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善意未换相应回报--钓鱼岛背后美国阴影
美又对南海煽风点火 联合东盟对华发出"强硬信息"
几天前,在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总理温家宝向美方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和诚意,不仅强调“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还披露中国已正式邀请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适当的时候访华。然而,中方的善意似乎未能换来相应的回报。
9 月24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东盟领人在纽约举行午餐会
本报记者/艾童
几天前,在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总理温家宝向美方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和诚意,不仅强调“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还披露中国已正式邀请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适当的时候访华。然而,中方的善意似乎未能换来相应的回报。
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今年7 月公然插手南海问题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再次高调介入这一牵涉亚洲多个国家主权纷争的敏感问题。中日东海撞船风波刚刚平息,南海再掀波澜,让不少中国人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高调插手南海问题
温总理与奥巴马总统9月23日举行了两个小时的会谈。尽管谁都知道中美近来在人民币汇率、美韩黄海联合军演、南海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上龃龉不断,但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基本上只强调了两国关系中积极的一面。再加上媒体在这次会晤前传出中美中断数月之久的军事交流有望近期恢复,不少人都对中美关系将趋于缓和抱乐观态度。
然而,真正的风暴却在后头。就在“奥温会”的次日,奥巴马总统与前来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东盟10 国领导人举行了午餐会。对此次第二届美国东盟峰会,不少媒体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奥巴马在南海问题的表态上。
据白宫提供的文件,与会各国领导人就所谓的“和平解决争端”、“南海航行自由”等达成了一致。美联社的报道就此指出,奥巴马与东盟领导人就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向中国发出“强硬信息”,要求保证在中国声称拥有主权海域的“航行自由”。而在这次会议前夕,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的标题可谓一针见血:“美国与东盟合作对抗中国”。
今年7 月,当希拉里明确表示南海问题“事关美国国家利益” 后,曾引起中国方面的强烈抗议。此次,在奥巴马与东盟各国领导人会议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先发制人”地表示,中国坚决反对与南海问题无关的国家插手南海争议, 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扩大化。
“代理人战略”突显
众所周知,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势力范围,曾在世界各地大打代理人战争,导致热战不断,地区冲突频频。而如今,美国似乎有重走老路之嫌。
香港《太阳报》9 月25 日一篇文章指出,今年以来,美国对华战略愈来愈紧,从北向南煽风点火,逐一引爆中国周边的“定时炸弹”。为了让中国这条“巨龙”困陷浅滩,美国玩起了非常擅长的“代理人战略”,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议,挑拨离间,使这些国家倒向美国,沦为华府的制华排头兵。
令人担忧的是,就在奥巴马大谈美国将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之际,亚洲一些国家也大声附和。比如,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在此次美国与东盟领导人午餐会后就表示,东盟迫切希望与华盛顿的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以维持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不仅无助于地区稳定,反而会使该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化。
钓鱼岛背后美国阴影 美"制造""利用"中日主权争议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中)、国防部长盖茨(右)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
(左)资料图片。中日撞船事件后,三人均强调美国将对日本履行防务义务
中日主权争议系美国“制造”的历史问题,如今又被美国加以利用
本报特约撰稿人/蒋翊民
9 月25 日凌晨,在钓鱼岛撞船事件中被日方非法抓扣长达17 天的中国船长詹其雄安然返回祖国。自撞船之日起,北京和东京之间你来我往,双方对抗不断升级。而与此同时,来自遥远大洋彼岸的声音同样引人注目,美国政府高层始终保持对钓鱼岛争端的高度关注,对待中国可谓是一半红脸,一半黑脸,大唱双簧。
事实上,钓鱼岛之所以成为中日之间的争议性话题,美国难脱干系。而在本次撞船风波中,人们也可以隐约看见日本背后的美国阴影。
插入东亚的楔子
