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哪些人在抹黑“一带一路”
美国哪些人在抹黑“一带一路”
吴乐珺 曲翔宇 丁 玎
原编者按:有这样一个动漫占据了美国政府某官方网站的首页:一条腾飞的红色巨龙和一列驰骋的火车齐头并进,背景是中国的五星红旗。这个似乎影射中国巨龙正咄咄逼人挤压美国地盘的动漫主题是几个黑色、粗体单词:The Dragon's Reach (龙的触角)。“龙的触角”网站背后是冷战遗存的美国宣传机构——美国广播理事会(BBG),它现在要扮演的角色是——“仔细审视‘一带一路’正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重塑地貌并改变地缘政治均势”。“一带一路”倡议5 年来给全球很多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美国一些政客和舆论就是这样不甘心。有关中国“搞新殖民主义”的报道早已失去听众,但“债务增加论”“环境破坏论”“经济掠夺论”“地缘扩张论”“规则破坏论”等奇谈怪论还是时不时冒出。而在研究“一带一路”的中国学者看来,美国企业和个人不会一味反对或围堵“一带一路”,相反还会参与其中,并逐渐推动美国政府更新观念。
“冷战遗存”的反共媒体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美国几家知名媒体正策划8月底或9月初“蹭热点”,推出“一带一路”深度报道。据其中一家美国媒体驻中东和欧洲的同行介绍,策划由该报曾常驻大中华区近十年、相对熟悉中国的采编业务负责人主抓。但记者查阅,这位负责人对中国新疆的一些报道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多为“少数民族发展遭到打压”之类的不实描述。
该美国媒体的“一带一路”策划正赶上特朗普升级中美贸易战,他们正调集全球各站点了解相关情况的骨干采编人员,聚焦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明星项目,重点从投资回报率、融资结构、地缘政治考虑、中企与政府间关系等角度审视这些项目。美国同行关注的问题很细,如:“有的国家经济状况并不好,西方国家不怎么在当地投资,而中企投资的主要考量是什么”“中企建的某工业园到底是赚还是赔”等等。
一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美国同行表示,如果比较最近出来的美国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跟几年前的区别不大,或者说是一个套路。他认为,“一带一路”刚推出5年,美国的任何揣测都“言之尚早”。
美国媒体突然加大对“一带一路”的关注,背后到底是“个体行为”还是“集团作战”?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美国媒体炒“一带一路”,实际上是营造中美冷战的舆论氛围,也是为了“迎合美国一些人的胃口”。美国广播理事会(BBG)就有清晰的传播计划,专门针对“一带一路”,其中一个项目名称就是“龙的触角”。在该网站中国龙和列车齐头并进的动漫下写着描述“中国一带一路”的文字:中国正在对70多个国家的道路、桥梁、铁路、港口和电厂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这是一项其“自行驾驭”全球商业并恢复丝绸之路遗产的大胆战略。该网站主要搜集美国及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活动的报道,更新频率较高。8月12日,该网站5个区域版块共列出14篇报道,部分标题为:欧亚——“在沙漠深处,中国开辟一个通往西方的新门户”;非洲——中国的军事足迹伴随经济利益增长而与日俱增;东南亚——通往在老挝影响力的快车道;拉美——大举进军古巴:电信、贸易、太阳能、生物科技;中东和北非——如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阿联酋生活。
“龙的触角”网页左下角有美国广播理事会(BBG)的介绍和官网链接。打开后缀为“.gov”的BBG网站,其主页上方明确写着:“美国政府的一个官方网站”。1994年4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国际广播法案”,根据该法案设立的国际广播局(IBB)和广播理事会(BBG),负责监管所有非军事政府广播事务。1999年10月1日,BBG按照1998年的对外事务改革和重组法案成为一个“独立自治”实体,使命是让全世界民众“支持自由民主”。该使命得到BBG负责监管的5个广播机构的巩固,它们是“将明确且有效代表美国政策”的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古巴广播办公室、自由亚洲电台、中东广播网络。BBG由9名熟谙大众传播、广播媒体或国际事务的成员组成,其中8名成员由美国总统任命并获得参议院的认可,第9名成员由在任国务卿担任。目前担任该理事会主席的是美国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总裁兼CEO肯尼斯•韦恩斯坦。
《环球时报》记者8月10日查询BBG网站时,看到其主页上就有一篇毫不掩饰指向中国的文章,内容是“制衡中国的声音:这为何至关重要以及我们正在为此做什么”,标注的日期是8月2日,作者是BBG首席战略官哈鲁恩•乌拉。他表示,中国打造全球媒体“中国之声”超级网络的计划应引起关注。7月25日,BBG为此召开讨论“如何对抗这种多层面(包括经济、媒体、科技等)威胁”的专题研讨会。这篇文章下列出的相关链接为:“特朗普的新中国担忧:美国能赢得与‘中国之声’的宣传战争吗?”“龙的触角:跟踪中国的经济高压攻势”和“西部正如何被战胜:在中国的新边疆打造‘警察国家’”。“龙的触角”一文章直指“一带一路”,称其“目的并非仅限于经济”。
据了解,BBG每年接受美国国会8亿美元左右的财政拨款,监管着几家冷战遗存下来的老牌反共媒体,因此充斥一些抹黑“一带一路”的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美国之音”今年3月7日曾重点报道,时任国务卿蒂勒森指责“中国的投资没有解决非洲基础设施缺口的潜力,还导致(非洲国家)债台高筑。”但很多时候,这些媒体的报道也很“纠结”。自由亚洲电台(RFA)曾一边炒作“4000多个老挝家庭将被迫为投资超过60亿美元的中老高铁让路”,一边又不得不说“该项目需要7000多人参与,其中绝大部分是铁路沿线附近的老挝工人”,承认项目带给当地的就业机会。
