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申科在工厂为什么愤怒,值得深思
前言
当地时间8月15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视察位于明斯克市的一家摩托车工厂时,媒体记录下一段有趣的对话。
卢卡申科问:“都是国产的吗?”。
“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都是咱们自己的,然后将来自不同制造商的所有零部件组装起来……”工厂负责人闪烁其词。
“也就是说,没有东西是国产的。”卢卡申科立刻揭穿了官僚的说辞。
负责人赶紧掩饰:“但我们做的都是精细装配,工作量也很大。”
于是卢卡申科逐个询问了大灯、挡泥板、发动机和轮胎的生产国,发现都来自于中国时,卢卡申科终于出离了愤怒:“我们不能再容忍这样的进口了”。卢卡申科认为,国内制造商应该开始自己生产零部件。个别产品国产化率只有20%左右,在全球不确定性和制裁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风险。
当意识到即兴发言有可能被断章取义为针对中国后,卢卡申科立刻强调:“幸好我们和中国人的关系很好”,“但我们仍应尽可能地国产化”。
当地媒体的相关报导
相关报道被转发到国内后,中国的网民同样看得津津有味。的确,苏联笑话式的官僚表演、摩托车工厂竟然从中国进口挡泥板、全球化的时代一国元首呼吁国产化都充满了戏剧性。
不过一个较为亲华的国家,其领导人对进口中国零部件仍感忧虑,对有志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而言,不能不认真思考。
01
为什么是中国
中国早已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任何地方出现中国制造,我们都无需过于惊讶。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目光所及、言语所问竟然都是中国制造,甚至也包括像轮胎挡泥板这样的简单工业制成品,确实是非常奇怪,值得进行剖析。
摩托车的挡泥板也是中国生产的
显然,明斯克的这家摩托车工厂是自愿购买中国零部件的。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中国零件的价格、广义运费以及关税之和,仍然低于白俄罗斯本地的零件价格,也就是成本低。二是使用中国零件,能够利用中国品牌的价值,实现更大的收益。
在这个案例中,中国零件主要是胜在了前者。白俄罗斯本地生产的零件竟然不如从万里之遥的中国进口便宜,确实让人目瞪口呆。
不了解东欧的中国人可能会以为白俄罗斯工资高,所以不屑于生产摩托车零件这样附加值不高的工业品。其实白俄罗斯并不富裕,2021年人均GDP大约折合人民币4.98万元,而同期中国的人均GDP大约是8.1万元。
至于人均工资,白俄罗斯数据的年度甚至月度变化很大,不同年份同一月的人均工资可视为白俄罗斯近年来锐意发展经济的证明。根据白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网站公布的数据,今年6月,白平均名义工资为1626.5白卢布(约合4397人民币)。而2019年6月,这一数字仅为1080.5白卢布。
且不说6月和12月是白俄罗斯工资普遍最高的两个月,某些月份的名义工资较这两个月会低200白卢布以上,就算月名义工资4397人民币也并不高。这是因为在每个国家月薪要达到平均工资都不容易,同时名义工资中也包含了税费以及保险的费用。
我们还是以中国的平均工资进行对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是年度平均工资,与白俄罗斯的月度平均工资相比,这一方法取得的统计值平均到每个月的数值更低(因为不考虑不同月份间就业率不同)。即使如此,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月平均8903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也达到了62884元(月平均5240元)。
可见中国并没有工资优势,此外白俄罗斯实行12年义务教育,在劳动力素质方面也没有明显的短板。白俄罗斯之所以生产成本比中国高,还要在其他生产要素上琢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生产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差得太多。
事情还要从苏联解体说起,苏联的突然解体使得原苏联的产业链也随之瓦解,大量工厂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都变成了另一个国家,一些商品生产不足,而一些商品则生产严重过剩。在重新组织供应链和销售网络的过程中,各个独联体国家的生产力大量被消灭。白俄罗斯在1995年的国民总产值只相当于苏联解体时(1990年)的57%。
雪上加霜的是,苏联的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轻工业一直落后于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就是说大量轻工业制品是必须进口的刚需。在生产力没有被摧毁的时候,白俄罗斯可以出口重工业产品,进口这些产品。生产力被摧毁之后,出口换汇的产品没有了,轻工业产品却还要进口一些,造成了严重的逆差,进一步摧毁了生产力。
除俄罗斯外,大部分独联体国家直到新世纪初才成功中止了这一循环,重新开始增长。独联体国家重建产业链已经十几年了,为什么白俄罗斯的摩托车还是如此依赖中国零件呢?
