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北美

打印

以战养霸,迟早要崩

巴以冲突一天天拖下去,美国的伪圣面具也一点点被撕下来。前些天,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和劳工局官员安娜尔·谢琳(Annelle Sheline)公开宣布辞职,抗议美国政府“纵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实施种族灭绝”。

激励谢琳采取行动的,是同样因为不满美国政府过度袒以而自焚身亡的美国现役军人亚伦·布什内尔(Aaron Bushnell)。布什内尔生前在社交媒体发帖说:“许多人经常会问自己,如果当前我的国家正在实施种族灭绝,我该怎么办?答案是,现在,你就在这么做。”

▲2024年3月,美国国务院官员安娜尔·谢琳公开解释了她辞职的原因,她认为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违背了美国所宣称的价值观,她要为被政府立场背叛的人们发声。

▲为悼念在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前自焚身亡的军人亚伦·布什内尔,全球网民制作各种海报漫画,举行各类集会活动。

事实上,不只是谢琳和布什内尔,如今从民众到精英、从街头到网络、从美国到世界,越来越多人的愤怒正凝铸成一支支利箭,射向美国这部战争机器。

利箭之一:民众反战浪潮席卷全美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出现触目惊心的人道主义灾难,3万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近200万人流离失所。如此惨状,令美国民众的不满情绪持续高涨。芝加哥、旧金山等48市议会通过呼吁加沙停火决议,合力“围攻”联邦政府对以色列政策。

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50多座美国城市爆发反战游行示威,规模、范围、频度均创近年新高。哈佛、耶鲁等高校数十个学生团体举行反战集会、静坐,施压政府正视被其践踏的生命。

上述反战浪潮导火索自然是此次的加沙惨剧,但本质上则是不少美国民众对政府长期偏以政策和滥用武力愤怒情绪的集中爆发。

▲2024年3月,美国国会众议员查克·费莱舍曼(Chuck Fleischmann)被追问为何支持以色列的“种族灭绝”时,气急败坏表示“我永远支持以色列,再见巴勒斯坦”。

20多年来,美军以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人道主义干预”等为名,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进行了5万多次空袭,导致成千上万平民死亡。甚至就在撤离阿富汗的前一天,美军仍在发动空袭,致使当地包括7名儿童在内的10人被炸身亡,最小的年仅2岁。

盖洛普2023年6月民调显示,对美国感到自豪的成年人比例在20年中持续下跌,仅39%对自己是美国人“非常自豪”。Axios新闻网同年7月报道,美国青年的爱国情绪在过去10年急剧下降。美军在民众心中形象也持续下滑,符合应征条件的美国青年仅9%愿意参军,“如何逃避应征”一度成为网络热搜。

现今,美国政府仍在不断给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拱火浇油,既自毁人设,也自取其咎,让世人越来越看清,所谓的“山巅之城”原是一片道德洼地。

利箭之二:公职人员割席高唱反调

美国的战争恶行不仅激怒了大众,更让越来越多美国公职人员认识到自己所服务的只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嗜血强权,因而纷纷与之割席。

2023年10月,美国国务院政治军事事务局主任乔希·保罗(Josh Paul)宣布辞职,在公开信中表示自己“在过去11年里不断做出沉痛的道德妥协”,而美国加速向以色列提供致命武器的决定令他彻底“难以承受”。

2024年1月,美国教育部政策顾问塔里克·哈巴什(Tariq Habash)辞职,在辞职信中怒称:“政府对无辜巴勒斯坦人所遭受的暴行视若无睹,我无法对此保持沉默。”

▲2024年1月,美国官员塔里克·哈巴什辞职后接受采访表示,拜登总统在以色列问题上的态度令他失望,令团队所做的工作蒙上阴影。

而本文开头提到最近辞职的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和劳工局官员安娜尔·谢琳则直言,美国所谓“人权倡导者”的信誉几乎完全崩塌。

