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十八)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十八)
马也
2009年11月
2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出对在北京大学参加论坛活动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采访文章《斯蒂格利茨:GDP是充满穷人的富裕》。他说,去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把GDP推向被告席。单看美国的GDP,2008年比2000年明显增长,但是这并非可持续的、公平的增长,“美国在危机前的银行集团数据,被不真实的银行行为和资产泡沫扭曲了”,“对多数美国人来说,这是衰退的10年,但GDP却显示境况改善了”。相似的情况出现在其他国家。“GDP只是一个量的指标,没有考虑财富分配,也没有道德价值观”,阿根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GDP看来很好,因其增长建立在大规模负债和错误价格基础上,随后爆发危机。美国是世界“监狱人口”最多的国家,比其他国家多10倍。与监狱有关的花消被计入GDP。但是监狱人口多,正表示生活质量下降。
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的原因,是政府鼓励买车,拉动了经济增长。但这是短期行为:随着这项政策刺激作用减弱,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将重新趋缓。明年可能会继续减缓,将会出现第二次下跌。
美国《侨报》消息,美国最大中小企业商业贷款公司CIT集团申请破产保护。
3日,国际劳工组织一个文件说,在全球范围,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工资增长率,从2007年的4.3%,急剧下降到2008年的1.4%,“2009年的工资情况更糟,尽管经济可能开始复苏”。它分析了巴西、英国、日本、南非、乌克兰等35个国家的数据。美国月工资已经下降近2%。
欧盟委员会预测,该地区有望年底前摆脱衰退。
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数亿美元的钢丝层板征收2%到438%的关税。
美国亿万富翁巴菲特宣布收购北美最大铁路运营商北伯林顿-圣菲铁路公司,投入263亿美元,他称,“这是对未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赌注”。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决定,保留原计划出售的欧宝品牌,特别说明“与政府无关”。美国政府是该公司最大股东。7月间,俄罗斯和德国已就欧宝并购达成协议,称其为两国“战略性合作”项目。舆论认为,美方此举的目的,就是破坏俄德“战略性合作”。
俄罗斯《独立报》发表米哈伊尔·希尔盖耶夫等人《对野心的打击——危机使政府进入世界经济五强的长期计划化为乌有》。
4日,法新社华盛顿电,“有官员称,美国连续同欧盟和墨西哥一起请求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由原材料出口引发的争端做出裁决”。
美国贸易办公室发表声明,美国已与欧盟和墨西哥一起,要求世界贸易组织设立专家组,审理和裁决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的问题。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宣布,上海迪士尼项目申请报告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投资规模将达250亿人民币。
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二十国地区(G20)财政预测报告显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美、欧等发达国家财政状况将急剧恶化。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从2007年的187.7%上升到2014年245.6%,欧美将升至100%左右。发达国家明年也将继续为扩大内需大规模动用财政基金。美国2009年财政年度赤字余额逾1.4万亿美元,债务余额将从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61.9%上升到2014年的108.2%。欧洲以意大利的128.5%为最高,英、法、德等国也将上升。
路透社报道,瑞士制药业巨头诺华集团本周三(11月4日)宣布,投资1.25亿美元,收购中国疫苗生产企业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公司85%的股份。天元公司为中国第二大甲流疫苗生产商。
《福布斯》杂志发布年度中国富豪榜显示,由于股市急剧反弹,中国超级富豪总资产上涨了1410亿美元,,截至11月份,中国前400名富豪的净资产从前一年的1730亿美元跃升到3140亿美元,“中国超级富豪已经从去年信贷紧缩和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中恢复过来。”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说,意大利专家认为,二十一世纪不会出现石油短缺。
6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美联储在蓄意制造一个巨大的泡沫》。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经合组织数据显示出强劲的复苏迹象》。
美联社巴黎电,“许多全球经济大国的失业人数仍在攀升”。其中欧元区2010年将由今年的9.5%上升到10.7%,墨西哥8月份创13年来新高,9月份为6.4%,德国——9月8%、10月7.7%,法国——2008年7.8%、今年9月9.8%、年底10%,英国——截至8月份的三个月为7.9%,日本——7月5.7%、9月5.3%。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达到10.2%。但这只是狭义的失业率。如果将暂停找工作和只有兼职的人计算在内,广义的失业率达到17.5%。美联社评论说,“经济学家没有预料到,10%的失业率会来得这么快,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也顿时变得黯淡。”
美国倒闭5家银行。今年破产银行数量升至120家,创1992年以来最高纪录。