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北约92 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的名称也是最先出现于中国明代的典籍中。就连日本在1783 年出版的地图也标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1895 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将台湾岛以及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割让与日本。但根据1943 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宣言,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必须在战后予以归还。1945 年7 月,中、英、美三国在日本投降前夕发表“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土以内。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两大超级大国迅速滑向冷战,美国开始修正其亚太战略,将琉球群岛作为西太平洋战略重心之一。在此战略指导下,美国拒绝了当时中国民国政府要求归还琉球的合理要求,将琉球群岛划为自己的托管领地。
鉴于冷战形势的变化,1971 年6 月,美国同日本签订《归还冲绳协定》,将钓鱼岛同时划归日本。此举立即引起全球华人的强烈抗议。中国外交部于1971 年 12 月发表声明,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台湾人民更是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当时还是台大学生的马英九就曾是台大保钓游行的组织者之一。面对各方的强烈反应,美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立场,表示不承认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但有媒体透露,美国将钓鱼岛划归日本可能有幕后交易。
伴随着钓鱼岛海域附近勘探出丰富资源,中日钓鱼岛争端也日趋白热化,该海域频频出现紧张事态。钓鱼岛就好像是美国在东亚打入的一根楔子,时时拨动着中日两国敏感的神经。
暗中搅和撞船风波
很显然,本次中日撞船风波并非孤立的突发事件,而是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矛盾累积发酵的必然结果。这一事件的发生,同样与美国密切相关。
早在今年8 月16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就曾对钓鱼岛问题表态,一方面含糊表达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中立”立场;另一方面却肯定钓鱼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美国的暧昧态度显然被日本强硬派解读为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默认支持日本。而日本菅直人政府在国内选举的压力下更是急于修补美日同盟关系,因而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以讨好美国,这无疑埋下了中日撞船乃至对抗的伏笔。
撞船事件发生后,美国一方面做出公正姿态,呼吁中日双方和平解决争端,造成中日双方均有求于美国的舆论态势;而另一方面却又宣称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暗示美国将可能军事介入。在撞船事件发生当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宣称, “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没有立场,希望中日两国和平解决争端。”但在9 月14 日,恰在日本对是否放还中国船长举棋不定之时,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悄然访问东京。作为美国政坛圈内人,阿米蒂奇曾最早主张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据报道,面对当时中日对抗逐渐升级的态势,他表示,日本政府“判断准确,反应适度”,并怂恿日本“增加防务开支” 及“提升日美联合军演”。
其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盖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将军也先后表示,美国对亚太地区负有“安全责任”,同样暗示美国不会对中日可能发生的冲突袖手旁观。
身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虽未直接谈及中日钓鱼岛争端,却也颇具倾向性地表示美国与日本在亚太地区有共同而长远的利益,同时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威胁制裁中国,并在联合国大会上不点名批评中国,力压中国在中美一些分歧中做出让步。
美国缘何暗中搅和中日纷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日争端很有可能被奥巴马政府利用,成为其加快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口实。媒体此前已报道,美日将在年底举行联合军演,演习地点包括钓鱼岛附近水域。从“天安号”事件后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加入太平洋战区,到希拉里国务卿游说东盟各国寻求支持,乃至日前美国核潜艇移师日本,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已经初见端倪。
太平洋恐难“太平”
