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道尔《目标中国》第八章:媒体战争:谷歌、YouTube、脸谱网和嵌入式全球媒体
威廉•恩道尔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曾公然与好莱坞电影制片商合作,在美国民众中渲染战争狂热气氛。从那以后,紧密联系好莱坞和美国媒体就成为了美国国家战略的共识。直至今日,这个组合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新的敌对国,仿佛中国在未来短短几年内就会变得像“希特勒统治的德国”。美国五角大楼、军事基地、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精英们以及其他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各个精英组织都在摩拳擦掌。在他们的操纵下,一场针对中国文化和媒体的战争浮上了台面。
中情局和其对美国媒体的控制
“冷战”格局出现后,北约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相继成立。根据美国国务院冷战战略家乔治•凯南的建议,第一任中情局局长在1948年的头等要务,便是任命弗兰克•威斯纳为新设立的中情局特殊项目处(后更名为政策协调处)的第一任负责人。
这个政策协调处日后成为了中央情报局的隐蔽行动机构。威斯纳根据指示建立了一个组织,主要行动是“宣传、经济战;预防性的直接行动,包括破坏、反破坏、摧毁和撤退措施;援助敌国的地下反抗组织,并支持西方世界受威胁国家的本土反共运动”。
1948年后期,威斯纳设立了一个代号为“知更鸟行动”的中情局隐蔽项目,旨在影响外国媒体。威斯纳招募了在《华盛顿邮报》工作的菲利普•格雷厄姆来负责这个项目。到1950年初艾伦•杜勒斯全盘接管中情局时,威斯纳已经控制了《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其他重要媒体中的主要新闻记者。
中情局很早就与具有影响力的美国本土媒体以及国际私营媒体建立了联系,如今看来,那只不过是为他们今天完全控制全球各大“主流”媒体所做的铺垫。
美国五角大楼完美演绎“文化”战争
在美国攻占伊拉克以后,美国陆军上校拉尔夫•彼得斯撰写了一份精准的军事评估报告,报告称,紧密联系的美国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令人惊叹,并对世界的文化侵略进行剖析。文化侵略包括了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美国有线电视网和《纽约时报》这样的主流电视和平面媒体。新近还包括影响巨大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如谷歌、YouTube、脸谱网和推特等。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曾公然与好莱坞电影制片商合作,在美国民众中渲染战争狂热气氛。从那以后,紧密联系好莱坞和美国媒体就成为了美国国家战略的共识。直至今日,这个组合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新的敌对国,仿佛中国在未来短短几年内就会变得像“希特勒统治的德国”。
美国五角大楼、军事基地、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精英们以及其他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各个精英组织都在摩拳擦掌,在他们的操纵下,一场针对中国文化和媒体的战争浮上了台面。对这场由美国发起的文化战争,以思维敏锐和直言不讳闻名的五角大楼拉尔夫•彼得斯上校在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季刊上分析道:
信息能够摧毁传统的工作和文化,它诱惑人,将人引入歧途,同时,它也无懈可击。难道你有办法可以反击别人传递给你的信息吗?答案是:没有!你除了努力排斥它以外别无办法。对那些无法融入我们的信息帝国或与之抗衡的个体和文化,毋庸置疑,等待它们的就只有失败(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边缘国家,人们以为通过互联网就能享有权利,畅所欲言,憧憬着联合国能为大家构建国际大家庭,从而实现世界和平。这只是一种错觉)……
好莱坞的电影能够触及到哈佛大学不曾触及的地方。而对于看不到美国本质的外国人来说,美国的那种不负责的自我幻想萦绕着他们;身在围墙之外的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具魅力、性观念开放和可怕的世界;贫穷的他们认为那个世界很富饶。
……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喜欢抨击“美国文化……”但传统知识精英的影响力正在减弱,逐渐被成功的精英人士所替代,如比尔•盖茨、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麦当娜等,以及那些最成功的政治家们--他们知道怎样迎合大众的口味,引领公众的意愿,并在必要的时候重塑自我。当代的美国文化前所未有的强大,对其他试图与其竞争的文化具有强大的摧毁力……美国文化的精髓,其杀手锏,正是为知识精英们所唾弃的本质:声称美国文化才是正统的主流大众文化。它强调一种安慰感和便捷感,并带给大众快感。我们是卡尔•马克思的美梦,也是他的噩梦。
