方国家因为共同利益联手“围剿”阿桑奇。
分析人士预测,瑞典法院虽然目前起诉阿桑奇暂定为“强奸犯”,但估计最后会被定为国际恐怖主义等罪名。据悉,阿桑奇逃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后,为解决这场纠纷,厄瓜多尔也在同瑞典和美国进行磋商,希望他们能够承诺不将阿桑奇引渡至美国受审,即不追究维基解密公布大量秘密文件的责任。但在之前两个月的斡旋中,瑞典和美国均拒绝了这一要求。这也印证了人们对瑞典和英国抓捕阿桑奇就是美国在幕后指使的猜测。
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参与到“围剿”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行动中,就连阿桑奇的祖国澳大利亚也与美国联手。澳总理朱莉娅•吉拉德竟然表示,澳无法保护阿桑奇,不仅不可能允许他回国,还将积极协助美国政府追捕他和他的雇员。澳总检察长罗伯特•麦克莱兰也说:“从澳大利亚的角度看,我们认为维基解密的举动已经违反了潜在的相当数量的法律条文。”这其中的原因,也许可以从美澳之间的亲密关系得出答案。也许正如阿桑奇所说:“澳大利亚人民应该看得到,朱莉娅•吉拉德总理和她所掌管的政府正在无耻地迎合这些言论。在是否取消我的澳大利亚护照,或监控、羞辱维基解密支持者方面,澳大利亚政府的权力似乎已经完全被美国所支配。澳大利亚首席检察官正在竭尽所能地帮助美国人进行一项调查,目的显然是绑架澳大利亚公民并将其送往美国。”“尽管我是一名澳大利亚人而不是美国人,却被美国指责犯下叛国罪。美国国内要求特务干掉我的呼声不断。萨拉•佩林说我应该‘像萨达姆那样被围捕’,共和党向美国参议院提出议案,试图将我列入‘跨国威胁’名单,并依照跨国威胁分子予以处分。加拿大总理办公室的顾问在国家电视台呼吁刺杀我。一名美国博客作者甚至呼吁,到澳大利亚绑架并伤害我20岁的儿子,目的仅仅是为了抓到我。”从这些愤怒的话语中,我们也可以听出阿桑奇的几多失望和无奈。
3.美国等西方国家联手“围剿”的不仅仅是阿桑奇。
美英等西方国家不仅痛恨阿桑奇和维基解密,也很不喜欢那些帮助阿桑奇的人。阿桑奇的澳大利亚籍律师珍妮弗•鲁宾逊日前披露,她2012年4月在英国希思罗机场准备登机飞往澳大利亚时遭到扣留,工作人员称她已被列入“秘密监控名单”,要求她出示特别通行证。分析人士认为,这个“秘密监控名单”可能是美国或英国政府制定的,用于监控某些特殊人员的活动。尽管美英两国政府都否认此说法,澳大利亚政府也否认制定过类似名单,但人们更愿意相信“秘密监控名单”确实存在。
美国“围剿”阿桑奇的行动仍在加紧进行。2012年9月5日,阿桑奇的律师巴尔塔萨•加尔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记者会,称他确信美国一个“秘密大陪审团”已经启动针对阿桑奇以及维基解密的调查,这一判断来源于美方调查涉嫌向维基解密泄密的士兵布拉德利•曼宁过程中一些证人的陈述。9月19日,加尔松在墨西哥再次表示,美国寻求引渡阿桑奇实际上是政治迫害。他说,继续阿桑奇的案子没有法律基础,只是为报复阿桑奇的网站公开美方机密文件的手段。美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仍继续案件,目的就是为了向阿桑奇和支持者施加压力。
三、从阿桑奇的遭遇看西方言论自由的虚伪性
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标榜其法律保护言论自由,并认为以此能树立政府的道德权威,然而“围剿”阿桑奇和维基解密不仅仅挑战言论自由,而且干脆撕下了言论自由的虚伪面纱,被国际舆论认为是对人类追求事实真相乃至追求真理的最大挑战,是人类人权史上最大的耻辱。通过这一鲜活教材,我们可以进一步彻底看清西方言论自由的虚伪本质。
1.美国为了“围剿”阿桑奇已经撕下言论自由的虚伪面纱。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和平集会以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但在对待维基解密的言行上,美国政府似乎已经忘了美国宪法这一规定。阿桑奇称“我是一名记者、发行人和发明家”,维基解密网不是黑客组织,而是一个“新闻和出版机构”,有关指控试图混淆二者区别。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并没有把他看作是记者,而是视为恐怖分子。阿桑奇在2010年12月初回答英国《卫报》网站网友提问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政府言论自由的虚伪本质,并表示如果他和同事遭遇不测,有更多关键文件将自动解密。并且,阿桑奇一直没有屈服,即使身陷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政治避难的困境,他还不忘叫板美国。阿桑奇在2012年8月19日的演讲中不说英国,也不提瑞典,却故意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说美国。他在演讲中仍否认犯有任何罪行,并表示美国现在面临着抉择,是继续捍卫令人尊重的自由价值观,还是走向一个“记者由于担心被迫害不敢讲真话、民众集体噤声”的黑暗世界。