“日中关系是重要的双边关系,日本决意要努力修复日中关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仙谷由人在詹其雄被放还后作出上述表态。但两国关系的改善显然不可能如此轻松,恰如诸多评论家指出的:中日关系现在正处于转折的紧要关头。况且,中日双边关系并不仅仅是中日双方的问题,而是无时无刻不受到美国的影响。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有能力称霸全球的国家,美国的东亚战略具有相当的扩张性。加强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确保在更多国家的军事准入,成为当前美国东亚安全战略的突出特征。2009 年上台的奥巴马更是高调宣称自己是“太平洋总统”,美国将回归亚太地区。显而易见,不论从历史抑或是现实来看,美国始终是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也会投射到中日关系上。作为美国在东亚最大的盟友,日本在东亚地区既有自身的安全利益,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的东亚战略相协调。此次撞船风波有可能促使日本加快军事部署,中日东海问题之争将有可能更趋“实质化”,甚至不排除中日之间可能会出现强度更大的对抗。而同时,日本必须要兼顾美国东亚战略,只要中美关系不滑向战略对抗,那么中日争端就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本次日本政府强硬态度的逆转,不排除美国从中发挥影响的可能性。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如果中美滑向战略对抗,那么中日关系亦很难维持稳定。
中美较量的“桥头堡”
面对中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在上任之初即高调宣布“重返亚洲”,一方面固然着眼于同中国进行接触,深化同中国合作乃至提升双边关系;而另一方面却不忘加强同盟体系,特别是有意利用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心理,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似有战略围堵中国之意。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进入2010 年,中美之间摩擦不断。尽管当前中美之间的摩擦依旧是战术层次上,但不代表双方不可能滑向战略较量。中美之间势力差距在缩小,但分歧领域却在加大。国内已经有权威学者警告“中美之间重大战略较量在所难免”,“中美之间很有可能通过几次重大战略较量才能摸出双方新的政策底线”。
美国在东亚军事存在的基础就是其在冷战时期构建的同盟体系,其中美日同盟又居于基轴性地位。而日本极有可能在中美可能出现的对抗中扮演其早已习惯的 “桥头堡”角色。(蒋翊民)
日媒配合官方对华出牌 客观、中立、理性基本丧失
中国渔船被扣事件终于暂时平息。然而,钓鱼岛风波继续在日本国内发酵。《世界新闻报》驻日本记者一直在密切跟踪钓鱼岛风波中的日本舆情,发现日本媒体对整件事的报道都和平时舆论先行的报道方式有所不同……
9 月25 日,詹其雄(前右)在妻儿和相关人员的陪同下离开包机
在政府的无形管控下,其标榜的客观、中立、理性基本丧失
本报驻日本记者/王洋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一笔
中国渔船被扣事件终于暂时平息。然而,钓鱼岛风波继续在日本国内发酵。《世界新闻报》驻日本记者一直在密切跟踪钓鱼岛风波中的日本舆情,发现日本媒体对整件事的报道都和平时舆论先行的报道方式有所不同: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无论是主流大报还是地方媒体,都跟日本政府步调一致。在国家利益面前,平日你争我辩、互不相让的日本媒体突然“温顺”起来,成为日本政府控制国内舆论的拐杖。
日本媒体“见风使舵”
自9 月7 日中国船员被日方非法抓扣后,该事态的每一步走向都受到了日本媒体的极大关注。每天打开电视、翻开报纸,都能看到与撞船事件相关的消息和评论。不仅是像《朝日新闻》、《读卖新闻》这样的全国性大报,连一些地方性媒体,譬如《北海道新闻》、《神户新闻》等,也都把撞船事件当成一个热点来报。
《世界新闻报》驻日本记者观察到,随着撞船事件的推进和演变,日本媒体的舆论风向也在发生变化,可以把中方出台反制措施作为一个节点。
撞船事件刚发生后,日本各大媒体基本上都是按照海上保安厅和外务省公布的资料来撰写报道,报道以叙述事件的经过为主,煽动性言论不多。日本媒体对事件的描述同政府口径一致,称中国渔船是因为在日本领海内进行 “违法”海上作业遭到日方警告,之后在“逃离”的过程中与日方巡逻船发生相撞。日方扣留中国渔船、逮捕中国船长“理所应当”。关于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除了《朝日新闻》用了比较客观的表述——— “尖阁诸岛存在主权争议外”,其他主流大报一律将钓鱼岛称为 “尖阁诸岛”。在此后的报道当中,日本媒体也常常宣称,日本政府按照国内法逮捕中方船长是“符合国际原则”的。
直到中国外交部19 日决定暂停中日省部级以上交往之后,日本媒体才出现了一些缓和的声音。日本时事通信社在20 日的报道中称,由于涉及到领土与主权问题,中方在此次撞船事件当中显示出了强硬的态度,这将不可避免地对中日关系造成极大的冲击。《每日新闻》的文章说,在中方反制措施出台后,如果日本政府仍然不做让步,将影响到11 月份在日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 APEC 首脑会议,届时,中日领导人是否见面都将成为问题。
政府暗示媒体冷处理
据《世界新闻报》驻日本特约记者观察,整个事件日本媒体虽然报道很多,语气也不乏强硬,但与此前炒作一些涉华问题相比,这一次的处理方式相对低调。但这不能说是媒体的自我克制,而是媒体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政府的无形控制发挥了作用。
撞船事件发生之时,正值民主党代表选举正酣,所以一开始,民主党内的挺菅直人派和挺小泽派都对钓鱼岛风波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鉴于怕被候选人利用,媒体也没有进行煽动性报道。
而当菅直人获得选举胜利、成功连任首相之后,鉴于利用撞船事件操控选举议题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首相内阁对媒体的报道定下低调的基调,希望拖过敏感期。有消息人士称,事实上,日本政府官员私下跟媒体打过招呼,希望冷静对待撞船事件,避免报道过于集中,以防止日本舆论过热,使得局面难以控制。所以,这次,除了几家主流报纸派记者去石垣岛采访海上保安厅外,一般报社的记者都没去凑热闹。
随着中方反制措施的出台,日本政府也害怕中日关系恶化到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在这个时候,日本媒体上开始出现理性的声音。但也有媒体从市场效应出发,煽动民族情绪。一些偏右的日本媒体连续报道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关于“中国反击日本”的批评性言论。还有媒体用煽动性的标题强化中国的“施压”举措。
政府“软手段”掌控媒体
