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晒账本:从"对账单"到"成绩单"
7月22日,2015年中央部门决算集中向社会公开。今年是中央部门决算连续第六年向社会公开,新内容和新亮点颇多,力度远超以往。
亮点一:首次设置“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专栏,方便公众查阅、加强社会监督
“公布决算的中央部门去年是100家,今年增加到102家,新增加了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的决算内容。”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中央各部门的决算除了本部门网站公开外,财政部门户网站和中国政府网还首次设置了“中央部门决算公开”专栏,将所有部门决算集中在一起,以方便公众查阅、加强社会监督。
在决算公开专栏里,还向公众提供了编制决算的制度“文件包”。部门决算与“文件包”中的190多个文件配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大家了解政府部门花了多少钱,这些钱花在了哪里,还能够让公众知道财政资金这样安排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规定等。“国家账本”更加公开透明,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在公开的内容上,今年也有很大突破,绝大多数部门增加了政府采购决算和国有资产决算的内容。”这位负责人表示,为确保中央部门决算公开顺利进行,财政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精神,按照预算法和全国人大要求,着力组织中央部门完善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今年的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在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和公开方式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财政部加强对中央部门决算数据的审核,包括预算执行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机构人员编制情况、“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等,进一步提升决算数据质量,为做好决算公开工作夯实基础。今年一季度,财政部首次组织财政部驻各省市专员办对属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决算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一些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不规范的问题,提高了部门决算质量。
亮点二:政府采购支出公开,新增支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内容,合同金额占比首次“亮相”
从财政管理层面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是引领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对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反腐倡廉,以及推动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5年7月,中央部门首次随决算向社会公开了政府采购支出情况,包括政府采购支出总额以及货物采购、工程采购和服务采购金额。今年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突破,增加了支持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情况的内容,首次公开了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合同金额及所占比重。
“作为政府的具体施政行为之一,政府采购横跨行政和市场两大领域,是政府和市场关系最直接的体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201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73万亿元,不仅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而且在强制和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支持中小企业等方面,政策功能也越来越完善。
“政府采购支出中授予中小微企业的合同金额高,说明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大;但合同金额小,并不意味着支持力度小。”白景明强调,对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是一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其货物或者工程、服务的供应商通常为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不具备实施条件。
亮点三:首次公开民生项目和重点支出绩效评价,不仅看钱花在什么地方,更要看取得了多大效益
“今年决算公开的一个最大亮点,是中央部门晒账本正从‘对账单’向‘成绩单’延伸,首次公开了主要民生项目和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实现了质的突破。”白景明表示,“国家账本”向社会公开账目,不仅要看钱花在什么地方,更要看取得了多大效益。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多次强调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2015年有157个中央部门开展了绩效评价试点,部分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的绩效评价报告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今年6月,财政部选择了部分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以参阅资料的形式,随2015年中央决算报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议,包括中科院2015年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文化部2015年度故宫博物院“古建整体保护维修”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教育部2015年度“师范生免费教育”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和海关总署2015年度“口岸电子执法系统运行维护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等,上述项目涉及科研、文物保护、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中科院、文化部、教育部和海关总署等部门,分别随部门决算公开上述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当前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各部门和单位初步树立了绩效理念,增强了责任意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了财政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了高效、透明、责任政府的建设。2015年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支出金额约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60%,并已基本覆盖所有新增项目。中央部门绩效评价项目涉及资金约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8%。
“逐步将中央部门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情况向全国人大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是政府预决算公开的大趋势。”白景明认为,第一年在公开数量和详细程度上还存在不足,未来应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让有限的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6-07-23/3911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