“鹰派”政客和保守智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芮效俭曾建议美国企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中,因为美国企业可以从中受益。美国商界和一些州也不乏抓住“一带一路”合作机遇的声音,但随着2017年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公开把中国视为“战略敌手”,“遏制中国从围堵‘一带一路’开始”的声音显得有些刺耳。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017年曾如此抹黑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海外基础设施‘劫掠’都强调项目的地缘政治价值,而非其经济价值。中国在非洲和亚洲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大举增加政治影响,带来的是有缺陷的电厂和赔钱的铁路项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今年6月刊文称,“‘一带一路’泡沫正开始破灭,“为满足其对自然资源的渴望,中国正在盘剥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对此,王义桅认为,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驳斥,先发制人,防止抹黑“一带一路”言论内外联动,做好“一带一路”的理论阐释工作,有效回应各种质疑。
美国的一些政治人物和智库也在“死盯”中国“一带一路”。据《华尔街日报》8月5日报道,美国16名参议员正逼迫美国政府给出如何应对中国对国际基础设施投资的详细行动,因为与北京“一带一路”的交易正迫使许多国家对中国负债累累并有可能需要接受救助。报道称,这16名对华强硬派参议员中,有的主张打贸易战,有的要封杀中国高科技企业,其中就包括“鹰派”人物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科宁、古巴裔参议员卢比奥等。5月2日,卢比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扬言“推出《与中国公平贸易实施法案》是保护美国人民对抗中国对美国经济安全的恶毒影响”。今年2月,卢比奥表示,与中国教育部合作的美国学校应终止协议,“因为中国正在试图向美国学生传授有益于中国政府的反常历史版本”。卢比奥还与“港独”分子见面,并力推“台湾旅行法”,鼓吹“美台所有层级官员互访”。
王义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起初并不太在意,弄不清概念和中国发展意愿,一度认为是个“幻象”,直到看到亚投行的巨大成功才如梦初醒,美国智库加紧研究“一带一路”对世界秩序、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的影响。据王义桅了解,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新美国安全中心等智库分别在研究“一带一路”的绩效评估、“一带一路”的安全风险等。布鲁金斯学会等智库发布的“一带一路”研究报告,提出过债务风险的问题,后被媒体炒作为“债务帝国主义”。美国白宫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也宣称“中国制造2025”、5G、“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模式为中国对美国发起的五大核心挑战。
美国不应把自己锁在门外
实际上,美国各界不乏对“一带一路”的积极评价。今年7月,美国财经网站“Seeking Alpha”刊文称,“一带一路”非同寻常,尽管它引发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但该倡议将给全球带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和众多长期机遇,将使参与国之间国际贸易增加12%。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者珍妮特•艾奥姆去年7月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一带一路’在非洲能为美中(合作)打开新商机,但有些西方媒体却将其描述为中国在掠夺自然资源、扶持非洲国家政权以换取在联合国获得支持。我们在中国和非洲的调查显示,推动北京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是经济需要,不是什么既定的政治目标。‘一带一路’更像是一个经济刺激项目,没有地缘政治控制的图谋。”近几年,美国作家韦德•谢泼德进行实地采访,并在《福布斯》杂志上发表文章。2016年他写过“一带一路”使中欧铁路网走向成熟,2017年写过霍尔果斯口岸的巨大变化,描述“跨欧亚大陆的列车不分昼夜地通过霍尔果斯口岸”。他还表示,“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带去一整套完整的发展规划,中国的做法和西方国家传统的做法完全不同。麦肯锡资深合伙人凯文•斯尼德表示,“一带一路”具有成为世界上最大地区合作平台的潜力。
美国宾汉姆顿大学社会学系荣誉教授詹姆斯•彼得拉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中国需要市场多样化,“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能加深同亚洲、非洲、拉美、中东以及欧洲国家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对世界而言,“一带一路”倡议能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交流、贸易和创新。彼得拉斯认为,中国具有全球视角,可以提升其建设基础设施的能力,同时,“一带一路”对关注和平与经济发展的国家有巨大影响,给它们带来巨大机遇。
一些美国人猜测中国“一带一路”是为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其实这仍是冷战思维作怪。“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并不局限于沿线国家,同时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特别是有的沿线国家还是美国盟国或与美国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王义桅说,在参加“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时,大家就会说美国是“屋里的大象”,问“一带一路”是否会排斥美国、针对美国,这让他感觉美国影响无处不在,“美国是世界所有国家的邻国”。实际上,从马六甲皇京港建设等项目看,美国企业和美元资本已大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他认为,美国是实用主义国家,很多美国公司和个人不会一味反对或围堵“一带一路”,他们会先参与相关项目,并逐渐推动美国政府转变看法。美国人秉承“如果不能打败对方,就加入之”的理念,因此,中国做的是尽可能将美国利益融进来。
【环球时报驻美国、埃及特派记者 吴乐珺 曲翔宇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丁玎】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bm/2018-08-17/5199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