在这个时代,一些非宗教和宗教革命者都犯了相同的错误,他们以为全世界的工人或者那些老老实实的人每天在回家后都迫不及待地学习马克思理论或研读《可兰经》。但事实上,乔•斯派、伊凡•提契尼和阿里•卡特(译者注:美国俚语,即Joe Sixpack,Ivan Tipichni,and Ali Quat,分别是对普通美国人、意大利人和伊朗人的讽刺称谓。)更愿意守着电视看《海岸救生队》。美国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我们很善于将想法变为行动,不仅如此,我们的文化还会强有力地束缚那些我们不会侵蚀的文化。在文化(或军事)领域,我们都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我们的文化帝国让全世界痴狂,而且还将继续影响更多的人。这些人将为他们的幻想付出代价。
美国文化因其短暂性而经常受到批判,被称为“一次性”用品,但这种特性却蕴含着能量。过往的文化都曾寻求一种理想的状态,一旦达到这种状态后,就一直将这种完美固守下去。美国文化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一个创造、毁灭,然后再创造的动态过程。如果说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转瞬即逝的,那么生命给予我们最大的恩赐--激情、美貌和冬季阴沉午后的一缕阳光,甚至生命本身,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美国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我们的军队彰显着这种生命力。我们不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但我们追求不断的进步。所有的过往文化,不论是普通文化还是军事文化,都试图追寻生命的理想形式,然后像板上钉钉一样把它延续下去,而不论平民百姓还是军人,我们美国人向来都是勇于改变的。
那些备受知识精英们谴责,充斥着暴力和性画面的电影是我们最成功的文化武器,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购买,甚至非法制售。比如美国的动作片,西起亚马逊河上游、东至缅甸的曼德勒市都能买得到,不过通常是质量难以入目的复刻版。这些电影甚至比我们的音乐还受欢迎,因为它们更容易理解。史泰龙、施瓦辛格或查克•诺里斯的动作电影靠的是视觉表现,不需要对白你就能看懂。这类电影普遍假托一个虚假的故事,表达人最基本的冲动(尽管如此,我们还没有拍出一部比《伊利亚特》更暴力血腥的电影)。这种电影里一般都会有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一个恶棍和一位需要被保护或营救的女士--以及暴力和性。虽然对这些电影的抱怨声铺天盖地,但它们确实很卖座。《第一滴血》——一个已经老掉牙的系列电影,其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持续不减,这个现象比一个满是科学论证的图书馆更好地告诉了我们人性是什么。
……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扩充财富、积累力量和获取更多的机遇,其余的则依赖流行文化。如果宗教对大众来说相当于鸦片的话,那么电影就是强效可卡因。
和平是不会存在的。在我们余生的每个时刻,层出不穷的冲突仍将在全世界不断地上演。暴力冲突将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尽管如此,最终还将是文化和经济斗争决定大局。美军真正的角色是要为美国的经济发展而维护世界和平,为针对我们对他国的文化侵略构筑罗马大道。为此,我们将制造相当数量的杀戮。
在美国策划的这场文化战争中,一枚精心掩饰、效率极高的武器更进一步瞄准了中国,而谷歌则是这个武器的一个重要零件。
谷歌背后的中情局和美国政府
2010年3月,因中国政府限制谷歌在中国内陆的业务,总部位于美国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巨头谷歌愤而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而转移到了中国香港。
2010年1月,谷歌曾在其官方博客发表声明,指称其受到了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为此,谷歌表示需要重新考虑在中国的业务。就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该攻击事件进行谴责并要求中方作出解释。而在早些时候,北京方面已经开始对谷歌的搜索引擎实施更多的限制,同时禁止了一些敏感的搜索结果,已经就限制对某些谷歌站点的访问一事与谷歌达成了一致。
中国政府尝试对谷歌做出的限制看似无关痛痒,实则是在努力牵制五角大楼和中情局媒体操控战略中的最重要的新式武器--控制互联网上的信息。
在谷歌公司的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并没有向公众坦白,那就是谷歌和它的子公司(如YouTube)其实是美国政府网络战争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部位于加州的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是由两名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创立的,他们得到了中情局的秘密财政支持。因为在中情局看来,这两位企业家发明了绝顶聪明的搜索技术,足以让他们掌控不断发展中的互联网。前任中情局官员罗伯特•大卫•斯蒂尔向美国媒体透露,谷歌是在2006年中情局种子资金的帮助下成立的。他甚至还说出了中情局内部的谷歌联络人的名字:“我就说明白点--中情局内部的谷歌联络人叫瑞克•史坦塞尔,他在研究发展办公室工作。”斯蒂尔称。