西班牙《起义报》发表曼努埃尔·弗雷塔斯《何为资本主义崩溃的新方程式?》,认为由财政赤字、消费放缓和失业造成的新危机,会导致社会危机。这种由金融经济崩溃最终变成社会崩溃的欧美资本主义新崩溃的组合方程式,已经由美国加速蔓延到欧元经济体。而此时的资本主义体系仍未摆脱衰退可能,既无答案也无“拯救计划”。欧美资本主义体系将新危机的代价转嫁到工薪阶层身上,加剧了衰退和危机的恶性循环。“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是资本主义的危机,金融经济危机由此最终变成社会崩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墨西哥警方日前救出107名土著人被困劳工,反奴役国际组织表示,全球受奴役人口大约1230万人,亚洲和拉美尤其严重。
7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英国财政大臣达林认为,二十国集团(G20)应该“寻找对付资产价格泡沫的方法”。他的观点已经纳入6日二十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议题。
法新社华盛顿电,美国小企业深陷困境,“政府工作重点正在从‘大到不能倒’的制造业和金融业大公司,向苦苦挣扎的小企业转移”。
9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马丁·沃尔夫《新动向》,说金融危机带来一些“永久性的变化”:
第一,西方(尤其是美国)金融模式的优势地位不再明显。
第二,潮流转向管制。
第三,金融全球化受到质疑。
第四,对各国通过降低管制标准来吸引金融业务做法的容忍度将大减。
第五,不受约束的市场将受到控制。危机前盛行的证券化业已崩溃,不大可能重现。
第六,在没有一种霸主模式的情况下,各国将选择适合自身目标与传统的金融制度。
该文结论是,“由美国主导的旧世界渐渐消亡,欢迎来到新世界。”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路易斯·尤奇特尔《经济学家着力校正夸大国家经济活力的数据统计缺陷》。
美国《新闻周刊》刊登拉纳·福鲁哈尔《繁荣与黑暗——投资者正在将股票、黄金和石油价格哄抬到令人眩晕的高度。这一切似曾相识》。
英国《独立报》刊出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发展中经济体为美国和欧盟经济复苏指明道路——新兴国家把钱花在投资品上面,而不是现代的短命物品上面》。现代的短命物品,指“与现代消费相联系的短命物品”。文章举例说,北京地铁系统与伦敦地铁相比规模很小,城市人口却多得多,而孟买根本没有地铁系统。
俄罗斯《报纸报》刊出《中国人将拯救世界汽车工业》。文章说,估计今年全球汽车销量5500万辆,中国10月份同比增长70%以上,全年将达1350万辆,与去年同比几乎猛增50%。雷诺-日产联盟总裁戈恩说,中国和印度对新车的“胃口难以估量”。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刊文说,日本7家主要汽车制造商上半年收入146亿日元(1.5亿美元),“对日本公司的钱罐子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汽车市场”。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中巴印让全球豪华车商看到希望》,说宝马汽车10月份在中国销量增长81%,至9558辆;大众旗下的奥迪车销量预计超过13万辆;奔驰轿车销量增长7.2%,至8.84万辆。
10日,俄罗斯《报纸报》载文,世界银行今年已经四次调降对俄罗斯经济的预测:3月份预测下降4.5%,6月7.5%,很快改为7.9%,现在预测下降8.7%。
11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冷战胜利是开始也是结束》,认为资本主义已经重回正轨,“失败的并不是整个市场经济体制,而是世界金融和货币体系中的一些缺点”,“正如共产主义一样,资本主义现在不会消亡”。
俄罗斯《独立报》刊出《乌兹别克斯坦奔向西方》,说美欧日等西方国家鉴于“共同利益”及“削弱俄罗斯和中国影响力”的考虑,向乌兹别斯坦提出非常诱人的经济项目。
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议会两院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俄罗斯应该“走出前苏联经济影响,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努力建设全新的经济框架”。《解放日报》刊登消息,标题为《走出苏联模式,俄经济发展靠创新》。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发表《世界经济出现危险泡沫》,说“最近一个新的担忧开始出现,那就是宽松货币环境正在导致从石油到亚洲房地产等各个投资领域出现危险的泡沫,这可能破坏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财政部表示,美国10月份财政赤字1764亿美元,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1500亿美元。2009财年赤字总额达1.42万亿美元。
同日,美国财政部说,美国国债有史以来首次超过12万亿美元。美联社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说,“突破这一重要关口使得国会异常愤怒”。
美联社纽约电,“世界最富的两个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说,美国经济没有崩溃,“资本主义活得很好”,“资本主义是伟大的”。
13日,欧盟统计局公布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第三季度正式走出衰退。
日本内阁宣布,消费动向表明,10月份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0.5,与上月持平,连续九个月的回升势头出现中断,“恢复势头持续”变为“恢复势头趋缓”。
法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天命令总理普京在明年3月1日之前制定一份重组巨型国有公司的计划。这些巨型公司是普京本人任总统期间建立起来的。”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认为中国和墨西哥无缝铜管存在倾销行为,并对美国业界造成损失。
14日,世界粮食安全峰会召开。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新闻公报说,总干事迪乌夫自13日晚8时起在总部大厅绝食24小时。该组织网站告知世界,全球10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或相关疾病死去。
