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谈及卡斯特罗的遗产
菲德尔·卡斯特罗雕像的落成典礼是在古巴导弹危机60周年之际举行的。当时的纷争与现在的纷争惊人地相似——美国试图推动俄罗斯近邻地区的战略部署。
菲德尔·卡斯特罗雕像在莫斯科索科尔区揭幕
周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古巴国家主席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在莫斯科索科尔区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广场为一尊三米高的菲德尔·卡斯特罗铜像揭幕,以纪念这位古巴革命的历史领袖。
菲德尔本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在古巴没有以他命名的街道、建筑物、机构或城市。在2003年的一次演讲中,菲德尔说:“任何活着的革命者周围都没有以雕像、官方照片,街道或机构命名等形式进行的个人崇拜。国家的领导人是人,不是神。”
因此,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者而命名的事物位于古巴以外——越南的一个公园,南非、纳米比亚、安哥拉、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地的几条街道。
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菲德尔的活动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俄罗斯正从“维持现状”的国家向在世界政治中承担“革命”角色的迅速转换,即挑战西方强加的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并正处于后冷战时代最严重的危机之中。
2022年恰逢古巴导弹危机60周年,当时冷战处于高潮阶段,莫斯科再次发现自己处于与华盛顿对峙的中心。当时的纷争与现在的纷争出奇地相似——美国试图推动俄罗斯近邻地区的战略部署,威胁其国防和安全。
1962年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建造发射场,作为对美国在土耳其部署木星导弹的报复。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苏联将导弹拆除并从古巴撤走,而美方则于1962年10月结束了对古巴的隔离,并于1963年4月从土耳其撤走其木星导弹。
遗憾的是,与肯尼迪总统不同,拜登总统拒绝与俄罗斯谈判,随后在乌克兰爆发了一场战争。如果举行谈判恢复明斯克协议(该协议允许顿巴斯地区在基辅管辖的国家内享有某种形式的区域自治),那么战争本可以避免,乌克兰的毁灭也可以避免。拜登总统选择不走那条路(当然,基辅的亲西方乌克兰领导层也受到明斯克协议破坏的鼓动)。
周二,普京回忆起他与菲德尔在2015年7月的最后一次谈话,“他谈到了与这个多极化时代契合的事情,独立和尊严是不能出售的,每个国家都有权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发展并选择自己的道路,真正公平的世界不允许出现独裁、掠夺或新殖民主义的情况。”
普京后来提出让迪亚斯·卡内尔欣赏雕像的风姿,普京笑着说“我不知道你喜不喜欢,但在我看来,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他。这是对菲德尔的一种恰当的纪念,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他是动态的,不断移动,向前看。这是一个真正的战士的完美形象。”迪亚斯·卡内尔表示赞同:“这是一座运动中的纪念碑。我认为这反映了菲德尔在斗争中的个性,就像今天在斗争中的我们一样。”这次有意义的交流本身就传达了影响深远的信息。
诚然,乌克兰战争对俄罗斯来说是关键时刻。从狭隘地关注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出发,俄罗斯最近正在夺回其地区和全球角色。菲德尔会点头表示赞同,因为在他领导下的古巴具有国际主义视野,并为挑战美国霸权做出了巨大牺牲。
菲德尔的遗产对当今的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普京将俄罗斯和古巴之间的友谊描述为他们的“共同遗产”。他强调,“我们将共同努力,继续加强我们的联盟,捍卫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伟大价值观。”
普京补充说:“基于这一坚实的友谊基础,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的现实,继续前进,加强我们的合作。我很高兴我们有这样的机会。”
迪亚斯·卡内尔更为直率地告诉普京,“我们赞赏俄罗斯为确保世界走向多极化并在这方面取得进展所做的一切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你有超强的领导力。”
“俄罗斯和古巴受到不公平的单方面制裁,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一个共同的根源,那就是帝国主义,他操纵着很大一部分人类……我们的首要承诺是继续维护俄罗斯联邦在这场冲突中的立场,不幸的是,我们认为其根源在于美国操纵着国际社会……我们赞赏俄罗斯为确保世界走向多极化并在这方面取得进展所做的一切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你有超强的领导力。”
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俄古关系中的友谊如何发挥作用值得关注。据报道,在迪亚斯-卡内尔访问期间,俄罗斯-古巴政府间委员会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会议,会上“就关键问题作出了多项重要决定”,以推进双边关系。迪亚斯·卡内尔告诉普京,“我们在全球问题上有相同的做法和观点。我想再说一遍,俄罗斯永远可以依靠古巴。”
无论乌克兰战争的结局如何,俄罗斯仍将面临美国-北约军事集团在其“家门口”的严酷现实。数以千计的西方雇佣军正在乌克兰作战,像戴维·彼得雷乌斯将军等著名人物要求西方对乌克兰进行公开的军事干预,打败俄罗斯。
事实上,美国让芬兰作为成员国加入北约——尽管该国没有面临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旨在“围堵”俄罗斯。面对西方正积极加强其在俄罗斯各地的影响力的攻势,俄罗斯继续保持被动是不可想象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oz/2022-11-29/7887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