这就要提到广义运费(即运输直接成本和运输的时间成本之和,下文简称运费)在产业布局上发挥的作用了,今天的世界贸易主要还是资本主义主导下的贸易,资本主义是一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因此在相同的生产力和工资水平的情况下,资本会优先考虑将工厂设在原料运费与销售运费之和最低的地方。
因此大工业最早产生的西欧,和当时重要原料产地美国之间,最先出现了成熟的贸易航路,组成了北大西洋经济圈。后来美国的西部(尤其是西海岸)大开发,同时在当时的航海技术下经大西洋到南半球航程和船损都高的吓人。因此在日本和中国的沿海首先出现了大工业,并扩散到很多东南亚国家,这就是北太平洋经济圈。
苏联建立后,由于正确的经济政策,又恰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遇大萧条,各国资本家以“不惜出售绞死自己的绳子”的精神向苏联出售工业设备和生产资料。大萧条时期,苏联购买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工业设备,还招聘了数以十万计的外国高级技工,一跃成为第二大工业国。二战后苏联又获得了卫星国的部分西欧工业区,和各加盟共和国共同组成了苏联经济圈。
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这三大经济圈都集中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合在一起也被称为“北半球工业圈”。任何一个工业国家如果不能融入这个“圈”,往往就意味着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经济圈不复存在,白俄罗斯想要发展工业,要么向西融入欧洲传统工业区,要么向东融入亚洲沿太平洋的工业区。但只要看一看欧洲的地图就知道两条路都走不通。
白俄罗斯及其周围国家(图源谷歌地图,图中各国领土边界线不代表作者立场)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和卫星国的科技水平都是类似的,除东德明显较强外,其他国家彼此并没有代差。白俄罗斯既没有原东德地区和捷克的生产力水平和地理优势,又没有波罗的海三国出海口,当然就得不到资本(包括本国资本)的青睐了。
事实上,哪怕是原先具有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由于黑海的商业价值低于波罗的海,照样没有获得大规模投资,甚至总体发展进步还不如白俄罗斯。
走向太平洋更是不可能,从运费的角度考虑,设在白俄罗斯不如设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设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又不如设在辽东南工业区。90年代时考虑到生产成本,设在辽东南又不如设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所以取得成功,在国际贸易上也是不难理解的。
正因为看重短期利益和利润率的资本不愿首选白俄罗斯,卢卡申科在执政后一直试图保持并强化白俄罗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和社会主义特征,强调“国产化”和“自力更生”,并加大了国家主导的投资规模。
二战后,世界工业向“北半球工业圈”集中的趋势,不仅没有因船舶工业的发展而改善,反而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采购者对成本更加敏感)以及美国主导的不公平不合理的世界贸易体系(世界产业转移中,美国一直试图降低自己的运费)而加剧。
伴随着这一趋势的是南非从发达国家退化为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依靠出口农产品、工业原料甚至是高等教育苦苦维持。说起来有些滑稽,但高等教育的确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产业,对澳大利亚维持外汇平衡意义重大。这就是“南北问题”为何备受关注,又持续至今的根本原因。
回答了白俄罗斯为什么成本高,还要回答为什么不是其他国家,而是中国提供了明斯克这家摩托工厂的大部分零件。
问题的关键可能还是运费,向白俄罗斯供应摩托车零件,西欧国家是没有优势的,中国的竞争者只有俄罗斯。如果从中国沿海走海运到白俄罗斯,不仅要经过其他国家的海关,而且时间成本太高了,很可能发展不起来。而且长期来看无论是劳动力价格还是运费,都会比不过越南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
好在中国领导人,很早就看到中亚、中东欧的市场潜力和劳动力价值,并发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2011年,中欧班列正式开通,并在11年间不断提高速度优化费用,目前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运价低廉的物流大通道。由于中欧班列经过白俄罗斯,在摩托车零件等这些规模性的工业品上,中国产品的成本和运费总是最有优势的,因此明斯克的摩托车工厂里零件全是中国造也就不足为奇了。
具体到这一案例,还有白俄罗斯与中国关系良好关税较低的原因,同时中国摩托车产业极为发达也是重要因素。
02
卢卡申科为什么愤怒
如果看了视频的全貌,就不难明白卢卡申科不是因为中国而生气,是为了减少进口和逆差而焦虑。一个工业国希望减少逆差无可厚非,但一般的工业国到底有多在意顺逆差的影响,很多人可能都低估了。
卢卡申科当然知道摩托车厂购买中国零部件是中短期内对摩托车厂经营最有利的策略。这说明卢卡申科和大多数国家的领导者一样,关注的是抽象和长期的利益,而非短期的具体的利益。
尽管白俄罗斯还保留了相当多的社会主义成分,而且相对比较亲华,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仍然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统治者最大的长期和抽象的利益,就是确保资本统治集团永远执政。
但只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就会存在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工人的工资买不回自己生产的产品。除了推动科技的进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转变为生产和消费相对平衡的模式,但资本统治集团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肯定不可能采取这种方式。
美国资本家倒牛奶根本原因就是生产相对过剩
除此之外,上策就是把本国多余的产品卖出去。只要能卖出去,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就是别人的了。中策就是把相对过剩的这部分产能送出去,也就是产业转移,这样就能用较低工资工人生产的消费品,使得就业不足的本国工人生活质量整体不发生明显的下降。
但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还有个卑鄙的下策,这就是战争:把相对剩余的生产力投向战争部门,国家再出钱把剩余劳动力豢养起来作为军队。攻击那些军事能力不够强大的国家,强迫他们廉价出售原材料,这就是美国式的霸权主义。偷袭那些失业不严重、劳动力主要投入在生产部门的国家,毁灭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这就是希特勒式的纳粹主义(由于德国已经道歉反省,故此处不用德国式来形容)以及日本式的军国主义。
因此,生产力相对过剩的矛盾实质主导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治家风格和党派主张,短期内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影响就被拉平了,最终还是会由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主导。
那么是哪些国家对这种矛盾变化更加敏感呢?会是农业仍然占主体的乍得、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么?会是经济一直处于增长的中国、越南么?会是科技总体最先进、国际规则对其最有利的美国么?