日本号称是“新闻自由”的国家。但是当市场遭遇爱国时,日本媒体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在日本新闻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案例。1960 年日本首相岸信介和美国修订《日美安保条约》之后,日本国内的进步力量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最后,好几家大报选择站在政府一边,联合发表声明认为抗议行动不妥。
在涉及到国家利益的关键时刻,日本政府往往会暗中干涉媒体的报道内容。这就不能不提日本政府影响媒体的“软手段”——— 日本记者俱乐部。
所谓日本记者俱乐部,是一个类似会员制的新闻采访组织,日本首相官邸、各中央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等部门,通过俱乐部向各媒体的对口记者发布消息。各个俱乐部的记者往往会对被采访对象进行统一的采访,收到被统一口径的采访内容。因此,记者俱乐部在某种程度上实施着对媒体的内容管理。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媒体口径一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日本国民自小就接受了错误的历史教育,媒体希望把错误的主权观和历史观延续下去。日本的教科书讲到钓鱼岛时,一般都称为“尖阁诸岛”,标明是日本领土。日本媒体在遇到钓鱼岛问题时,往往会拿出一系列对日本有利的证据,而对那些不利的证据只字不提。所以,但凡钓鱼岛周围发生情况,日本民众就总以为是他国渔船侵入了日本领海。当政府需要利用民众的错误认知渔利时,媒体往往就会掩盖钓鱼岛的争议性,顾左右而言它。
新闻分析
公布录像问题日媒为何改口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媒体的这种“不作为”,表面上看是帮了政府的大忙,但实际上却对中日关系造成了伤害。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的作用,如果媒体不能正确对待历史、澄清真相,反而朝着相反的方向误导民意,最终损害的是两国的长远利益。
此次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媒体有意回避中国在历史上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事实,公然谈论最初登上钓鱼岛的是日本人。甚至在缺乏调查证据的情况下,就一口咬定是中国船只故意撞到日本船只。当中方要求日方公布海上保安厅拍摄的全部撞船录像时,日本媒体开始还很强硬地要求公布录像,但是当获知内部消息后,马上就不再提录像之事,因为他们知道公布录像就意味着海上保安厅的野蛮行径也会随之公布于众。
由于从小接受的错误历史教育,部分日本网民针对撞船事件不乏过激言论。然而,一些不负责任的日本媒体直接将这些言论用在报道中。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给中日关系火上浇油。(一笔)
美军关岛演习暗指南海 加固遏华“第二岛链”
美军突然重启演习,目的是为了配合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战略调整,进一步强化关岛的“战斗中枢”作用,以威慑及遏制不断壮大的中国军队。
“勇敢之盾2010”演习举行期间,舰载机在“华盛顿”号核航母甲板上起降
强化遏制中国的第二岛链“战斗中枢”,假想区域转向南海
本报记者/杨欢
自7月底美韩军演引发中美较量之后,被警告应远离中国周边海域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8月中旬在日本海举行的美韩“乙支自由卫士”演习,原定参加的“华盛顿”号也没有现身。不过,就在上周,这艘神神秘秘的“海上堡垒”突然出现在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属地——关岛,参加为期10天的“勇敢之盾2010”演习。
从时间上看,今年的演习来得有点突然,因为自2006年和2007年举行过两次之后,该演习就此画上了休止符。有分析认为,美军突然重启演习,目的是为了配合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战略调整,进一步强化关岛的“战斗中枢”作用,以威慑及遏制不断壮大的中国军队。台湾媒体则分析称,此次演习有指向南海的味道。
时隔三年再度“耀武”
“勇敢之盾2010”演习从9月12日持续到21日。虽然时隔3年后再次举行,但美军并没有大肆声张。9月8日,美联社发布了演习即将开始的简短消息。随后,演习内容一直秘而不宣。不过,从美国军方此前透露的参演兵力来看,今年的演习声势不小。
据美国媒体报道,“勇敢之盾2010”演习汇集了美国分布在亚太各基地的1.4万名兵力、18艘舰艇和上百架战机。
海上力量方面,“华盛顿”号航母打击群是美国海军常驻西太平洋的核心作战力量,包括第5舰载机联队、第15驱逐舰中队、“考佩斯”号和“西罗”号巡洋舰。美军最先进的弗吉尼亚级“夏威夷号”核攻击潜艇、洛杉矶级“土桑号”核攻击潜艇,以及“艾赛克斯”号两栖攻击舰、“麦克坎贝尔”号“宙斯盾”驱逐舰等先进舰艇也赶来助阵。参演的战机、轰炸机、加油机超过150架,其中包括16架F-22“猛禽”战斗机。
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指挥官科洛伊少将对美国媒体表示,这次演习的目的在于强化美军各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并提高它们在所有作战领域内对海、陆、空及太空目标的侦察、定位、跟踪和打击能力。“B-52轰炸机、航母战斗群这些不经常在一起操练的作战平台,能够借演习之机汇集到一起,锻炼协同作战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有助于美军各兵种更为迅速地应对太平洋地区的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科洛伊少将说。
有台湾媒体指出,“勇敢之盾”演习原是美军为应对假想中的台海危机而设计。2006年和2007年的演习都十分高调,参演兵力均达到2.2万人,而且美军出动了3个航母打击群的作战力量。2006年的演习,美军还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军官进行观摩。而今年的演习,规模明显缩水,也许是美国有意避免激化中美关系而为之。但演习本身传递出的信号依旧未变,是美国宣布重返亚太后,对中国军力的又一次“耀武”。
显示干涉南海决心?
