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办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假新闻、标题党等行为
中新网5月14日电 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网站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部署从5月9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秩序专项行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专项行动,针对当前网站登载新闻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新闻来源标注不规范、编发虚假失实报道、恶意篡改新闻标题、冒用新闻机构名义编发新闻等违规行为。
该负责人说,近年来,网络媒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新闻信息,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受,在网上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该负责人强调,规范互联网新闻传播秩序,为公众提供真实快捷、形式多样、格调健康、内容丰富的新闻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是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建设的重要任务。各地方和网站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要落实管理责任,加大对属地网站检查指导力度,督促网站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新闻把关能力。要加大处罚力度,对屡出问题、屡改屡犯的违规网站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传播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行为进行批评曝光。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培训,继续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为亿万人民实现宏伟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打开网页,浏览各网站新闻,或刷新微博,逛各大社区论坛,总能看到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标题--“统计称2012年中国被查贪官95%有情妇”、“中央整治公款吃喝致消费低迷引发改委担忧”、“明星代言问题食品不担责”等,类似这样的“标题党”几乎充斥网络的每个角落。一项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39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8.4%的调查对象认为,当下媒体中有耸人听闻式标题的新闻普遍存在。
网络信息时代,人民的阅读方式越来越趋向“浅阅读”,传播方式越来越倾向碎片。一些媒体为了在海量信息中博取受众眼球,提高阅听率、点击率,追求自身利益,不惜用夸张、情色、唬人、怪异、弯曲等各种耸人听闻的手法制作新闻标题,或提取片面观点,“浓缩”为一条激发网友“怒气”的新闻,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引发轩然大波。
纵观这些“标题党”,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是传播者惯用的伎俩,比如“统计称2012年中国被查贪官95%有情妇”这条新闻,该报道来自西部某媒体,称数据系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主持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统计出来的。但事实是,95%的贪官有情妇,并不是这份报告的研究成果,其真实出处是《婚姻法》修改起草专家小组负责人巫昌祯教授2002年的一项统计,后来被专家学者广泛引用。然而,该媒体却故意将标题移花接木成“去年被查贪官95%有情妇”,闹出了不小的乌龙。
更有一些“标题党”,利用受众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在标题上做文章,将原本并不存在矛盾和对立的客观报道制造成一个充满“冲突”和“怒火”的报道事件。如一些媒体在腐败、官二代、富二代、医疗、房价等上大做文章,利用公众的情感,博取传播范围的最大化。“专家称在中国看病并不贵”,“瓮安官员称黑社会都是政府养大的”,“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这些标题无不是在利用公众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敏感,追求媒体自身的利益。
“标题党”的盛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一方面,断章取义、扭曲事实的标题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造成了新闻行业的恶性竞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破坏了社会信任,进一步放大了隔阂与断裂。利用已有的社会矛盾,添油加醋,不断刺激公众情感,不仅是在消耗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也是在放大社会矛盾,加剧人民“仇官”、“仇富”等心态,不利于整个社会信任的重建。
“标题党”已经成为新闻毒瘤,乃至社会毒瘤,根除这颗毒瘤需要多方努力。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已展开整治“标题党”专项活动,但仅靠公权力部门的作为还远远不够,媒体也要担起自身的责任,重视公信力和品牌,拒绝“标题党”,做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者而非扭曲事实、制造社会矛盾的“唯利者”。此外,公众也需要回归理性,在海量的信息中,多一份公民的成熟心态,多一份思考,少一些盲从,多一份理智,少一些戾气。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3-05-30/21073.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