意大利超过10万人举行街头抗议,要求政府采取更大行动处理经济危机问题。抗议活动领导人表示,意大利政府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帮助工人和退休者。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日本面临对新衰退的担心》。日本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8年172%,2009年将达到200%,10年后300%。“媒体每天都有关于收入不足和政府开支激增的头条新闻,让市场感到阵阵恐慌。”
英国《经济学家》发表《巴西起飞》,说巴西的发展,比“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更令人称道。
15日,法新社新加坡电,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峰会倡导经济增长新模式。会议的联合宣言称,“我们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重申我们对开放市场的义务,不对投资或者商品和服务贸易设立新的障碍。”
法国《世界报》刊出《欧盟走出经济衰退》,说根据欧盟统计局13日的初步统计,欧元区16国国内生产总值在连续5个季度下降后,今年夏季终于增长0.4%,正在逐渐恢复。但是欧盟总体失业率2007年底为7%,从现在到2010年底,将超过10%。
16日,世界粮食安全峰会在罗马召开。它被称为“饥饿峰会”。峰会发出警告“每6秒钟就有一个穷国儿童死于饥饿”。西方回应冷淡,东道主意大利总理到会,八国集团中其他七国首脑没有一个到会。到会60多位首脑,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塞内加尔人迪乌夫13日上午8时起绝食24小时表示抗议。联合国秘书长、韩国人潘基文15日绝食24小时。联合国数据表明,世界饥饿人口1970年以来首次超过10亿。世界肥胖人口数量超过饥饿人口。西方人每天用餐6次。东非一些老百姓每天用餐1到2次,食物分量只有西方人的1/4到1/10。北美人均年粮食消耗量1100公斤,印度170公斤,非洲只有160公斤。即使美国国内也很不平衡。美国政府16日的一个报告承认,美国1/7人难以吃饱饭,超过1/3的人有时会挨饿。
路透社关于这次会议的报道说,反贫困人士认为,这次会议是“已失去的机会”。智利总统巴切莱特说,“既然全世界能够用数以万亿计美元来避免经济沦陷,那么现在就必须付出同样的努力来避免社会沦陷。”巴西总统卢拉说: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崩溃的威胁,世界领导人毫不迟疑地将大笔资金用来拯救银行。用不了这些资金的一半,就能够消除全世界的饥饿现象。但打击饥饿的斗争,实际上仍被排除在政府行动之外,就好像是隐形的一样。
日本内阁府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第三季度增长1.2%,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增长。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新兴国家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正在引发新的泡沫》。
17日,《世界新闻报》据美国媒体消息报道《华尔街顶级红人一战成名》,说前美国财政部长、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通过赌美国楼市崩溃,2007年为自己的公司赚钱150亿美元,2008年转而赌金融公司破产,又赚50亿美元。
美联社宣布裁员10%。
18日,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峰会闭幕。最后宣言未能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2025年全面消除饥饿的目标达成共识。迪乌夫就此表示遗憾。
全球华人金融协会第15届年会在纽约举行。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到会发言说,尽管美国经济可能有两三个季度的反弹,“随后增长将困难重重”。
中新社据台湾中央社消息报道,“随着美国经济景气陷入衰退,经济犯罪日趋严重”。奥巴马17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设立跨部会项目小组,严打金融欺诈行为。
路透社自华盛顿报道,美国小城镇和农村儿童贫困率高——17个县一半儿童生活贫困,贫困率54.4%;在人口2000人到62250人的30个县中,贫困率超过30%。
19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全球做出审慎评估,说中国已经帮助把该组织的成员国拉向经济复苏,但是通往持续增长的道路将崎岖不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说,当前全球10亿儿童缺乏生存和发育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同日法新社自孟买报道,印度每天1000名儿童死于腹泻。
法国《回声报》发表德尼·克斯纳《世界工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最严重的今年夏天,美国工厂平均开工率68%,创1967年以来最低。10月份,美国上升到71%,欧元区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到70.7%,仍处历史低位。
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发表《情报战构成中国对美国的最大威胁》。
法新社华盛顿电称,“今天递交国会的一份报告警告说,随着中国进行网络战和间谍招募能力的加强,它在明显加强对美国的间谍活动。”
路透社华盛顿电称,“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说,中国的贸易政策造成巨大顺差,导致贸易失衡。这是2008年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背后原因之一”,“如果中国继续谋求巨大的贸易和投资顺差,积累大量债权,将阻碍必要的全球经济调整,造成产能过剩,给下一次金融危机埋下隐患”,“美国必须运用本国贸易法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抗击中国干扰贸易的产业和货币政策”。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发表经济学家谢国忠《玩火》。“原文提要”为:“中国不算什么,美联储才是世界头号货币操纵者。”