除了来自中情局的资助,谷歌还与绝密间谍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有着深层的合作。据调查和公共信息显示,谷歌与国家安全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谷歌为国家安全局和其他一些美国情报机构提供软件、硬件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浩大的闭源数据库,以便在全球部署间谍网和共享情报。
此外,谷歌和中情局还合伙成立了一家网络合资企业。谷歌和中情局共同投资了一项互联网监控项目用于搜查推特账号、博客以及网站中的各种信息,而且,该项目还可以预测未来。谷歌投资的分支机构--谷歌风投和中情局下属的In-Q-Tel-一家专门与中情局以及更大的情报网进行业务往来的高科技风投公司,共同给一家名为“记录未来”的公司注资1,000万美元。
另外,谷歌的高管还自吹自擂,夸夸其词地说在2011年脸谱网在埃及引发的骚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2011年的埃及动乱中,谷歌抓住机会,渗透到了有关大规模抗议游行的新闻报道中。据时任谷歌首席执行官的埃里克•施密特承认,埃及网络活跃人士、谷歌的高级主管维尔•格尼姆通过在脸谱网和推特上散布信息,在发动、组织解放广场和其他地方发生的抗议活动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那段时间,这样的行为对刚刚开始进行的反穆巴拉克抗议行为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脸谱网、推特、谷歌和YouTube,埃及政权的更迭绝不会发生,格尼姆向媒体透露搜索引擎全面点燃了这场革命。格尼姆,这位谷歌在埃及的主管还是脸谱网页面的管理员,“我们都是哈勒德•萨伊德”,这一口号在动乱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很明显,中国对谷歌在其网络上活动的自由度表现出过分地谨慎是理所当然的。
对主要美国媒体的控制
谷歌、脸谱网和YouTube与美国情报界形成了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美国的主流媒体还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联合体,所谓的言论自由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便不复存在。
曾任海军大臣、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在战乱时期,真相是如此的宝贵,所以她需要被重重谎言保护着。”2012年,美国以外的主要全球化媒体均受到控制,所做的真实报道屈指可数,这句重重谎言是对这些所谓的真实报道最好的阐述。
目前,随着伊拉克战争情况的公开,主流美国媒体和国际媒体的记者只要能够“嵌入”美军部队,就可以进入战区报道。宣传控制的目的达到“只有先发制人的战争,才有推行民主的可能”,这是华盛顿那帮人所信奉的原则,而美国的媒体已经成了这句话的践行者和制造永久战争状态不可或缺的共犯。
只要能够操控普通美国人对现实的理解来支持当权者对全球的野心,就能掩入耳目地控制美国大众成为世界新秩序的执行者,让他们的子女到残酷、毫无意义的战争中去流血,比如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国的这台强大、受控制的媒体宣传机器现在盯上了中国--这个被奥巴马总统在2012年10月的总统竞选辩论中宣称为新“敌手”的国家。美国全球媒体联合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创立心理战略委员会,此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FR)与美国精英界的核心集团开始投入大量资源,以期控制全球媒体。进入2000年后,幕后的外交关系委员会精英集团牢牢控制了美国媒体,然而这种控制又是极其隐秘的,大多数美国民众并不知道每个政治观点其实都是精英集团灌输和操控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改变全球化时代的重心,媒体巨头经政府许可并废除反垄断法后进行了重组和集权管理,于是“全球化”的媒体落到了少数几个人手中: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是美国当今最大的媒体集团,旗下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最大的付费电视网家庭影院(HBO)、最大的杂志出版商时代杂志集团(出版有《体育画报》和许多其他杂志)、华纳兄弟和其他好莱坞工作室。美国在线是美国最大私营互联网提供商,杰拉德•莱文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主席。
华特迪士尼公司:华特迪士尼公司是美国第二大媒体巨头,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并非迪士尼家族成员。目前迪士尼旗下有多家电视制作公司,如试金石电视、博伟电视以及数家好莱坞电影公司,包括华特迪士尼影业、试金石影业、大篷车影业和好莱坞影业等。华特迪士尼公司还拥有美国第二大电视网资本城,其分支机构遍布欧洲。
