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中储粮大火起因电箱短路 9人被处理

黑龙江中储粮直属库火灾因配电箱短路

6月1日,消防官兵在中储粮林甸直属库清理火灾事故现场。记者当日从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了解到,5月31日下午发生的火灾事故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其中玉米囤60个,储量3.4万吨;水稻囤18个,储量1.3万吨。新华社记者 范迎春摄

  6月1日,消防官兵在中储粮林甸直属库清理火灾事故现场。记者当日从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了解到,5月31日下午发生的火灾事故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其中玉米囤60个,储量3.4万吨;水稻囤18个,储量1.3万吨。新华社记者 范迎春摄  新华网哈尔滨6月3日电(记者刘景洋 范迎春) 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3日公布了“5·31”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原因,系配电箱短路打火引发火灾。

 

  消防部门通过询问大量现场目击证人以及勘査火灾现场,在排除放火的可能后,首先确定起火部位位于12号堆垛南侧。

  消防专家在起火部位提取了粮食输送机的配电箱,并送公安部沈阳火灾物证鉴定中心进行鉴定,结合鉴定结论,最终查明该起事故是“由于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致使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可燃的苇席和麻袋,进而引发火灾。”

  导线为何会与箱体摩擦?专家表示,由于粮食输送机和其配电箱在该粮库的实际操作中要随堆垛不断搬运,在移动过程中埋下了隐患。

  中储粮林甸直属库主任等9人被移送公安机关

  新华网哈尔滨6月3日电(记者范迎春 刘景洋) 记者从黑龙江省林甸县公安局证实,中储粮林甸直属库主任郜彦平等9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3日被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其中郜彦平与直属库副主任罗洪权被取保候审,直属库副主任于国春、直属库综合科科长陈岩及5名工人被刑事拘留。

  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认定,中储粮林甸直属库5月31日下午发生的严重火灾事故系配电箱短路打火引起,而发生短路或与设备随堆垛不断搬运有关。

  央视直击中储粮大火:火灾时存粮15万吨 平时4万吨

 

  《焦点访谈》2013年6月2日完成台本

  粮库大火烧出什么?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您现在看到的这场火灾,发生在黑龙江省的林甸县,着火的地方是国家级粮库,这场火灾造成了78个储粮囤中的几万吨粮食过火,直接损失近亿元。

  解说:

  这是6月1日凌晨三点记者到达现场时拍摄下的画面,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东侧的数十座粮堆被熊熊大火覆盖,浓烟弥漫。现场消防队员动用了高压水枪等进行紧急扑救。

  记者:

  现在这没有明火,要打水干嘛?

  现场扑救人员:

  下面全是火。

  记者:

  底下还藏着火是不是?

  现场扑救人员:

  对。基本(大庆消防),每一个中队全来了。

  解说:

  除了粮库自备的1台消防车,以及粮库所在地林甸县消防大队的6台消防车,临近的大庆市也组织了24台消防车先后到达现场。同时林甸县城内,建筑工地停止施工,各类铲车、翻斗车30余台也全部被调来协助灭火。当天的大风和水源一度给扑救带来了困难。

  现场扑救人员:

  现在就是大量注水。

  记者:

  现在(扑救)难度在哪?

  现场扑救人员:

  现在基本已经打残火了,难度没有太大难度。

  记者:

  最难的时候,是不是由于分比较大?

  现场扑救人员:

  主要是水源。

  记者:

  离水源供给比较远。

  现场扑救人员:

  对。

  记者:

  投入多少人咱们?

  解说:

  经过数百名消防官兵和武警战士,还有上千名的乡镇干部群众和民兵的全力扑救。6月1日下午,4点30分左右,明火最终被基本扑灭,此时距离起火的时间5月31日下午1点15分已经过去了27个小时。

  记者:

  这些,我现在摸起来已经是热的,就是这些玉米(2444,-2.00,-0.08%),大家看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玉米,是而这些玉米实际上就是今年刚刚从农民手里收购出来的新粮食,是国家的储备粮。经过过火之后呢,大家看就烧成了这个样子。像一块黑炭一样,而且实际上已经烧酥了,这样掰一下,大家看捏一下,已经变成这种粉末状态了,应该说是非常非常的可惜。

  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副主任 罗洪权:

  表面过火面积是4万吨左右,主要是国家临时储备玉米。

  记者:

  那预计咱们现在损失有多少?

