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华:俄罗斯为何打响“历史保卫战”
对前苏联的“挖根”、“掘墓”,割裂、否定历史,使俄罗斯痛感民族精神的丧失。普京说,俄罗斯应该保留自己民族精神的特点,俄罗斯民族不能迷失自己。
2013年5月9日,在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8周年阅兵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讲话强调要传承俄罗斯精神。这和普京不久前恢复劳动英雄称号以及再次要求对青少年进行国家历史教育一样,普京回望历史再次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出现了政治紧张、社会冲突、阶层分裂和派别对抗的趋势。俄罗斯社会长期潜伏的民族、宗教矛盾开始抬头,在西方政治势力的插手和怂恿下,甚至有引燃和爆发的态势。外部压力与内部矛盾交织迫使普京当局未雨绸缪:一方面严格执法,强化对反对派的政治打压;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爱国主义和青少年历史文化传统教育。普京认为,应对思想和政治挑战,强化俄罗斯青少年的国家观、历史观和民族认同十分关键。而优秀的、统一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所在。
汲取教训,纠正历史领域的混乱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和“新思维”政策的影响下,苏联境内外激进政治势力大肆抹黑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历史。戈尔巴乔夫大肆鼓吹“民主化”和“消除历史空白点”,酿成了苏共后期的“反思历史热”和“清算历史”运动。1987、1988年以后,一些苏联作家、记者和编辑热衷翻历史旧账、歪曲历史记忆,鼓吹“去苏联化、去红色化”,大搞历史翻案和社会复辟。他们借反思历史之名,趁机诋毁苏共,怀疑十月革命,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照搬西方学术界“极权主义”等概念,污蔑苏联,怀疑和歪曲列宁,全面否定斯大林,妖魔化苏共。很快,苏共就像失去灵魂的泥足巨人,轰然倒下。
在这股历史反思热潮中,当时的苏联各类学校的历史教学活动首当其冲,受到“肢解历史、改写历史浪潮”的冲击。1986年11月,戈尔巴乔夫指责苏联历史教科书存在着“公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要求重新编写教科书。而后苏联高校一些党史、国际共运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等纷纷改名或关闭,相应课程被迫取消,有的教师改行,苏联教育部不得不在1988年6月宣布取消该学期的中学历史课程的考试。
叶利钦出任俄罗斯总统后,全面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历史,宣布“由一种意识形态占垄断地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教育领域推行“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实质上这是全盘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西化、自由化政策,而俄罗斯历史研究和教学领域继续混乱不堪。1994年12月,俄罗斯教育部提出:废除人文学科教学的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垄断,实现研究历史概念方法的多样性,更新历史教育内容。之后“去苏联化”、“去苏共化”、“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书籍泛滥,否定历史、自我抹黑的教材大行其道。美国的索罗斯基金会也趁机给原苏联各国出资,赞助撰写符合西方口味的教科书去占领学校讲堂。
应对外部思想侵袭,维系统一的文化空间
苏共败亡和苏联解体之后,一些独联体国家为了巩固“独立”地位,纷纷寻找本民族的“文化根源”,独自编写自己的历史教材。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这些国家在历史领域开始了“去苏联化、去苏共化”的进程,凸显“政治独立”和“西化”立场。一些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政治势力有意诋毁苏联和苏军在二战期间的历史作用,甚至把苏联红军与纳粹占领相提并论。波罗的海三国认定二战后是“被苏联占领”而非从纳粹铁蹄下“解放”。
2003年以来,在积极支持和策划俄罗斯邻国的“颜色革命”的同时,西方舆论界掀起了一股批判俄罗斯的浪潮。2007年欧洲议会通过所谓“批判共产主义的决议”。与此同时,美国在华盛顿设立所谓“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碑”,支持格鲁吉亚设立苏联恐怖博物馆。欧美大国力挺东欧和波罗的海一些国家在历史问题上对俄罗斯进行挑衅。2007年夏天,英国《泰晤士报》称“这是普京在宣传自己的历史观”。而美国《华尔街日报》则指责普京“妄图改写历史”。
面对苏联周边国家在历史和文化领域的“反俄”、“去苏化”行为,俄罗斯社会各界痛心疾首。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如今俄罗斯所面临的外交和文化困境,实际上是苏联解体的“后遗症”。正是苏联社会对自己“挖根”、“掘墓”,割裂苏联历史,否定苏共领袖人物,才导致今天的“自欺欺人”和别人的“忘恩负义”。
普京推出强化历史教育的举措
如今一些俄罗斯有识之士终于切身感受到了20年来在历史领域的惨痛教训:一些人瞄准斯大林,打中的是苏联共产党;本意批判或打击苏共,倒下的却是连同苏共在内的整个国家——苏联。一些曾经将矛头指向本国历史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如今感叹悔之晚矣。正像普京当局认定的那样,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掌权的15年间是“失败的、混乱的”15年。在这期间,俄罗斯历史已经被肢解、碎片化,俄罗斯民族被丑化,苏联军人在二战的功绩被贬低,苏联历史形象被丑化和妖魔化,俄罗斯失去了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隐藏着进一步分裂和对抗的危险。
世纪之交,普京掌管了俄罗斯。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极力“抹黑”和“割裂”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普京号召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学习和珍视自己的历史包括苏联时期的历史。
2000年3月,在《头号人物·访谈录》一书中,普京自豪地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典型。”普京刚刚就任总统,就几次表达对历史教材和历史教育的不满,号召“认真思考俄罗斯历史”。在2000年12月有关国家标志问题的一个讲话中,普京总统建议国家杜马用苏联国歌作为俄罗斯的国歌,并用红旗作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军旗。
10多年来,普京当局汲取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教训,决定从历史教育和教材编写入手,整顿历史领域的乱象:
2001年底,普京在视察一所大学时表示,他对过去10年间(暗指叶利钦时期)的“破坏”深感痛心。2001年俄罗斯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重新评估历史教材。随后,俄罗斯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俄罗斯联邦2001—2005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俄罗斯联邦2006—2010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
2003年11月教育部取消了占据中学课堂10年之久的一部“抹黑”俄罗斯历史的中学历史教材的教科书资格,规定中学教材必须经过教育部的“评审和推荐”。从2004年开始,俄罗斯教育部开始启动重新审议所有历史教科书。随后,在时隔50年之后俄罗斯第302次再版并发行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2007年6月,在全俄历史教师代表和历史教学会议前夕,两部官方授意和资助的教材由俄教育出版社出版:一部是《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另一部是《社会通识:21世纪的全球化世界》。7月,俄罗斯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分别通过了《教育法》修正案,规定了历史教材的审核批准制度。
2009年,俄罗斯教育部门又相继出版了两部供高级中学11年级使用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俄罗斯历史(1900—1945年)》和《俄罗斯历史(1945-2008年)》。这一年,成立总统下属的“反击篡改历史行为的委员会”。提出,将对传播极端主义、煽动民族仇恨以及否定二战历史等言行以及为此提供平台的媒体追究法律责任。
俄罗斯决定打响“历史保卫战”
面对来自西方强大的思想压力和舆论攻势,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一方面积极进行政治和外交上的应对,另一方面加紧凝聚社会共识,与西方展开历史与文化上的思想较量。
俄罗斯当局认为,近一个时期俄罗斯境内外一些教科书任意歪曲历史,特别是二战史,美化法西斯,这是对俄罗斯人民的侮辱。2009年5月8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在其个人视频博客上说:“篡改历史的行为越来越猖獗,充满恶意和具有挑衅性”。他认为,上世纪40年代发生的一切并非仅仅是书本上那几页薄薄的纸,无论今天某些人多么处心积虑,历史也决不容许其重写或者篡改。因为这些历史对具有军国主义野心、种族矛盾和任何企图重构世界版图的行为起着威慑的作用。
2012年1月9日,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全境举办俄罗斯历史年》的总统令,决定2012年为“俄罗斯历史年”,并开展一系列的历史纪念活动。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俄科学院院士谢·卡尔波夫指出,举办“俄罗斯历史年”的主要目的是“净化并确立俄罗斯人民的历史记忆”。他认为,俄官方已准备好打响这次“争夺历史的战争”。
2012年10月20日,普京决定在总统办公厅成立社会项目管理局,主管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为此,普京提出“新爱国主义”的概念,更强调包括沙俄时期在内的俄罗斯的传统道德价值观。
2012年12月12日,普京向俄罗斯联邦议会上下两院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普京讲道,评判爱国者的标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本国历史常怀尊崇、挚爱之心”。我们有共同的延绵千年的历史,依托这个历史,我们才有内力,民族发展才有意义。俄罗斯应当坚定不移地发展,同时也应该保留自己民族精神的特点,俄罗斯民族不能迷失自己。
2013年2月1日,俄罗斯隆重举行庆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70周年活动,普京在讲话中坚决反对歪曲二战历史事件,反对出于政治目的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不允许抹杀那些使世界获得解放的人所建立的功勋。而在前一天,伏尔加格勒市决定每年6个二战纪念日期间将城市重新更名为“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
2013年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召开民族关系委员会扩大会议,部署落实《2025年前国家民族政策构想》的具体措施。普京要求“新的历史教科书要用俄语编写,要语言精美,内容不能自相矛盾,力戒含糊不清甚至南辕北辙”。会上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长德·利瓦诺夫表示:“俄罗斯全国范围内有各类学科的教科书1000多种,其中历史教材不下几十种。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不同的教科书。”
谁有权解释历史,谁就有权阐述现在。谁掌握青年,谁就掌握未来。专家注意到,近年来以普京为首的俄政界高层参与和关心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材问题不是偶然的。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俄罗斯社会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流毒影响甚深,至今一些西化、自由化政治势力在西方支持下仍极力抵制俄官方修史的努力,反对普京在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没能成为俄罗斯民族前进的动力,反而变成了撕裂社会团结的漩涡,变成了沉重的包袱,阻碍着俄罗斯复兴的进步。
应当指出,由于20多年来的政治动荡和思想混乱,当今俄罗斯社会思想政治分歧严重。受近年来西化和商业化侵袭,俄罗斯学术界、教育界弥漫着浓烈的“失败的情绪”,精神涣散,缺乏自信。另一方面,10年来,严肃史学被边缘化,伪科学和碎片化的“庸俗史学”盛行,社会中不乏各式的“戏说历史”、“歪曲历史”现象。另外,俄罗斯内部也有一些人批评普京是在用苏联时期“行政命令式手段”,根本不能有效的教育或感化在信息时代网络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事关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上,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为代表的俄罗斯高层还有不少摇摆不定、模糊不清和自相矛盾之处。
普京的寻根努力以及回归“沙俄历史”倾向也引起境内外的警惕,担心普京的爱国主义和保守主义会不会演变成咄咄逼人的“沙文主义”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可见,今后俄罗斯社会历史思想领域的探索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俄罗斯何时能够走出“历史的迷茫”和“思想的陷阱”,我们将继续观察。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oz/2013-05-30/2107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