维亚康姆公司:维亚康姆公司是美国媒体联合体的第三大巨头,旗下拥有有线电视体育网“娱乐与体育电视网”(ESPN)、《女装日报》、维亚康姆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和最近从时代华纳收购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维亚康姆还占据着全球青年市场的第一把交椅,旗下播放暴力和性音乐录影带的有线电视网“音乐电视”(MTV)、尼克儿童频道和娱乐时间频道颇受青少年欢迎。音乐电视播放的摇滚一说唱音乐录影带在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的观影家庭达到2.1亿户。可以说维亚康姆公司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公司之一。
新闻集团:新闻集团是全美第四大媒体集团,由澳大利亚裔媒体巨头鲁伯特•默多克掌控。旗下的福克斯电视网(Fox TV)是倾向于以色列新保守派的喉舌媒体。默多克还同时拥有《纽约邮报》和威廉•克里斯托尔主编的新保守派杂志《旗帜周刊》等许多刊物。好莱坞亿万富翁哈伊姆•沙班是默多克前商业伙伴,与阿里尔•沙龙、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鹰派交情深厚,最近买下了德国最大电视集团Pro-7传媒。
纽豪斯集团:第五大媒体集团,是亿万富翁塞缪尔•I•纽豪斯掌控的纽豪斯集团,旗下拥有12家电视台、87个有线电视网、《星期日杂志》、《大观杂志》、《纽约客》、《时尚》、《小姐》、《名利场》、《克利夫兰平原商报》、《纽瓦克明星纪事报》和《新奥尔良时代花絮报》等杂志。
在美国媒体权力高度集中的今天,令人震惊的是所有顶级公司都在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的掌控之中,从迪士尼、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福克斯颍闻到维亚康姆无一例外。媒体权力如此高度集中,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难怪大部分美国人对世界大事或伊拉克战争的观点一边倒,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更为中立的新闻报道。
连地方或区域性小报都掌控在媒体巨头手中,没有报纸能提供独立报道,更不要说国际新闻社了。他们必须从《纽约时报》、道琼斯《华尔街日报》或《华盛顿邮报》购买“新闻”,而这些媒体又都掌控在同一个利益集团手中。
《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归亚瑟•苏兹伯格家族所有。纽约时报公司拥有《波士顿环球报》和其他33家区域性报纸、《麦卡尔斯》杂志、《家庭圈》杂志、电台以及电视台。纽约时报新闻社向全美506家报纸出售各类新闻。
华盛顿邮报公司:《华盛顿邮报》是华盛顿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由伯纳德•巴鲁克的前合作伙伴、银行家尤金•梅尔家族发行,目前由已故凯瑟琳•梅尔•格雷厄姆的儿子唐纳德掌管。华盛顿邮报公司旗下拥有电视台、11家军事出版社、《新闻周刊》、有线一台以及最近与《纽约时报》联合发行的最大国际性英语报《国际先驱论坛报》。
按照布什政府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国务卿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的儿子迈克尔•鲍威尔批准的相关规定,媒体巨头们得以合并、掌控更多美国地方电视台和媒体,从而实现在万维网外控制公众舆论。这种控制几乎是彻底的,就像战时斯大林对前苏联的控制一样,但却更加隐秘。人们可以公开表示异议,以制造激烈辩论的假象,这种辩论有助于推动布什与切尼的“美国世纪”进程,能为美国实现全球帝国--“全方位主宰”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996年,国会在通讯业的压力下对其解除了相关管制,此后报纸、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和通信业开始以“自由”企业之名创建全球垄断性信息控制巨头。控制媒体正是美国机构推动其全球帝国进程的隐蔽手段,然而许多无知的美国人却以为其享有“新闻自由”。
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美国世纪”战略的决策层在美国的恋战人群中发起了一场受意识形态驱动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并抛出蛊惑人心的信仰,让运动群众觉得自己是在为耶稣基督攻打一场新的十字军远征圣战。这一庞大的媒体机器正愈加插手中国的国家利益,从南海权利、言论自由到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以及其他重要活动,无不涉足,中国将会很快感受到它们的热浪。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39期,摘自《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xxhq/qq/2013-05-02/18228.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