此外,美国国际开发署逾千名官员、来自约40个政府机构的超400名工作人员也分别签署联名信,呼吁政府推动加沙地带立即停火。

▲2023年12月,美国政府工作人员在白宫外举行守夜活动,呼吁加沙实现永久停火。

这些公职人员的“愤怒暴走”,就如同给看似不可撼动的战争机器拆下一颗颗螺钉。事实一再证明,倘若一个政府丢掉了正义公理,哪怕机制看似精致严密,也逃不掉腐化衰落、众叛亲离的结局。

利箭之三:社会精英引领“反控制行动”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多个社交媒体上支持巴勒斯坦的账号和内容大量消失。人权观察组织调查显示,仅2023年10月至11月,就有超1000多个照片墙(Instagram)和脸书账号因发表巴勒斯坦相关内容而被注销或屏蔽,而其中绝大多数发布的都是呼吁和平的内容。

布什内尔自焚后,《纽约时报》、美联社等美国主流媒体纷纷“低调报道”,对这一惨剧发生的原因更是遮遮掩掩,与他们2010年大肆炒作突尼斯小贩自焚事件、高呼“英雄”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都再次揭露了美式“言论自由”的真相——政府和利益集团按自身需要串通媒体“定制”舆论空间,所谓“言论自由”仅是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幌子。

▲ 2023年11月,抗议者冲进《纽约时报》总部大厅,要求在加沙实现停火,并称该所谓“自由派”报纸在战争报道中偏袒以色列。

对于允许支持巴勒斯坦的视频传播的TikTok,美国政客更是恼羞成怒,仅用一周时间就推动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所谓“TikTok剥离法案”。许多美国用户一针见血地指出,法案哪是为了保护个人数据和“国家安全”,分明是政府对民众话语权的掠夺。

然而,无论美国政府如何宣扬“言论自由”,都无法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识破其肆意操纵舆论的丑陋行径。

当下,美国社会精英正在开启“反控制行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Jeffrey Sachs)等学者撰文称在加沙问题上“美国是以色列共犯”和“屠杀的直接参与者”,撕开政府遮羞布。

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表示,以色列表现得像个流氓,而美国却不断替他们辩护,这是对美国非常重视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巨大打击。

奥斯卡影后苏珊·萨兰登(Susan Sarandon)、NBA球星凯里·欧文(Kyrie Irving)等也在社交平台谴责以色列暴行,利用曝光度放大揭露真相的声量。

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等近千名记者联名抗议,要求美西方媒体对替以“种族清洗”辩护的报道负责。不少意见领袖在社交平台发帖揭露“美国封禁TikTok是因为大量年轻人在平台上声援巴勒斯坦”,一石激起千层浪。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美国统治者们还执迷于编织“信息茧房”,掩饰自己在战争中的累累罪行,最终只能是“作茧自缚”。

利箭之四:战争机器本性日益暴露

自1776年独立以来,美国凭借旷日持久的战争谋取了巨额经济利益和地缘优势,仅16年没有打仗,形成了“以战养战”的病态发展模式,哺育了“军工媒学复合体”这头庞然巨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毫不掩饰地说,对乌克兰军事援助既帮了乌克兰,又帮了美国经济,是“双赢”之举。美国国内日趋严重的两党恶斗,又使通过塑造外敌来转移内政危局成为不二之选,对外战争愈发成为政府“必需品”。

近来,不少美国人开始揭穿政府投入战争背后的阴谋,让战争机器无所遁形。美国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疾呼“美国对外政策需告别贪婪、虚伪和军国主义”。前国会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在反战集会中控诉,“你知道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外交手段结束乌克兰危机吗?但美国政客想要军火商赚钱,以换取政治献金。”

反战人士和时政评论家吉米·多尔(Jimmy Dore)接受福克斯电视台专访时直言,“真正操控美国的是不停运转的战争机器”“军工复合体从美国讹诈了数千亿乃至数万亿美元”。

▲2023年1月,时政评论家吉米·多尔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美国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从美国讹诈了数千亿乃至数万亿美元的军工复合体。