“‘勇敢之盾’演习选在关岛水域举行,凸显了关岛在美军西太战略部署中的支点作用。”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赵小卓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赵小卓指出,由于关岛特殊的地理位置,美军一直将其视为理想的前进基地和兵力投送中心。近年来,美军不断扩建、升级驻关岛的军事基地,试图将其打造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快速反应和远程投送中枢,旨在对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形成战略威慑。
目前,关岛已经成了战略轰炸机、攻击核潜艇等各种先进作战平台的大本营。美军已经在关岛部署了63枚AGM—86C型空射巡航导弹,建成了美空军第二大航空燃油储存站;美军还在关岛组建了第15潜艇中队,并已部署3艘“洛杉矶”级核攻击潜艇。一项更为庞大的计划是,美军准备将关岛打造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投资5340万美元加强阿普拉军港的建设,使该港具备常驻航母编队及3至5艘核动力攻击潜艇的能力。
美国在关岛的空中力量也在不断提升。2008年,美国F-22“猛禽”隐形战斗机和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先后进驻关岛,完成“历史性的部署”。今年9月,美国空军首次在关岛安德森基地部署了一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并且表示在明年上半年以前还将再度部署2架无人侦察机,从而使侦察范围覆盖整个亚太地区。此外,美军还计划在2014年前把近万名海军陆战队员从冲绳迁至关岛基地,将其打造为西太平洋“第二岛链”的军事核心。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海空军基地设施的不断完善,关岛已经逐渐成为美军在西太地区的一级“战斗力根据地”。未来,美国可借助关岛的地缘优势,增强对亚太地区的军事干预能力,甚至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一定的干扰和威胁。据公开报道,美国空中力量从关岛出发,对亚洲地区实施军事打击,比从美国本土出发快14个小时。美军舰艇编队从关岛出发,到亚洲沿海执行作战任务,比从夏威夷出发快5天。
有分析认为,美国加固关岛的战略支点作用,含有监察及干预中国东海、南海事态的用意。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说,“与前两次演习不同的是,‘勇敢之盾2010’演习的假想区域从台海换成了南海。”该报还指出,今年的演习有一个特别之处:驻日美军基地抽调了大批兵力参演,除部署在日本横须贺的“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外,还包括母港在日本佐世保的“艾赛克斯”号两栖攻击舰第11海军陆战分遣队,以及日本岩国基地的第12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大队等。
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赵小卓认为,关岛虽然距离南海不近,但也在美军的作战半径之内。“美军战机靠空中加油就可以飞到南海。”
加固遏华“第二岛链”
在美国的“岛链制华”战略中,关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共形成3个“岛链”:“第一岛链”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菲律宾等地的美军及相关力量组成,是美国向西部署的最前沿;“第二岛链”以关岛为中心,由驻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基地群组成,是一线美军的后方依托;“第三岛链”则以夏威夷为中心,既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
近年来,美国军方对于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极为关注,特别是对中国海军频频突破“岛链”的行为表现出担忧。
早在2004年,日本媒体就披露过中国“汉”级核潜艇深入太平洋,甚至绕行关岛一周的消息。此事曾让五角大楼颇为震惊。今年8月16日,美国国防部向议会提交的《有关中国安全发展的年度报告》,再度对中国海军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日本本土、菲律宾和关岛等地区”表示了关注。前几天,华盛顿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席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也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已从中国沿海延伸到了关岛。
美国媒体评论称,美军在关岛水域的“亮剑”行为,显示了美国要将中国海军封锁在“第二岛链”之内的决心。无论是出动“华盛顿”号航母,还是派出最先进的核攻击潜艇,都是要告诉中国,美国在太平洋的制海权是不容挑战的。
也有中国专家表示,“勇敢之盾2010”演习的重点是检验美国提出的“空海一体战”的作战理念。而该理念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整合美国海空军的战力,以阻止军力不断增强的中国通过“反介入”手段削弱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
记者观察:美军航母为何坚持进黄海