20日,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昨天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说,中国已经承诺将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进行更大范围的经济变革——
他们知道自己需要这么做。我认为他们很想这么做。实际上我也很有信心他们一定会这么做。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福布斯》富豪榜显示,“印度和中国富豪表现强于美国富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中印富豪的财富大幅增长,彰显出全球两大新兴经济体的反弹力度”。
21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政府20日公布的11月份的经济报告,“事实上宣布经济已进入物价持续下滑的通货紧缩”。
日本《每日新闻》发表《降价无极限》,说通货紧缩、物价下滑将导致经济进一步恶化。
23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美国渐失魔力?》,认为按照大多数标准衡量,美国仍是世界上科技领域的领导者。“但美国取得的这些成就也许只能反映过去而不是预测未来。很多令美国如今遥遥领先的因素,实际上正在日渐衰落。”文章列举两个2009年公布的全球创新能力研究报告——“都非常全面,而且完全依赖政府统计数字和其它硬指标”——的研究结果,在这两个报告中,“美国的表现都大打折扣,在前一个报告中位居第八,在后一报告中位居第六”。“美国最明显落后的项目,出现在高科技领域。”
24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克里斯·贾尔斯《金融危机将留下永久的创伤》,说全球产出持续处在低水平轨道上;公众财政严重受损;长期失业带来弊端;不平等日益加剧——由此看来,“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类似于一场战争的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刊登《日本经济面临三种不景气》。“三种不景气”系指:通货紧缩、大量增资引发的股价下跌及民主党政权缺乏宏观的经济政策。
美国商务部做出终裁,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布将对相关产品征收10.36%至15.7%的反补贴税。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美国《今日美国》网站报道,“一年前还在美元统治的资产中寻求安全的投资者,如今纷纷把资金塞进新兴市场,因为后者从全球衰退中反弹的速度明显快于美国、欧洲和日本”。有机构统计,截至11月18日,2009年流入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高达568亿美元,超过2007年全年5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流入中国的金额最多。
25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请注意资产泡沫的危险》发出警告说,亚洲资产泡沫可能演变成新一波全球经济危机。
美国人权组织“中国劳工观察”发表报告称,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以低价从中国供应商进货,“导致一些中国供货厂家用工条件恶劣,一些中国工人因此处在血汗工厂的境地”。
26日,欧盟委员会发展总司司长曼萨文森对记者表示,发展中国家是世界气候变暖的最大受害者,发达国家有义务、也有能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并进行技术转让。
隶属于阿联酋的迪拜酋长国政府昨天宣布,其所属主权财富基金“迪拜世界”发行的590亿美元债券,将延期至最早2010年5月31日支付。此事引发全球股市剧烈动荡。欧洲各国股指普跌,英、法、德等国下挫3%以上。俄罗斯、中国、韩国等平均下跌3%-5%。舆论讨论“迪拜陷落引发新一轮进入危机”的问题。
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
《环球时报》发表《中国学生拯救西方留学产业——为多国送去大把钞票,也供养不少骗子学校》。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美国正在与新加坡等国探讨签订环太平洋地区自由贸易协定问题,目的是“在建立亚洲自由贸易区上与中国抗衡”。
俄新社莫斯科电,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总统,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明斯克会议上,签署关于从2010年1月1日起建立关税同盟的一揽子文件。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发表《2010年会是社会动荡的一年吗?》。世界很多地区过去一年里“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2010年会是发生剧变的一年。2009年社会的相对平静,可能只是风暴前的平静”。在《经济学家》信息部评估的国家中,近一半即166个国家中有的77个国家,“2010年出现社会动荡的风险高,其中22个极高”。高风险国家中,1/3在撒哈拉以南非洲,1/4在“受危机影响最重、同时也有许多可能引发动荡的基本特征的东欧”,其他则在拉美和亚洲,包括中国。
29日,联合国气候专家评估气候变化影响,认为非洲大陆所受打击很可能最为严重。截至2080年甚至更早,数亿非州民众极有可能(可能性高达90%)面临食物和饮用水严重短缺的问题。
30日,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9%。
日本《选择》月刊第11期发表《俄罗斯资源出口战略走向穷途末路》。根据主要是欧洲回归核电将降低对俄天然气的需求。
美国《国家利益》11/12月发表斯蒂格利茨《死神逼近美元》,呼吁建立全球储备体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586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