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今开幕 中国自身将有何新收获?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今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对于这次会议,哪些看点值得期待?
1 此时举办高峰论坛有何深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这是一个关键节点的推进性举动
“这是一个关键节点的推进性举动。在这个时间节点召开高峰论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以往经验,更是为了规划未来,为更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早期收获,目前已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中方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首倡,但现在已从中国倡议变成了全球共识,并进入全球行动的阶段。”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戴永红说。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外界对中国承担更多国际经济发展责任的期待也在增加。共建‘一带一路’就是促进全球和平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响应了各方关切,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戴永红说。
2 与会嘉宾阵容有何讲究?
除29位政要外,还有130多个国家约1500名贵宾
阵容强大的与会嘉宾是本次高峰论坛的一大看点。
“与会嘉宾涵盖了五大洲,有政要、官员、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充分说明了中方倡议得到的积极响应,也体现了本次论坛的开放包容。”阮宗泽说。
据悉,出席论坛活动的除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还有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让更多国家和各界人士参与论坛,有利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对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体现,如此高规格的与会嘉宾也为中国与有关国家探讨双边合作提供了机会。
按照国际会议惯例,东道国领导人一般都会同参会外国领导人在会议期间举行双边晤谈,探讨双边关系发展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次应该也不例外。
3 未来国际合作将有何新举措?
专家称,随着设施联通推进,融资合作和金融领域支撑要跟上
中国将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合作,这是本次论坛的一个关注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认为,各方应充分利用论坛这个平台,规划实施路径,做好项目落地。
论坛议程安排透露出对于如何开展深度合作的一些考量。除了领导人参与的圆桌峰会,论坛将以“1+6”的形式举行一场高级别全体会议和六场平行主题会议。
高级别会议将重点探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经贸合作、能源资源、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环境和海上合作等8个方面。六场平行主题会议则分别聚焦“五通”和智库交流。
李向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收获中,不少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今后贸易畅通中的贸易便利化会进一步加强;随着设施联通的推进,资金需求增加,融资合作和金融领域的支撑要跟上。
文宗瑜说,要继续推动“一带”和“一路”的联动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联动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协同效应。
4 中国自身将有何新收获?
有利于中国自身扩大东西双向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转型
戴永红表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也是受益者。这不仅体现在“一带一路”对中国自身开放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所带来的大国形象和地位的提升。
本次高峰论坛期间,中方有望再与近2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商签合作文件,中方有关部门预计将与沿线国家对口部门共同制定近20项行动计划,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
分析人士认为,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沿线发展中国家实现均衡、包容发展,也有利于中国自身扩大东西双向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转型。
“‘一带一路’涵盖我国中西部省份和沿海发达地区,通过扩大向西开放,有助于加快中西部发展步伐,实现东中西部梯次联动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把对外经济合作与深化国内改革、扩大开放紧密融合。”李向阳说。
■ 观察
百姓将有更多获得感
从中国超市里的法国红酒、波兰苹果,到欧洲商场里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从跨越欧亚大陆的视频电话,到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已经切切实实惠及了沿线国家的普通民众。
外交部长王毅在介绍论坛有关情况时表示,要确保项目落地,把领导人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项目的行动力,落实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各国发展焦点上。
“‘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合作务实,很接地气,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普通民众还将享受到更多的合作红利。”阮宗泽说。
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往来将更便利,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是梦想;贸易将更畅通,货架上多了更多价廉物美的选择;人文交流将更密切,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将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7-05-14/44122.html-红色文化网