本报记者/刘言
在今年8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中,“中国海军向西太平洋扩张”再度成为美国煽动“中国军力威胁”的一个噱头。随着亚洲经济的整体崛起,特别是中国的飞速发展,美军的全球战略重心也开始东移,从传统的欧洲和中东逐渐转向西太平洋地区。近些年,美军不断向西太调兵遣将,巡航导弹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等重型武器先后进驻西太。与此同时,美国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看家武器”——航母的威慑作用。
在持续两个月的“黄海风波”中,美国再一次打出了“航母牌”,企图对中国形成心理威慑,宣示美国在西太地区的独霸地位。虽然在7月底的美韩联合演习中,“华盛顿”号航母最终只在韩国东海(中国称日本海)露了露面,但美国军方仍然坚持“华盛顿”号有进入黄海的权利,并竭力为此营造氛围。在取消了参与8月中在东海进行的美韩“乙支自由卫士”演习之后,“华盛顿”号航母转战关岛水域宣示武力,或可视为美军不言放弃的意志展示。而在9月初,当人们期待10月份的美韩黄海演习会玩出什么新花样的时候,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杰夫·莫莱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华盛顿”号航母将会如期参加黄海演习。
为什么美国航母一定要来黄海?或许“华盛顿”号舰长大卫·罗斯曼上校的一番话可以给出答案。在“勇敢之盾2010”演习举行前夕,罗斯曼上校对美国媒体说,“‘华盛顿’号常驻亚太是要传达一个信息:美国将技术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航空母舰部署在西太平洋,是为了确保这个地区的局势稳定,确保美国对该地区的全面掌控。”
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赵小卓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美国人对航母似乎有种迷恋的心理。自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一直视航母为不可战胜的“海上堡垒”。“今天,即使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等一些国家的海上力量增强了,导弹打得更准、更远了,美军仍然将航母视为战略威慑的首要工具。美国航母四处巡游,是一种力量的展示,意在告诫亚洲国家,12海里之外的任何海域都是美国可以凌驾的区域。”赵小卓强调,美国应该认清世界发展趋势,随着各国军事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单靠航母威震四方的局面必将成为历史。
新闻背景:一支长矛插进西太平洋
关岛地处西太平洋中心,是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的一个岛屿。它狭长的岛形像一棵巨大的枯树干,沿东北-西南方向卧于大洋之上。目前,岛上的美军基地与设施约占全岛面积的1/3,主要包括安德森战略空军基地、阿普拉海军基地和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三大块。
关岛与美军东北亚基地群、东南亚基地群等30多处基地构成一线基地网,同时也是美海军各类舰艇编队,尤其是航母编队进入西太平洋的必经之地。岛上建有国际机场,辟有7条国际航线。加之靠近多条海上国际运输航线,可扼守美国宣布要控制的全球16个航道中的4个,关岛遂成为西太空、海交通的重要枢纽。
关岛就像是美军插入西太平洋的一支长矛。驻关岛美军,西可支援亚洲沿海地区作战,东可连接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是理想的前进基地和兵力投送中心;向南连接东南亚、大洋洲,向北连接日本、朝鲜半岛,便于支援两翼作战。驻扎在关岛的美国海空军力量,能够遏制北至对马海峡、南至马六甲海峡的广大海域,也可对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及亚洲大陆的所有国家进行战略威慑。(杨欢)
日本海上保安厅随时民转军 预算增加权力延伸
在目前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日本各部门都在削减预算,然而作为海上保安厅管辖部门的国土基础设施交通省的预算反而在增加。其活动范围也从日本周边海域延伸到了马六甲海峡等海域。
8月18日,日本海上保安厅一架直升机撞上电缆后坠入大海,图为正在打捞失踪人员
最初它只是一个过渡性组织,如今变成一支准军事部队
本报特约记者/一笔
中日渔船事件近日再次升级,9月19日,日本法院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将被日本海上保安厅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的拘留期限再次延长10天。
一直以来,为避免出动军舰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外交和法律问题,日本政府始终将海上保安厅作为日常巡逻和监控钓鱼岛海域的主力。尽管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职责被定义为海上治安、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防灾救灾,但与其他国家的类似机构相比,日本海上保安厅却拥有惊人的规模。
多次差点被取消