并且,他还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出呼吁,要求其停止针对该网站的无中生有的政治迫害,“维基解密是个言论自由的网站,现在却面临着极大威胁”,“我恳请奥巴马做正确的事情,美国必须放弃它针对维基解密网进行的‘猎巫行动’”。他要求奥巴马作出相应承诺,不再对维基解密的成员和支持者们进行迫害,不要追踪敢于“揭露强权罪恶”的记者。他同时还呼吁美国释放因向维基解密提供秘密文件而被控犯有通敌罪并正在候审的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他这么做也许就是要撕下美国所谓“言论自由”的虚假面纱,让更多人看到和明白美国“言论自由”的本质就是以是否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为标准的。2012年10月26日,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英使馆内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我觉得美国政府需先放弃调查,那是邪恶的调查,不仅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还不符合美国政府称其拥护的所有原则,与美国开国者主张的以及大多数民众信仰的原则完全背道而驰。”2012年12月20日,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阳台上发表圣诞讲话,再次把矛头对准美国政府。他号召全世界的支持者共同行动起来,面对挑战,找寻真正的民主。“真正的民主不是白宫,真正的民主不是堪培拉,真正的民主是从(开罗)解放广场到伦敦,由真理武装起来对抗谎言的民众所发起的抵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维基解密事件中,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主流媒体和美国政府表现出了“高度的默契”,努力将事情的焦点从爆料的内容转向诸如爆料者的动机、个人特征与背景等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比如美国政府反复强调“爆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努力挖掘美国国务院电报门中有关其他国家的八卦消息等,通过集中报道美国外交官给他国领导人起不雅的绰号以及探究颇具桃色新闻色彩的“强奸”与“性骚扰”真相故意模糊事件的焦点。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2010年10月23日在伦敦专访阿桑奇时,主持人舒伯特竟然不顾阿桑奇的反对,执意将提问的焦点聚集在道听途说的“涉嫌强奸与性骚扰”上,根本不关心维基解密爆料出来的众多涉及美国的问题,导致阿桑奇气愤地被迫以离开现场、中断采访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强烈不满。美国媒体这种移花接木、欲盖弥彰的手法,让人们看到美国所谓“言论自由”的另一种虚伪,也证明了西方国家所谓的“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等普世价值内在的双重标准的虚伪本质。而这背后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大规模重组后,美国的主流媒体越来越集中控制在几家财团势力手中,美国对媒体的控制程度都超过了苏联,只不过做得更加隐蔽和巧妙罢了。
2.拉美国家集体力挺阿桑奇让更多人看清西方言论自由本质。
厄瓜多尔同意接受阿桑奇政治避难的决定得到了古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支持。2012年8月19日,南美国家联盟在厄瓜多尔召开外长特别会议,与会各国外长纷纷谴责威胁使用武力解决国家间冲突的做法,强调所有缔约国均需履行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的相关义务,保证外交馆舍不受侵犯。该组织发表声明一致谴责英国不排除闯入厄使馆逮捕阿桑奇的表态,声明说:“我们对英国政府发出警告,如果它直接侵犯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的领土完整,将在全世界面临严重后果。”分析人士指出,长久以来被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指责缺乏“人权”、“自由”的拉美国家希望以此反击,通过支持阿桑奇揭露西方国家的虚伪和双重标准。而这次
拉美国家集体力挺阿桑奇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围剿”阿桑奇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更多人从这种对比中进一步看清了西方言论自由的虚伪本质。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剿”也遭到了很多国家领导人和学者的批评。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指出,这一事件足以说明西方国家的虚伪,他们经常批评俄罗斯不够民主,其实真正不民主的是他们自己。而巴西总统卢拉形容逮捕阿桑奇是对言论自由的攻击。德国联邦议会议员、下院外事委员会成员塞维姆•达代伦2012年9月2日会见了阿桑奇后表示,阿桑奇帮助揭露了发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罪行,全世界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人都应对此表示感谢。