  罗洪权:

  那就是能算出来,大约8000多万。

  解说:

  据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消息,此次火灾事故中,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过火粮食4.7万吨,其中玉米囤60个3.4万吨,水稻囤18个1.3万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次火灾呢?又是什么原因致使火势蔓延呢?记者在中储粮黑龙江联电直属库看到,这里绝大多数储备粮都是放在草制的粮囤中,露天直接堆放在地上。

  罗洪权:

  露天储存要求(防火)难度更大,我们都落实专人死看死守,采取分片,死看死守落实人员,就是24小时不间断巡查。

  记者:

  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火灾?

  罗洪权:

  但是这也许是一种意外吧,昨天风太大,风太大了,昨天。

  解说:

  据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负责人介绍,露天储存的方式,加大了防火的难度。根据《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中央储备粮必须储存在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内,不得露天储存。那么为什么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要露天储藏呢?

  5·31大火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员 曹冰寒:

  这个库从来没收过今天这么多吨粮,它现在的库存是15万吨,平时每年它的库存也就是3万吨到4万吨,现在已经属于超负荷运转。

  解说:

  据5·31大火救援指挥部介绍,事发粮库--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于2011年正式晋升为国家级储备粮库,核定仓容量为7.6万吨。但是在火灾发生时,这个库的实际存放粮食已经达到了15万吨。粮多仓少,很多粮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围成的临时粮囤中,数百个草制的粮囤集中堆放,加上5月31日当天,当地达到了33度的高温,并伴有八级大风,加剧了火灾的蔓延,78个粮囤过火。同时记者还发现,整个粮仓的消防设施也非常有限,从这张林甸直属库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到,整个国家级储备粮库只有一个消防水池和一个给消防车加水的水鹤,而此次大火堆放最集中,同时也是火势最大的粮囤群周围,竟然没有一处有效的消防设施。唯一的消防水池距离此地有两百多米,这两百多米路况很差,大型消防车辆根本无法通过。

  罗洪权:

  现在仅有的这种消防设施是无法满足这么大容量的粮食的消防安全的。因为当时建的时候,库存没有现在库容大,就这么一个情况,当时建的时候是3万吨。

  记者:

  就等于是消防是落后。

  罗洪权:

  当时是配备的,随着形势的发展。

  记者:

  现在是不跟现状匹配的了是吧?

  罗洪权:对。

  记者:

  那么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消防隐患,没有及时上报呢?

  罗洪权:

  因为这个很多囤都是我们刚刚做做完的,因为近期非常忙,收购非常忙,每天做一至两个囤,工人主要精力现在用于收购,准备下一步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

  解说:

  就这样,消防隐患没来得及上报,措施也没来得及采取,火灾就发生了。火灾发生后,当地安检部门组成调调查组进入现场。6月1日中午,国家粮食局工作人员也到达林甸直属库参与调查。今天上午,记者从林甸直属库5·31货载应急抢险指挥部获悉,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已将林甸直属库法定代表人停职,其他人员的处理和调查也同步进行,而此次火灾引发的原因也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曹冰寒。

  现在主任已经被免职了,由大庆直属库代管了。

  记者:

  但是免职报告没有下来?

  曹冰寒:

  对,没有下来。实际上他已经不负责具体工作了,因为我们对他还要启动问责机制,因为毕竟给国家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解说:

  同时记者今天上午在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看到,近千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过火粮食,把表面烧焦和炭化的部分挑捡分离出来,将其余部分装车外运到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和肇东市三地的11个粮库。

  曹冰寒:

  昨天运走了是5000吨,今天大体上还是运走6000吨。

  记者:

  已经运走了这一万多吨粮食,都送到哪干嘛去了?

  曹冰寒:

  我们有一部分就是说,和当地的深加工企业,像生化、酒精这些企业,只要能用的先用一部分,然后剩下就是分批疏散,疏散到我们其它的各个直属库,各个直属库自己经过整理、晾晒、清理以后把好粮再继续储存起来。

  演播室主持人:

  几万吨粮食被毁,让人心疼。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个粮库消防设施不全,水源设置不合理而且是违反规定露天存放,粮食存储量也超过了规定的一倍。粮库扩容,消防的力量却没有扩容,重重隐患,这场火灾的发生不可避免。酷暑将至,进入火灾高发期,夏粮收购将就全面展开,这把大火也应该给其他粮库敲响警钟。而就在今天下午,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又发生油渣罐闪爆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接连发生的事故说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3-06-03/2113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6-03 关键字:中储粮大火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