早在二战之前,日本周边海域的警戒和救护都属于日本海军的管理范畴。日本战败后,根据美国占领军司令部的要求,日本海军除了扫雷部队以外一律解散。当时日本周边海域的走私现象非常猖獗,为了应付这个局面,1948年5月,日本当局在运输省下挂靠了一个部门,专门屡行海上治安管理、海难营救的职责。这个部门就是海上保安厅。最初它只是一个过渡性组织,暂时用来替代被解散的日本海军。当时有些日本政治家幻想如果日本军队能够恢复,这个临时部门就会被裁并。为了随时可以恢复昔日的光辉,日本于是就用海上保安厅来保存海军精英。
在战后的风云岁月中,日本海上保安厅经历了多次被取消的危机。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日本政府决定成立自卫队时,考虑将海上保安厅部队直接改建成海上自卫队。但由于海上保安厅建成之初是模仿美国的海岸警卫队,成员基本上不是海军出身,而是原来警察管辖的各个高等商船学校,这样就会与日本海军出身的人员产生激烈的对立与冲突。经过多方博弈,日本政府最终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海上自卫队,其成员以海军学校的学生为主,海上保安厅则由商船学校、警察学校以及部分海军人员组成。
从以上的人员构成可以看出,海上保安厅的职责大致包括四方面:一是警备,凡是在海上的各种犯罪都由海上保安厅负责处理。二是海上救援,包括火灾、撞船、急病等海上救助。三是海洋情报的业务,包括海图、海流、海底断层等与海洋相关资料的测量。四是交通管理,包括各种灯台管理、海上航行管理等等。
海上保安厅的实战能力
实际上,海上保安厅的任务远不止这些,它其实是一个力量很强的准军事部队。战前的日本海军军舰除了被美军销毁的那部分以外,剩下的都由海上保安厅接管。在战后60多年的时间里,海上保安厅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大、中型海面巡逻船达到100多艘,超过了一般中型国家的海军实力。
在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海洋调查职能一直没有公开宣传过。但实际上,海上保安厅对于日本周围的所有海区及相邻海区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包括海流走向、地质构成等方方面面。这些原本属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调查范围,如果利用海上保安厅的名义进行调查,面临的外界阻力要小得多,而达到的效果则是相同的。
为提高海上保安厅的实战能力,从1999年开始,海上保安厅与海上自卫队定期以“钓鱼岛”为背景实施联合射击训练、情报交换训练和实兵演习。仅2002年,双方的各类联合训练就达到30余次。
在目前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日本各部门都在削减预算,然而作为海上保安厅管辖部门的国土基础设施交通省的预算反而在增加。其活动范围也从日本周边海域延伸到了马六甲海峡等海域。由此可见,日本海上保安厅其实是没有穿军事外衣的军事部队。
链接:自卫队提供军事支援
冷战结束后,日本海周围的走私活动持续增加,一贯独立行事的海上保安厅日渐感到需要自卫队给予军事上的强有力支援。
2001年,日本修改《自卫队法》和《海上保安厅法》,明确规定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海上保安厅的所有舰艇归日本防卫大臣指挥,也就是立刻民转军。如果按照现在公布的数字,这两种力量联合所产生的是相当于世界第二大海军力量。同时,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船只装有机关炮等轻武器,对于海上行动的侦察和警戒等都是强有力的支援。
日本要向钓鱼岛方向增兵 自卫队谋划扩军
共同社报道说,为了应对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问题,日本正研究在防守力量薄弱的冲绳县宫古岛以西部署部队。新的构想是,到2020年,这一驻兵人数将增至2万人。
先进的海上巡逻舰,成为日本严密封锁钓鱼岛海域的利器
企图由海警控制转为驻兵占领,将对该岛的窃踞永久化
本报记者/鞠芳/杨欢
就在日本方面决定延押中国渔船船长,中日紧张关系升级之际,日本媒体独家披露的一条消息再次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日本共同社9月20日的一篇报道称,为应对钓鱼岛问题,日本防卫省计划将驻扎在所谓的“西南诸岛”的自卫队人数由现在的2000人增加到2万人;同时,出于防范中国等原因,将现有陆上自卫队的规模从15.5万人扩充到16.8万人。在中日撞船风波愈演愈烈之际,日本此刻传出计划向“西南诸岛”增兵的消息,其以武力占领钓鱼岛的意图可谓昭然若揭。
日本要大增西南诸岛驻军
共同社报道说,为了应对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问题,日本正研究在防守力量薄弱的冲绳县宫古岛以西部署部队。冲绳本岛现在的陆上自卫队人数仅有约2000人,新的构想是,到2020年,这一驻兵人数将增至2万人。
日本所说的“西南诸岛”,是指日本九州以南、中国台湾岛以东的岛屿,其中包括中国拥有主权的钓鱼岛。冷战时期,日本以前苏联为假想敌在北方重点部署防卫力量,“西南诸岛”的防卫相对松懈。冷战结束后,日本自卫队开始商讨在“西南诸岛”加强防卫力量。2004年制定防卫大纲时,由于中日关系处于低谷,强化在“西南诸岛”的防卫力量在当时即成为压倒性的意见。而在过去的几年中,这种趋势一直有增无减。
实际上,日本早已彰显将加强在“西南诸岛”驻兵的迹象。据报道,日本即将于年底出台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强调将防卫重点转到“西南诸岛”。今年7月,日本《产经新闻》也报道说,为应对日益壮大且频繁现身东海及太平洋的中国海军,日本将扩充装备的潜艇数量,由目前的18艘增加到20艘。这将是1976年以来,日本海上自卫队首度增加潜艇数量。
