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苏联英雄正名
图片说明:苏联为卓娅等英雄发行邮票。
图片说明:苏联为马特洛索夫等英雄发行邮票。
近年来,中国网络上一种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质疑”的声音激起公愤。无独有偶,这种污蔑本国英雄的情况也曾在俄罗斯出现过,多名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英雄被“证明”是“美化”和“编造”,甚至“凭空捏造事迹”。但俄罗斯各界通过全面细致的调查,最终还原了英雄的真实面貌,捍卫了他们的历史地位。
苏联英雄事迹鼓舞几代人
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英雄当中,中国人最熟悉的当属卓娅和舒拉。1941年莫斯科战役期间, 卓娅在敌后焚烧德军马厩时不幸被捕,虽受尽折磨也不肯吐露半点秘密,最后英勇就义。弟弟舒拉不久后参军,发誓为姐姐和所有牺牲者报仇。他在苏联装甲兵部队 中屡立战功,晋升至大尉营长。在卫国战争胜利前夕的1945年,在解放哥尼斯堡的战役中,舒拉英勇牺牲。他也被追认为“苏联英雄”,后来和卓娅一起被安葬 在新圣女公墓。
老一代中国人熟悉的另一名苏联英雄是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1943年2月27日,马特洛 索夫所在的部队攻打德军据点。苏军前进的道路被德军堡垒的机枪封锁住了。马特洛索夫爬到堡垒旁,从侧面接近堡垒射孔投出两枚手榴弹,机枪没声了。苏军战士 刚站起来冲锋,德军机枪又响起来。此时马特洛索夫奋不顾身扑向射击孔,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枪弹。他的英雄壮举一直鼓舞着各国的革命者,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以 他为榜样牺牲后,就曾被称作“中国的马特洛索夫”。
卓娅曾被说成是“精神病”
苏联解体前后,在“民主化”浪潮中,有人试图全盘否定整个苏联历史,连卫国战争的性质也被 说成是“苏德两个极权国家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中伤、贬损卫国战争中涌现的英雄更成为“时髦”。一家名为《论据与事实》的报纸造谣说,卓娅当 年的表现是“精神疾患”造成的后果,使她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卓娅被派去焚烧德军的营房,但她不敢前去,只好随便烧了一座民舍来凑 数,结果被那家的主人捉住,交给德军。她被处决让当地“民心大快”。舒拉的形象也被泼上污水,说他“自幼脾气乖戾,屡次与同学发生口角、冲突,学校给予的 品德分数很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反思所谓的“真相”,俄媒也重新寻找当年的知情 人。200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还原了卓娅等英雄的真实事迹。2007-2008年,俄罗斯还相继出版新版历史教学参考书,其中充分肯定卫国战争时期 的英雄人物事迹,代表着俄主流媒体对苏联历史的重新认识。
2007年在纪念莫斯科保卫战胜利66周年之际,俄罗斯《军事知识》杂志刊登了卓娅的详细 事迹,包括她的真实身份及牺牲细节。此前相关文献将卓娅说成是女游击队员,但实际上她是一名执行破袭、侦察任务的特工。1941年,莫斯科州内务部机构共 向敌后派遣了经过培训的5500名特工人员,以配合正面战场。1941年11月20日,卓娅所在的克拉依诺夫特工小组接受了一项任务:深入敌后“烧毁德军 的军事设施及驻地营房”,位于彼特里谢沃村的相关军事目标被列入其中。这里是德军197步兵师第332团司令部所在地。11月26日夜里,克拉依诺夫和卓 娅纵火烧掉这个村里的四座房屋,里面住的全是德军军官和通信兵。完成任务后,克拉依诺夫返回约好的地点,准备掩护卓娅撤退。
但受惊的德军突然无目标地乱开火,混乱中卓娅钻进树林藏身,没能到达预定地点。克拉依诺夫 点燃了一个大草垛,本意是为苏军轰炸机指引攻击目标,但被卓娅误认为是他出了意外。为营救克拉依诺夫,卓娅决定返回村里去烧马厩和其他建筑。她刚把汽油浇 在干草上准备点火时,德军哨兵猛扑过来,将她按倒在地。当时与她一起参加这次行动的还有另一名特工克鲁勃科夫,正是他被德军俘获并叛变,招供出卓娅并为德 军指认,才使卓娅遇害。
至于卓娅有“精神疾患”等传闻,俄罗斯媒体也进行了详细查证。这种说法所谓的“依据”是卓 娅曾在中学时代患过脑膜炎,但事实上并未留下过后遗症。舒拉小时候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原因也查明了。原来姐弟俩生活在单亲家庭,后来又迁往外地,因此他们的 身世屡屡遭人怀疑、歧视。一次有同学公开侮辱卓娅是“不知自己生父是谁的野种”,气愤的舒拉帮姐姐辩护,却被误认为是滋事生非。
马特洛索夫被诬“少年犯”
相比卓娅和舒拉,身世复杂的马特洛索夫遭受的污蔑情况更严重。马特洛索夫原先的姓氏是“沙基里扬”,他不是俄罗斯族人, 而是巴什基尔族人。由于民族歧视等问题,苏联时期马特洛索夫的姓名、民族等个人信息确实存在被人有意隐瞒的情况。一些苏联官方版本显示,马特洛索夫牺牲时 间被改为2月23日,这是当时有人认为如果将英雄牺牲时间从27日提前到23日,将与苏联红军25周年建军节重合,“更有意义”。这种篡改和隐瞒,导致苏 联解体前后流传着关于马特洛索夫身世的各种谣言。例如说自小丧失双亲的马特洛索夫被当成少年犯关入内务部设在乌法的劳改营。苏军在战争中严重减员,犯人被 补充到部队专门组建的惩戒营中服役,因此马特洛索夫是惩戒营中的一员,而非军校学员。后来斯大林看到他的事迹后表示,“这样的人物不能连个共青团员都不 是”,为此还伪造了团员证。原苏联军事历史研究所的高级撰稿人波利索夫甚至宣称,“关于马特洛索夫的一切历史全是捏造、杜撰。”
但后来俄罗斯媒体的详细调查证实,马特洛索夫幼年就被继母遗弃,全靠孤儿院把他养大。后来 他成为红色霍尔姆斯基步兵学校学员,并在此之前就已加入共青团,该学校定向培养的是到军中服役的人员,有刑事犯罪劣迹的人是没有录用资格的。当年他所在的 政治学校校长助理阿尔卡季·格里高利扬涅茨在回忆往事时确认,正是他亲手发给马特洛索夫团员证。
还曾有传闻说马特洛索夫并非有意去堵枪眼,只是通过敌人碉堡时不慎中弹身亡。但见证人的证词完全驳倒了这种说法。马特洛索夫生前战友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奥古尔措夫回忆说:“我们接受任务,开始向前沿一个叫作‘舌头’的地区运动,夺取切尔努什基村。德国人 的扫射不停,使我们无法继续前进,我决定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我问道:‘伙计,是德军那挺机枪压得我们抬不起头吗?’萨什卡(马特洛索夫)说:‘掩护我, 我过去投手榴弹!’我们一起匍匐向前,另一挺德军机枪又响起来了,我当即负了伤,离开萨什卡有十米左右距离。萨什卡突然跃身扑向了射击孔,机枪声停止了。 战友们全都跃起冲上去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oz/2015-05-22/3207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