不仅美国国内,国际社会也对美国战争机器的可憎面目愈感深恶痛绝。截至2024年2月,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已4次独家否决加沙停火草案,引发各国强烈不满,其中不乏法国、挪威、斯洛文尼亚等美国盟友。

同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法国《世界报》、英国《卫报》和路透社等国际媒体也刊文呼吁停火止战、批评美国立场。

3月底,迫于各方压力,美国不得不给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加沙地带立即实行停火的第2728号决议投下“弃权票”。然而,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又在表决后声称该决议“不具约束力”。这一说法立刻被联合国方面和中方代表反驳。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表示,安理会决议“与国际法一样具有约束力”。

▲2024年3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被反复追问为何联合国安理会停火决议被美定性为“不具约束力”,他称该决议确实有分量,应获尊重并被执行。

4月1日,以色列军队空袭加沙中部,导致总部位于美国的非政府慈善组织“世界中央厨房”数名人道救援工作人员死亡,死者国籍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这一炸,彻底引爆了西方舆论,也让美国政府陷入空前被动。显然,在西方媒体眼中,这几个“自己人”的命,可比数万名巴勒斯坦死难者贵多了。

而美国政府只是对以色列说了几句狠话,强调“立即停火的重要性”,却绝口不提刚刚通过的明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的安理会2728号决议,还继续推动国会批准向以色列出售价值180亿美元武器装备的计划,再次把“假慈悲,真浇油”展现得淋漓尽致。

毫无疑问,美国这部战争机器的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已开始反噬自身,既在国内成为众矢之的,也在国际失信失义,“折损期”正加速到来。

利箭之五:美式造谣抹黑走向破产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照片墙将普通巴勒斯坦用户标记为“恐怖分子”。这让人想到“9·11”事件后,小布什及其政府高官为发动伊拉克战争,对萨达姆政权不择手段地造谣抹黑。

据非营利组织“公共廉政中心”统计,小布什政府在两年内说了至少935个关于萨达姆政权对美构成威胁的谎言。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更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将一管白色粉末捏造成伊拉克研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成了美式虚假信息的“经典”案例。

▲2003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拿出一管白色粉末,称是伊拉克研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统治阶层惯以污名化“对手”为自己编造“合法性”。这虽为统治阶层提供了暂时“便利”,却给社会带来了长期不可逆的伤痛。根据布朗大学发布的战争成本核算报告,美国在以“反恐”名义发动的长达20年的战争中,共计耗费约8万亿美元。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表示,在经历过伊拉克战争、波斯湾战争和越南战争的退伍美军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比例高达 30.9%,是普通人口的4倍多。

当前,美国政府又为推销其强硬对华战略而不断翻炒渲染“中国威胁”。但随着美国政府在巴以冲突中的恶行毕露,人们越发看清统治阶层“没有敌人造敌人,为了票子递刀子”的把戏。

不久前,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在北京明确表示,美中经济关系紧密依存,两国唯有和平共处,才能实现各自发展繁荣,“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美国反战组织“粉色代码”发起“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倡议。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称应警惕“美中必有一战”说法。《国会山报》直言“别再痴迷对华战争游戏”。

▲2023年2月,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首次听证会上,反战组织“粉色代码”成员高举“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标语,之后被强行带走。

美国这几年竭力鼓吹的“民主对抗威权”叙事也渐成明日黄花。不久前在韩国惨淡收场的第三届所谓“领导人民主峰会”,全球报道量相比上届大幅下降73%,韩国民众更是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办会。

▲巴以冲突延宕不决,世人越来越看清美国口是心非、冷漠无情、拱火浇油的真面目。(插画|刘蕊)

上述这五支利箭,刺穿了美国战争机器所谓“民主”“人权”的伪装,刺破了美国政府拱火牟利、贼喊捉贼的伎俩。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美国执迷于以战养霸,而这种“不义之霸”迟早要崩,只是时候未到而已。是时候倾听各界人士对和平和正义的呼声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bm/2024-04-07/8738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晴朗的天 更新时间:2024-04-08 关键字:北美  小小寰球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