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联公投”将把台海局势逼向终极危机
“入联公投”将把台海局势逼向终极危机
朱卫华
台海紧张局势升级——自1996年之后,这个同样的局面、抑或更加糟糕的局面再度煎烤全球华人从未稍加减缓的焦虑。
“入联公投”如履薄冰、如闯雷区、如探死穴般地向向着一个共知的终极危机逼近。以9月15日台湾民进党“入联公投”游行集会上陈水扁的“台独”咆哮为话由,次日,国台办即称已经对“台湾严重状况”做好了“应对准备”,虽然不仅仅是军事“准备”,但对岸的陈水扁亦“证明”中国大陆“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攻打台湾的准备”。到了这个地步,连轻易不在“台独”问题上表态的中共最高级“喉舌”人民日报,也以署名评论方式祭出了“于法不容”的重量级杀手锏。
16日国台办声色俱厉的“四个绝不”( 绝不动摇、绝不妥协、绝不含糊,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同历来的姿态相比,并没有任何明显升级的迹象,但对“台独”已经做好“应对准备”的宣示,无论如何是两岸不能忽视的一个“危机”信号,特别是已经走火入魔的“台独”阵营,当然也包括国民党中的“返联公投”组织者和推动者。
前些日子,中共军方高级官员针对“入联公投”已经放话,大陆对付“台独”已经处于“有准备”状态。军方之所谓“有准备”,自然绝对不会是“经济打击”之类的“软准备”,而一定是军事手段!
北京对“台独”的“武吓”,一向被认为是陈水扁操纵岛内大选的“提票机”,故而北京每每在陈水扁及其“台独”势力咄咄逼人的挑衅面前,保持“反常”的沉默。但这旨在传递宽容的沉默被证明,并没有能够有效“阻止”“台独”势力日益坐大,而且可能恰恰相反,这沉默成为被陈水扁集团肆意玩弄、羞辱甚至亵渎的“和平表情”和“善意忍耐”。
忍耐,作为一种修养是绝对有前提的,那就是,被忍耐者必须适可而止!北京七年的忍耐之痛,被证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致使“台独”从含蓄走向露骨,从“理智”走向疯狂,从躲躲闪闪的“游击战”走向明火执仗的“阵地战”,从有所顾忌的“国内战”走向肆无忌惮的“国际战”!于是,北京忍无可忍,而忍无可忍时便无须再忍。
17日,国民党方面似乎突然醒悟:“大陆原先的克制态度正转为公开斗争!”恭喜国民党,这的确是一种很明智的发现。对北京而言,这种转变来得稍微晚了些,甚至实际上仍然是对“台独”“国际战”被动应对,但北京毕竟终于跨越了无所适从的政治障碍,亮出了“公开斗争”的法剑!
“公开斗争”,这对陈水扁决非好消息。因为这个精神接近崩溃的政治小丑,七年来赌的就是北京决不会以泼治泼、以毒攻毒。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的确赌赢了几把,最大的收获就是连登台湾“大宝”,扩充了“台独”子弟军队伍,还有步步晋级的“法理台独”。但陈水扁大概忘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当他把一个在“克制”中的强大对手逼进死角的时候,形势势必发生逆转!“胡布会”时美国总统小布什保持了“缄默”,胡锦涛主席表示中美“将对‘入联公投’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这“警告”将不仅是在19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以绝对优势挫败陈水扁的“入联”图谋,也不仅是美国将在该次大会上如何公开进行反“入联”表态,而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应对准备”!
人民日报署名评论《“入联公投” 于法不容》,应是胡主席“更加严厉的警告”的题中之义。对“台独”“严重状况”的军事反制也罢,其他手段的反制也好,总之在当今世界做事要“出师有名”。而“出师有名”的最根本落点就是法律凭据,因此该评论对国际法和国内法的阐释,表明北京对“入联公投”的“应对”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如果台海危机中的北京话语仅仅停留在“警告”层面,陈水扁则没有“理由”悬崖勒马,甚至升至“有准备”的“警告”级次,陈水扁仍然可以有“理由”若无其事。从人民日报的署名评论到全国人大启动《反分裂国家法》释法程序,中间当然还有若干“警告”级次。但所有台海危机中的“利益攸关方”不能回避的是,当北京面对台海危机开始拿法律说事儿的时候,则意味着打击“台独”的“准备”程序,已经踏进了用行动解决台湾“严重状况”的第一道门槛——底牌已经掀开!
无论“台独”势力如何解读大陆的“民主”,有一点是陈水扁当局必须当成“座右铭”去学习和领会的,那就是:在反国家分裂问题上,大陆的民意将是中共执政高层具有决定意义的坐标!从这一点上看,台湾当局了解大陆的民意远比苦苦琢磨大陆领导人的片言只语要实在得多,更比可怜巴巴地去研究美国人变幻无常的表情要实际得多。
两岸关系的前景仍然是个未知数。但有一点的清楚的,如果长期“维持现状”,则无疑于长期面临一个无法把握也无法破解的重大谜题,说白了就是让“台独”势力赢得更加羽翼丰满的机会。而且,在各种气候动态的、急剧的变化中,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讲都是不可能做到“长期”的。只要“现状”存在,台海危机就存在酝酿的母体,随时都会发酵。而且每一次危机的发生,都不会是一种独生独灭的孤立现象,都将是对两岸和平统一努力系统性的加速度伤害。这样的危机两岸还能担当几回?
目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可能都没有更好的应对台海问题的方案。但站出来“公开斗争”,直面“台独”的张牙舞爪,则不失为目前最佳的和最有效的选择。至于谁在岛内大选中捞多少选票,谁输谁赢,这对北京已经没有任何战略价值。北京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重心,应放到更为宏观、更为综合的统一“路线图”的设计和推进上。
这一“路线图”的内涵,应少些考虑岛内的因素,因为靠台湾本身去认可并接受统一绝对不切实际,哪怕是和平统一,也只能从台湾外部施加影响和压力;同时,要多些权衡大陆自身的因素,如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实力,以实力去逼使台湾特别是“台独”势力就范,从而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动权。注意,是要主动去“施加”和“逼使”,让“台独”分子不敢轻动“没事儿找事儿”的念头,而不是总被一种挑衅把我们推进“兵来将挡,水来土湮”的忙乱之中。
而且不仅是军事的,其他手段的“公开斗争”或许更能让我们挥洒自如。例如,施振荣既然公开助“独”为虐,那就“请”他自动放弃在大陆发财的机会,这是经济手段;既然台湾当局一意孤行“去中国化”,那就“请”台商在大陆办的学校必须做出一个“中国化”的选择,在大陆搞历史教育,把中国编进“外国史”总是不合适的吧,这是文化手段;不要羞羞答答,就是要把台湾“外交”的根基挖塌,一个一个地把台湾的“邦交国”挖到大陆的外交名册上来,同时,台湾在我们的邦交国中设立的“办事处”,绝对不允许从事涉及分裂中国的活动,否则就跟所在国进行严厉交涉,连联合国都已经在拒绝“台湾护照”进入相关会议,我们更应把这类举动干在明处,这是外交手段,等等。
既然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那就应该把它推上“核心”地位加以运作。而不是没事儿时,就搁起来;出事儿后,才去拿过来。欲从根本上避免台海危机,我们就必须在“公开斗争”策略下去创设主动“斗争”的条件。(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相关报道地址:
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7-09/17/content_6737849.htm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452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