此前,日本计划在与那国岛驻军的消息,曾引起中国大陆及台湾的高度关注。与那国岛距离冲绳本岛约520公里,距离台湾仅110公里,与钓鱼岛相距也只有约150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据报道,与那国岛当地政府已多次要求日本防卫省向该岛派遣自卫队,而防卫省对此持积极态度,据传已计划在那里部署100人左右的沿岸监视部队。
不仅如此,日本防卫省还准备在距钓鱼岛不远的宫古岛或石垣岛上派驻自卫队。
随时准备驻兵钓鱼岛
近一两个月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先是逼着美国政府明确表态《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随后,日媒披露说,日美定于12月在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水域进行“夺岛”联合军演;紧接着,日媒又传出日本拟将25个离岛“国有化”,并将此作为日本宣称拥有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重要依据”和基点。仅仅半个月后,中日钓鱼岛撞船风波就发生了。
上述一连串的事件似乎很难用“偶然”或者“巧合”去解释。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陡然强化了对钓鱼岛的控制,正在酝酿着通过武力强占钓鱼岛。
众所周知,钓鱼岛是台湾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上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宣布钓鱼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后,日方立即单方面进行了勘探活动,接着又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1990年,日本一些右翼分子经政府允许,在钓鱼列岛一个岛屿上修建了灯塔。此后,日本更逐步加强了对钓鱼岛的军事图谋。
日本陆上自卫队下设专门的“离岛特种部队”。这支部队编制为660人,成立于2002年3月,由两栖突击、特种空降、情报侦察等若干分队组成,主要负责岛屿特种作战。从2004 年开始,该部队以钓鱼岛为背景进行了多次模拟演习。其中,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的是2006年1月该部队首次前往美国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夺岛演习”。预定于今年12月举行的日美联合演习,是演习地点首次包括钓鱼岛水域。
目前,日本在钓鱼岛附近水域建立了所谓的“三层警备网”,对企图靠近钓鱼岛的中国船只进行拦阻。其中,距钓鱼岛12海里以内水域被设为“绝对禁止区”,对进入该海域的中国船只 “不惜代价”地进行驱逐,包括撞击、高压水枪喷射等方式。
舆论注意到,早在1996年和2004年,中国人都成功地登上过钓鱼岛宣示主权。但此次,中国派往钓鱼岛海域的渔政执法船和两岸的保钓船只都被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拦截在距离钓鱼岛12海里以外。据执行护航任务返回的“中国渔政202”船政委向媒体披露,纠缠封堵该船的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一度多达7艘,空中一直有直升机在盘旋。日本舰船有时距中国渔政船不到1海里,这对于航行速度较快的大型船只而言是很危险的,当时的情形真的是“惊心动魄”。
除了在军事上逐步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外,日本政要在相关表述上也越来越强硬。包括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内的多位日本政要近来都强调,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日本新外相前原诚司近日表示,“在东海,日本不存在任何领土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武力强占钓鱼岛的图谋已久,目前正在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姿态加强对钓鱼岛的军事控制,随时可能在岛上驻军。
新闻背景:自卫队谋划38年来首次扩军
根据二战后日本通过的《和平宪法》,日本不得拥有军队,所拥有的武装力量(即自卫队)仅可专守防卫。然而,众所周知,日本如今的军事实力和国防预算在世界上均位居前列,作战思想早已从被动防御转为“发展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
日本自卫队由海、陆、空三军组成,目前总兵力大约为24万多人。其中,陆上自卫队有15.5万人,海上自卫队有4.6万人左右,航空自卫队有4.5万人左右。
据日本共同社20日报道,多名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的相关人士披露说,为增强应对东亚安全局势变化等原因,防卫省计划扩大陆上自卫队的编制,增加1.3万人,并有意将此内容写入新《防卫计划大纲》。
如果上述计划顺利实施,将是陆上自卫队自1972年度以来首次扩大规模。但报道承认,当今趋势是重视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海军和空军,再加上资金上的困难,陆军扩充计划的通过可能有一定困难。(艾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1/3718.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