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哈桑总统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方接待的首位非洲国家元首,这充分体现了中坦关系的密切程度和中非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2013年我访问坦桑尼亚期间,提出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合作需要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如今这已经成为指导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基本政策理念。新形势下,发展好中坦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共同和长远利益,也对推进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介绍了中共二十大有关情况。习近平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已经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和坦桑尼亚革命党都肩负着强党兴国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坦桑尼亚革命党加强交流合作,支持尼雷尔领导力学院教学和运营。
习近平强调,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坦关系,始终是坦方可以信赖的朋友。双方要以中坦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指引,统筹推进下阶段各领域友好合作。中方坚定支持坦方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支持坦方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坦方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中方愿继续扩大进口坦桑尼亚特色产品,支持中国企业赴坦投资兴业,为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方愿同坦方交流乡村振兴经验和做法,支持坦桑尼亚民生发展。
习近平指出,坦赞铁路是中坦和中非友谊的丰碑。当年中国自己还很贫困时,我们勒紧裤带帮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赞铁路。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更要本着真实亲诚理念,帮助非洲朋友实现共同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发展中非关系应该坚持互信、互利、互鉴、互助大方向不动摇。中非双方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不断增强推进中非友好事业的历史主动性。中国愿以自身新发展为非方提供新机遇,加快落实“九项工程”,以基础设施为引领,夯实贸易、投资、融资三大支柱,培育中非合作新动能。中方愿同非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哈桑表示,我非常激动和荣幸在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不久即受邀访华,这充分体现了坦中关系的高水平。我谨代表坦桑尼亚革命党和坦政府再次对中共二十大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当选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热烈祝贺。坦方视中国为真正的最重要的朋友,愿意做永远值得中国信任的伙伴,同中方一道,以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契机,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将坦中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打造成为新时代非中关系的典范。坦方将继续在台湾、涉疆、涉港等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中国坚定支持。感谢中方支持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发展,南部非洲六姊妹党希望同中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以实现更好发展。中非合作论坛不仅极大促进了非洲国家在有关领域的发展,也对其他国家发展对非合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了非洲的国际影响力,坦方将继续积极参与并支持论坛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非常及时,有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坦方愿同中方一道积极落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两国元首一致同意:
保持高层交往与对话势头,密切两国地方、立法机构及政党间各级别交流与合作;
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提高双边经贸合作水平,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拓展加工制造、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互利合作;
扩大人文交流,适时举办中坦旅游文化年,推动两国学者、媒体加强交流,传承和弘扬两国民间友好;
密切国际和多边协作,加强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要议题上沟通合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双方共同利益。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两国关于贸易、投资、发展合作、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蓝色经济等双边合作文件。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哈桑举行欢迎仪式。
哈桑抵达时,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17名礼兵在台阶红地毯两侧列队致敬,迎宾小号手鸣礼号。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坦两国国歌。哈桑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会谈结束后,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哈桑举行了欢迎宴会。
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上述活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j/2022-11-03/7841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