都不可能!最敏感的恰恰是那些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但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目前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白俄罗斯就是其中之一。对于白俄罗斯来说,由于之前生产力受到了严重损伤,目前没有产业可供转移。同时,周围都是面临类似困境的独联体国家,战争得不偿失。
既然中策和下策都不可行,那么白俄罗斯就不得不走上策了,对于其统治集团而言,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堂堂一国领导人会就摩托车的零件国产化大发雷霆了。
摩托车零件国产化即使没有性价比,削弱了白俄罗斯摩托车的国际竞争力,那也在市场中增加了计划经济的成分,增加了国内的就业。万一零件国产化后确实有竞争力,那就增强了白俄罗斯的市场地位。从避免出现社会动荡的角度上来说,无论哪种情况都符合卢卡申科的利益,虽然此举也扩大了企业的风险。
这里绝不是说白俄罗斯和中国处于相互竞争的位置,相反正是多国合力打通了“中欧班列”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张开了怀抱,才使得白俄罗斯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这也是为何白俄罗斯近年来经济表现亮眼,卢卡申科特地要立刻在发言中对中白关系作积极表述的原因。
03
和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关系
毋庸讳言,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以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合力共建方式建立国际新秩序,取代目前由美国主导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但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态度不可能一成不变。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刚刚起步,在国际市场地位不高,外汇很紧张,属于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国家。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与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工业国家都没有经济冲突,他们十分期望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成功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力量,但客观上说,由于中国较为依赖出口拉动经济,这个过程也产生了很多的失意者。毕竟国际市场在中短期内就这么大,各国的出口竞争是完全零和的。近年来的疫情更是使得国际市场有所萎缩,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中国崛起,有的领导人像卢卡申科这样一边努力提高本国商品竞争力,同时增加就业,一边积极配合中国的世界布局,争取在未来的世界产业分工中占据先机。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仅仅是可能,还有的领导人面对国内生产相对过剩,渲染“中国威胁论”祸水东引,把国内的民生和失业问题都说成“中国干的”,吸收多余劳动力,扩大武器生产规模,充实军队员额,在国际上呼朋引伴,积极抵制围堵中国,试图祸华取利。
甩锅中国是特朗普转移矛盾的惯用伎俩
近期的事实说明,这种可能性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佩洛西窜访台湾后,那些在美国鞍前马后挑衅中国的国家,过去十数年中,除美国勉强保持了自己的世界GDP占比,其他的哪个不是资本主义世界里的“衰落国家”(此处的衰落不是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而是资本和GDP增长速度慢于世界平均)。
其中“衰落”最狠的日本也是反华最严重的,不在七国集团的澳大利亚和韩国同样由于“衰落”,没少针对中国。相反能保持世界GDP占比的国家,基本都不愿和中国发生摩擦,比如说历史上曾经有过矛盾的越南,甚至连事件中心的台湾当局,也只想和平台独,绝不愿武力台独。
唯一的例外是菲律宾,菲律宾除2020年外近十年增长强势,但菲律宾国防部长称:如果台海局势出现最坏的状况发生战争,菲律宾将会按照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出兵与美军一同协作。
普遍认为,当中国及其同盟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超过美国时,旧秩序即开始消解。同时,中国想要快速发展经济肯定也离不开大量出口。因此最想保持现有国际秩序的美国,总是能拉到一帮“马仔”和“小弟”。
如何平衡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以及出口产生仇恨的矛盾,不是笔者所能妄言的,但有一点很清晰:思考在资本主义国家都眼红中国巨额顺差的情况下,如何团结多数国家,尽可能地孤立美国,对于减少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阻力意义重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oz/2022-08-23/7715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