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吨进口奶粉亚硝酸盐超标
北京晨报讯(记者 邹乐) 不仅是国产乳制品不让人放心,进口乳制品也常出问题。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3年5月、6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录显示,来自新西兰、法国、德国等多地的乳制品发现质量问题被销毁或退货。其中,三批次近百吨奶粉亚硝酸盐超标。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上述不合格食品均是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的,均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不合格食品名录显示,三批次进口奶粉亚硝酸盐超标,涉及数量巨大。包括苏州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从法国进口的50吨脱脂奶粉,上海良昊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28吨全脂奶粉,上海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14吨全脂奶粉。目前,这些奶粉已做退货处理。
另外还有多批次乳制品因不同原因出现在问题食品名录中。从新西兰进口的田园无乳糖牛奶,微生物污染被销毁;从德国进口的妙卡力士风味发酵乳(含黄桃果粒),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姜黄素被销毁;从捷克进口的乳清粉,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被退货;从荷兰进口的初生婴儿配方奶粉1段,月桂酸和肉豆蔻酸总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被退货;从新西兰进口的味惠思乐多种口味乳粉,标签不合格被退货。
■相关链接
一罐奶粉需过“五关”
今年5月1日起,《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乳品进口面临更严格的准入门槛。记者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新规实施后,一罐奶粉需过“五关”后,才能来到消费者手中。
这“五关”包括:单证审核关、现场查验关、标签审查关、抽样送检关、实验检测关。北京国检局朝阳办事处副主任周玉峰说,以“一段”婴儿奶粉为例,按照新规,必检项目达到50项。“新规实施前,全项目检测报告是抽检,新规实施后,必须批批核审。”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对进口乳制品进一步强化管理,越来越多问题洋奶粉将被拒入境。
新华网:进口奶粉真的安全吗?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 近日,新西兰原装进口的“纽贝贝”牌奶粉被指为“山寨货”,只是委托新西兰奶粉代工厂生产,不是真正的洋品牌。利用国人对洋奶粉品牌的信任,这些所谓的洋品牌撬开了中国家长的腰包。
如今多数中国消费者更愿意支付高价购买进口奶粉以求放心,而且似乎洋品牌价格高就令人放心。为了能买到原汁原味的进口奶粉,不少年轻父母挖空心思,用海外采购、网络代购等方式在世界各地海淘奶粉。
进口奶粉就意味着质量好吗?近年来洋品牌进口奶粉多次被曝光。据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共检出进口奶粉不合格72次,涉及842.7吨、货值487.4万美元产品;2012年全国共检出不合格120次,涉及969.5吨、货值575.6万美元产品;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检出不合格13次,涉及56.1吨产品。进口奶粉的不合格原因中,前三位分别是标签、外包装不合格,占比近7成;钾、钠、镁、硒等微量元素不合格,占比近1成;微生物、亚硝酸盐超标、重金属污染,占比近1成。进口奶粉还存在有污染物、蛋白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情况。
相关专家和协会提示:消费者要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商家和市场认知程度高的品牌产品,特别提醒对在国外不知名的洋品牌要格外小心。优质品牌产品也必须有可靠的渠道。
进口奶粉国内外价差超两倍 被指牟取暴利
新闻晚报记者 张钰芸 报道
欧美市场零售价仅为10多欧元,在中国超市内的标价却高达两三百多元,洋奶粉的价格高企和跟风涨价尽管广受诟病,但在中国消费者的追捧下却始终我行我素。而在对国产奶粉行业不断整顿的同时,国家发改委日前终于对多个奶粉品牌出手,展开反垄断调查。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反垄断调查将对洋奶粉企业产生警示作用,阻止其“无节制”的涨价。
多个洋奶粉品牌陷入调查
6月27日,合生元发布公告称,全资附属公司广州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接受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广州合生元对其经销商及终端零售商销售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进行管理,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14条的规定。合生元并非唯一接受调查的奶粉品牌,多个进口奶粉品牌也在被调查之列。有媒体报道称,除合生元外,五大进口奶粉品牌均在此次反垄断调查的名单之中。
而国家发改委昨天表示,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除合生元以外的其他几家奶粉企业正在进行反垄断调查。 “从已经调查取得的证据材料看,被调查的奶粉企业存在对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价格控制行为,排除和限制了市场竞争,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发改委方面表示,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奶粉价格偏高。下一步,反垄断执法机构将进一步深入调查,依法进行处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中多美滋公司承认,正在接受发改委的调查,“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多美滋将积极配合,并在适当时候做出公布”。同时拥有惠氏和雀巢品牌的雀巢公司则表示,目前此事的调查在进行中,企业会积极配合。而美赞臣则认为,“此次并不是调查,发改委让我们交资料,我们便上交资料了”。而截至今天上午记者发稿,雅培方面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洋奶粉高价之下包含暴利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从2008年前的30%上升到60%,在一线城市的占有率甚至高达70%。与此同时,其平均价格涨幅也已经超过了60%,同一款进口奶粉在国内外超市的价差甚至超过两倍。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澳洲、新西兰、德国等众多中国妈妈亲睐的代购国家,罐装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零售价大多十几欧元。但在中国超市里,不管是原装进口还是在国内工厂生产或分装,其售价基本在250元以上。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洋奶粉的高价和暴利是导致此次反垄断调查的主要原因。“以900克的罐装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进口奶粉的到岸价基本在85元上下,国外终端零售价在125元左右,而同品牌、同包装、同等数量的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至少在250元以上。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上超过500元的进口奶粉品牌有10来个。
高昂的价格必然包含暴利。王丁棉表示:“合生元尽管是国内公司,但销售的原装进口奶粉主打超高端市场。企业出厂价定在188元,但到了一级经销商手里为278元,仅这一层的收益就有90元。经销商经过三四层网络向下销售,超市卖场的零售价升至三四百元就很正常了。 ”
王丁棉认为,洋奶粉利用国内乳业的信用危机,近年来每年以15%的幅度提价,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更让国内整个产业链因此岌岌可危。 “国产奶粉受到其强势打压,直接影响到养殖业,国产奶源没有出处,让奶农如何生存?可以说,终端市场价格的畸形打击了整个产业链。 ”
国产奶粉能否受益不确定
今年政府部门接连出台一系列措施,拟提升国内乳品行业集中度,参照药品标准管理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环节,实行婴幼儿奶粉专柜专区销售,试行药店专柜销售,希望重振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
“此次反垄断调查的力度和效果还有待观察,但至少会对洋奶粉有一定的震慑力,达到警示效果。 ”王丁棉表示,今后洋奶粉的涨幅可能有所缩小,或者在市场营销上对经销商的控制有所减少。
不过,尽管近期政府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对国内乳品企业和奶源企业的利好,有利于中国乳业的发展,但中投顾问分析师简爱华还是担心此次反垄断调查会对国产奶粉企业产生不良后果。简爱华认为,如果洋奶粉被迫降价,而国产奶粉品牌尚未重获消费者的信心,国产奶粉因价格优势获得的生存空间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对此,王丁棉建议静观后效。 “即使政府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提高国内乳业水准,但国产奶粉至少在未来三五年中,仍将处于洋奶粉的下风。但如果我们现在不出措施,不做工作,那么即使等上七八年也不一定能恢复。 ”他建议,国内乳业对食品安全的信息披露更加透明,以重拾消费者信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3-07-30/2222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