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北美

打印

张文木:关于战争及美国战争能力的思考

战役不同于战争。前者是局部的,时间是短期的——一般在几个月或一年之内,比如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等;后者是全局的,时间是长期的,比如20世纪的中国抗日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1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战争能力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而不主要是在纸上表现出来的。

战役能力多是在纸上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

战役与战争的结果并非完全对应一致。

抗日战争中,日本人赢了大部分战役,却输掉了一场打了14年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几乎赢了所有的战役,却输掉由这些漂亮的战役引发的战争,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技术在战役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战争中只能起辅助作用,比如原子弹,到19458月没有原子弹日本也会失败,截止1944年,日本军费已占当年国民总产值的98.5%。如图

战役拼的多是技术优劣,战争拼的却是包括人力在内的资源多少。上图说明到1944年日本国民经济已近枯竭,接下来的失败不可避免。

对技术决定论最具讽刺的历史事实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阿富汗在192021世纪打败了同期技术最强大的国家英国、苏联和美国。

优点的过度使用就是缺点,缺点是人对自身优点的过度依赖。

美国战争能力优势在军工科技,而它的战争能力短板就是对军工科技的过度依赖。军工科技的优点强化了美国的战役能力,漂亮的战役胜利(比如海湾战争)也刺激了美国的活力,同理,其对军工科技优点的过度依赖却让美国严重弱化了其战争能力——每次战争后都造成了美国的衰落。

战役是将军的事,战争是统帅的事。能带领精英前进的是将军,能带领人民前进的是统帅。

现在相当多的国际问题学者的缺点是用将军(比如麦克阿瑟)的战役眼光研究统帅(比如普京)考虑的事,其结果总是找不到北。

只看领带不看口袋,既缺唯物论又缺辩证法,是这些国际问题专家的致命短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bm/2023-07-18/8287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7-19 关键字:北美  小小寰球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