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众也纷纷起来抗议美国等西方国家“围剿”阿桑奇的行径。2012年8月26日,阿桑奇的支持者自发在伦敦组织游行活动,根据计划先在美国使馆门口要求释放布拉德利•曼宁,随后游行至厄瓜多尔使馆门口要求瑞典和英国放弃引渡阿桑奇。虽然伦敦下起了暴雨,但游行照常进行。不少英国和美国的民众在网络上发帖,谴责英国和美国口口声声要求第三世界国家尊重人权,但现在却对阿桑奇申请政治避难的权利也要剥夺。由此可以看出所谓人权和法律在美英等国政府看来要“因人而异”,所谓的言论自由对于阿桑奇这类对抗美国的人来说也是不适用的。
阿桑奇遭澳大利亚政府“抛弃”之后,澳大利亚“土著社会正义协会”2012年9月15日在悉尼举行“欢迎来到原住民土地”仪式,阿桑奇的生父约翰•希普顿出席仪式并代表儿子接受了“土著国家护照”,这本护照将很快被送往伦敦并交到阿桑奇手中。约翰•希普顿借此机会痛骂澳政府抛弃阿桑奇。他说:“每当澳公民在海外遇到困难的时候,澳大利亚政府总是乐于放弃其公民。”“土著社会正义协会”主席杰克逊说:“政府对待阿桑奇的态度极其恶劣,心安理得地做缩头乌龟,听从美国人发号施令。”这对澳大利亚和美国政府都是一次绝妙的讽刺和抨击。2013年1月30日,维基解密通过推特账号发布了阿桑奇参选澳大利亚议员的消息。阿桑奇的母亲克丽丝蒂娜对媒体说,给澳大利亚参议院带去一些“澳式监督”是件不错的事。不知道澳大利亚政府在2013年如何面对来自阿桑奇的挑战。
3.如何透过迷雾和假象进一步看清西方言论自由的虚伪本质。
阿桑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因言获罪者,就是因为得罪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他在被一些人认为是“言论自由的天堂”的西方国家正被无情追捕!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维基解密其实曾经在美国得到很多赞扬和荣誉:2008年,它被《经济学人》杂志颁予“新媒体奖”;2008年,它发表《肯尼亚:哭泣和鲜血——司法审判的杀戮和失踪》,内容是关于肯尼亚警察滥杀无辜;2009年6月,它还获得国际特赦组织媒体奖;在2010年5月,《纽约每日新闻》将其列为“彻底改变新闻界网站”第一名……也许,如果不是将矛头对准了美国,阿桑奇和他的维基解密还会摘取诺贝尔和平奖桂冠。但如今,他不仅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还面临着生命危险。由此可见,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尤其是如果形成了对美国强权和霸权的挑战,不仅会被封杀,而且还会被定为“恐怖主义者”等罪名!正如有网友戏言,幸亏阿桑奇没有削尖脑袋移民美国,否则,他应该已经在美国监狱里了。
现实中,言论自由已经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手中的一根任其随意挥舞的大棒,如果你揭露他们的罪恶行径和险恶用心就是间谍、强奸犯或恐怖分子,你披露中国秘密甚至造谣攻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便是所谓的“民主斗士”“人权斗士”或“自由战士”。阿桑奇和维基解密所憧憬的理想化的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是希望能够对政府行为实施监控,但殊不知一旦触犯美国利益就遭遇到“围剿”和迫害。其实,不仅是美国,整个西方世界都是如此,如《欧洲人权公约》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内容比言论自由的内容多一倍;4名曾在“德国之声”工作过的华人员工以其亲身经历控诉“德国之声”罔顾新闻道德标准,审查排斥华人员工,在内部对华人员工进行思想与政治审查,以意识形态和是否批评中国作为采访报道和文章刊用标准;德国刑法规定公开支持、颂扬纳粹的人将被处以3年徒刑;公然否认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的英国历史学家戴维•欧文在奥地利被判3年监禁,他的罪名是“发表否定纳粹大屠杀言论”,又是一个因言获罪的案例……这些美国等西方国家虚假言论自由的注解,也让我们更加彻底地认清了西方国家言论自由的虚假本质。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04期,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2~2013)》)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bm/2013-12-27/2431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